业务外包论文(收集2篇)
来源:
业务外包论文范文篇1
Abstract:Thearticleconstructsthemeasurementsystemofcompetitivenessofsoftwareservicesoutsourcingindustry,including6aspectsand45variables,suchasinfrastructure,environmentalfactors,socialandeconomicenvironmentfactors,humanresourcesfactors,financialresourcesfactors,technicalresourcesfactorsandmarketresourcesfactorsbasedontheinnerecologicalniche,outerecologicalnicheandecologicalnichesituationaltheory.Itcalculatestheweightofevaluationindexesbasedontheentropymethod.ThenthepapercalculatestheecologicalnicheofJiangsuprovince's13citiesbasedontheecologicalnichesituationaltheoryandecologicalnichecalculationformula,andanalyzesandprioritizessixaspectsofthe13citiesinJiangsuprovinceandtheir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测评;竞争能力
Keywords:SoftwareServicesOutsourcingIndustry;EcologicalNiche;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24-03
0引言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产业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服务外包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产业分工不断细化、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外包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软件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具有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双重特征[1]。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总销售收入、合同接包金额和执行金额、产业出口等各项指标均位居于全国前列。虽然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江苏省13城市各自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各不相同,而且各市盲目效仿,造成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等后果[2]。
生态位理论是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持续发展的理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可用生态位理论进行分析。本文借鉴生态学用于旅游产业或其它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将区域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看作整个生态系统,各个城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看作子系统。如果某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子系统所拥有的生态位越大,那么该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竞争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1生态位态势理论
我国学者朱春全(1997)提出了生态位态势理论。任何生物单元(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以一定的状态存在并对周围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即包含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因此,生态位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物单元的态,如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智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二是生物单元的势,即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生产力、增长力、经济增长率、占据新环境的能力[3]。
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可以看作其态和势的综合: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态指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当前的状态,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积累的结果;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势指的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它决定品牌未来的走向。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态位态和势的结合就是其生态位的宽度,即生态位的大小,体现了某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计算公式[4]为:
Nij=(Sij+APij)/■(Sij+APij)(1)
其中,=1,2…m,=1,2…n,Nij为城市i的j项指标的生态位,Sij为i城市指标j的态,Pij为i城市指标j的势,A微量刚转换系数。
2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表1)
根据生态位理论,某物种的生态位包括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内生态位与外生态位是指生态元在环境供给和竞争资源条件两个维度所占据的位置。内生态位具体指的是物种生存必须占据的由环境提供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提供这些条件,物种就无法存活,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于这种生态位主要来自物种内部的生物学要求,而不涉及物种竞争,故称内生态位。外生态位是描述不同生物单元在生态系统中,相互竞争而形成的资源占有和分配关系[5]。外生态位理论认为,物种在与其有相同资源利用谱系的物种进行竞争时,如果该物种对外界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其占有的生态位宽度就越大。
根据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的概念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的启示,并充分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中队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着科学性、数据易取性、整体性、可比性、代表性原则,本文构建了包括6个维度45个指标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内生态位是指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形成和存在必须具备的基本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维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外生态位是指不同城市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整个系统中,相互竞争而形成的资源占有和分配关系,是支持该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包括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四个维度,是该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
3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
3.1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江苏省政府及各市政府公布的2011年官方数据,当数据有冲突时,以最高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标准。
①城市区位指数是反映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指标,便捷的地理位置可以使软件服务外包产品更容易接近消费市场,会增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包括自然区位优势度、交通区位优势度、经济区位优势度、政治区位优势度、文化区位优势度。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协会:http://
②其他数据来自:
a)《江苏统计年鉴2012》B1-B16,E3-E6
b)中国江苏国际服务外包网A1,C1,C2,E7-E9
c)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网C1,C2
d)江苏科技统计局D1-D5
e)江苏统计局F7-F9
f)南京服务外包网E1-E2,
g)中国苏州国际服务外包网F1-F6
h)中国无锡服务外包网F1-F6
i)中国常州服务外包网F1-F6
j)宿迁市服务外包网F1-F6
k)各市政府网站、统计网站、政府经济公报F1-F6
l)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网A2
3.2初始数据的标准化由于指标量刚和单位不一致,所搜集的数据大小以及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权重确定之前要对要研究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的方法很多,本文选择商法标准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xij=aij/amaxij(2)
其中,aij为第i个城市第j类指标;amaxij为第j类指标中i个城市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用其倒数来代替其本身的数值:xij=aminij/aij。
3.3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度量,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反之,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所以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与1的差值[5]。对m个样本的n个评价指标信息熵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对由公式(2)计算出来的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yij=xij/■xij0≤yij≤1(3)
则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表示:
ej=-k■yij1nyij(4)
其中,k=(1nm)-1,因此,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为:wj=1-ej。于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aj=wj/■wj(5)
首先按照公式(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带入公式(3)(4)和公式(5)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
4江苏省各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测评
4.1江苏省各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位测评将根据公式(2)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公式(1),计算得出每个城市每个指标的生态位,然后在将计算的各指标生态位的值代入公式(6)得到某城市的综合生态位(见表3)。
Ni=■ajNij(6)
其中,i=1,2…m,j=1,2…n,Ni为城市i的综合生态位,Nij为城市i的j项指标的生态位。
4.2江苏省各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比较由表3所示,江苏省各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综合生态位平均值为0.2809,最高为苏州市的0.8282,最低为连云港市的0.0946,最高城市为最低城市的将近10倍,说明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说平还较低,且各城市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城市的优势加大连云港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的发展,以缩小发展差距,获得均衡发展。
从整体来看,社会经济环境生态位和资金资源因素综合竞争力相对来说发展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3514和0.3496,社会经济环境竞争力各城市差距较小,但是资金资源因素生态位的差异性却较大,偏差值达到了0.0717,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各省市在资金投入方面不断缩小差距,鼓励投资较低的城市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资金进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同时加大政府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投入。
基础设施环境和市场资源因素综合竞争力相对来说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2909和0.2962,且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这两个指标各城市竞争力相差较大,方差值分别达到了0.0885和0.0946,这说明在决定城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核对市场吸引力方面各个城市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也是造成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13城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资源因素和技术资源综合竞争力最低,平均值分别只有0.2336和0.2211,这不仅是江苏省独有的特点,也是整个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拯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和技术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断培养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不断提升技术发展水平。
在人才资源方面南京的竞争力水平较高甚至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状况,但是其他城市却存在人才紧缺的困境,因此其他城市需要制定相关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以提升人才资源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本城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建立了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13城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大小进行了测评和,但本文是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仅限于现状的分析,今后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各城市产业特色及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研究不同城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差异化定位及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蔡璟.镇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0:12-13.
[2]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J].2009-2012,3-4.
[3]娄策群.信息生态位理论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6(9):23-27.
业务外包论文范文篇2
1.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的影响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外包方式,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的影响机制和传统的外包机制类似。在综合分析经典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的关系通过以下六种途径来解释:(1)比较优势效应。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将相对劣势的服务环节外包出去,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量和出口;(2)规模经济效应。由于专业化生产使得企业扩大市场规模,降低制造业产品总的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3)技术外溢效应。服务环节的外包,可以通过技术引领示范效应和前后产业关联效应,加速制造业的技术扩散和传递,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4)多样化效应。服务中间投入的购买可以通过增加制造业产品的多样性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5)学习效应。主要是国际服务外包通过和国外企业的合作,学习其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改进运作方式,降低风险;(6)市场准入效应。将服务环节外包出去可以通过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分销网络等克服市场进入障碍,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如翻译、口译、谈判等,对于克服非正式的贸易壁垒,降低国外市场的进入成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国际服务外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不同作用(1)国际服务外包的成本除了要考虑地理、文化和制度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和监管相关,如进入壁垒、政府公关等;而文化、制度和监管等阻碍对于国内外包的影响相对很小。制造业企业在进行国际服务外包或者国内服务外包决策时要关注服务外包成本的差异。(2)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帮助克服非正式的贸易壁垒,比如翻译和口译能够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政府公关服务也可以帮助企业比较轻松地进入新市场。(3)服务外包的专业化分工还可以通过学习效应、技术外溢等效应提升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增加产量和出口。相对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类似,故国内服务外包对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二、模型和数据
1.基准模型设定本文在Lodefalk(2014)的计量模型基础上,从C-D生产函数出发,构建计量模型。生产函数如下:上式中,i是制造业行业,t是时间,Yit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Ait是生产率,Lit是劳动投入,Kit是资本投入,ioutit是国际服务外包率,doutit是国内服务外包率。服务和其他要素都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制造业行业使用服务投入生产制成品,并用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销售。为此,制成品的出口EXit可以看作是生产率和服务外包的函数,因此出口函数可写为:上式中,outit是两个服务外包变量,国际服务外包率ioutit和国内服务外包率doutit;outit-1是服务外包滞后项,滞后结构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虑时间变化的影响,制造业行业出口对服务外包变动的反应是有滞后的,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Cit是控制变量,包括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和交叉项等;εit是随机误差项。
2.数据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由于制造业行业分类标准和数据的可处理性,采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或投入产出延长表以及相关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将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的行业类别交叉分析,共19个制造业行业③。被解释变量是行业出口exit,即i行业t时期的出口值,数据来源于投入产出表。主要解释变量是服务外包率ioutit和doutit。国际服务外包ioutit表示进口的服务中间投入占总投入(服务加原材料)的百分比,国内服务外包率doutit是外包给国内企业的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值。本文采用Feenstra&Hansen(1996)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外包率,FH指数是在发包方视角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计算国际外包的方法,计算公式为:上式中,ioutit是i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率,Xi是i行业购买的中间投入总值,Xji是i行业购买、使用的j行业中间投入,IMj是j行业总进口,EXj是j行业总出口,Yj是j行业总产出。从FH指数可以得到类似的国内外包率计算公式,将i行业从国内购买的服务投入加总,再除以购买的总投入可得:控制变量包括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生产率。资本投入K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来表示(张海洋,2005);劳动投入L由于劳动力时间数据无法获得,采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从业人员年均人数来代替。生产率LP采用劳动生产率指标,本文用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年均人数的比值来表示,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另外,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服务外包和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交叉项,以此来捕捉Egger&Egger(2006)中提到的非中性技术变化。
三、实证分析
1.典型事实和假设在实证检验之前,先从数据描述进行简单分析。图1表明滞后一期的制造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和出口显著正相关,但国内服务外包和出口负相关(见图2)。这恰好说明了企业或行业参与国际分工,能够带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产量和出口;但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的动因可能并不是为了获得技术或降低成本,而是其他非技术的原因,如为了避免投资风险、集中利用资源等,因此,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反方向的影响。表1比较了不同生产率水平的服务外包变化,表明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相当于总体平均值的0.77和0.89;而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程度反而相对偏高,相当于总体平均值的1.22和1.11。这可以说明提高技术和效率是外包的动因之一:企业自身生产率较高,可供其选择的服务承接商就相对较少,很有可能企业外包出去的服务投入也少;同理,企业生产率水平较低,有可能由于效率和技术水平不足更倾向于将服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同时也发现相对于国内服务外包,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影响更大一些。从以上的图表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预期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是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有可能不显著或者为负。国外的技术或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进行国际服务外包,可以通过技术外溢、规模经济以及市场准入等效应,提高自身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因而增加出口。而国内企业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并不大,企业进行国内服务外包很可能是企业为了专业化发展核心业务、避免较高的内部生产成本或者降低投资风险所采取的战略,并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技术和更高的效率,反而可能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环节外包出去,对于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或者可能阻碍出口。假设2: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效应会受到生产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行业生产率的高低和其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程度、国际竞争力水平等相关,从而影响出口。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是行业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一个主要动因,但是行业生产率本身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和出口优劣势,同时,还要考虑国际服务外包的贸易成本,因此,生产率水平不同引起的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就不确定了。所以,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时,要考虑生产率的复杂角色。
2.基准回归经过豪斯曼检验,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其回归结果如表2。第1、2列不考虑国内服务外包,结果表明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显著正相关;第3、4列不考虑国际服务外包,发现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显著为负,但这种负效应是极小的(-0.0141和-0.0116)。其中第2、4列加入滞后期和交叉项的控制变量后,服务外包的估计系数基本没有变化,表明回归结果很稳定。最后第5、6列是国际服务外包和国内服务外包共同回归的结果,结论和单独考虑国际或国内服务外包时一致,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正的影响,国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负相关。同时还注意到共同回归模型的估计系数大约是单独回归时的2倍,这说明在控制国际(国内)服务外包的作用时,国内(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作用更为明显。基准回归的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即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是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微小而显著的负效应。3.门限回归典型事实分析了生产率对服务外包的作用,并进一步反应于出口,如何判断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高低对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关系的影响呢?传统的划分样本的方法是研究者主观判断,确定一个或多个门限值,如将制造业行业分为生产率高于平均值和生产率低于平均值的两类,然后根据门限值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计量回归,但是这样既没有对门限值进行参数回归,也没有对其显著性加以检验,得到的结果并不可靠。尤其是当划分子样本的生产率变量不是离散型而是连续型变量时,就需要一个比较严谨的划分标准,针对此问题,Hansen(1999)提到“门限回归”方法,自动识别数据来确定门限值,以严格的统计推断方法对划分的门限值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将所要回归的模型按照检验后的门限值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子样本,然后每一个子样本由不同的回归方程表达,避免了主观偏误。经过对国内服务外包的门限回归检验,发现生产率的门限效果检验并不显著,因而,本文只重点研究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门限模型,对国内服务外包的门限模型不进行详细解释。门限回归首先要确定门限值的个数。依次在无门限、单一门限和双重门限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F统计量和P值(见表3)。以劳动生产率的滞后期(lnlpt-1)作为门限变量,进行门限效果检验。检验发现,单一门限的效果非常显著,双重门限和三重门限效果均不显著,未通过检验。因此,本文的门限回归分析将基于单一面板门限模型进行。门限值的估计值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中所示。在本文的单一门限模型中门限参数的估计结果是0.658,根据估计的门限值将制造业行业分为生产率较高(lnlpt-10.658)和生产率较低(lnlpt-1≤0.658)的两类制造业行业。表5是单一门限模型的回归结果④,分析发现虽然两类制造业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都是正相关的,但是估计系不同,即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差异影响了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出口的程度。制造业行业生产率较高,在追求技术或比较优势的动力下,行业面临的可供选择的服务承接商相对较少,国际服务外包水平可能较低,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出口;但同时行业自身的高生产率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准入效应带来的巨大出口优势,仍然使得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行业出口呈高度正相关(0.341)。制造业行业生产率较低,有可能由于效率和技术水平的不足,更倾向于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获得高技术和生产率,在能够以抵消贸易壁垒影响的同时,也能逐步改变其自身的相对出口劣势,带动出口的增加,低生产率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的相关系数达到0.567。门限回归的结果和本文的假设2一致,即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效应由于生产率的影响,而呈现非线性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基准回归还是门限回归,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是显著为正的,而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的影响则是负的。而且对比表2和表5系数可以发现,两个回归的估计系数差别不大。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改进FH指数,以中国发包方为视角计算制造业行业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率,采用面板OLS和面板门限回归的计量方法,验证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国际服务外包和制造业出口显著正相关,国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有极小但很显著的负影响;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小于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1.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外发包,尤其是生产率较低行业的对外服务发包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引资国的角色,给国内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竞争分享资金、技术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探索新的渠道和空间获得资源、技术等。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外包越来越广泛,原材料外包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有所不足,企业借助服务外包提升生产率、促进出口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应努力提高服务外包水平,尤其是生产率较低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水平,增加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