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论文(收集5篇)
来源: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港口起重杌城;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港口起重机械管理中质量问题所在
质量管理对于港口起重机械项目至关重要,具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质量管理优越是港口起重机械在生产、作业、发挥功能等诸多过程中保持较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底线需求。港口起重机械的质量控制,首要解决的是当前大型机械普遍存在的日常问题,还要解决港口起重机械所特有的经常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对港口起重C械产品的组配件予以功能改良、技术革新、设计创新并完成对其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件产品的质量控制。逐件加工产品的质量改进与控制体现在两大方面就是加工和设计。把握好港口起重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等于从产品质量的源头抓起,是保证港口起重机械质量达标的关键节点;把握住加个产品时的质量控制等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遏住质量的管控关口,掌握控制产品的每个部件质量,使其能充分满足港口起重机械性能的要求,才能真正将起重机械质量管理的牛鼻子牵住,把所有的质量问题逐个解决、突破。
2港口起重机械提高管理质量的措施所在
2.1精心打造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
文化是一个集体或者企业的血脉与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为企业的成长助力,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以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不断地输送正能量,也为社会主流文化的成长缔造新的文化元素。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组成,也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质量文化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剂,是企业所有项目成功主要因素。企业的成功尤其能长期的立于不败之地,靠的不是偶尔的机遇,靠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滋养。成功的企业必须懂得涵养自己的文化壮大自己的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首先,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热爱,质量文化,可以优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培育新的创造力,提升设备的生产力,培育新的人力资源库等。质量文化的关键是质量管理活动、教育活动。它是打造质量制度文化,约束员工质量行为,培育员工的质量文化理念、质量观点、质量行为准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因此,港口起重机械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育好,引导员工树立质量理念,遵循质量管理规范、传播质量意识。
2.2建立健全质量文化的发展制度
健全质量文化的发展制度是企业赢得质量优秀,赢得客户信赖的基础。质量文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在诚实守信,履行承诺、公平竞争,履行承诺也是最重要的。由于市场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信用经济。优秀的企业中管理上一视同仁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员工都必须接受诚信教育、履行承诺企业全体参与履行承诺,是建立健全质量文化的底线要求是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的前提。港口起重机械制造企业面对特殊定制的产品最重要的是确保其质量优秀性能卓越,品质优良。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文化的发展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港口起重机械制造企业面对特殊定制的产品。需要按照客户的质量要求,对客户的质量负责,无论是任何产品项目都应该循规蹈矩依照定制的产品质量要求、功能规定进行设计生产规行矩步,严格践行国家与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各种约束规定,特殊的定制产品特殊对待循序渐进的实施。紧事紧办,特殊处理,港口起重机械制造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文化宣传发动小组,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健全质量文化的发展的目标。
(2)港口起重机械制造企业面对特殊定制的产品需要成立专门的产品质量管理项目组,并赋予项目组相应的权力,同时也给予同样的责任与担当,明确他们应受到的制约与监督,防止项目生产中出现的谋私与舞弊。
2.3建立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
港口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理念。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进行检测、及时判断、提出警告,作好预防。防范、实施补救,将安全发生后损失降到最低。唯有如此,才能消弭安全隐患,呵护更多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技术检测对于生产企业来讲是产品质量与品质的共同保障,是企业打造质量文化理念的重要手段与措施。质量检测体系是港口起重机械使用效果、功能发挥、效益产生的基础,是确保所产品有质量保障、有信誉保证、有服务承诺,有情谊、有担当的体现。质量检测体系是港口起重机械在安全管理上的预警工作,是生产港口起重机械的企业对产品品质的验证与实验。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大胆引入精英,在行业精英、专业人才的潜心研究与探索下,使港口起重机械的质量管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4港口起重机机械质量管理贵在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机械的使用,能否保证安全、不出事故。关键是使用者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对机械的把握了解程度。因此,港口起重机机械使用单位的领导要重视对员工的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认真践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各种规定对机械操作人员给予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必要时可以实施安全生产有奖、出现问题受罚的奖惩制度。
3结束语
起重机械使用企业,应当以安全生产为企业的第一工作要务,对起重机械失去使用价值的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主动申请报废,同时建立设备报废领导体制、完善系统。确保机械设备质量监管全面得到落实。建立设备机械报废体系的基础上定期公告港口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情况,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公告,检讨自我,赢得尊重,才能赢得未来。这是港口起重机机械质量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宋杰,方焕华,熊柏根.管住源头把牢关节――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全现状分析与思考[J].质量探索,2011(08).
[2]陈元权.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12).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标准使用
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的实施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25年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标准以及相关制度规范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其在公正、科学的基础上,为规范市场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应对突发展品质量安全事件、用权威公证质量监测数据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我国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质量监督管理指导制度,产品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对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就产品质量监督中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一、关于抽样检验标准的分析
抽样检验即是从产品的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并对该部分产品进行检验,将其结果与判定基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的方法判断群体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其抽样标准的制定与使用决定了检验工作的效果,是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科学的使用抽样检验标准需要抽样检验人员以抽样检验标准为基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工作,以此保障检验工作的公正性,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监督质量的提高。
二、产品质量监督中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
2.1熟练掌握抽样检验标准,促进其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的合理使用
熟练掌握抽样检验标准是促进抽样检验标准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科学使用的基础,是保障产品质量监督中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抽样检验、保障检验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现代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自身抽样检验标准的熟练掌握,通过对一线抽样检验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培训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抽样检验标准的熟练程度,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数量的应用抽样检验标准,提高抽样检验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2.2以抽样检验工作的规范化促进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抽样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以抽样检验标准为基础,进行抽样检验工作程序及重点的规范化,并以此为基础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质量。运用抽样检验标准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抽样检验过程中的工作规范与管理重点,并通过抽样检验标准中的综合分析与运用,为后期的质量监督奠定基础。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应以规范化的工作管理有效保障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并通过抽样检验工作的规范化保障检验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检验信息与分析报告。
2.3按照产品分类使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在进行产品监督检验中,抽样检验人员应按照产品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抽样标准。例如:食品、服装等不同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抽样方式,这需要抽样检验人员加强抽样检验标准的熟悉与掌握,根据抽样检验标准要求的抽样方式进行取样,并根据标准采用相应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以此保障抽样检验方式能够切实保障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是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实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根据抽样检验标准对市面流通产品进行相应的抽样检查,以此确保对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有效保障市面流通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通过质量监督工作督促产品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进行提升,有效保障产品出厂质量。通过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及其抽烟检验过程中的严格执行实现公平、公正的抽样检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规范化监督管理行为。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是保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公平公正的关键,是保障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重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通过自身抽样检验标准的培训工作提高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质量,促进市面流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新春,朱颖.关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分析[J].现代质监技术发展信息,2009,10.
[2]赵勇.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实施为基础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J].行业管理与应用,2009,12.
[3]郑雨哲,陈鑫.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抽样检验标准的实施分析[J].内蒙古质监信息,2007,.5.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吸收国外成功企业的优秀质量文化成果,总结我国先进企业建设质量文化的典型经验,创造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开拓型企业质量文化显得非常迫切。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一些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但是产品质量问题还相当严重,不容忽视。纵观世界各国,搞质量的规律大同小异,但成效差异很大,其中的奥妙和关键就在于是否建立了先进的质量文化。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必然反映出有什么样的质量现状。质量文化的高低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社团及企业的共同推动,通过制订、实施《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普遍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质名牌产品。然而,在质量文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员工的观念落后,缺乏群体意识,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无法从企业的高度来看待质量文化,而是仅仅以个人的角度来定义质量文化。其二,企业没有树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所树立的质量价值观,没能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愿望、执行能力和工作动力等条件,从而使员工无法理解企业的质量观念,导致企业员工质量观念淡薄。
(二)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
自企业质量文化在中国得到重视至今,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几乎在别人后边爬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这固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只讲引进,不对其进行消化,从而导致我们只学到皮毛,而不得其理论精髓,引进的理论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
(三)质量文化得不到战略层的高度重视,宣传推广不力
质量文化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得到企业战略层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质量文化建设在中国企业得到的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虽然明白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被眼前利益所吸引,却看不到建设企业质量文化所带来长远得好处,这种短视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企业不愿意化大力气去宣传推广,无法使质量文化深入人心。
(四)企业所处环境没有大质量文化观念
大质量文化观念是在质量范围的扩展过程中提出的。质量的范围从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质量拓展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质量。质量服务的领域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由主要针对企业向政府机构和非赢利组织延伸,由普遍化质量功能向个性化差异性质量增值服务延伸。而目前,部分企业对大质量文化缺乏感受,只局限于对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建设,与社会需求不完全相符,因此,收效甚微。
二、塑造优秀企业质量文化的对策
(一)大力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共同的质量价值
提高质量意识,是建立现代质量文化的中心环节。企业必须努力造就一支质量意识强、自觉维护企业质量信誉的职工队伍,以保持长期稳定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必须转变观念,由“要”变成“我要干”,由个体意识变成群体意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用户观念、整体观念、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改善、创新意识。在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培养方面,着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教育、符合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区别的教育、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双重特征的教育。
(二)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培育质量文化,提高质量意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生根、巩固和发展。因此,企业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等国际标准,强化质量技术基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走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发展之路,围绕市场变化,自觉运用pdca循环,争创世界级质量。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促进企业质量制度文化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质量标准、要求和岗位质量责任,将质量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考核,把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评价员工实绩的根本尺度,并和工资分配、晋级、评聘技术职务等挂钩,实施质量否决权。要把质量管理制度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民主决策和参与管理,通过引导、授权和激励,使员工由被管理者变为管理的参与者、规章制度的制订者,以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具有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教育和参与管理,使规章制度逐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形成质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企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成为创建具有时代特征质量文化的第一倡导者、推动者,没有决策者的认识、决心和力量,就没有真正、持久的质量文化。为此,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和导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出要求和目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使全员深刻理解质量文化的内涵,协调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企业领导的“示范效应”、“权威效应”。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以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战略、优质名牌产品,塑造企业物质文化的良好形象,占领市场,创造辉煌的业绩。
(四)逐步培育、构建全社会的大质量文化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篇4
农业局执法大队提出申请并签订经营承诺书,管理办公室经审核,对合格的颁发准入资格证,未经备案的农业化学品一律不得在辖区内销售。目前,已有55家规模大、资信好、管理规范的化学投入品企业、360个品种获准进入我市销售。市农业局、邮政三农服务中心、供销社分别建立了各自的配送中心,并负责对乡、村两级经销站点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二、从田间到车间,逐步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追溯管理
建立加工经营台账,通过统一包装标识和编码制度,记录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整个链条信息,实现产品“身份”有据可查。目前,乐陵市国强亚联、山东飞达、中谷淀粉、希森马铃薯等多个企业均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流程,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三、扩大检测平台,基本满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求
企业均已建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实现自检自控,其中飞达集团的实验室获得辣椒出口公共服务检测中心称号,在自检自控的同时还能服务周边企业。成立农产品质量综合监测站,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负责职能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可随时抽检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在全市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监督检测网络,不断提高我市在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检验检测水平,至今,共抽查果蔬样品720份,合格率100%。
四、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执法监管网络体系
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监测工作,并定期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大跟踪督查力度,促进落实整改措施。
五、防患于未然,建立农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策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11526个,蔬果3328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105个,总体合格率99.8%;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8次,抽检样品139个,合格率97.8%。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集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国庆节周记范文(整理3篇)
- 阅0国庆节周记范文篇1国庆节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来了,大街小巷都布置得漂漂亮亮,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带着高兴的心情出去玩。在街上,每家.....

周记初中寒假范文(整理3篇)
- 阅0周记初中寒假范文今天下午发生了一件事,我对妈妈作为有点怀疑了。电梯一来,我们一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皱巴巴的一元纸钞,被人丢在电梯口地上,进进出出的很多人都若视无睹,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