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成语(收集5篇)
来源:
十二生肖成语篇1
他叫肖亚彬,正名叫肖倍彬,花名“蛮古”,是翁源县龙仙镇八字陂肖屋人。他有什么本事令省内外报纸记者围着他打转?又如何得到军政界首脑等人的垂青呢?
老当益壮抗日寇
肖亚彬1859年出生在一户农家,依山傍水的环境,使他从小起就练成一副好水性。平日里除了耕田、撑船外,也常伴族人上山狩猎,因而又磨练成一名远近闻名的神。青壮年时的肖亚彬,常常去跟船押镖,以“蛮”称著。他不但枪法准,以勇猛和横蛮称道江湖,而且胆识过人。
话说1939年12月下旬,日寇大举进犯粤北,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沿着广、从、翁线侵入到翁源,在官渡、翁城等地实行烧、杀、抢、掠,沿途村庄深受其害,来不及躲藏的无辜百姓,也成了鬼子刀枪下的冤魂。可怜的那些被搜出来妇女,全成了鬼子发泄的对象,、后又惨遭杀害。
29日,一部分鬼子兵血洗完利龙、六里后,又起程向三华扑来。
自1938年日寇占领广州,十二集团军总部撤退来三华,为动员全民抗战,集团军总部要求各区乡成立“抗日壮丁自卫队”。中共地下党员官平等人趁此建立起第四、五区的“抗日壮丁自卫队”。
时已80岁高龄的肖老知道后,便主动报名参加。主持人以肖年老而婉言劝阻,他则愤懑地说:“我年纪虽然是偏大点,而力却未衰,作战尤胜青年。”他不服老要求参战精神感动了自卫队的每一位成员。入队后,分配他当第一小队(三华)队长。
自卫队得知鬼子已向三华开来的消息,官平等人分析后,为阻止鬼子窜扰龙仙,决定将敌阻挡在三华一线,以让三、六区自卫队及十二集团军正规部队的援军到来将鬼子消灭。他让肖亚彬带领第一小队,布防于三华乡的黄蜂坳。
黄蜂坳是三华盆地东北面的丘陵山地,从远处望此山岭,有如一只巨大的黄蜂;它的头部靠枕绵延起伏的牛牯栋山脉,尾部一直延伸到褰岸边。肖亚彬带领20多位壮丁队员就埋伏在蜂腰般的山坳处。
12月30日,鬼子沿着官虔公路,先后又在莲塘围、瓦窑头实行烧、杀、抢、掠。肖亚彬领着队员们从早晨直伏到近午,才见到荷枪实弹的鬼子耀武扬威出现在羊城栋下。此时队员们早已“叱嚓”、“叱嚓”拉着枪栓推弹上膛,一边注视着鬼子的动向,另一边等待肖队长发出开枪的命令。
临近山坳,骑马的军曹突然停下来,向后面招了招手,接着就有两个鬼子机关急往前跑去。在数十步的地方伏下,然后把歪巴子机枪往前一架,接着,“突突突”向着山坳扫射起来。
这一突然开枪,把肖亚彬及壮丁队员们吓了一跳,以为是鬼子发现了他们的埋伏。有一定作战经历的肖老很快意识到,这是鬼子的惯用军事手段,在他们所经过之处,稍有怀疑就用火力来侦察。肖老没有上当去开枪,而是挥手示意大家不要轻举妄动。
骑马的鬼子见前面毫无反应,这才放心催马前行。后面的鬼子把枪带往肩膀一挂,并排着一步步向山坳迈进。
肖亚彬端着上了弹的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鬼子。凭以往的经验判断,军队中能骑马的必定是个官,若先把他干掉,蛇无头不行,兵无将必乱。对,要干就先干掉那当官的。想到此,将枪口瞄准那骑马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已进入百米范围,对肖老这个神来说,仍可将敌置之于死地,但其他队员未必能行,只能待敌走近一点再开枪。肖亚彬想到此,右手食指略松了一松。就在此时,一名队员“乓”的一声,开起了枪。
听到枪声,骑马的鬼子立即扬手制止鬼子前进,随即一面拔枪,一面跳下马来指挥。随着这一突变的枪响,肖老枪口锁定的目标也突然变空,就在鬼子要藏到马后时,他扣动了扳机:“先干掉马匹,看你鬼子还往哪里藏。”
失去了坐骑的鬼子“嗷嗷”在叫,正抽出指挥刀指挥鬼子反击。就这个当口,肖亚彬又第二次扣动扳机。鬼子指挥官应声倒地,指挥刀也跟着掉地,发出沉闷的响声。很快,鬼子的机、步枪声一齐爆响,渐渐盖过壮丁队。一会功夫后,官平、陈京等人领着其他壮丁队及时赶来增援,山坳这边的枪声又大响起来。
鬼子无法再从黄蜂坳去龙仙,在另一军曹的指挥下,猛回击一阵,丢下鬼子指挥官和马的尸体,改从南门河岸过河,往周陂方向败逃。
龙仙算是保住了,可周陂却遭了殃。这股鬼子与另一股鬼子会合在一起,血洗了周陂圩,枪杀了数十名当地的百姓,还放火烧毁了50多间店铺、100多座民房。燃起的熊熊大火,在十数里外仍看得到。
抗日烽火遍翁源
由于壮丁自卫队与日军作战,既打死了一个鬼子指挥官,又把鬼子打跑,而且是在一个80岁高龄的老翁带领下取得的胜利。由此,国共两党展开了各自的宣传。
首先是中共地下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共同抗日,坚定全民抗战决心,党组织通过内线关系,及时在游击区宣传肖亚彬的抗战事迹和精神,号召军民起来抗战,从而掀起一个抗战高潮。
翁源县国民政府在龙仙为他召开庆功大会。肖老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日本鬼子如不死心,再来再打!”他的慷慨陈词既代表了翁源人民的心声,也鼓励了军民树立抗日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将军,不惜用轿车把肖亚彬直接接来总部来会见,还称他为“老英雄”,把他捧上了天,完后又送了一批枪支弹药给他,还把他的孙子肖金波保送去读大学,一切费用由十二集团军总部支付。就连总部的一些官佐也争相恭维他,又送他一些枪支弹药。“老英雄”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除了卖掉一些以解决家用,其余的全用来武装“壮丁自卫队”,帮了地下党和“壮丁自卫队”的大忙。
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李汉魂,把他请到战时省府韶关,郑重其事地将一面“保卫桑梓”的锦旗绶予他,还让《挺进报》、《新华南》及《抗战三周年特辑》等报刊记者给他作采访。当记者们问他如敌人再来时,能否重上战场,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鬼子如不死心,再来再打!”第二天,韶关各大报刊均发表了肖亚彬“再来再打”的豪言壮语。另外,韶关各大茶楼、戏院的墙壁上,均张贴上写有肖亚彬“再来再打!”的标语。一位词曲家还为此谱写了赞扬肖亚彬抗日行动的歌曲《民众的力量多伟大》,发表在《新华南》、《抗战三周年特辑》等报刊上。他的“再来再打”的豪言壮语成了当年抗战佳话,也激励着翁源军民去抗战、去杀鬼子。
十二生肖成语篇2
笔者有幸藏有十二生肖压胜钱一枚,直径4.7厘米,为民国早期藏品。上有“后天八卦图”符号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反面铸十二生肖,每个生肖下有地支十二字。同时压胜钱有“八卦和十二生肖”图始见于宋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纪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
根据史书记载,厌胜,典出《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来“厌胜”演变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a,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取吉祥。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亦叫押胜钱,并非流通币。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压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压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生肖压胜钱正面是十二生肖动物图案、名称,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官、吉语等相衬。有的一个生肖为一枚,十二枚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铸于同一枚钱上。生肖品压胜钱内容丰富,形体大小有别,图形惟妙惟肖。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始铸于宋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十二生肖压胜钱,是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生肖压胜钱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责编:丁丑)
十二生肖成语篇3
关键词:生肖地名语言忌避避凶求吉
一、引言
民俗是一种地方性的民间风俗习惯,形成推广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常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许多民俗事象也直接反映在方言土语中,许多特殊的名词指的就是某地的民俗事象。”[1]P55《礼记》:“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讳”指语讳,即语言的禁忌避讳,这是我国自古便特有之风俗。语言禁忌最初产生于“塔布”,“塔布”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的汤加王国,代表“神圣的”或“不可触碰的”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由原指那里存在的一些禁忌现象发展为泛指一切禁忌。“塔布”即汉语中的“禁忌”,二者是一对对应词。弗洛伊德认为,触犯禁忌会产生一种“实体化的恐惧”,“这种恐惧并不仅仅局限于物体的接触,而是把‘与……接触’这个词语的意义伸展到隐喻的使用范围里。”[2]P30“人们对超人的、圣洁的事物的崇拜和对不详事物的恐惧,导致了语言禁忌的产生。对犯忌触讳的事物或不便直说的事物,往往用其他语言表现方式来回避,恐惧和焦虑是回避的动机,其他语言表现方式是避讳的方法。”[3]P52
十二生肖地名专名是云贵高原所独有的汉彝文化交融、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既是指称集市日期及集市地点的名称,又是反映明清以来某属相日在某地赶街的乡村民俗风习词语。生肖地名虽然来源于古今中外皆有的十二生肖历法,却打破了历法中各生肖动物依序排列、轮回应转的均衡状态,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禁忌避讳民俗是独具特色的语言“风俗化石”,至今尚缺乏专门性研究。云南省珠江源头地区与贵州相毗邻,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地理类型复杂,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忌避习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对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语言禁忌避讳民俗状况的调查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避凶求吉语言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分布状况
云南省珠江源头是十二生肖地名的主要分布区域,地理上与贵州的兴义、六盘水接壤,包括曲靖市政府所在地麒麟区及沾益、富源、陆良、罗平、师宗五县。我以地名志为主要依托,整理调查出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各生肖动物的运用情况。
图一: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生肖动物分布状况
注:小马街:1.罗平阿岗;2.罗平鲁布革。
表格资料显示,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在各区县均有分布,但分布状况及各生肖动物的运用情况不尽相同。
1.生肖动物用于地名具有不均衡性。马7条,鸡、猪各6条,牛、羊各5条,龙、鼠(包括民族语地名)各4条,狗3条,兔、猴各1条,蛇3条,全用长、顺、陈代替,虎未出现。
2.十二生肖地名的留存情况与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成反比。麒麟区、沾益、陆良三个区县多为坝区,生肖地名少,罗平、富源、师宗三县多为山区,生肖地名多,避凶求吉语言民俗主要发生在这个地区。
三、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中的避凶求吉语言民俗
“塔布则是人类还不理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而产生的。”[4]P34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与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当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一经固化,便被人们视为神灵,常使人们忘记语言为人所造的事实。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同一的效应关系。灵物化了的语言,不再是交际工具和思想的直接现实,而变成了具有“主宰”性的思想本身。人们对不敢或不愿说出的具有不愉快联想色彩的词语,往往回避不说或以委婉的语词替代,以避开可能由此招致的于己不利。
珠江源头的高原山地农耕文化,使得动物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各生肖动物不同的情感态度直接导致了生肖动物用于地名的不均衡性。人们对鸡、猪、牛、马、羊等家畜有着亲近、依赖感,用于地名多达5条以上。对狗、鼠厌恶鄙夷,用于地名就只有3、4条。对兔、猴虽不反感,但这两种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大,故用于地名只有1条。虚拟的龙虽被视为祥瑞动物而倍加尊崇,但用于地名只有4条,反不如家畜多,价值取向上实用性占了上风。
珠江源头古时山高林茂,常有虎蛇等凶兽出没伤害人畜,人们由于恐惧害怕,把实体的虎蛇与语言灵物中的虎蛇画上等号,于是在生肖地名中采用弃用虎生肖,全部以婉称替代蛇生肖的语言规避方式来破解凶兆,体现出一种避凶求吉的民俗文化特点。
1.“虎”生肖地名的忌避
“避而远之”和“敬而远之”是人们对恐惧敬畏事物普遍采取的态度,在语言禁忌风习中表现为对令人敬畏和令人崇敬之词的忌避。《周易・乾卦文》:“云从龙,风从虎。”说明历史上龙虎的地位曾不相上下,二者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一方面,虎作为“兽中之王”,是威猛、正义、吉祥、辟邪的象征,从“虎虎生威”和“虎头虎脑”等成语中即可看出人们尊崇虎之一斑。珠江源头地区至今仍有让婴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祈望借助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的民俗。另一方面,虎又是祸害人类的凶兽,“狠如虎狼”、“虎视眈眈”等表现人们恐虎惧虎心理的成语不胜枚举。
忌避虎讳之言语民俗在珠江源头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均普遍而久远,要么禁忌不提,要么以婉称替代,如珠江源头虎生肖地名的缺失,罗平县民间称“老厂”为“猫街”,《水浒传》中的虎被称为大虫,此称谓法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虽然也有直接以地支的“寅”代替天干的“虎”的讳称方式,如云南弥渡县的“寅衔”,但以“猫”讳“虎”最为普遍,云南的南涧县和武定县今天仍保留有“猫街”地名,“正月十五赶猫街”的彝族民歌也仍在楚雄州等地区流行。此外,姓虎也皆言姓猫,甚至长沙曾因“腐”、“虎”同音而改“腐乳”为“猫乳”,“府正街”也变成了“猫正街”。但“猫”并非避的全是“虎”,富源县的“老猫山”,《富源县地名志》称其得名于当地豹子的出没。保留原字改变读音原是中国民俗中最基本的避讳方式,但谐音字使人们不能与原本的凶语、不吉语相区分,于是便将二者一并禁忌了。
2.“蛇”生肖地名的忌避
语言灵物观认为,语言具有“说凶即凶,说福即福”的魔力,语言能指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灵性的感应,忌避凶词或以吉词替代,可以获得一种化灾为福的心理舒解。
珠江源头3个蛇生肖地名均以婉称避讳,源于人们对“蛇”毛骨悚然的恐惧与厌恶,没了忌避“虎”生肖时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最基本的避讳方式是以突出形体特征的“长”来替代“蛇”,属“蛇”即为“属长”,“蛇”被称为“长虫”或“老长虫”。罗平县曾流传“一根老长虫,裹掉三条龙”类的谚语,意为属蛇人娶了三个属龙的妻子,妻子全都死去了,属蛇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珠江源头的“蛇街”均被称作“长街”,师宗县彩云乡至今还留存有“长街”生肖地名。此外,富源县还称“蛇”生肖地名为“陈街”和“顺场”,前者可能因为汉语方言中“陈”、“长”读音相近而谐音避讳,后者则应是受到毗邻的贵州盘县和兴义市的民俗文化影响,通名“场”即为云南汉语方言向贵州汉语方言的借词。“称顺场当然也是由于在屯堡方言中‘蛇’与‘折本’的‘折’是同音的(音[sei]),尤其是在做生意的屯堡人口中,都称‘蛇’为‘顺’或‘顺条子’。”[4]这种以避讳方式求吉求顺的民俗心理,在云南省景东县的生肖地名“小龙街”(蛇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以“龙”代“蛇”,不仅由于龙蛇二者形体相似,还能把对蛇的恐惧转换为对龙吉祥喻义的向往,而且符合“成龙上天,成蛇钻地”龙蛇对称使用的语言民俗习惯。
云贵高原的人们在以生肖动物称名集市地点之初,并不忌讳蛇虎在内的各种生肖动物,今天贵州威宁县还留存有“蛇街”,广西隆林县还留存有“蛇场”,贵州兴仁县和云南宣威县还留存有“虎场村”。随着观念意识的改变,人们不仅禁忌避讳虎蛇类凶兽而更改地名,对容易使人产生不愉快联想的猪狗类生肖地名也刻意雅化,如麒麟区的“猪街”更名为“珠街”。这些更名方式可概括为,改变说法形成委婉词,改变写法形成委婉字,改变读法形成委婉音。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由语言禁忌而产生的委婉词,不仅丰富了方言词汇,还使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细腻传情、曲折生动,符合人们语言交际中“美化”和“雅化”的心理需求。
随着科学昌明及观念意识、自然生态结构的改变,蛇虎等传统意义上的恶兽会越来越少,人们在生肖地名中的禁忌避讳心理也会逐渐消失,相应地,人与动物的亲近感也会逐渐减退。
四、结语
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是能反映语言忌避和乡村集市贸易民俗的文化词语,承载传递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虽然随着科学的昌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肖地名中蕴含的民俗风习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名实之间已不再相符,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民族遗传基因符号的表示,需注意保护传承,切忌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更名。
参考文献:
[1]陈克.中国语言民俗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2]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十二生肖成语篇4
然而,并非是这些使肖邦之所以成为“肖邦”。这些仅仅是跳板,通过它们,肖邦这位音乐梦想家得以充满热情地投身于另一个世界。或许可以这么说,肖邦的音乐在于他的“黑暗面”:那些潜意识的、狂热的、常常是扭曲的想象主要通过即兴演奏释放出来。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的音乐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融汇成属于他的时代的音乐语言,并且最终变得无与伦比。
肖邦1810年生于波兰乡村,小小年纪就是音乐奇才。他八岁时第一次公开表演,前一年已经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在华沙音乐学院,肖邦跟随约瑟夫・埃尔斯纳(JozefElsner)学习,在青少年时期就为钢琴和管弦乐队创作了一些令人愉快的作品。随着他广泛地游历,他的感情上逐渐成熟起来;罹患肺结核迫使他基本上要靠“借来的日子”过活,他音乐的情感力度和胆魄也随之增长。
第一个悖论是:肖邦是一位不喜欢表演的音乐家。在音乐厅为一大群观众演奏事先预定好的协奏曲让肖邦感到不自在,真正让他如鱼得水的是在沙龙中,为他的朋友们即兴演奏。在他短暂而备受摧残的一生中,他仅仅举行了大约三十场正式音乐会。1841年,他在巴黎演出,他的情人、小说家乔治・桑写信给他们两人的好友――歌唱家宝琳娜・薇雅朵(PaulineViardot),信中提到肖邦的态度:“他不想要任何海报,不想要任何节目单,不想要一大群观众,”她抱怨道,“他不想要任何人谈论这些。他对这么多事情都感到害怕,以至于我只好建议他演奏时不要点蜡烛、也不要请观众,还要用一架发不出声音的钢琴。”
肖邦的性格不好相处。他脆弱,挑剔,做作;他对自己的大鼻子过分敏感;他还有着令人不快的反犹主义倾向。然而,一旦他坐在钢琴前即兴演奏,他便如鱼得水。他的音乐所描摹的正是当时情境下,他脑海中浮现的或精美细腻、或令人恐惧的想象。
有一次,肖邦和一群好友在乔治・桑位于诺昂的乡间别墅聚会,在场的还有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Delacroix)、宝琳娜・薇雅朵以及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乔治・桑这样描述肖邦的即兴表演:
“他坐在钢琴旁,没有注意到大家在听他演奏。他即兴弹奏起来,似乎毫无章法。他停了下来。‘继续,继续,’德拉克洛瓦说道,‘曲子还没结束呢。’
‘曲子根本没有开始。我什么也想不出来……只有影像、阴影、形状,都是些不具体的东西。我在寻找色彩,可我连图案都找不到。’
‘这两者得其一必能得其二,’德拉克洛瓦继续说道,‘而你一定能找到它们。’
‘如果我只找到了月光呢?’
‘那你将会找到一个影像的影响,’莫里斯这样答道……”
这段交谈之后的描述充满了夏夜、夜莺和天空中的云朵,对于这个被后现代式讽刺与即时的全球网络广播所主导的二十一世纪来说,显得非常陌生。然而从这里我们多少能瞥见肖邦的光影世界,还有他所受的一些影响,丰富了他那些惊人的想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肖邦周围聚集着众多声名卓著的文学家、画家、歌唱家,他却从不允许自己的创作直接从抽象变为具体的作品,即便是他的叙事曲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他叙事曲的灵感来自波兰诗人亚当・米凯维奇(AdamMickiewicz)的作品。
或许即兴演奏时他展露的是最真实的一面,他通过作品中的即兴演奏部分来唤起真实的自我。他的《叙事曲第四号》便是一例,其中有一段,他用一连串闪闪发亮的音符,将全曲最美妙的旋律变奏、延伸;《船歌》中,主题再现之前的梦幻曲也是一例,和声下行,然后仿佛停歇,与此同时钢琴家的右手倏地奏出好像金丝银线勾勒出的阿拉伯风格曲;再看二十四首前奏曲,从巴赫式的装饰音、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到热情洋溢近乎凶猛的激情,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描绘情感的奇异色调――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个悖论是:肖邦对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音乐的痴迷支撑起了他的自由时刻。巴赫和莫扎特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音乐家。申克分析法(Schenkeriananalysis)的爱好者通过研究“前景、中景、背景”探索肖邦的作品,发现这三者协调一致;肖邦作品结构一丝不苟,比例近乎完美,充满魔力的等音变化是他音乐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肖邦的音乐还包括一种非常不同的语言:美声歌剧,尤其是多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的作品。学生时代,肖邦爱上了一位年轻歌手康丝坦雅(KonstancjaGladkowska),因而频繁出入华沙歌剧院聆听她的演唱。肖邦的夜曲中充满了延长的、装饰繁多的旋律,他喜欢用单手三度音和单手六度音为两个“声部”写作,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在颤音之上跳动着充满戏剧性的“宣叙调”,这一切的诞生地并非练习室而是歌剧院。在肖邦手中,巴赫式对位法、贝利尼式的旋律与即兴演奏的理念融合成一种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四首叙事曲、《F小调幻想曲》《幻想波兰舞曲》、四首谐谑曲,甚至是《摇篮曲》和《船歌》,在这些作品中,肖邦到达了充满想象力的奇境,远远超出了作品标题所代表的简单含义。不过肖邦作品情感融合的顶峰是《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表面看来,这部作品有着古典的结构:第一乐章呈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一首谐谑曲和三声中部,第三乐章是一个三段式的慢乐章,最后是急板的终曲。然而肖邦把这一切作为一个起点,正如他的玛祖卡、波洛奈兹舞曲和圆舞曲那样,充满了紧张、恐惧的内在力量,并且比大多数歌剧更富有戏剧性。一位十九世纪的作家很容易曲解这部作品,误以为急速行进的第一乐章是肖邦患的肺痨所致,或者把谐谑曲和三声中部当作一场静谧死亡的狂乱幻觉。慢乐章无疑是一首葬礼进行曲;终曲非常轻巧,大部分是极弱的,演奏者双手齐奏同音,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对此有过著名的形容:“坟墓上呼啸而过的风。”
十二生肖成语篇5
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年度大戏,《十二生肖》于2008年春节在中国儿童剧场举行了全球首演。这部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发起策划,筹备两年之久的大型原创视觉舞台剧,从开始创作起就受到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关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的艺术中心纷纷向该剧发出邀请,它成为我国第一部未经首演就引起广泛关注的儿童戏剧作品。
关于生命和爱
《十二生肖》讲述了一个孩子与十二生肖一起成长的故事:一个孩子被龙孕育而生,她成长的每一年,都有一种动物陪伴她。十二年的时光里,鸡唤醒了清晨,羊为她取暖,鼠帮她站立,狗教她走路,虎教她发声,兔教她聆听,马教她勇敢,猴教她写字,猪与她嬉戏,蛇和牛帮助她搭建了房子,种下了一朵花。孩子有了家,也学会了爱。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脚步的延伸,原本湛蓝的天空因为污染而变得昏黄;工人忙着将脚手架搭建又拆除,一幢幢灰色的高楼出现了;人们表情漠然地来来往往;手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孩子的家园失去了宁静,花朵枯萎了,溪水变得又脏又臭,最后干涸。绝望的孩子和十二生肖一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大自然被唤醒,龙再次腾飞,用喷薄而出的清泉滋润了万物,春回大地,花儿也重新开放。
用传统文化的元素烘托出一个全人类关注的话题――水资源的保护,是这部舞台剧艺术价值的亮点。正如出品人、艺术总监周予援所说:“儿童戏剧不应该是简单的放松和娱乐,它是使孩子在艺术享受中获得感悟的过程,希望这样一部舞台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众一种综合的体验??在美妙的视觉、听觉氛围中,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环境保护――这一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
此次儿艺邀请了澳大利亚籍导演彼得・威尔逊来执导《十二生肖》,着力搭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桥梁。
彼得・威尔逊曾经曾执导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部分和2007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以及多部国际舞台戏剧,还是一名具有32年木偶剧演出经验的演员和儿童剧导演,以熟练运用木偶和表演手段相结合、凸显舞台魔幻为艺术特点,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声誉。在他心中,戏剧作品是展现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将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好地为儿童和成人呈现在戏剧舞台上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一件事。
完美的视听
《十二生肖》打破了“从前有一个??”的叙事方式,1小时7分钟的演出时间里,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视觉形象和音乐进行表现,对于传统的观剧习惯是一种颠覆。这在国内的儿童剧创作中尚无先例,是本土情怀与国际舞台接轨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开场的雾霭、流云、竹林,配合悠扬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更加令人惊叹的是,演员手中的竹竿忽而变作毛笔,可以书写文字;人偶婴儿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形态都和真人并无二致;一把大大的剪刀在空中剪出鸡的图案;龙由平面图变成二维图像再变成一条三维的龙腾飞在剧场内??丰富的想象力和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让人叹为观止,观众体验到了完美的“黑光剧场”效果(黑光剧的演出方式是在全黑的舞台上,以灯光投射在荧光绘制的道具和服装上,演员身着黑衣在后方操作,让观众看得到的演员则穿着有荧光色彩的服装。变化在瞬间出现,完全不需要剪接,观众就可以欣赏这种临场视觉魔术)。
水声、风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成为十二生肖的音乐元素,而十二生肖中每一种动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根据生肖个性设计的独特音乐。它们的形象也颠覆了人们脑海中动物的样子,例如很“朋克”的马、民族风的牛等,扮演羊的演员穿着用棒针织成的毛衣,一边演一边织着毛衣,棒针就插在头上代替了羊角??彼得导演用自己最擅长的符号化的东西,给了观众非同寻常的体验。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得到了体现。
视觉舞台剧中,舞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担任《十二生肖》舞美总监的国际舞美设计大师理查德・杰卓尼曾为多部大型木偶剧设计创作,他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最佳完美的状态,“对于设计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我们要制作出一个世界,我希望所有的观众和演员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这个舞台所能呈现出的环境是大家所熟悉的,是能够认得出来的。”
用儿童剧讲述环保
您对十二生肖有哪些了解,在这部舞台剧中这些动物如何呈现给大家?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这部戏主要是孩子的故事,以一个孩子为主线,讲述一个环保主题的故事。一个孩子从生出来到长大,每一年都会经历一种动物,成长经历中的每个动物教给他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要用中国的十二生肖诠释环保这个主题?
环保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人类经常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最主要的是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很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这部戏也是以动物濒临灭绝为主题。
十二生肖如何打破以往直观的表现形式?
就如何做十二生肖,我们做过好多调查,都是关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眼里的十二生肖,每个人对十二生肖都有不同的诠释。我想执导一部全新的儿童剧,能够打破以往儿童剧的形式,而不是直接去传递动物的形象,那种卡通的东西是很没有意思的。我会有自己的诠释,但是孩子们还是会看到“这是兔子”、“这是狗”、“这是猴子”,还是很明显的,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我在这里面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东西,很多新的手段,比如说黑光剧场,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还有很多魔幻的东西。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初二周记范文(整理6篇)
- 阅0初二周记范文今天,我和母亲在外婆家过周末,舅母买回了面粉,决定包三凌饺。一家之主的外婆配好的水,由力大如牛的`阿舅和面,只见一团面被揉得又软又圆,舅母把一些面粉洒在桌子上,还.....

初二周记范文(整理8篇)
- 阅0初二周记范文篇1星期天,我与爸爸妈妈去农村摘草莓。草莓种在一个个半圆形的白色大棚内,这就是草莓温室。进入大棚,只见里面有八畦草莓,每一畦都种着两排,畦与畦之间有一条狭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