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收集3篇)

来源:

课程与教学论范文篇1

[关键词]《中药化学》;理论教学;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9(b)-0167-03

[Abstract]Tosatisfythedemandofthecurrentsocietyforthecultiv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talents,combinedwiththepresentteachingsituation,thetheoryteach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mistryisdiscussedinmanyways,suchastalkingaboutthefirstlesson,analogyteachingmethod,stimuationalteachingmethod,caseteachingmethod,inductiveteachingmethod,multimediateachingmethod,astudents-centeredapproachanddoingexercises.Sostudents′learninginterestisstimulatedandtheteachingqualityisimproved.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mistry;Theoryteaching;Practice;Experience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以及结构鉴定等。《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是沟通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桥梁,尤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下,《中药化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中药化学》的理论课内容繁杂而抽象,晦涩难懂,教师讲解难,学生理解难,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为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中药化学》理论课的教学特点,结合中职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特点,借鉴国内同行的教学经验[2-3],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讲好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职生由于基础较差,提到“化学”二字,学生的感觉是知识抽象、内容复杂,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精心准备第一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摆脱“化学”二字,从熟悉的“中药”二字出发,用大量的实例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精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列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等诸多与《中药化学》相关的故事:如中国古人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获取没食子酸,用升华法制备纯化樟脑,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德国科学家从阿片中分离吗啡的故事等等,同时列举一些常用药物,如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可待因、利血平、小檗碱等都是从民间植物药中发掘出来的,教师通过以上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药化学》其实就在身边,明白了要学什么。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中药化学》的意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介绍,列举了黄芩的炮制、乌头的炮制、中药“十八反”的配伍机制,麻黄、槐米等中药的采收,小檗碱、紫杉醇等中药资源的开发,实例的介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中药化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用《中药化学》《中药基础》《中药制剂》三本教材制成供患者服用的制剂,请学生摆出三本教材的先后顺序。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明白了《中药化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中药化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第一课的讲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详解理论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药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有各种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内容抽象难懂,课堂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笔者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为实践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类比教学

用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如贯穿于整个《中药化学》的“相似相溶”原理,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类比;用性格、兴趣比较相近的同学很容易做朋友这样的生活现象作类比,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又比如色谱法,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分离原理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不同,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流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即使理化性质差别很微弱的组分也能得以分离。对于这样的抽象理论,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类比的例子是:比如长跑,运动员的起点是一样的,请学生分析终点时产生差异的原因?由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很快分析出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身体条件的差异。又比如学习,每个人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学起,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结果是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由于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学习而产生的差异。对于理化性质差别很微小的混合物,用经典的分离方法有时难以分离,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虽然有很微小的差别,但经过适当距离的柱长后就可以相互分开。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来比喻,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不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2.2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景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功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6]。笔者通过生活展现创设情景,即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溶剂提取法,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泡茶,即用沸水使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较快较多地溢出;煎煮法最好的例子,列举了广东地区家家户户喜爱的煲汤,遍布大街小巷的煲凉茶;浸渍法列举了家庭泡制药酒的方法。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生活情景的展现,学生较易理解抽象的内容。笔者还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景,如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过程,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若只是通过视频与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还不是特别直观,笔者尝试将实物即薄层板、层析缸和点样毛细管直接展现在课堂上,演示了薄层色谱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案例教学

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7-8]。收集充足的案例材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凡是牵涉到中药提取的案例都可作为收集的原始材料,如苷的水解性中列举黄芩的炮制法中南方用冷水浸泡至色变绿,而北方则用热水煮,以色黄为佳。经研究表明,黄芩冷水浸泡,则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中的酶水解成黄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而用烫、煮、蒸等方法炮制时,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使黄芩苷免遭水解,这是“杀酶保苷”典型的案例。又如学黄中蒽醌、蒽酮的性质,解释了大黄为什么要贮藏两年以上方可药用,目的是使蒽酮氧化成具药理作用的蒽醌。再如学习到鞣质的不稳定性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现象,如苹果、马铃薯、桃、茄子等削皮后放置一会儿,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为深褐色,发生变色的原因是这些植物体内存在的多元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而导致变色。把这些案例列入相应章节中进行讨论,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教学。

2.4归纳教学

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9]。知识需要总结归纳,归纳知识体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一些规律,总结归纳出了学科的规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碱性不同的中药成分,是《中药化学》的常用分离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中黄酮与蒽醌显酸性,生物碱显碱性,结构的不同导致其酸碱性强弱不同,故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酸性不同的黄酮或蒽醌以及碱性不同的生物碱。笔者帮助学生总结此法基本规律:即强酸(强碱)可溶于弱碱(弱酸)及更强的碱(酸),弱酸(弱碱)只能溶于强碱(强酸),故分离强弱不同的酸(碱),应先加弱碱(弱酸)分离出强酸(强碱),再加强碱(强酸)分离出弱酸(弱碱)。为加深学生对此规律的理解,笔者进一步解释这种强弱结合互补的规律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自然界的许多互补现象,经过进一步拓展,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升华了思想,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中药化学》的其他规律,如提取酸性物质的碱溶酸沉法和提取碱性物质的碱溶酸沉法,以及依据物质极性大小不同而分离的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这些规律的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记忆非常深刻。

2.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的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0]。《中药化学》课程信息量大、结构式多、提取与分离流程复杂,为克服传统板书既浪费时间又难以讲清楚的缺点,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繁琐的结构式与流程图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方式体现,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演示形象直观的视频,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6学生参与教学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的不断加强,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1]。课堂上若仅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而且教学效果差[12]。因此,笔者尝试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份子。例如,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时,教师示范性地在黑板上画出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结构,其他类型只是在母核结构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变化,教师简单地讲解所产生的变化后,由学生到黑板上依次画出变化后的结构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化合物的结构式与分类方法,课堂效果非常好。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定期组织学生讲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3]。由于蒽醌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化合物有非常类似的性质,在学过黄酮类化合物后,让学生负责讲解蒽醌类化合物,教师在课前需布置好内容,把学生适当分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内容组织,每组准备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做好相关课件,并登台讲解。每组讲完后,由学生评分,并由教师点评,这样不仅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利弊,教学中应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精做练习题――加深印象活学活用

学生在学习完每章内容后,对知识通常只是表面了解了,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因此需要布置适当数量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经过分析、推理、比较和归纳完成习题,以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选取的习题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础题,该类习题旨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般可在教材中直接找出答案。二是分析题,该类习题旨在加强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用学习过的检识反应区分3-OH、5-OH以及邻二酚羟基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又例如,给出三种结构不同的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其酸性强弱的不同填入到相应流程图中。三是综合题,该类习题旨在培养学生连贯前后所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出某花类药材中含有酸性不同的黄酮类及其苷,要求在除去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的同时,分离该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多种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并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尤其是难度大的综合题,可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中药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掌握抽象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并且应用到实践中[1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系统理解《中药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永志,邓雁如,高缨,等.《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208-209.

[2]刘玉明,李彩文.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20-121.

[3]叶强,敖慧.中药化学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74-75.

[4]赵云生,张立明,付雪艳,等.《中药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8(32):120-121.

[5]田树革,孙芸,马红梅.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4,32(6):53-55.

[6]邹忠杰,李光禧.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药与临床,2013,4(1):47-48.

[7]吴海珍,李笑盈.对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若干理性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4):56-58.

[8]张翠玲,李红梅,张桂玲,等.基于模块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药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54-156.

[9]吴德玲,王刚,刘劲松,等.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2012,16(5):714-715.

[10]田树革,周晓英,刘宏炳.中药化学教学改革方法探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3-204.

[11]李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4,4(121):260-262.

[12]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中药化学》教学思路探讨[J].职业技术,2011,5(129):13-14.

课程与教学论范文篇2

Abstract:militarytheoryclassistheuniversitydefenseeducationimportantcontent,iscomprehensivelyimplementtheparty'seducationpolicy,promotingqualityeducation,trainingstudents'patriotismspiritimportantway.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oimprovetheeducationofnationaldefenseeffect,shouldrenewanidea,accordingtothestudy,establishthecoursesystem,payattentiontotalentconstruction,improvementofteachingmethods.Themilitarytheoryteachingworkmorescientific,standardizedtrack.

关键词:课程体系;统一思想;依法治学;改进教学方法

Keywords:curriculumsysteminaccordancewiththelaw;unifiedthought;research;teachingmethod"

中图分类号:E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军事课作为高职院院校开设的一门新增学科,在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思想作风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军事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军事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军事理论课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1.加强军事课教材内容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反映一个课程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流的课程教学水平,必然要求一流的教材。高职院校国防课程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或军队使用的教材,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在军事课的教学中,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与其他院校教师编写了《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以适应军事理论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该教材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材反映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保证了教材的循序渐进性,补充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军事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兼顾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所要具备的知识,并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二是处理好国防教材“变与不变”的两大部分。所谓“不变”的部分,是指国防历史、国防思想等基本知识,其内容基本是不变的,这也是学生必学的部分。三是军事教材中对知识的阐述明确易懂,论证深浅适度,举例恰到好处,避免了因浅陋、难深而产生歧义和误解的现象。此外,还保持了一定的风格,叙述生动活泼,文理顺畅。四是根据教育学的要求,该教材在形式上符合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有统一的体例;适当的章节划分、醒目的标题、清晰的印刷、精美的图表清晰而且准确无误,在文字术语上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军事课教学的要求。五是适当压缩了教材其他方面的内容,以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改革、课时量减少的客观情况。经过教学实践,同学们和任课教师均反应良好。

2.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为增强大学生学习军事课的兴趣,提高军事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军事课的理论部分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①正确摆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应抓好,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②继续抓好课堂教学。我们继续强化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工作,完善和强化了军事课考勤制度、军事课教学检查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了比较严格、科学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

③抓住军事课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因人施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或用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军事课,一般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注意优化教学循环系统,抓住军事课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以下几个阶段螺旋式上升。一是自我把关,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准备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实行试讲,判别达标教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循环系统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又防止了个人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质量,适应大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时事性、知识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按照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那样不仅不会对大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1创新教学方向要使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深入人心,必须要有好的、丰富的形式相配合。《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军事学的方方面面,军事学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内容宽泛,涉及面广。单凭课上的36学时很难使学生完全消化,理解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规范军事理论课教学,提高军事理论课课的教学质量,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施教,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都符合大纲规定,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老师采用统一备课、案、统一课件,学生做到人手一本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地、系统地阐述知识,学生可以用较少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把握学习重点;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借助学院的教学资源公共平台,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指导型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软件的动感和流畅性,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确保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2以考促学,提高教学效果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环节,是检查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过程。为此,军事理论课考试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所提出的要求,思考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考试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考试成绩遵循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原则。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无军事课成绩不能毕业(经批准免修除外)。只有当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两项成绩全部及格以上者,军事课总成绩方能合格。军事理论课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

随着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开展并深入,更新观念、依法治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逐渐形成。更需要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学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改新方法,逐步走开“课程建设法制化、教学形式课堂化、理论教学课件化、考核方法多样化”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课程与教学论范文篇3

1.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课堂。构建以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讨论等新型的课堂模式,来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正、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贯彻新课改的主体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原则,培养学生成独立的人格、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2.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大量地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高分低能。所以,要改变原来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构建主体合作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引导、指导、教导等方面。引导就是在不改变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障碍,进行有效地指导。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使整个教学课堂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这样就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主体合作开放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

主体性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师生间、小组成员间等,通过合作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兴趣。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多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想要达到,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又要以开放形式吸纳其他资源,形成一种自主开放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要“启”的得法,要“导”的及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教与学的相互转换,体现出教与学的结合,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评价上,要以积极评价为主,要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把目标评价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体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环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诚然,新课改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创新型体系,它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活动,以其丰厚的内涵、与时俱进的发展,吸取多方精华,采纳多种教学模式,择优补差。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中一种,更要不断创新完善,因材而宜,因人施教,才能走进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