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操作规程(收集2篇)
来源:
电工操作规程范文篇1
一、设备安装
(1)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2)搬运配电柜时,应有专人指挥,步调一致。多台配电盘(箱)并列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箱)的接合部位,不得触摸连接螺孔及螺丝。
(3)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防雨性能或有可靠的防雨设施。配电箱必须牢固、完整、严密。使用中的配电箱内禁止放置杂物。
(4)剔槽、打洞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锤子柄不得松动。錾子不得卷边、裂纹。打过墙、楼板透眼时,墙体后面,楼板下面不得有人靠近。
二、内线安装
(1)安装照明线路时,不得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声板上行走或堆放材料;因作业需要行走时,必须在大楞墙上铺设脚手板;天棚内照明应采用36V低压电源。
(2)在脚手架上作业,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使用的料具,应放入工具袋随身携带,不得投掷。
(3)在平台、楼板上用人力弯管器煨弯时,应背向楼心,操作时面部要避开。大管径管子灌沙煨管时,必须将沙子用火烘干后灌入。用机械敲打时,下面不得站人,人工敲打上下要错开,管子加热时,管口前不得有人停留。
(4)管子穿带线时,不得对管口呼唤、吹气,防止带线弹出。二人穿线,应配合协调,一呼一应。高处穿线,不得用力过猛。
(5)钢索吊管敷设,应预防钢索头扎伤。绷紧钢索应用力适度,防止花篮螺栓折断。
(6)使用套管机、电砂轮、台钻、手电钻时,应保证绝缘良好,并有可靠的接零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灵敏有效。
三、外线安装
(1)作业前应检查工具(铣、镐、锤、钎等)牢固可靠。挖坑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按规定放坡。
(2)杆坑在交通要道或人员经常通过的地方,挖好后的坑应及时覆盖,夜间设红灯示警。底盘运输及下坑时,应防止碰手、砸脚。
(3)施工现场运电杆时,应有专人指挥。小车搬运,必须绑扎牢固,防止滚动。人抬时,前后要响应,协调一致,电杆不得离地过高,防止一侧受力扭伤。
(4)人工立电杆时,应有专人指挥。立杆前检查工具是否牢固可靠(如叉木无伤痕,链子合适,溜绳、横绳、钢丝绳等无伤痕)。地锚钎子要牢固可靠,溜绳各方向吃力应均匀。操作时,互相配合,听从指挥,用力均衡;机械立杆,吊车臂下不准站人,上空(吊车起重臂杆回转半径内)所有带电线路必须停电。
(5)电杆就位移动时,坑内不得有人。电杆立起后,必须先架好叉木,才能撤去吊钩。电杆坑填土夯实后才允许撤掉叉木、溜绳或横绳。
(6)电杆的梢径不小于13cm,埋入地下深度为杆长的1/10再加上0.6m.木质杆不得劈裂、腐朽,根部应刷沥青防腐。水泥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纹、扭曲等现象。
(7)登杆组装横担时,活板子开口要合适,不得用力过猛。
(8)杆上作业时,禁止上下投掷料具。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上下传递料具的小绳应牢固可靠。递完料具后,要离开电杆3m以外。
(9)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并将夹紧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时,操作人员应在外侧作业。紧线时装设的临时脚踏支架应牢固。如用大竹梯,必须用绳将梯子与电杆绑捆牢固。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
(10)紧绳用的铅(铁)丝或钢丝绳,应能承受全部拉力,与电线连接必须牢固。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终端紧线时反方向应设置临时拉线。
四、电缆安装
(1)架设电缆轴的地面必须平实。支架必须采用有底平面的专用支架,不得用千斤顶等代替。敷设电缆必须按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内容执行,并设专人指挥。
(2)人力拉引电缆时,力量要均匀,速度应平稳,不得猛拉猛跑。看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轴前方。敷设电缆时,处于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半径的外侧。/fanwen.chazidian.com)过管处的人员必须做到:送电缆时手不可离管口太近;迎电缆时,眼及身体严禁直对管口。
(3)竖直敷设电缆,必须有预防电缆失控下溜的安全措施。电缆放完后,应立即固定、卡牢。
(4)人工滚运电缆时,推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前方,两则人员所站位置不得超过缆轴中心。电缆上、下坡时,应采用在电缆轴中心孔穿铁管,在铁管上拴绳拉放的方法,平稳、缓慢进行。电缆停顿时,将绳拉紧,及时“打掩”制动。人力滚动电缆路面坡度不宜超过15°。
(5)汽车运输电缆时,电缆应尽量放在车头前方(跟车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后面),并用钢丝绳固定。
(6)在已送电运行的变电室沟内进行电缆敷设时,电缆所进入的开关柜必须停电。并应采用绝缘隔板等措施。在开关柜旁操作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m(10kV以下开关柜)。电缆敷设完如剩余较长,必须捆扎固定或采取措施,严禁电缆与带电体接触。
(7)挖电缆沟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在交通道附近或较繁华地区施工电缆沟时,应设置栏杆和标志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8)在隧道内敷设电缆时,临时照明的电压不得大于36V.施工前应将地面进行清理,积水排净。
五、电气调试
(1)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被调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另一端应有专人看守或加锁,并悬挂警示牌。待仪表、接地检查无误,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2)电气设备或材料非冲击性试验,升压或降压,均应缓慢进行。因故暂停或试验结束,应先切断电源,安全放电。并将升压设备高压侧短路接地。
(3)
电工操作规程范文篇2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电气事故;误操作原因;对策
前言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作为一项非常重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及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寿命及人身安全,严重时还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电气误操作发生具有突发性特点,而且事故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需要针对变电站电气误操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有效的避免电气误操作行为的发生,确保变电站安全的运行,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1变电站的电气事故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变电站作为电压变换及电能分配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规模还是容量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加快了智能化水平。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始在变电站中广泛应用,这在有效的提升变电站运行效率的同时,也由于运行人员对设备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容易出现电气误操作行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当前变电压事故中,多数情况是由于电气误操作导致的,其不仅成为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而且对电力企业运行管理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分析
2.1管理及制度方面
2.1.1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但变电站内部相关的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并没有随之发展完善,在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在变电站进行应用的新形势下,变电站运管人员仍然以原来的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为依据事来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和处理事故,由于二者之间不匹配,从而极易导致电气误操作情况发生,不仅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2.1.2当前变电站内虽然制订了相关的制度,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电站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严谨及不按规程办事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出现电气误操作行为。特别是在变电站电气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制度执行过程中不严格,存在无票操作、操作漏项和跳项、不按规定顺序操作等情况,操作人员图方便强行解锁,置安全规定于不顾,因此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
2.2电气设备方面
电站内部分防误动闭锁设备在长时间运行状态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老化现象,出现闭锁失效问题。同时在设备更新后,由于闭锁装置与设备之间不匹配,这样也会导致防误闭锁装置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另外,防误闭锁装置还存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而且一些设备危险点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当前主要依靠厂家来对防误闭锁设备进行维修,因此在防误闭锁装置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进行维修。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极易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安全。
2.3运行人员方面
变电站运行人员由于工作缺乏严谨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从而导致误操作行为发生。另外,还存在操作过程中不唱票也不对设备编号进行核对的情况,这为操作埋下了较大的隐患,一旦失误,则会发生误操作事故。
变电站监护人员和操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往往依据自身的经验来进行操作,有时为了图省事还存在强行执行操作的行为,甚至存在单人操作及无票操作的行为,这都是导致误操作的重要因素。另外,部分操作人员对于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不了解,特别是现代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在操作时容易发生误操作行为。
3防止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对策
3.1制度的完善
电力企业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相关规程制度进行完善,有效的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对于当前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做好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并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从而达到设备、技术和制度之间良好的匹配度。同时还要合理制定倒班制度,使操作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在工作时保持充沛的精力。做好交接班时的各项工作,要关心运行人员的思想变化,帮助其排忧解难,使其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操作监护制度,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票进行,并提前对电气设备危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建立健全事故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充分的调动操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的避免违章操作事故的发生。
3.2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素养
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使其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知识,并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认真、细致、严谨。具体操作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票进行操作。通过培训努力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对处理事故的能力,一旦出现误操作,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的防范事故的扩大。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防误操作措施,强化安全管理。
3.3新设备的应用
在变电站内,由于一些电气设备运行时间太长出现老化,从而不能有效地反应,新设备的使用将有效地减少这个问题的出现。例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F6开关,GIS组合电器,真空开关等设备。
3.4完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加强管理
在变电站内,由于防误操作闭锁装置运行时间太长出现老化,从而不能有效地进行误操作闭锁,在目前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多为电磁锁、机械锁、微机锁,由于变电站的电磁干扰严重,个别的环境腐蚀严重,很容易出现闭锁装置不灵活,延误了操作时间,维护工作困难,使用很不方便,在个别情况下,工作人员为了求便捷,强行解锁。因此,需要及时对失效的防误动闭锁装置进行修理或者更换,加强工作人员对防误动闭锁装置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的了解,掌握必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重视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隐患,给变电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持续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伍伟春.浅析调度员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论丛,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