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技术(整理2篇)

来源:

灌溉工程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重视农业发展,在农业中积极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此情况下,需加强研究节水技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农业节水效果,促进节水目标的有效实现,推动节约型农业的不断发展[1]。

一、农业水利工程当中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设过程中,水资源为重要内容,植物生长需要获得水的滋润,水资源在充足情况下才能实现农业高产。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浪费的出现会使水资源实际使用量降低,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会通过漫灌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辅助,导致水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整体利用率。其次,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2]。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更具生态性,使当前水资源匮乏这一问题获得有效解决,推动水系统的优化,使生态系统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水利灌溉当前发展现状

当前农田生产正在向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农田灌溉中运用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实际需求,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农田节水。农田多数情况下为大规模和大面积的形式,需通过大量水资源展开全面积浇灌,实际浇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2]。灌溉现状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首先,水资源存在浪费问题,部分农田进行灌溉时对于播种生产过于重视,进行水资源投入时规划性欠缺,水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3]。其次,节水灌溉技术相对传统,并且具有滞后性,技术相对陈旧老套,不能和先进生产模式结合,灌溉效果受到了较大程度限制。

三、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当中的节水技术

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在运用时,主要是将自身需水量作为依据,运用特殊设备,设备会安装于管道尾部,使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水量合理向农作物根部运输,将水量流失尽量减少,防止水资源发生浪费问题。运用此种灌溉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流量小,并且灌溉时间长、压力小,且实际周期较短,可以使农民在种植时的压力明显减少,获得较高水资源利用率,主要运用在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中。2.喷灌技术这一技术在运用时,会运用专业设备针对水资源展开加压,也可以运用地形存在的高低差异进行增压,促进水流分散,使水流成为细小水珠,和天空将雨比较类似,优势主要体现在保证水资源具有较高利用率,整体利用率可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方式可以使农作物实际产量获得明显提高,并且使农田在生态环境方面获得改善,将农业工作难度降低,促进农业工作量的减少。并且对减少农田灌溉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产生更为强烈的幸福感。3.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这种技术在运用时,会通过管道使水直接进入到农田当中,优势在于将水在运用时的浪费减少,防止在人为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发生水资源流失问题,管道比较常用的材质为塑料管和混凝土,在系统压力方面多数低于0.02MPa,特点在于节水、迅速、省力,在农田水利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4.步行式灌溉这种灌溉技术在运用时,需运用电力资源以及农用机械,以及和灌溉设备对应的移动灌溉技术。当前此种灌溉技术受欢迎程度较高,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约劳动力和资金,具有较强适应性,并且在各种地形和众多地区中均适用。同时机动性较强,可以针对急需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展开灌溉。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即难以进行大规模灌溉,并且对于农作物有所要求,在小型农作物中比较适用,并不适用于中高型农作物中。5.雨水集蓄技术这种技术在半干旱、干旱以及季节性干旱区域中比较合适,技术优点比较明显,能够避免水土流失,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是这种技术造价相对较高,需构建储水设施,也需建设输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技术在实施时也具有一定难度,在建设地点上具有要求。

四、节水技术在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做到因地制宜我国地域面积十分辽阔,纬度整体跨度较大,并且地形具有多样性,造成农业在发展水平方面呈现出不一状态,同时农作物类型比较丰富。因此农田灌溉水利这一工程进行发展时,对于节水技术的运用不能进行一刀切,也不能大规模推广,需重视因地制宜的实现,结合农作物基本类型和地区实际地形特点展开合理运用,也需考虑到区域农业实际发展水平。基于农作物类型对节水技术进行进一步合理选择。总体来讲,节水技术在运用时,需和区域农作物特点、地形等结合在一起,做到因地制宜。2.关注性价比在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过程中,需注重节水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获得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工程造价来讲,不同灌溉工程在价格上的差距较大,其中价格比较高的为滴灌设备,但是从效果方面分析,滴灌获得的效果最好。步行灌溉技术虽然获得的节水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农民对其满意度和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技术造价比较低,同时能够展开集中灌溉,各个地区在不断发展过程,需重视性价比高节水技术的研发,考虑到农民运用节水技术时比较关注的性价比问题。

结束语: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在实施过程中,节水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水资源获得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实际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因此需重视对节水技术的分析与利用,做到因地制宜,考虑到性价比问题,重视设备维护工作。同时重视农民参与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调动,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节水技术运用的好处,促进水资源实现节约利用,在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也能保证农业发展与各方面发展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王鑫.对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及节水技术探析[J].2023.

[2]秦红霞.对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及节水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3(1):2.

灌溉工程技术范文篇2

新疆的地理形态和气候特点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要选择性应用灌溉技术。新疆的绿洲很多,因此绿洲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灌区则分布在这些绿洲当中,新疆的耕作、种植作物、水利设施、水利化程度都与众不同。新疆的灌溉区大多都位于冲积扇平原地区,地面坡度自上游开始逐步向下游变小,上游地区的坡度通常是1/300~1/500,而下游的坡度一般为1/500~1/2000,前山一般情况下都是丘陵。灌溉地区自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农业气候呈现较大不同,前山地区到下游灌区气候又湿又凉,具有较多降水,一般情况下种植牧草、玉米、春麦和油料等,因此这一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前冲积扇中下游灌溉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量较为适中,一般情况下种植冬小麦、棉花、瓜果、蔬菜、甜菜和复播玉米等,新疆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就位于这一地区。新疆拥有大量的河流,一共有570多条大小河流,有272万处山泉,这些水流的发源地都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地区,河川径流总量达到882亿m3。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流共同构成了新疆不同的灌溉地区,而且在水资源分布方面,自上流地区到下游地区分布特点也不相同。处于中上游的灌溉地区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地表水,以地面灌水技术进行灌溉,前山区通常情况下利用自压喷灌进行灌溉。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可以自行溢出,具有极浅的地下水位,有利于开发利用,建成了许多水源地,一般情况下可以建设地表水和地下水混合灌区和纯井灌区,因此,这一地区都是利用地面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微灌技术。

2灌区的现状

a.缺乏统一区划,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适应性研究不够。新疆地区幅员辽阔,此地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不同,水利发展情况在不同地区也不同,不同的先进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需要不同的地理条件,因此也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新疆地区虽然在最近几年大量研究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节水灌溉模式,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还不能在此地得到应用。因此,要认真研究新疆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对整个地区进行合理的节水灌溉区划,在研究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发展水平、水资源利用情况等基础上,选择最为科学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b.不顾经济实力水平和地区特点,片面追求高标准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当前,新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还没有形成浓厚的节水意识,因此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可能还会应用地面灌溉技术,而不能全面应用喷灌和微灌技术。新疆地面灌溉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沟畦灌还不能实现标准化。因此,不但应该大力发展喷灌和微灌技术,还需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应用地面灌溉技术,如:标准沟畦灌、膜上二灌和波涌灌等形式。c.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所配套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节水机制不健全。新疆当前在建设灌溉节水工程过程中,还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在保护节水工程设备方面还需依靠农民的自觉。当前应用的用水管理体制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相适应,当前的水价设置不合理,只能收取水成本价格的五成左右。因此,要严格管理水资源,制定合理的节水政策,鼓励集体、个人、非农企业、社会各界在节水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新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研究

3.1分区的指标

本文应用张宝堃法,以《农业气候区划及其方法》为标准,在确定气候干湿指标时应用干燥度K值,气候的湿润程度用K值来明确,指的是一定期限内10℃以上的积温与周期降水总量的比值。

3.2分区的结果

依据新疆不同地区的特征,分别由专家计算得出不同地区的特征指标,同时针对特征指标确定等级分值和权重值,得出不同地、州、市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指标、缺水情况指标和灌区类型等,在不同的计算结果和节水分区原则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新疆分为6个不同的节水灌溉区,不同地区的经验指数和范围为:一区400~360;二区330;三区320~280;四区270~260;五区240~210;六区160~110。一区为干旱缺水引、井、蓄灌区;二区为干旱缺水引、井、蓄灌区;三区为干旱微缺水引、井、提灌区;四区为干旱缺水引、井、蓄灌区;五区为干旱微缺水引、井、蓄灌区;六区为干旱丰水引、井、蓄灌区。在当前存在的农业区划和水利区划前提下,调整塔城地区的乌苏、沙湾到天山北面地区。调整巴州的且末县和若羌县到和田地区,最终形成新疆新的节水灌溉分区。

3.3不同分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研究

采取的不同节水灌溉技术要适用于不同的种植作物,在当前新疆节水灌溉分区和不同分区农作物参照蒸发量、灌区地形地貌和类型特征、气候条件、缺水情况、农业生产水平和作物结构等因素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总结新疆不同地区节水灌溉发展经验、节水技术成果、节水灌溉效益,从而确定新疆不同地区应用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a.一区———吐哈瓮地干旱缺水引水、井水、蓄水灌区。一区位于天山南面东部,北面是天山,南面是沙漠地区,呈东部高西部低的地势,东面是哈密盆地,西面是吐鲁番盆地,还有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的四个县两个市。此地区是明显的干旱绿洲灌溉农业,严重缺水,此地区土壤生盐渍化严重,水在其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确定此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为:开源节流,积极建设防渗设施,使渠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优良的灌溉措施,保证灌水越来越少,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标准节水灌溉技术。b.二区———昆仑山北麓干旱缺水引水、蓄水灌区。这一地区在塔里水盆地的南面、昆仑山的北面,地势南面高而北面低。主要有和田地区的七个县一个市和巴州的两个县。拥有大量的土地,但水资源分布不合理,春季缺水,秋季丰水,土地沙漠化趋势明显。在这一地区应用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为:发展农田水利,做好防风固沙工作,发展防风治沙工程,建设防渗工程和渠系配套设施,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用微灌和管道灌溉技术。对地面灌溉技术要不断加以改善,依据经济发展情况,可以适当发展果树种植。c.三区———天山南麓干旱微缺水引水、井水、蓄水灌区。三区在天山的南面、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面,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平原呈西部高而东部低的情况。d.四区———天山北麓干旱缺水引水、蓄水灌区。这一地区在天山的北面、准噶尔盆地的南部,主要有乌鲁木齐、昌吉州、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和塔城地区的乌苏、沙湾两县,是此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这一地区的地表水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现象,农业用水与城市工业用水不能协调发展,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前存在的水资源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e.五区———河谷平原干旱微缺水引水、蓄水灌区。这一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大力改造节水设施,做好渠系的防渗设施,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方式。大田作物区首先做好平整土地工作,着力改善当前的地面灌技术,园艺作物一般情况下应用微灌技术,井灌区一般情况下应用喷灌技术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f.六区———河谷平原干旱丰水引水、蓄水灌区。这一地区在准噶尔盆地的东部和西部,位于额尔齐斯河谷平原,主要有阿勒泰地区和伊犁地区的十四个县两个市。这一地区在新疆范围内降水最多,气候最为凉爽,蒸发量不大。最近几年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该是做好渠道防渗工作和应用新型地面灌水技术,发挥灌区渠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减轻土壤盐渍化,种植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过程中可以应用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

4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灌溉工程技术(收集5篇)

    - 阅0

    灌溉工程技术篇1【关键词】节水灌溉输水制度1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临泽县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灌溉方式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