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收集5篇)

来源:

突发公共事件篇1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0-0940-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密切接触,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对2004-2007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即由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接报告的广州市各地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相关分析。

2结果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146起,其中传染病类130起(89.04%),食物中毒11起(7.53%),其他化学中毒2起(1.37%),胃肠炎2起(1.37%),接种反应1起(0.68%)。发病6852例,波及199035人,无死亡病例,平均罹患率为3.44%。

2.2人群分布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托幼机构8起,小学109起,中学12起,中专及技校8起,普通高校9起。

2.3时间分布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85起,占全年报告的58.22%;9月报告24起,占16.44%。见图1。

2.4地区分布全市12个区县都有报告,其中越秀区22起,番禺区20起,海珠区18起,花都区17起,黄埔区16起,天河区14起,从化市12起,南沙区10起,白云区7起,荔湾区4起,萝岗区和增城市各3起。

2.5事件类型分布从发生频率上看,广州市近4a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前3位的分别是水痘(45.21%)、流行性感冒(19.86%)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70%)。见表1。

2.6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评价对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P=0.000)。见图2。

3讨论

3.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3.1.1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要注意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必要时开展疫情的主动搜索。

3.1.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分布与学生的作息规律密切相关学生放假后,集体活动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3月开学后突发事件数开始增多,至4-6月出现高峰,8月开始下降,学期结束备考期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有所增多。提示应在学期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1.3小学占据较大比重发生在学校的14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109起(74.65%)发生在小学,提示要把加强小学突发事件的监控作为今后学校防病工作的重点。

3.2主要影响因素(1)广州市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高,并且持续时间长,入秋后下降缓慢,客观上有利于多种病原生长;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易感人群集中、寄宿的患病学生医学隔离困难,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3]。(2)预防接种工作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很多传染病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易感者的。近年来,由于教育一费制和群体性接种事件等影响,学校等集体单位对于进行广泛性疫苗接种落实难度较大,学生接种率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易引起疾病的爆发性流行。2006年广州市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中调查的286名学生仅有29名(10.14%)有疫苗接种史[4];笔者对一起小学流感爆发疫情调查发现,63名患病学生均否认近1a接种过流感疫苗[5]。(3)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对疫情的发生、发展乃至是否演变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发病例出现后,若不够重视或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后演变成为一起突发事件,这种现象在学校较为突出。研究显示,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现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32,P=0.000),即首发病例出现后报告时间越晚,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事件及时控制。

3.3应对策略

3.3.1建立体系、完善机制(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卫生应急机制和预案体系[6],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效[7];(2)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速度,特别是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为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预警、有效处置奠定基础[8];(3)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尽快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4)加强宣传与培训,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强化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

3.3.2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加强校医以及社区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尽早发现,及时报告;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患病学生隔离制度,减少续发病例;另外,针对传染病流行特点,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病例。

4参考文献

[1]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

[2]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北京:2005.

[3]方利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96.

[4]李铁钢,刘,秦鹏哲,等.广州大学城流感暴发疫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增刊):11-12.

[5]李铁钢,刘维斯,秦鹏哲,等.广州市海珠区一起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66-367.

[6]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北京:2005.

[7]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突发公共事件篇2

摘要:当前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和应急信息管理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现状,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应急信息管理

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3年的“SARS事件”、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2008年5月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南方旱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爆发,说明人类正时刻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潜在威胁,急需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应对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是在世界各地不断频发灾难性事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信息管理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部分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安抚好公众的情绪,争取不让公众作出非理智的行为。

1.公共突发事件与应急信息管理概述

1.1公共突发事件

国内外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进行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研究,对于这个概念并没有统一的严格界定,同时存在多种表述,比如“公共危机”、“公共突发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正如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所言:“他们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同一个概念——紧急情况、灾难或危机”[2]。

本研究认为,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1.2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管理就是以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手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全面、系统、准确、连续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与突发事件处置有关的重要信息,为应急管理决策机构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从而进行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应急信息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管理,换句话说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和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支持。

2.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不在人的意志之内,也是难以避免的,重点是怎样迅速有效地识别应急信息,及时采取准确无误的应对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社会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发现隐患信息并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应急信息管理水平不够,限制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目前,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信息管理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点:

2.1政府信息纵向不对称

目前,我国形成了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源于对地方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考虑,政府总倾向于报喜不报忧,故意隐瞒危机信息,把重灾报成轻灾,或者拖延上报的时间,从而使上级政府无法及时、迅速的了解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状况,迅速、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处理决策。

2008年山西发生襄汾“9.8”溃坝特别重大事故,山西省襄汾县县委、政府领导谎报事故原因和性质、瞒报死亡人数,贻误抢救时机,导致遇难者人数上升到267人,1000多人受灾,酿成重大后果[3]。这一事件说明了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对应急信息管理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在此情况下,行政中枢不但无法做出及时、科学的决策,反而还要为下级政府瞒报应急信息的行为承担领导不力之责,承受民众的质疑与不信任的眼光[4]。由此可见,传统行政管理系统传递内部信息迟滞与失真,会严重影响政府公共行政职能在应急信息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启动和运作,也使得政府的行政权威与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

2.2处理应急信息方式不当

2003年非典之初,官方极力掩藏真相,媒体的报道也是以正面宣传为主,信息的失真和扭曲导致公众陷入了恐惧和慌乱中,各种谣言猜测纷起;随后,官方领导决定向社会公开疫情,及时消除了群众的猜疑和不满,这足以说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是信息公开透明化,以清晰信息克制模糊信息。试图掩盖真相、欺瞒公众,没有坦率地在第一时间公开真实信息,不仅会给外界形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形象,突发事件也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和恶化[5]。

2.3应急信息沟通力度不够

通常对公共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往往忽略了向社会公众传递适时可靠的信息,也难以从公众那得到公共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此则违背了应急管理的全员共同参与原则。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仅仅只依靠整合自己内部的资源,大多无法达成有效处置、减少损失的目的,因而解决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便是从外部获取资源。如果没处理好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沟通不到位,不仅无法及时获得外部支持解决突发事件,也会造成负面信息的肆意传播,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利益,对稳定社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忧患。

2.4对媒体的舆论引导存在问题

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自然而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公众高涨的情绪,如果引导得好,会向着突发事件管理的有利方面发展;反之,则会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媒体反映并引导着公众的情绪,一旦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媒体有责任积极面对,将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但是目前来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媒体的引导往往不够到位,报喜不报忧,向公众隐瞒最真实的情况,没有发挥媒体本质的作用,并且对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2.5预防公共突发事件意识薄弱

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预防的基础是应急信息意识,但是政府的应急意识往往不够。虽然我国信息化建设有所成效,但对应急信息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它纳入到正常的信息管理中,不了解应急信息管理流程,没有深入把握应急信息的特性,所以不能辨别潜在的隐患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量变形成质变,要注重采集诱发和征兆信息,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将公共突发事件扼杀于萌芽之中。

3.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对策研究

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公共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应急信息管理能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制定应急管理信息策略的必要性源于信息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3.1重视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设

众所皆知,信息透明度不够一直是我国比较突出的问题,而确保信息公开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义务。信息披露不力是造成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中陷入被动状态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处于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缺少透明度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隐患,造成事态的恶化。只有信息公开及时,公众才能适时了解情况,降低公众的恐惧感。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从组织上严格落实信息公开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建设,加强对外信息工作;另一方面要从认识上明确信息资源处于战略性地位,针对2008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严格从法律上来规范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

3.2建立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机制

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应急管理重在预防,而信息收集是预防的关键。首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网络。根据应急管理特点,建立以信息为核心,纵向政府一专业组织一媒体三级信息收集体系和横向社会一公众一网络多渠道联动收集机制;其次,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库。零散的、临时的信息不能有效支持决策,需要运用科学的分类分级方法,加强对收集的信息整合再有效利用;最后,加强信息收集的硬件环境建设。有效的信息收集依靠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实现信息收集的完全现代化,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尽量建立半科技化的信息收集网络。

3.3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和公众两者的共同“代言人”,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加强与媒体互动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保证新闻报道能实事求是,也在于沟通协调基础上的引导舆情。媒体应充分发挥应急启动的桥梁功能。事发之初,常规状态下的信息传递失灵,因信息阻塞引起各种猜测与流言。客观报道事件的真相,既有助于平息公众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又有助于促进政府的系统化应急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媒体自身的可信度;再者是发挥应急报道的中介功能。应急之时,不单是听从政府的声音,也不是只关注公众的言论,而是努力以新闻媒体特有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建起信息沟通、意见交流、情感对话的中介平台;然后是应急管理的纽带功能。事发之后,通过透视事件的本质,进行适度的总结与反思,客观地解读事件,公正地发表评论。

3.4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推动信息公开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公开的关系。应注意甄别保密信息,保密信息一方面包括国家机密,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这方面的信息保密工作;另一方面也包括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如果泄露出去,会对工作带来损失。还应注意防止信息丢失、系统瘫痪、病毒攻击而导致突发事件管理的失误,影响社会的安全。同时还需注意对网络设备、通信设施、计算机设备、数据库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杜绝信息安全隐患。

3.5提高预防公共突发事件的意识

政府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公共管理者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信息意识、知识和技能。通过公共信息的传播、教育及多学科职业训练等途径,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

3.6解决应急信息弱势问题

信息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信息不公平的表现。信息获取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信息分配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6]。因此,解决信息弱势问题的存在,应该从信息获取和分配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应急信息上,要利用多种渠道去,拓宽覆盖面,且信息的表现形式要容易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的分层,信息数字鸿沟的扩大和弱势群体增多,很大程度是由于有些人不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机会缺乏以及学习能力低,应通过教育方式提高应急信息弱势者个人的信息素质。

4.结束语

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把信息管理融入到应急管理,支撑整个应急管理的过程,能提高应急决策水平,也能更好地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可以说,应急信息管理是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真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3

[2]刘焕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IM8.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3]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顶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

[4]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突发公共事件篇3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范围比较广,类似于汶川地震、非典等,都是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这些灾难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会产生人身损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应当归属多部分法律调整范围,引起多种法律关系的变更或者消灭。从民商法部门的角度,对其体系进行分析。

二、民商法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调整

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调整过程中所使用的法律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律属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上法位,其中按钮概括了比较全面的突发事件行政应对方式,行政色彩比较浓郁,但是民商事立法的内容却比较少[1]。其余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相关的调整法律也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与经济法特性,导致民商事立法的内容趋近于空白。对民商法来说,民商事法律是主要调整对象,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特定意义民商事法律状态是其主要构成部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否可以成为民商事法律调整对象,尚未明确,也没有科学化的体系支撑[2]。

(二)主要问题

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方面的立法上,虽然行政应对法内容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民商事救济法内容并不够全面,需要完善。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影响社会环境与社会治安,导致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从前些年的偶然出现变为大量出现[3]。虽然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民商事应对立法制度的缺陷已然明显。必须抓紧时间完善。民商事立法可以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当如何去应对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方面出发,构建清晰化的法律体系,提升问题解决质量。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对民商事法律进行清理,构建系统化的立法体系,进而最大化的保护民事主体私权利。

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法律制度构建

(一)公共补偿制度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旦产生,必然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的援助资金数量也比较多,如果单一凭借国家的财政补贴来解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针对该情况,可以构建应对资金商事运作制度,让民事赠与制度发挥长效化机制,在社会和谐发展的时间段内不断的聚拢资金,通过基金会等形式来筹集资金,构建运作机制。公共补偿制度属于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努力的补偿制度。但是当前我国民商事立法还没有成立针对性的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资金商事运作模式以及科学化、体系化的公共补偿制度,在立法方面也是呈现空白状态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完善。

(二)征用补偿相关赔偿制度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会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行为,在突发的状况下,为了公共安全价值目标可以正常体现,工作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事件本身拟定对策,有事还需要征用个人财产。征用私人财产是政府强制性影响民事主体物权的一种行为,必须得到补偿。如果被征用财产遭受损失,会涉及到补偿问题,但是这部分财产的补偿标准以及补偿依据,目前国内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物权法虽然对征地补偿相关事宜尽心了规定,而且个各省市也有相应的法律支撑,但是在落实上存在问题。在出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需要无条件遵循及时、充分补偿就及原则,构建科学化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民事补偿制度,提升满意度。

(三)责任保险制度

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向第三人承担的以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人员提供一定量的保险费,而保险人需要承认第三方承担责任的时候按照保约合同给与一定的补偿金。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其中大部分事件都是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来判决事件归属类型的,所以只要是加害方在客观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强制性承担相关责任。将责任保险制度纳入到公共安全事件中,可以转变传统模式下的纯转移损失模式,使其变成分散损失转化模式,保证收到损害的人可以正常生活。我国在保险制度方面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经常性与规模性都在朝着负面方向发展,所以保险制度也应当借鉴一些和我国有类似情况的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构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责任保险制度。

四、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篇4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行政权力公民权利保护

一、突发公共事件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2008年我国南方的大雪灾和四川地震等,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6%(依2003年数据统计)。自2003年SARS事件以来,我国政府已对突发公共事件予以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由此可见,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建成。但是我国目前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突发事件中容易受到忽视,因而建立一部完善的《紧急状态法》,将各种预案分类整合,严格控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利益,已经成为社

会法治和实践所需。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意味着行政机关被赋予了常规状态下所不拥有的行政紧急权,例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战略物资储备,临时征调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这些权力都容易侵犯到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力都有扩张的本性,“一要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而行政公权力尤其明显,行政公权力具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内在力量,使掌握他的人倾向于进一步扩张权力,并通过他的运用来追求权力的最大化。因此,我国目前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严格控制政府在紧急状态下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

正因为政府在紧急状态下有如此多的高于平时的权力,公民的诸多权利在此时也容易受到侵犯,并且公民权利此时是受到诸多限制的,如各国宪法的规定一样,紧急状态下可能妨害上述目的实现的公民权利主要是:人身自由(如我国由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紧急状态的情形下,公民的该项权利如不加以限制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公民生命财产损失)、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诉讼权、住宅不受侵犯、游行示威权、居住和迁徙自由权(上述几项权利在紧急状态下如不加以限制或中止,则极有可能影响有关机关紧急权力的行使)等。因此,紧急状态下可以进行限制或中止的公民权利主要是上述几项。至于紧急状态下不能予以克减的公民权利,则如国际公约所确立的那样,主要是人之为人所必须具有的最低标准的那些权利和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不会受到影响的与紧急措施不冲突的那些权利。如:生命权、免受奴役权、被承认在法律面前的人格的权利以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利。具体而言,在紧急状态下公民最低应有以下几项权利,政府应当严格保障这几项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1.生命权。紧急状态之所以紧急是因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普遍受到了极大威胁,因此在紧急状态时普通公民的生命权比平时更突出和重要。此时公民之所以愿意舍弃部门分人身自由而赋予政府更多的行政管理权,也是为了政府能够有效地排除对公民生命权的危害,保护其生命权。

应当指出的是,在紧急状态时,从事某些职业的公民生命权有可能面临更大威胁,而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不惜牺牲生命坚守岗位,如军人、警察、消防员等。这些代表国家公权力的人也是有生命的公民,他们作为保护一般公民生命安全的公职人员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排除威胁的义务,但是从保护人权角度出发,国家仍有责任尽量减少他们的牺牲,仍应采取一切手段保护他们的安全。因此在紧急状态时,国家只注意保护普通公民的生命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措施保护那些保护公共安全的人的生命权。

2.财产权。在紧急状态时,如地震、洪水来临时,在保护公民生命权的前提下,国家应当尽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此时国家不仅要尽量保护遭受灾难的公民的财产,而且要保护其他公民在此时不被非法征收、征用财产的行政行为侵害。

3.受救济权。我国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在紧急状态时,接受帮助的主体应当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公民。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不再局限于物质帮助,精神上的帮助也愈发重要。

4.知情权。紧急状态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利,人们需要了解事情的起因、发展情况、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公民应当怎样防范、要注意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政府有义务向全社会通报情况,让人们了解事情真相,接受来自公民的监督,政府有义务向公民讲解宣传有关知识。

切实保障公民的以上基本权利是政府在行使紧急状态下特权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建议在制定《紧急状态法》时,应当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政府行为的法定准则,并对违背该原则的行为规定一定的惩戒措施和法律后果以有效保证政府行为在法定轨道内行使,维护公民根本权益。

参考文献:

[1]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54.

[2]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36—37.

突发公共事件篇5

为了有效的防范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公众的危害,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明了清晰的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报告的类别、分布和发生特点及相关信息的监测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专门针对的就是传染病。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的资料是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1.2分级分类标准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来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

1.3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结果

3事件特点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很多,下面对已发生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进行阐述:

3.1不可预知性人们很难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预测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尚且现有的科学手段还部能保证很快查明所有有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从而可能使有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及时处理。如美国在911之后出现炭疽生物恐怖事件。

3.2公共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发生区域内的所有人都有影响或受到损害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很多情况下还会引起强烈的跨地区影响,当于大范围的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时,又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恐慌。如:2003年在全球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禽流感疫情等。

3.3紧急迫切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发生的突然、情况的急迫、危害范围广程度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危害将进一步加重,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要最短时间做做快最正确的决策,力争将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对那些不明原因或者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发生,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分夺秒全面开展工作,以求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控制事件。

3.4复杂多样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但种类很多而且复杂。例如:可引起传染病暴发的微生物就有8大类,而引起中毒事件的物质只是理化类现已查明的全世界登记的化学物就超4000万种,同样哦毒物因为各种因素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危害性,有的直接为人体而有表现,儿有的则是潜在的威胁。

3.5严重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非大,即使轻者也会导致短时间内人群的发病或死亡,使公共医疗体系面临物资短缺等的压等,重者会冲击医疗卫生体系破坏医疗基础设施威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更甚者可引起一个区域国家一定程度经济后退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初三周记范文(整理6篇)

    - 阅0

    初三周记范文篇1苦啊,今天又有那么多作业……。”又有同学在抱怨读书辛苦,读书累。可他们为什么都会有这种感觉?很简单,他们讨厌读书,讨厌学习。怎么会这样?学习往往剥夺了青少年.....

    四年级周记范文(整理9篇)

    - 阅0

    四年级周记范文篇1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这几天,我真正品尝到了年的味道。大年三十晚上,咱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