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说余佳文(收集3篇)
来源:
青年中国说余佳文范文篇1
剧中明星说
新时代媳妇要把自己的声音喊出来
王丽萍:生活中我和婆婆及三个小姑相处都很好
《媳妇的美好宣言》由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王丽萍编剧,这也是王丽萍继《媳妇的美好时代》之后,打造的“美好媳妇系列”又一力作。该剧讲述了80后女孩毛绒绒嫁给了有过婚史的牙医余快,从此开始与丈夫前妻、婆婆、小姑余果、妯娌刘草莓等人在家长里短的纷争中磨合历练的喜剧故事,而毛绒绒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人成长为善良智慧的好媳妇。
王丽萍表示:“我想通过自己的笔,写当下媳妇的成长史,她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在问题中不断成长。通过这形形的媳妇,也是在反映社会生活更宽泛的一面。”王丽萍坦言,“宣言”的意思就是媳妇要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大胆地喊出来,把正能量传递给人家。
王丽萍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媳妇和以往的媳妇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现代的女性更加的自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更高了。所以现在的媳妇和婆婆相处时,也会有变化,她们会更要水平等和自己的小天地。”
但是好媳妇的标准没有太多的改变,“我在写作的同时,也担任情感节目的嘉宾。我做过一个相亲节目,有6年的时间了,好媳妇的标准我觉得没有变过,都是贤惠、善良、孝敬老人。”
生活中的王丽萍是不是一个好媳妇呢,她说:“我可以说是一个现代的好媳妇,我遇见了一个好婆婆,她很有文化,是一个浪漫的画家。特爱美,现在还有小孩子性格。我家中还有三个小姑,两个嫂子,她们都对我很好。”问到她和婆婆的相处之道,她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互相关心。我爱陪婆婆逛街,她买东西,我买单。”
在《媳妇的美好宣言》、《媳妇的美好时代》两部戏中,她塑造了两个好媳妇,但是有观众发言,觉得两部戏对于“媳妇”有美化,有观众说:“哪有这样的媳妇,什么都能忍受,还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得这么好。”记者提到这一点,王丽萍哈哈大笑:“我确实是往好的上面写,有理想主义的一面。现在说谁的媳妇好,好多人会觉得装的。我们要让人相信好人有好运,中国好媳妇是有的。我想通过毛绒绒树立一个中国好媳妇的标杆。”
针对现在关于婆婆媳妇的题材扎堆的现象,王丽萍说,她在这部戏后也想暂时将婆婆媳妇戏告一段落,“同类题材的太多,要想再出新不容易。接下来想写部关注老年生活的戏,我正在准备,从现在的准备状态来看,这将是我的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
姚芊羽
现代媳妇应该像向日葵样阳光
姚芊羽在剧中出演“媳妇”毛绒绒,婚后不但与丈夫余快的一大家人生活在同屋檐下,还要面对丈夫前奏时不时的骚扰搅局。但她凭借宽容与善良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将女性的敏感细腻与宽容懂事诠释得恰到好处。其间既有小女生青涩的酸楚,又有大女人勇敢的担当。在生活中,姚芊羽也听到一些朋友谈到自己的婆婆,她说:“大部分是埋怨,说关系很难处,少部分有说好的,我觉得人跟人之间的相处,肯定会有磕磕碰碰。媳妇和婆婆的关系本来就比较微妙,对于婆婆而言,儿子的爱有被媳妇剥夺了的感觉。”
但是《媳妇的美好宣言》中的毛绒绒却很好地处理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姚芊羽认为,这个媳妇很励志,“这个女孩像一个邻家的小妹,有点小清新、小女人的感觉。在婚后她其实要面对很多困难,包括丈夫前妻的捣乱,遇到难题,她会自我消化,自我说服,她像向日葵,阳光、乐观,每天都挺快乐的。这是我饰演过的最宽容的角色,最后连老公的前妻都开始欣赏她,能做到这样确实很难得。这个角色其实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有很拧巴的时候,但是现在我在学习释然、包容,所以她是一个很通透的角色。”
现代的媳妇跟以往的媳妇有什么区别,姚芊羽认为,现代的很多媳妇很自立,事业家庭都不耽误,相对于以往的媳妇,她说:“不是那么规规矩矩待着料理家务,跟以往相比,自由了很多。而且,和婆婆有什么矛盾,她也勇于表现出来。”姚芊羽用自己饰演的角色来形容现代媳妇,“毛绒绒是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人,她像向日葵一样阳光,有什么委屈跟朋友说说,吃吃蛋糕,发泄一下就好了,跟谁都没有隔夜的仇。这一点,在爱情或在家庭生活中遭遇不愉快的姑娘们都不妨学习一下。”但是姚芊羽认为,婆媳尽量还是不要住在一起,“小两口最好还是有自己的空间。但是对于婆婆,媳妇要尽可能的多照顾过。”上辛柏青:男人需要做“稀泥哥”
辛柏青在《媳妇的美好宣言》中出演温文尔雅、细腻周到的好儿子、好男人余快。剧中他不但要把握好前妻、现妻间的微妙关系,照顾好淘气儿子,更是在婆媳出现矛盾时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我们把生活中的东西用在了剧中
辛柏青告诉记者,接这部戏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在北京拍摄,一是他对于这个创作团队有一定的了解,“我当时在度假,接到导演的电话,我就决定来拍摄了。”
余快是个离过婚的男人,再婚后家庭面临很多问题,于是在片场辛柏青被大家戏称为“稀泥哥”,因为他在剧中老是和稀泥,辛柏青对记者说:“余快在我眼里是有家庭责任感、有担当的大丈夫。他在家庭生活中有手段、有方法、有幽默感,能把家庭的矛盾用自己的方式全给摆平,这是一种智慧和成熟的体现。虽然他是离过婚的二手男,但是因为他经历过婚姻,于是知道怎么样去珍惜现在的生活。”
谈到处理婆媳关系的窍门,辛柏青则坦言生活中自己的方式是公平,“一碗水要端平,谁有错一定会指出来。而且对待婆媳关系一定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等着,发现苗头就得赶紧行动。”剧中余快处理家庭矛盾的独门秘籍在于“打岔、和稀泥和开玩笑”。一旦婆媳出现矛盾,余快一定及时出现用各种奇怪的方式转移话题,甚至主动将矛盾转嫁到自己身上。“这招确实挺巧妙的,让妈和媳妇都跟我打,把她们变成一个战线的,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就没有了。不过这也需要一个男人的自信和包容心。”
在拍摄中,大家也会有很多现场发挥,辛柏青说:“我们把很多生活中的东西用在了剧中,比如我告诉刘佳,我的丈母娘经常开着电视睡午觉,但是一关电视,她就醒了,刘佳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用在剧中了。”
朱媛嫒也给我一些建议
这个角色也给辛柏青一些改变,他说:“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很拘谨的人,不太善于跟人说话,但是剧中的这个角色有点贫嘴,于是我也受到影响。我回家后话也变得多了,常对朱媛媛说:‘老婆,没问题’。这就是剧中角色经常说的话。”
辛柏青和朱嫒媛的女儿已经有4岁了,现在的辛柏青最愿意谈到女儿,他说:“我当父亲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愿意过四平八稳的生活,外面的诱惑越来越少了。”
但是两人的世界也很有味道,他说:“有了孩子后,现在最放松的事情是孩子睡着了,我和朱媛嫒能安安静静地喝点小酒,看部电影,聊聊表演,我们可以聊很长的时间,有时候我也跟她聊正在拍摄的戏中的一些问题,像这部剧,有一场,剧本写的是余快和媳妇吵架后,媳妇回了娘家,余快到老丈人家外面,弹吉他唱歌,想打动媳妇让她回家的戏。但是我觉得有些别扭,于是给朱嫒嫒说了,我们讨论了半天,后来重新进行了设计,一种很喜剧的样子。”
刘佳:我老了开始演恋爱戏
刘佳曾在《任长霞》、《女高男低》、《密战》等作品中塑造出多个大气、干练的女强人形象,而在《媳妇的美好宣言》中,她出演婆婆妈妈、最善发号施令的大家长涂香香,既有雷厉风行的一面,又展现出质朴可爱的气质。刘佳表示,这也是她第一次出演婆婆,导演周小刚与她商谈角色时,她就问了一句“这个婆婆讨厌吗?”导演说“不讨厌,挺可爱的。”刘佳当即接受了这个角色,“感觉现在婆婆都快成了反义词了,真要是那样的婆婆我可不喜欢。生活中恶婆婆其实很少。人有点小毛病都是情理之中的,但有些戏非要在荧幕上把婆婆的缺点无限放大,一放大当然就变形
在《媳妇的美好宣言》中,刘佳饰演的婆婆涂香香为儿女挨个操心,为家里大事小情忙活,不由自主跟儿媳争宠。但即便与子女发生了矛盾,也都是两代人在观念、生活方式上的碰撞,更多是出于长辈对子女的爱。谈到自己心目中好婆婆的标准,刘佳觉得剧中的涂香香还是管的有点多,生活中其实没有必要,能配合好子女就是好婆婆。
剧中涂香香还与香港演员郑则仕饰演的蛋糕店老板展开了一段温馨浪漫“黄昏恋”,刘佳说:“说实话,我年轻的时候都很少演恋爱戏,但老了老了,开始演这种戏,也挺有意思的。”
郑则仕:我更多的是向其他演员学习
郑则仕出演这部家庭戏,一开始确实让人没想到,但是随着该剧的播出,看到郑则仕在荧屏上收放自如的表演,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有很好的演技。在剧中,郑则仕饰演的角色和刘佳饰演的婆婆还有一段黄昏恋。
谈到这部电视剧,郑则仕说:“一般内地的家庭剧很少用香港的演员来表演,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香港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我刚到内地拍戏时也有过沟通障碍,从那时起我就努力和其他演员练习普通话。现在我到内地拍戏已超过十年,交流没有障碍了。所以我要感谢这部电视剧的制作方用我来演这个角色。”
青年中国说余佳文范文篇2
一反抗包办婚姻,寻求自主恋爱,与封建家庭决裂
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林道静生母却是佃户的女儿。小说这样设定了她的出身,多少反映了那时的文学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阶级的规定性作为人物行动依据的观念。作者由此赋予林道静以剥削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血脉,为她日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提供了可能性和预设了艰难性。由于这种出身,林道静自幼在家中居于卑下、屈辱的地位,养成了孤独、沉默、倔强的性格;中学又培养了她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因此,当养母为其包办婚姻时,她便毅然离家出走。这时的少女林道静,有着执著的要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和浪漫的幻想。从中依然可辨“五四儿女”呼唤个性解放的模样。
文中第一段描述了一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紧接着是对于她不幸过去的叙述,这样的一个女人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弱势的,是需要人怜惜和帮助的。但她不甘于婚姻被人摆布而离家出走时,却让人看到她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这时她的思想意识还是朦胧的,“骑士”也就在适当的时机出现了。余永泽,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当林道静决定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以示对这个丑陋世界的反抗时,余永泽救了她。“英雄救美”总会续写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林道静深深地被余永泽那“骑士兼诗人”的气质所吸引了,就如林道静自己所言的“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乍一看,这是纯粹的男人与女人间萌动的爱情,实际上这是政治与爱情的第一次结合。
二走出家庭参加革命,与余永泽决裂,也是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决裂
“五四”以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科学、民主、个性解放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主流,余永泽就是这类自由主义的代表,对于急于寻找出路又感到无助的林道静而言,余永泽的资产阶级自由思想无疑是一股春风,一株急于握住的救命稻草。所以,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结合,影射的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结合。但要说明的是,林道静对于余永泽的感情并非是纯粹的政治,那是少女青涩的初恋,如果说后来的政治与爱情是明朗化的话,那最初的这一段感情里,政治还是隐藏在爱情的背后,还没有走到前台。林道静处在最初的对于政治和爱情的探索中,而对于余永泽和其西方思想的接受,是接受后来的“男人”和政治思想的必经阶段。在小说里,与林道静有纠葛的三个男人中,唯有余永泽是把林道静当作纯粹的女人来看的,在他眼中,林道静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除此之外,不是也不应该是别的什么,因为“她是他的”,但当余永泽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无法再成为林道静政治成长的动力时,余永泽浪漫主义的光环也就渐渐消退了。作为胡适的弟子,胡适的实用主义在余永泽身上得到了体现,结婚后,他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专心搞国学,从“精装书”到“线装书”,注重的是个人的出路问题,而尤其应注意的是,他变为一个出于现实功利考虑和传统文化熏陶,陷入“整理国故”的故纸堆中的余永泽。他渴望爱情,但不能尊重爱人,只不过把林道静作为陪伴他左右的依人小鸟和附属品;他远离革命,但并不反对革命,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爱人参加社会活动。这种“老夫子”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通过对这些不同形象的刻画,具体地描绘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知识分子的分化与组合、前进与沉沦、欢乐与苦闷,从而不仅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当时学生运动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了那个历史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气息,而且也从不同的侧面烘托和肯定了林道静的道路,加强和深化了小说主题。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余永泽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渐渐趋于保守主义,政治立场的不同注定了这场婚姻的失败。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五四”后期的主要思想,林道静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开始需要接受能为中国革命找到出路的马列主义了,所以,随着政治追求的逐渐清晰化,林道静的第二次爱情来临了。
这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如果没有外界新的因素的加入,即使激化起来,最多只是导致娜拉式的出走,并不能解决出走后的出路问题。鲁迅的《伤逝》曾写下了这种追求个性解放者的悲剧。但林道静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五四”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仁人志士,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因此,当苦闷于家庭琐碎生活的林道静接触到卢嘉川等共产党人、革命青年后,她便深深地被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活动所吸引。这一变化导致了种种矛盾,于林道静而言,接近革命青年后,新的天地、新的人,使她感到与余永泽更加格格不入;于余永泽而言,出于嫉妒的感情和政见的不合,处处阻碍她的行动,讽刺她读革命书籍,阻拦她参加爱国游行,甚至有意从自己家中撵走卢嘉川,致使其被捕。这就最终促使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矛盾发展到顶点而造成决裂。林道静同余永泽的决裂,是她成长道路上的第二次决裂。这次决裂是她摆脱个人的狭小天地,把自己的理想、出路、要求同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一步。小说对她在迈出这一步时热烈又犹豫不忍、倔强又顾恋反复、斗争又温情主义的矛盾作了细致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像林道静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走向革命道路时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痛苦的心路历程。
可以说,林道静是20世纪30年代比较成功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这一形象还真实地概括了那一代不甘受人摆布而反抗的中国妇女的悲剧性命运,寻找、追求以致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的青年知识女性的人生之路,到这里,政治与爱情真正结合了,不管是林道静还是江华都在欲望和信仰上找到了契合点。另而言之,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他们的人生与革命联姻了。
青年中国说余佳文范文篇3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宋代的朱熹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淳熙十年,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作,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坂》等诗,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据说,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之为乐事。有诗云:“携赢北岭西,采撷供名饮。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坡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后,物质生活并不优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据记载,李清照夫妇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的10多年中,每当饭后,他们就坐在藏书满屋的“归来堂”里,煮上茶,然后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和某页,谁就可以先饮茶。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常先于丈夫一步。每当这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比翼齐飞,世传佳话。
欧阳修爱茶,除了写下多篇有关茶事文章外,还有多首咏茶诗作,还为蔡襄《茶录》写了后序,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极为推崇。他在后序中云:“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文中称许“小龙团”茶为精品中的精品。在《归田录》中写道:“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其贵重而难得可见一斑。无怪欧阳修要“手持心爱不欲碾,有类弄印几成筝”了。
清代的袁枚也是一个地道的爱茶人。他尝遍南北名茶,在他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有一段记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疴、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洫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泾县,是我国著名的高级绿茶之一。该茶以香气纯,味浓耐泡,叶肥质厚而驰名国内外,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品饮了火青茶后发自内心地赞美道:“不知泾邑山之涯,春出茁此香灵茶;雨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功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馥即逊龙山青;芳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这说明以嗜茶为乐的汪士慎能领略到火青名茶之妙处。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癣,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也罢,在南京也罢,他都是报界并文坛的“贪茶癖”者中之佼佼者,其茶瘾之大,确乎无与匹敌呢。当年南京沦陷之后,张恨水不得不跋山涉水来到了陪都重庆,担任了重庆《新民报》副刊的主编,并给副刊以《最后关头》命名之,表示这个刊名,是饱含着呐喊意义在的。――种雄壮的,愤慨的,冲锋的呐喊!此后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在这个副刊上写下了抗战的呐喊文字共约百万字,一千余篇杂文。而在他奋笔挥毫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伴他助战的则依然是最酽最酽的苦茶。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开学第一周周记精选[15](整理9篇)
- 阅0开学第一周周记篇1开学的第一周,我觉得自己的字比以前好看多了,也有很大的进步。开学的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听写,我的字写得还行,得了一百分,李老师还发短息告诉所有家长,回.....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