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细则(收集3篇)

来源:

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范文篇1

评审标准细则中,始终强调贯彻对管理要求规范和技术保障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不断提升医学装备管理和技术保障能力。对每一评审项目中的检查内容和扣分标准都有明确的定义,这就提醒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从业人员要不断地改进管理和增强保障能力,以满足临床工作中对病人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的痊愈率。尤其应当注重针对管理和保障计划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那些与现实要求不满足或不适应的方式、方法、规定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监督、检查,以便在下一步计划中进行改进、纠正不足,不断适应医学装备的发展及临床诊治变化的持续要求。

总结以往成功经验

对医院医学装备评审充分反映了十几年来医学工程在医院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医院医学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建立工程技术队伍,提供技术保障

医院医学工程专业的发生、发展,绝大部分源于对医疗设备的维修需要。最初从事医学工程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对院务保障(水、电、气)部门[3],随着医院的发展,原先的从业人员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今医院对医学装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的要求。必须要由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这个资质的内涵就是要有专业和学历水平的要求,而不是以往的不分专业、没有资质的一般人员。同时要求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也应有相关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这就从规范上给工程技术队伍有了明确的定义、要求。这是以往对医学工程专业没有明确规定的检查评审点。

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纳入医疗质量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贯穿医疗过程中,医院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在以往并没有强调医疗设备的重要性[4],而在这次等级医院评审中,明确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符合要求、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建设、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等内容纳入到医院整个医疗质量体系中,充分看到了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凸显了为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发挥功能过程中,医学工程人员的作用。

3医用耗材属于医学装备管理的范畴

评审标准细则专门定义了耗材(医用高值耗材、一次性无菌器械和低值耗材)的管理归属于医学装备管理,因为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定义明确“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5]。它的评审考核规范应属于医学工程的范畴,而不是其他管理范畴。这就纠正了以往将医用耗材管理单独分出的不当观点,甚至将其与医学工程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做法[6]。

4对医学装备工作的外延发展给出了定义

评审指标检查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医疗装备环境设施包括机房建筑、通风、照明、温湿度、电磁辐射、噪声、振动、金属腐蚀及有害射线防护等设施设计指标;电路、水、气管布局是否符合要求;高压容器、放射同位素、有害射线等特殊设备是否有相关质量监控的合格证和许可证,及监测情况改进措施是否得到落实。这些环境保证条件的建立和改进应当是医学装备工作的外延,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其功能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尤其是与医疗设备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长短关系密切,所以作为医学工程专业在医院不仅要重视、抓好、做好医疗设备本身,还应对与其相关的辅助设备用同样的精力去关注、做好。这也是临床医学工程能够在医院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临床医学工程简言之就是:应用工程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于临床医学中,以提高对病人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治愈率。因此,只要能够对病人诊断治疗有帮助的工程技术都应是医院临床工程从业人员工作的范畴,这也是医学工程专业在医院的外延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通过等级医院评审,真正感觉到行政主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医学工程在医院的作用和地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待商榷的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

根据国家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定义,医疗器械应当是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而此次评审标准在总体上是医学装备管理,似乎没有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但在评审细则中又强调了医用耗材的管理及其规范、要求、方法,这无形中人为的将医学装备等同于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定义,概念模糊会造成对医疗器械认识的混淆。其次“,医用高值耗材”“一次性无菌器械”“低值耗材”3个概念中的“高值耗材”与“低值耗材”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按价值的话,那“高值”与“低值”的价值评定标准是多少;如果是按使用价值的话,那使用频率或使用程度如何区分评定标准。作为一个评审标准,这些观点是不应该模糊的。

2人员编制及队伍建设没有明确要求

在评审标准中对医、药、护都有明确的配置数量指标,而在医疗装备管理中对医学工程人配置没有人员配置数量指标,仅是“人员配置合理”一言蔽之,这无疑将会给医院医学工程人员队伍建设和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管理的内涵不明,外延不清

医学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应当包括设备、耗材,其内容涉及论证、风险评估、采购规范、经济成本核算、制度制定、使用过程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而评审标准细则中有的涉及到,有的没有涉及到,有的把医院院务保障的内容也归纳到医学装备管理中,对管理的规范化是非常不利的。这些内容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是有明确分工的[7],而评审标准细则中的归入,也将给今后的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带来新问题。

4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

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国内外医院已经将医、护、药、工这4个专业作为医院实力和发展的四大支柱专业,而在此次等级医院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至连专科都列不上,仅在医院管理中列出的一个医学装备管理项目中涉及到了医院医学工程专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对专业发展致命的桎梏。

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质量科室管理PDCA循环【摘要】为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体现“质量、安全、服务、效率”的管理理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参照《JCI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并应用了《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同时采用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贯穿其形成过程,促进了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了医疗水平。

Themaking,implementationandimprovementofgeneralobjectiveassessmentdocumentofdepartmentmedicalservice/HONGYing,YUANJianfeng,WANGPing,PANYisheng//ChineseHospitals.-2015,19(8):53-55【Keywords】medicalquality,departmentmanagement,PDCAcycle

【Abstract】Inordertoimplementcontinuousimprovementofmedicalqualityandenhancehospitalmanagementlevel,reflectthemanagementphilosophy"quality,safety,serviceandefficiency",accordingto"JCIAccreditationStandardsforHospitals"and"Threegeneralhospitalaccreditationstandardsimplementationdetails","Comprehensiveappraisalofclinicaldepartment"wasmadeandimplemented.Thisarticledescribedtheformulation,applicationandimprovementof"Comprehensiveappraisalofclinicaldepartment"andbrieflydescribedusing"PDCAcycle"asamanagementtoolinthisprocess.

Author’saddress:DepartmentofMedicalAffair,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No.8,XishikuStreet,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34,PRC

科室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国家卫生计生会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医院与科室都要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缺陷与潜在问题[1],明确了临床科室需要完成的医疗质量指标,对科室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根据《JCI医院评审标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标准指导《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的制定,采用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贯穿其形成过程,促进了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了医疗水平。

1《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

医院时常需要通过外部的评估与审查,并借由审查结果促进自身不断改进。但外部评审的规律性、针对性、持续性无法把控,这也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大医院依据《JCI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了《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以下简称《评估档案》),致力于通过院内自评,从科室抓起,落实持续质量改进,促进医疗水平提升。该项工作是以反映“质量、安全、服务、效率”为宗旨,对院内各临床科室从医务管理、门急诊管理、医保管理、感控管理、药学管理、护理管理、设备耗材管理等维度设立管理评价指标,以科学数据、循证管理的手段,每月评价各临床科室在上述工作中的具体表现[2-3],形成电子版刊物,并出版纸质版,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公共邮箱等方式下发科室,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信息、征询意见,从而在应用中不断进行优化。

2评估档案的制定2.1计划阶段

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评估档案工作进行多次研讨,总结医院现状、分析原因,并依据《JCI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评估框架,初步确定涉及5个处室、6大部分:医务管理(医务处)、门急诊管理(门诊部)、医保管理(门诊部)、药剂管理(药剂科)、感控管理(感控处)、护理管理(护理部)。各处室制定评估指标,并针对评估指标、出版方式、反馈方法等具体内容听取各临床科室的建议,随后由院方统筹制定工作方案。

2.2执行阶段

经历一个多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医院选取内外科系统各7个科室进行第一次试评估。经过试评估,最后确定内科系统共计31项评估指标,外科系统共计34项评估指标。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所涉及的评估指标个数不同,各部分评估满分均为100分,总分600分。评估细则采用“一刀切”,即各项指标评估结果“非满分即0分”(符合评估标准得满分,不符合则为0分),并且确定评估档案工作的周期为每月一次、纸质版出版,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公共邮箱等方式全院公示反馈数据,确定常规评估科室为内科系统16个科室,外科系统17个科室。除此之外,在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评估档案工作均有固定执行人与负责人,每月定期监测、汇总该部门所负责各项指标,最后整理递交医务处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的最终编辑出版工作。

2.3检查阶段

经过3个月评估,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与各临床科室针对《评估档案》工作再次进行了研讨,进一步细化了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采取“分层次”的评估方法,加入设备处所涉及的“设备耗材管理”评估内容,改总分为1000分(见图1):即“医务管理”满分300分,其他各项管理满分为100分,共计900分(具体见表1、2),余下100分根据各科室与医院签订的《年度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年终时对医院管理的几项重点指标进行评估分数的计算,指标拓增为:内科系统共计68项评估指标+4项加分评估项,外科系统共计69项评估指标+4项加分评估项,使得整个评估体系更加完善(图1红字部分为评估指标修改情况)。改版后的《评估档案》基本满足医院落实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向,并且医院要求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所监测指标定期将需改进之处及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使临床科室每月能够及时了解本科室各项管理指标的动态,促使医院从科室内部到管理层级多重把控医疗质量。

在医院不断追求精细化管理的今天,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评估档案》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监管,如何做到及时、准确地统计与汇总是提高此项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经过集思广益,实现了《评估档案》的编辑出版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此项工作的准确性,也为各部门节省了人力成本。

2.4处理阶段

经历半年多的不断改进,《评估档案》工作走向成熟。在此后运行的半年时间里,根据临床工作实际进展,个别部门对评估指标进行了微调,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所负责的指标形成了相应的《评估说明》,促使全院所有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

《评估档案》工作的开展,使各临床科室更加明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持续进行医疗质量改进,各科室和医院工作不断完善。在《评估档案》的制定、应用及改进过程中,PDCA循环作为主要管理工具贯穿始终,使《评估档案》工作成为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目前《评估档案》中的一些指标在80%或以上的科室显现出稳定的达标率,并且根据实际工作的观察,临床科室在日常工作中针对这些指标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已经能够符合管理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管理时机不断成熟等一系列因素,仍有其他许多管理指标需要纳入到《评估档案》工作中,因此,医院下一步将继续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和改进的方向,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评估指标,加强监督,尝试对《评估档案》继续进行修订,并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等方式,不断向临床科室征询意见和反馈信息。

3《评估档案》应用成效

3.1指导科室工作通过《评估档案》的各个监测环节,医院向临床科室传递管理思路,使科室依据评估指标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引导临床科室良性发展。《评估档案》工作的开展,拓宽了临床科室与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沟通的渠道,并使二者沟通有据可依。每月,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临床科室评估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

3.2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档案》因其数据化、客观化、连续化等特点,为医院管理及临床科室内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医院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评估档案》成为医院中层干部半年、年终述职的主要依据之一。

3.3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评估档案》的投入使用,临床科室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视。不仅如此,在年终统计医院与各临床科室商定的年度目标时,绝大多数科室都能如期达标,致使医院在年初所设定的整体指标得以实现,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评估档案》工作的制定和应用,有利提升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准确化,达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源泉,杨和银,布祖热艾力,等.等级医院评审中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的探讨[J].新疆医学,2013,43:118-119.

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范文篇3

2015年5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网站上行政许可事项公开目录,共有15项行政许可事项入选审批清单。

这15项国家卫生计生委行政许可事项包括:新食品原料审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审批,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审批,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审批,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审批,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化学物质生产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审批,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认定审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港澳台独资医院除外),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审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活动资格审批,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审批,人体血液、组织器官进出口审批,三级医院评审结果复核与评价,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

以三级医院评审结果复核与评价为例,目录明确,这一事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审批,依据的是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2012年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规定,三甲医院的复核评审结果必须报卫生部核准。在复核评审工作完成前,各地不得开展规划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三甲医院及规划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结果,必须报卫生部核准后方可公示,否则视为无效。

(来源:《健康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开学第一周周记精选[15](整理9篇)

    - 阅0

    开学第一周周记篇1开学的第一周,我觉得自己的字比以前好看多了,也有很大的进步。开学的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听写,我的字写得还行,得了一百分,李老师还发短息告诉所有家长,回.....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