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整理2篇)
来源: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范文篇1
近几年来,人才市场存在令人费解的现象: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真可谓就业难,人才难寻。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是人才,还是企业不识人才?众说纷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想法呢?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5条指出:“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高等教育应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这需要高等教育在学科配制、专业定位等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上深化改革,更需要在每一门课程上的教学改革。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模块的必修专业课,它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门实验课程,是学生由大学走进企业的桥梁课程。在新的就业形式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首先应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通过大量市场的调查,与企业的交流,以及与一些资深教育者的讨论,对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提出改革方案,并详细讨论改革的实施办法。
二、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目前,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指出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每个学校都在绞尽脑汁的想把本校的教育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本学校。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每个学生家长也在思考怎样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学习热门专业,将来孩子找一个收入高、有前途的单位。
随着高校扩招,在各省市升入大学的比率提高到50~7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普及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促使教学各个环节必须改革。这几年教育的改革重点集中在基础课及基础实验的改革,接下来专业课及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也是人才市场的需要。当前企业等用人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毕业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温州化工学会的帮助下,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老总座谈,与学生家长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要求高待遇,但实际工作能力较低,工作一段时间,一旦掌握生产技术后,马上就“跳槽”,这使老板们很气愤。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好高骛远、本领低下、拜金主义、忘恩负义。但详细的分析,使我们意识到毕业生的能力离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这距离由企业来缩短,企业觉得“委屈”。如果承认这个距离,高等教育就要缩短这个距离,这也是高等教育要改革的动力与目标。对于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怎样有效缩短这个距离,改革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是最有效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是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它综合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在巩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使学生详细了解工厂生产过程,掌握精细化学品加工技术。
三、精细化工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目前存在的缺陷:(1)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材较少。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实验讲义以突出自己的特色,但整体缺乏系统性,(2)教学的内容较陈旧,工艺落后,配方简单。绿色化学理念体现的较少,(3)基础性实验偏多,应用性实验较少,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实验几乎没有;(4)教学方式单调,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使用玻璃仪器合成、复配某一种精细化学品,没有仿真教学;(5)无论实验内容,还是方法或过程都与有机实验严重重复,使学生感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6)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完成后,学生并没有走出实验室,也没有精细化工企业的概念,仍然是校园教育。
四、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构建
为了提高精细化工实验的教学质量,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为: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新体系的构成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1学生首先收看典型精细化工生产的实际生产工艺,让学生对工厂中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
2然后让学生进入精细化工模拟实训系统。这部分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必进行的仿真实验,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实验;另一部分是学生选做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些精细化学产品的开发。
3实验室实际实验。这部分实验分为三部分。
(1)基础实验:训练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的过程,
(2)开发实验:综合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开发的一般过程;
(3)应用实验:包括优化工艺的开发、应用领域的开发、编制各种应用手册如售后培训资料等。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一是传统的照方抓药的形式,训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二是科学开发模式,也叫综合模式;三是从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出发开发新产品的训练。面对新的就业形式,实验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是精细化工人才市场的要求。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是大学阶段最后一门系统的专业实验。所以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必须为毕业论文实验做好准备,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以毕业论文的模式、科研开发的模式,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CAI课件,使学生充分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开发过程。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改革了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不只在实验室中进行,还有计算机模拟精细化学品实训的仿真实验、录像教学。通过多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际的精细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对精细化工企业的生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改革了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发展到对科学开发一般过程的训练,对产品应用能力的训练。实验内容更加丰富。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范文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
护理品质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理服务的品质,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1]。为此,我院从2014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在我院工作的882例护理人员。在这些护理人员中,有主任护师2例,副主任护师9例,主管护师76例,护师281例,护士374例,培训护士140例;其中有3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研究生,有181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本科,有628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大专,有70例护理人员的学历为中专。在进行本次研究期间,这些护理人员的岗位均无较大的变动。1.2方法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品质管理,具体的方法是:根据相关规定,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配合进行手术,定期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数量、质量,定期打扫手术室等。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具体的方法是:1)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对器械消毒、药品归类、定量存放等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与评价。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的方案。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将相关的操作标准进一步细致化、标准化,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循”。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操作[2]。2)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建立感染监控领导小组,促进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维修技师及监控护士等。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及任务,做到“明确分工,责任清晰”。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和跟踪调查工作。护士做好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技师负责维护设备。监控护士负责监测手术室环境的各项指标,并将获得的信息汇总。3)加强手术室的卫生管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床、壁柜、灯具及相关器械进行清理和消毒。每周定期清扫手术室,每个月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大扫除。手术室的清扫工作需在净化空调系统下进行,清扫方式为湿式清扫。隔周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温度、灰尘粒子、湿度等指标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汇总、上报。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促进其接受新的护理理念、知识,以促使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顺利进行。1.3观察指标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及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各选取150例患者协助进行本次研究。让这些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统计2014年我院发生的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1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管理模式十分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总满意率精细化管理9153696.00%常规管理65721391.33%注:总满意率相比,χ²=8.34,P<0.05。2.2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我院共有12例患者发生了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液体外渗,有3例患者被电刀灼伤,有6例患者发生了压疮。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液体外渗,有1例患者被电刀灼伤,有2例患者发生了压疮。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进行精细化管理前我院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复杂繁琐,且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高。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时,将各项护理工作细致化,明确了进行护理服务的要求和目的,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使其更有责任意识,规范其思想和行为,促使其进行护理服务时不遗漏每个细节,更重视每个细节[3]。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我院对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等进行了修正,使相关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此外,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明确了每位工作人员的任务与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地推动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总之,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与手术室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汪晖.精细化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团队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15,12(08):905-907.
[2]陈湘玉,谢玮伟,,等.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0,14(09):615-616.
[3]杨淑芬.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1):3081-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