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风险防范(整理2篇)
来源: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财务风险定义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经营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防控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我们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企业筹资风险的防控
当企业的经营业务发生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一般来说,发行股票是风险最低的筹资方式。发行股票所筹措的资本成为企业可长期使用的权益资本,不需要到期偿还,因而不会发生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但发行的股票如果不能上市,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则其筹资对象比较狭窄。而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虽然筹资面广,但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发达,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上市发行股票,因而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如果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除了要考虑到期是否能够有能力偿还的情况外,还应考虑利率风险的因素。一般地,公司债券的利率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安排。当市场利率较为稳定时,利率风险相对较小,而当市场利率波动较为剧烈时,由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便成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为降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可利用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衍生工具来锁定利率,如订立利率互换协议、套期保值、期货交易等。如果预期是确定的,则可在预期利率上升时采用固定利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资,而在预期是不确定时,则可在预期利率上升时采用固定利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资,而在预期利率将会下降时,采用浮动利率来安排债券的发行。银行借款也同样应该考虑到利率变动的因素,因而其实际操作与债券相类似。
2.企业投资风险的防控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投资风险主要应该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而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中,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因而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
3.企业汇率风险的防控
(1)选择恰当合同货币。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该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在出品、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而在进口、资本输入时使用软通货。同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等措施。(2)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资、利率—货币互换、外币票据贴现等。(3)对于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算风险,一般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来化解。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使其折算风险头寸为零,只有这样,汇率变动才不致带来折算上的损失。(4)经营多样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其销售、生产地及原材料来源地,通过国际经营的多样化,当汇率出现变化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生产、销售和成本的变化趋利避害,增加在汇率变化有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而减少汇率变化不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5)财务多样化。即在多个金融市场以多种货币寻求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去向,实行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这样在有的外币贬值,有的外币升值的情况下,公司就可以使绝大部分的外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4.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防控
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手中持有现金过多,会由于较高的资金占用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持有现金太少,又会面临资金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风险。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5.企业经营风险的防控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价格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决定因素之一,销售价格越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无法避免。但风险不仅给企业形成了压力和威胁,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措施得当,企业即能针对存在的财务风险,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