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成果(收集2篇)

来源:

课堂教学成果范文篇1

1、职校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传统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往往以课本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借助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刚从初中毕业的一年级新生刚开始接触到专业课,许多学生感觉课程枯燥无味、无所适从,再加上职校学生本来成绩就不是很好,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做其他事,从而失去学习会计这门课的兴趣,从而放弃对会计课的学习。

1.2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没有得到重视。我们的职校会计教学一般采取“先上理论课后练习”的方法,即一年级先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二、三年级再会计实务操作,再加上有的学校招生人数过多,学校根本没条件开会计实务操作课,这样往往造成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会计实践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学生毕业出去后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重用,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会计的信心。

2、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

2.1注重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材前半部分会计基本理论,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认识,但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有关的定义、内容及特点,同时安排一些相应的书面作业,目的在于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作业的规范。基础会计课程有许多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如果我们教师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学生往往会感觉陌生和抽象,学生都用迷惑的眼睛看着你,造成理解困难。

接下来从讲授《会计凭证》这一章开始,例如:讲“原始凭证”时,我们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原始凭证,并且布置任务让每位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原始凭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自然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预习,先了解原始凭证的有关内容,接着按自己对原始凭证的了解,开始搜集身边的原始凭证。很多同学搜集了较常见的购物发票,学校超市购物单,开学时交费后的发票,来回学校的车票或公园门票等。通过这个搜集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内容、用途等有了基本的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是靠教师单一的讲授,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分析的结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例子,以此作为新课导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较好地接受了新课。

2.2改革单一的讲授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方便,多媒体,CD光盘,自制课件等计算机教学把教材上有关内容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会计岗位模拟实验室的使用,更增强了同学们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也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在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教学,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现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工作过程。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会对教学起良好的辅助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企业采购过程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的采购实例。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制的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会更加费时费力,达不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自制的课件播放教学,让学生掌握起来既直观形象又能明白填制更改的具体方法,教学效果好得多。学校会计岗位模拟实验室模拟了会计实际操作会计各种岗位分工及会计核算程序,让学生们在学校可以感受到现场动手进行会计工作的氛围,其收获非浅。

课堂教学成果范文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56-03

AResearchReviewofFlippedClassroom//PANGZhongrong

AbstractTherehavebeenalotofresearchresultssinceflippedclassroomappeared.Theresearchresultsfocusonteachingmodeofflippedclassroom,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andrelat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Theresearchresultsofflippedclassroomhaveacertainvalue,andsomedisadvantagesexist.Weshoulddeepenthetheoreticalstudyofflippedclassroom,strengthen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inBasiceducation,anddothenecessaryempirical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

Keywords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video

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翻转课堂在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向阳而生、蓬勃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视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设备使得大量的在线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很多人有机会随时随地利用在线视频资源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发展。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涵义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是教师或专业制作者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学习新知识,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1]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发展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然而使翻转课堂真正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Khan)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

翻转课堂传入国内,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实质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兴起并被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并不是全新的,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结合大量在线视频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在线视频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翻转课堂不能看作是纯技术的大量在线视频资源,大量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只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翻转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有在线视频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促进,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翻转课堂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转课堂,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创新,从而丰富理论,指导实践。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首先包括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翻转课堂的涵义及其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有着不同的界定,去除语言表达的差异,已有的定义都有着同样的一层意思,即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视频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从而解决困惑与问题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进而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2]。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艾尔蒙湖(LakeElmo)小学、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河畔联合(RiversideUnified)学区、林地公园高中、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等;在国内的典型案例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点,因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研究者介绍了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构建的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和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2011)提出的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有研究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步骤[5]。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林地公园高中、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翻转课堂也适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有多位研究者结合高校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除了翻转课堂应用于某一教育阶段的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是关于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或某种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如张金磊等人的《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村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等。

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因为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化,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互动程度;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彰显了其闪光之处。但翻转课堂的闪光之处要得到良好应用,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需要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地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相关研究微课程、导学案、翻转课堂等都是近期产生的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教育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之处,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翻转课堂与微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在研究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时指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都在试图跨越课堂教学低效的障碍,都倡导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都试图改变传统独白式的交往方式[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育博客上与众多的教育者分享其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博客、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的金陵叙事教育博客上就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还在实践中开设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系列讲座。

3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价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现有研究的价值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的尝试产生翻转课堂的雏形,到可汗学院大量的在线视频使翻转课堂为更多的人知晓、接受并广为流传,国内有关人士也逐渐关注翻转课堂,有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着翻转课堂,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对翻转课堂的介绍研究,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致。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价值:

1)翻转课堂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了已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已有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3)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指导,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

现有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不少研究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主要是处于前沿研究状态,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系统化阶段。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最开始是以报纸、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为学位论文、书籍等形式。现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少量报纸、少量学位论文,没有专业书籍,因此其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还需提升。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现有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情况,而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现有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这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加强必要的实证研究。

未来展望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促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实践,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丰富现有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如观察、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来丰富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研究的证实。

3)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者要深入实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在翻转课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春红,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