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技术要点(收集3篇)

来源: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蘑菇JY一l菌株,引自浙江。

1.2试验方法3月开始由我市最大的蘑菇菌种制作大户生产原种,5月制栽培种,6月初~10日堆料,采用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研制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生产的“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堆料,现将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

1.2.1配方按lllmZ用量,稻麦草2。。okg,尿素Zokg,菜饼粉sokg,复微石青sokg,干猪粪sookg,新鲜米橄右okg(或狱皮),石灰约sokg,增温剂Ikg。

1.2.2操作流程①截草:稻麦草预先截成10~20cm段备用。②预湿:稻麦草用浸水或淋水方式使其充分吸足水分,含水量达7。肠左右,感官测定以手紧捏滴水3~5滴为宜。③软化:将草料铺成宽Zm、长度不限、厚约20cm,在上面撒一层化肥、铺一层草,在草层上撤石灰后铺一层草,再撤石灰,如此层层相夹,直堆至高1.3~1.sm,堆完后外班塑料薄膜,3~4天后翻堆一次,共7天。④拌小堆料:软化操作结束的这天晚上,将石青、粪粉、饼粕粉、米糠、增温发醉剂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童达60写,感官测定以手握成团,抛地能散即可.夜膜闷堆8~12小时。此操作也可在室内进行,增温发醉剂可在闷堆结束时混入。@混堆:大堆草料和小堆料均匀混合。至此,室外堆料告一段落。⑥进房发醉:6月20日左右进房进行床架发醉。菇房先经常规空房消毒,大小堆料混合后直接进房上床架。控制含水分63写~65%,底层暂不放料,料层厚50~60cm,进完后封闭门窗,地窗留缝约scm通气.在增温剂所含微生物群作用下,很快进入升温发醉期,料温在2~3天达到70℃左右,以后自然下降,这阶段要注意对菇房的保温,要求在52℃附近保持72~弱小时,料温降至46℃以下可开门窗通风,发醉过程9~10天.⑦播种覆土:料温降至室温即可翻格播种,于7月初播种,7月15日采用河泥曹糠极土,8月2日开始出菇,至9月中旬出菇结束.

2结果与分析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质量较好,菌丝洁白无杂菌.堆料采用了增温发酵剂后,不仅具有省工、节能、降本、高效等优点,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播种后,按照高温蘑菇特殊的环境要求,床面覆盖报纸,菇房密闭以提高C仇浓度,发菌情况良好。但覆土后,有一户菇农的2间菇房首先在覆土层下方至培养料间发现了白色杂菌,其后迅速蔓延,并形成了白色球状子实体.我们采取了“克霉灵”喷施、石灰覆盖等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该杂菌发病位置特殊,且蔓延迅速,有子实体形成,又没有好的消灭方法,致使落菇菌丝开始萎缩,不出菇或极少出菇。其它10户菇农的菇床先后也发生该病,仅轻重程度不同,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32如公菇床总.产金3o28kg,平均单产仅2.29kg/m之,但创产值也达37·50元/m,,平均单产值16.37元/kg,大部分菇农都有了较好的收成。详见表1.从表i可看出,杂菌的出现是影响本次试验的主要因素。据我们初步观察分析,该杂菌可能是扰抱褐地碗菌,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30℃时致殖速度较20℃时快l。倍以上。而该高温蘑菇则要求28℃以上才能出菇,发菌阶段又需提高CO:浓度,因而高温、高湿正好也为该杂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助长该杂菌的支延。

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培养料pH值偏酸,,土层过厚、菇房透气性差都有利于杂菌繁殖,而影响出菇.

3小结与讨论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

姬松茸(AgaricasblazelMsrrill)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肿瘤、改善动脉硬化等功效[1-2]。发展姬松茸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搭建菇棚

根据栽培数量和用地情况,用毛竹的竹尾搭建,一般菇房控制4~10竖床架,宽1.3~1.4m,长8.0m,5~6层,床架间距60~80cm,最底一层离地面不得低于30cm。菇房外披塑料膜,再覆盖草帘,不必特意安排通风窗,拔风筒可在二次发酵后用小塑料桶等改制而成。菇棚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666.67m2为宜。

2选择合理配方

姬松茸为草腐菌,稻草、农作物秸秆及禽粪可作为栽培原料。栽培时根椐当地原料来源可选用以下配方:①稻草76%、干牛粪20%、尿素0.5%、磷肥1.5%、石膏粉1%、石灰1%;②玉米秸秆(经粉碎)36%、棉籽壳36%、麦秆11.5%、禽粪15%、碳酸钙1%、尿素0.5%;③稻草49%、木屑46%、过磷酸钙1%、硫酸铵1%、尿素1%、石膏粉2%;④稻草95%、过磷酸钙1%、硫酸铵1%、尿素1%、石膏粉1%~2%。

3适时栽培

姬松茸发生期间要求高温、高湿、通风的环境条件,姬松茸最适出菇温度18~21℃,可以选择秋季或春季比较适宜的时间,一般播种40d后可出菇[3]。温度以达到22~28℃为好。栽培方式以室内床栽为优,也可采用发酵料室外畦栽和袋栽覆土出菇法。

4科学建堆

首次发酵,时间为12~15d。稻草、秸秆分别预堆3~4d,以后原料充分吸足水分。在底部放一些长秸杆或稻草,然后按一层草料一层粪肥的方式逐层建堆,尿素要在建堆时与主料一起加入,碳酸钙、石膏粉等可选择在第1、第2、第3次翻堆时根据当时的pH值酌情加入,并浇水。浇水时应掌握一湿二调三控制的原则,一般需翻堆3~5次,翻堆时力求培养料发酵均匀。二次发酵,经首次发酵的培养料在料温30℃以下,最后一次翻堆时迅速将料运进菇房,顶层和底层不铺料。关闭门窗,让其升温至45~50℃,再用汽油桶改装而成的蒸汽发生炉。料温58~62℃保持8~10h,之后保持菇房内温度48~50℃在4d左右。温度掌握前攻、中控、后稳定的原则。经二次发酵后,腐熟料标准应呈棕褐色,富有弱弹性,香味浓无臭味,秸秆一拉就断,可见嗜热菌群。

5播种

可选用姬松茸4号、岩出101、日本姬松茸等品种。在确定料温在30℃以下,无氨气,CO2浓度未超过0.5%,即可播种。播种可采用穴播、点播、撒播等方式。播种20d后以菌丝长至料高2/3时进行覆土,土壤以富含腐殖质、pH值5~7、含水量65%、经过灭菌消毒的田园土为好,土层厚3cm。覆土时采用二次覆土的办法,即覆完粗土后,表面再盖1层细土。快出菇时加强温湿度等管理[4]。覆土20d以后,即可见少量菌丝爬上覆土层显露土表。此时需向土面喷水,将空气相对湿度增至90%以上。一般2~3d后大量小菇蕾发生。

6出菇期管理

原基长至2cm时应停止喷水,以防止产生畸形菇。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20℃以上,整个出菇期可以采4~5批菇,采收后适时补土、喷水、通风。在采收过2次后,应适时用1%尿素或复合肥浇喷,以提高后期产量和质量。出菇周期10d左右,出菇可持续3~5个月,管理得当产量可达10kg/m2。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受杂菌的污染。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要严把质量关,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及时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勿使畦床面长期过湿。有病虫害时可加入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防治。若发现菇蝇、螨类、线虫等可用三氯杀螨醇、菇虫净二号等高效低毒药物防治。

7采收与加工

以菌盖尚未开伞,表面淡黄色,有纤维状鳞片,菌幕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每天应在早上、傍晚、22:00采摘1次,用三指轻轻旋起,采大留小,防止松动附近菌丝和幼菇。采收后用将菇脚黏土部用小利刀削除,然后清水漂洗。姬松茸的产品可鲜销,也可选择干制、盐渍、保鲜、罐头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其干制加工采用二次烘干法,先到烘房脱水85%左右,取出整理,第2次放进去脱水至全干。干品分组包装。盐渍加工,清水漂洗煮熟后,加入15%的食盐,装桶,入厂深加工。

8参考文献

[1]丁米田,李灿,陈凤香,等.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1):53-54,56.

[2]陶佳喜,王宝林,邱世峰.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3,22(6):31-32.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从培养料准备、播种、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双孢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

按1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kg,鸡粪25kg,尿素0.5kg,石膏2kg,过磷酸钙1kg,石灰0.8kg,pH值8.2~8.4。②麦草34kg,干猪粪8kg,干牛粪10kg,过磷酸钙0.5kg,石膏1kg,石灰0.7kg,pH值8.2~8.4。?

2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kg的干粪中拌入110kg水堆成堆(高1m、宽2m左右),3~4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cm、宽2.5m的干草,草上铺1层3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d。?

3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m,深10~15cm。铺料前2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kg甲醛和0.5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kg料播菌种0.8~1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d内按每平方米5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辉.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刘君昂,李琳,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3]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赵凤良,王尚??雷新梅.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初中暑假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

    初中暑假周记7月24日是我的生日,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妈妈给了我一次特殊的机会,让我参加了东方绿舟的“健康快乐夏令营”。7月25日一早,我带上自己整理的行李箱,和爸爸、妈妈来.....

    小学生周记[精选](整理5篇)

    - 阅0

    小学生周记篇1周一,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会。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彩旗飘飘,像跳优美的舞蹈。红色跑道上的椅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摆着,犹如一条条长龙。花坛中的花草也是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