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新技术(整理2篇)

来源:

交通工程新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交通工程;供配电系统;新技术

Abstract:highwaytrafficengineeringsystem,havetheirownuniquepowersupplysystemdesignrequirements.Thedesignrequirements,differentfromthegeneralpowersupplysystemofcontent,hasthecharacteristicsofitsown,totheelectricequipmentrequirementswillberequired.Inthispaper,thetrafficengineeringsystemofpowersupplysystemofitsowncharacteristicsintheintroduction,andtrafficengineeringfordistributionofsomeproblemsshouldpayattentiontotheaspectswerediscussed.Andintroducenewtechnologiesrelatedcontent.

Keywords:trafficengineering;Fordistributionsystem;New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设计规范

交通工程供配电设计规范为建设部和交通部出台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其中建设部颁布的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交通部的有关文件是行业指导意见,主要是具体针对交通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各阶段设计的目的、要求、说明、图纸、表格和内容。

(1)目前由建设部出台的供配电设计有关的主要标准和规范是: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3906-2006)。

(2)目前由交通部出台的与交通工程供配电设计有关文件是: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细则》;《交通工程供电技术要求》;其中《交通工程供电技术要求》为根据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的标准项目情况汇总,已纳入近期计划出台的相关标准。

2负荷分级

根据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照成的影响,用电负荷共分为三级,但有关交通工程设备的负荷分级、分类在一般电力设计手册中未见叙述。因此可根据对交通工程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和相关设备在交通工程系统中的作用,通常将有关设备的负荷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

收费岛和收费车道设备、收费亭照明、应属于一级负荷。对于管理楼中的部分重要房间,如值班室、财务室、收银室应属于一级负荷。各级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监控系统设备,机房电源应属于一级负荷。

二级负荷

管理区内建筑物的照明用电、收费广场照明、收费大棚属于二级负荷。

三级负荷

其它的各种负荷属于三级负荷。

3主接线形式

目前交通工程设计任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

3.1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中,其变电站一般设置在管理中心、收费站、服务区或养护工区内,变电站间隔为20~30km。每个变电站内均有三种类型的负荷存在。为保证高速公路特有的重要一、二级负荷的供电,按规范要求应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但一般高速公路沿线较难在各点都取得两路独立的电源,并且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架设双电源线路,因此目前变电站的典型配置为采用以一路外接10kv电源作主电源,并在低压侧配备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以满足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考虑到自启动柴油发电机从启动到以额定功率运行,需60秒以上的时间,所以对通信、监控、收费等系统的重要设备,要求各个分系统在重要设备前设置ups,以真正保证一类负荷的用电需要。

3.2大型桥梁

目前大型桥梁的主桥跨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用电设备较多。除通常三大系统的设备外,还有航空灯、航标灯、主塔电梯、结构内部照明、塔和缆的景观照明等设备。在钢结构大桥中,还可能有内部除湿机系统。这些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同时系数各不相同,总负荷较大。大桥变电站一般在两岸各设一座或二座,采用两路10kv进线的双电源外线方式,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0.4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将负荷按不同的负荷等级安排相应的低压柜内,以满足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在高低压侧均设置联络柜,正常时高、低压母线分段运行。并在低压侧配备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

3.3隧道

隧道一般不独立出现,当其作为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或大型桥梁的接线时,可参考以上内容进行考虑。

4主要设备选择

交通工程供配电设计中的变电站规模一般不大,主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柜、低压柜。各种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虽然由于用途不同而具有特定的参数,但是它们却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承受电压和电流通过,因此它们存在共同的基本要求:

1)在正常工作电流长期通过或短路电流短时通过时,发热温度都不应超过允许限度;2)能承受短路电流所引起的电动力;3)具有一定的绝缘水平,能承受运行中的长期工作电压和可能发生的短时过电压。

4.1变压器

变压器按其绝缘的种类可分成三类:(1)液体绝缘变压器;(2)固体绝缘变压器;(3)气体绝缘变压器目前使用较多的类型是油浸式低损耗变压器和环氧树脂浇铸式变压器,选择类型时可以根据变压器设置环境和投资规模综合考虑。目前使用较多的类型是S11系列油浸式低损耗变压器和SC系列环氧树脂浇铸式变压器,选择变压器一般应从变压器容量、电压、电流及环境条件几方面综合考虑。其中容量选择应根据交通工程中用电设备的容量、性质和使用时间来确定所需的负荷量,以此来选择变压器容量。在正常运行时,应使变压器承受的用电负荷为变压器额定容量的75%~90%左右,达到变压器的最佳经济运行点。设备投入运行后,如果实际测出的变压器承受负荷小于50%时,建议更换小容量的变压器。。

交通工程新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导师制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99-02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明显特点是能在生产一线岗位群上“会操作、能顶岗”,因此备受用人企业欢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高职模式培养的人才体现出了交叉学科融会贯通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应用知识不扎实的缺陷。如何在保持高职教育“拿来能用”的传统办学优势,为企业培养合格一线技能人才的同时,以发展的眼光为企业产业升级培养“会操作、懂技术、能管理、善开发”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教育大事。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611”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611”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2014年3月25日,鲁昕副部长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开办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明确职业教育要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产业升级后要求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等级层次划分,如本科教育、专科教育,明确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现代教育思潮趋于按职业划分,即鼓励及扶持职业教育。以后的专科学校可以办本科、本科学校也可以办专科,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产业升级后要求的人才。2014年4月8日,广西教育厅发文指导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办本的试点工作征集意见,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理工大学合作开办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应用型本科,借助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行业背景及60多年的路桥专业办学优势,借助桂林理工大学优秀的师资队伍及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办“6+1+1”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611”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念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改革理念,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机制体制,积极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实施“校园工场”建设的项目过程化教学模式,通过与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及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路桥工程总公司等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服务产业为发展目标;构建了校企合一的生产型教学平台,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实施融教学与生产一体的现场教学,创新了“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形成“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驻校园的成果,依托正高公司作为主体,使得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观摩学习工程检测、材料试验的方式方法,融汇到具体课程实训教学任务中,实施“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务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参与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具体生产任务,形成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加强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时刻关注国内工程施工、设计、检测等领域的发展动态,为培养现代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三、“611”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五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依托广西路桥工程总公司等行业理事单位的支持,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开展与行业企业的调研活动,商讨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教学进程、专业技术应用、岗位技能、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并多次请教桂林理工大学教务处、招就办、规划处及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人员、领导,借助桂林理工大学的优秀师资及成熟的四年学制教学,本着为企业升级提高更高、更好、更专业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务实创新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新型的行之有效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即学校课堂与施工现场合一、理论教学与职业素质要求合一、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工作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质量评价与项目验收质量标准合一;体现技术应用型本科在保障学生的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交叉学科学习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达到“用工有标准、在校即员工、拿来就能用、发展后劲足”的培养目标,更好为企业服务、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展开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行“611”的教学时段模式,即主要通过五个阶段8个学期进阶式学习实现人才培养,其中1~3阶段是各类学科知识学习培养,第四阶段在进入第七学期后,课程安排全部为专业选修考查课,旨在加强学生在检测、设计、材料开发等具体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学生在上课之余可以有精力规划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入第十周即开展导师制专业综合实训。最后一个学期由导师推荐到设计院、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科研院所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最后两个“1”的一年时间里基本是学生与导师一对一的学习状态,务实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的第一、第二学期主要以校内基础教育教师和专业基础教育教师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大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素质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应当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上务实创新的改革:依托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形成把企业搬到学校,建立“校中厂”,实现“学校课堂与施工现场一致”;在道路材料试验课堂实训上,专职教师与正高的工程师一起参与实训指导,把正高公司真实的生产项目引入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一致”的培养目标。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第三、第四学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将来是做现场施工还是做勘测设计或是公路检测、桥梁加固或监测等等。这个时候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完善体制建设成果,请路桥分会下的“专家流动工作站”的行业专家到学校举行行业发展论坛讲座,为学生传道解惑。形成浓厚学术追求氛围。本年度人才培养创新点是依托“校园工场”依山傍水的得天独厚的仿真路桥实训场地,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辅以理事单位广西勘察设计研究院及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工程人员及行业专家,通过专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3公里里程的公路设计任务,加强勘测、设计、概预算及相关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实现“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工作任务一致”;第二学年在已完成工程测量、工程制图、CAD、道路材料试验的课程后,以赛促学,开展4个专业技能大赛,并规定每个人必须报名参加其中一项技能大赛,请“专家流动工作站”的专家库成员做评委,以行业标准评定学生成果,加强职业技能锻炼及学生竞争意识,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与项目验收质量标准一致”。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的第五、第六学期已经进入专业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在2年的学习中形成了对专业发展的各自见解,学术追求上形成新的困惑。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与理事单位长效合作机制,继续加大力度促进高端专业学术交流,继续请行业专家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学,介绍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发展方向,开拓学生专业发展观。在教学上务实创新处: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与广西八桂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及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依托,拿出2家合作企业的工程项目,通过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并由合作单位专家讲解在建项目的检测内容、仪器操作、检测方法、软件操作分析数据及现场检测的要点难点,在真实的试验检测现场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并加强学生的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第六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及执业资格考证的引导,依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广西唯一获得公路水运检测人员(检测师)继续教育资格单位的优势,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4位获得检测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并获得交通部授权的培训人员资格,在对全区检测人员及检测师继续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检测员考试认证资格,进行“双证认证”培养过程,切实全面地实施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双证认证”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阶段:第七学期会以校外专家为主,请“专家流动工作站”成员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对施工安全、项目管理、公路养护管理与维护、竣工资料编制与整理、工程案例分析与质量防护等课程实训内容进行指导。第七学期的课程安排全部为选修性质,学生在上课之余可以有精力规划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教学进程上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引导性双向选择导师制专业综合训练人才培养阶段。好的师傅才能带出好的徒弟,进入第十周开展导师制选择,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行业背景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名路桥专业教师拥有或参与合作建立的勘测设计公司、检测工作室、工程咨询公司的优势,结合在理事单位获得交通土建类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流动工作站”专家组成一支懂生产、会设计、能教学、熟规范、知行情的行业专家导师团队。这个黄金团队的兼职指导教师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机制体制下不会是挂名指导,专家们会按照理事会合作章程招收徒弟并带到相关企业、工地、设计院所布置综合实训任务;校内教师也会让学生参与项目建设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做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阶段:第八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建立在第七学期专业综合训练中“导师制”已经形成的师徒关系,学生可以一直追随师傅加深对某个领域的专业学习,也可以在勘测设计、桥梁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检测、施工监理、材料开发等领域重新到理事单位学习新的一门专业技术,这个灵活性及可行性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灵活多样性,也充分体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应用型本科的优势地位。

综上所述,务实创新建立行之有效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推行“校企一体、任务驱动”为特色“五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应用技术培养,形成知、行合一保障措施,保证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萧成勇.透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24)

[2]顾晓春.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0)

[3]蔡广聪.CIPP评价模型下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研究[J].广西教育,2014(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4JGZ16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