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功能(收集3篇)
来源: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篇1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3.4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的反映民族自然观,有的反映民族宗教观,有的反映民族历史观,有的反映民族文化史……这些都凸显了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的主观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如果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经济建设中,那将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动力。
农村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祥地,在广大农村开展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激发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进取、创新精神,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得到继承和弘扬的同时,也得到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4促进农村积极、健康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4.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健身意识。
相比较而言,农村的信息不足、经济还落后,农民的健身意识还很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体育宣传,增强其体育健身意识。同时,广泛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和社会宣传活动,主动地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使农村群众逐步树立“花钱买健康”、“少吃药多流汗,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的新型体育观。
4.2加强农村群众体育科研工作。
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的系统调查研究,了解、把握农村群众体育的现状,分析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特点,探索农村体育发展的独有特征、难点和重点及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使农村体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研究,为充分发展农村体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科研,通过“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胆创新,选择积极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开展。
4.3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
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省市县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要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出点子、想法子”,在农村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要提高对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意义、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加大对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扶植和检查、监督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体育设施、扩大宣传,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的“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促进农民的健康和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5结语
5.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活动和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它对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其功能和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及物质支持。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增进农民身体健康;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
5.2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健身、健心意识;加强农村群众体育科研工作;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2]张玉生.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0-32.
[3]王丽丽等.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社会意义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58-59.
[4]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5]王建欣.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8-19.
[6]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R].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90-106.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篇2
关键词: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及差异性特征,其体育文化具鲜明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体育实践、民族精神等相互结合,体现我国的文化内涵。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及应用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及完善发展,有利于学生凝聚力及民族自信心增长,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播,故此上可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是现代教育界及体育界需注重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1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颇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陕西本土文化及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形成现如今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于当地固有的经济、文化、气候及历史等多因素逐渐形成了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为背景的体育文化[1],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相互之间的研究是陕西省体育及文化等相关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有效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此基础之上,该文主要以大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及文献为研究背景,对陕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研究,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理论依据。
2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及重要性分析
2.1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道德观念养成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始终是各阶段学校教学的核心思想及中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建设及发展中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及品质养成。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拼搏发展、坚持不懈以及公平公正等的民族发展理念,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意识的养成[2]。体育活动属于竞技类活动,因此,多数体育项目均需多人参与,学生在体育项目参与及活动开展中便可体现相关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建设与良好品质养成。陕西省文化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密切相关性。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跳绳、腰鼓、秧歌等若表现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便可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各具有积极意义的思维及品质逐渐渗入学校体育文化,各学生通过参与各项传统体育活动便可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养成,促进自我良好道德意识建设,实现自身完善发展。2.2有利于学生心智建设与培养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学生的心智良好建设与养成其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神经的发育,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智力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第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身的机体如听觉、平衡等各器官及功能统一调动,各种信息不断输入学生大脑皮层中枢[3],从而可有利于学生大脑细胞供氧量改善,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心智成熟发展;第三,校园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开展中会逐渐实现创造性活动开展,提升自我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完善建设。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开发性质的体育项目,如:智力项目则主要包含如跑马城、六子冲以及丢方等,而在身体功能锻炼等方面则包含陕西省特色的炮锤、钩镰枪、春秋大刀、翻子拳、通背拳等武术项目,武术是陕西省各区域内所普遍开展的活动项目之一,人们在现有武术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便有了以上具有机体锻炼功能的各武术形式,因此可知,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心智及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有利于学生美育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对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健康身体以及知识技能美的培养,在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采用具有艺术性的动作及语言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技能[4],实现美育教育,从而实现自身思维意识良好发展。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学校体育文化中可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功能的完善性发展,如:将腰鼓、秧歌、踩高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入校园,并对其进行编排、组织及训练,使学生在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中充分感知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及体育良好教学。
3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3.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缺乏完善性一般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武术、民间民俗体育及传统养生体育三部分内容,目前就以陕西省各校民族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多以武术为主,而其他两项内容相较于武术课程而言所占比例较少,其中具有陕西省民族特色、互动性及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腰鼓、秧歌、踩高跷等未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除此内容之外,具有养生、健身等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阶段的陕西省体育教学课程中也未显现[5],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武术类体育项目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及落后性,难以促进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效发展。3.2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性在实际调查及研究中可发现,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并不熟悉,对其相关内容缺乏完善性认知,在学校内并未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进行教学及管理。政府部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相关政策及资金等项目中缺乏支持,因此,导致陕西省学校内部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完善性教学及有效性发展。除此之外,陕西各区域各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对武术课程的开展,而对各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缺乏重视性,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重视,部分体育文化及体育项目得到一定的传承及保护,但该项保护力量有限,因此,各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学生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相关理论等实现继承及研究,从而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体育资源及文化的良好发展及建设。
4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措施研究
4.1科学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长期发展中的优秀文化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历史及应用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观赏性等特征,但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虽存在众多优秀体育形式,对人类的社会及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应用价值,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出现社会不适应性,因此,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及应用中[6],应根据现展需求,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鉴外来体育文化实现文化融合与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断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其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应用及开展。4.2组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该形式的开展可有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及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增长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发展。在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展中,陕西省各学校应注重对自身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表达当代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愿,以传统文化自身的历史性及文化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中包含陕西内各地区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因此,该体育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学习[7],不断促进陕西省各地区之间的民族交流,促进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现代化体育建设要求及建设目标。4.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需注重对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人才高效性培养。首先,各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科目范围的扩增,尽量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次,加强各体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定期对各教师予以培训,定期举行各类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讨会,增强教师自身的理论及技术能力,同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科研工作,建立完整及适用性较强的评估体系,不断促进各体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加强教学资金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更高资格的教师任教,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性教学。最后,还可借助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重要建设及发展功能,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4.4坚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及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陕西省应立足于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打破条件及规则限制,不断进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赛制、比赛规则及方法等创新及改革,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由于陕西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陕西省应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越性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国强.论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
[2]姜霞,马玥.立足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理论导刊,2010(3):99-101.
[3]翟晓英.陕西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李爱琴.河南嵩山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辛锡灿.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云南高校体育教学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目前云南除汉族外,共有彝、白、哈尼、傣、壮、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景颇、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蒙古、水、满、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云南的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继承和发展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开展较为广泛的有武术、赛马、斗牛、摔跤、打陀螺、射箭、射弩、过溜索、霸王鞭、划龙舟、秋千、爬竿等250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目前调查所知,云南高校除少数几所开设武术项目外,大多数高校只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入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功能
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决定了其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综观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及功能:
1.地域性。
环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民族的生存、发展及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与其民族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怒族,传统体育“过溜索”是特定地理环境里人们生存的需要和谋生手段,有较强的力度和难度。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体育如霸王鞭、划龙舟等则娱乐性较强。
2.季节性。
在我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农业为主的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受到高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因而生产、生活都与一定的季节相关。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源于某一农时节令,并在该节令中开展,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等活动中都有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从而使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
3.娱乐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宣泄。由于这个特点,民族体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
4.健身性。
民族体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对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5.传播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这具有传播功能。举办大规模的民族运动会,可以把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及其文化传播出去,扩大影响,提高各少数民族的知名度,最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功能将越来越强,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云南高校的必要性
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短时间内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因为其是以学校作为进入中国的突破口。从鸦片战争时洋务派开办的学堂开始,西方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为输入口,形成了体操、田径、球类、游戏等西方体育项目在中国学校体育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可见,我们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就应当重视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的内容,并且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广泛的意义。
1.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各民族的习惯和风俗,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容易使学生萌发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转变现今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为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存的模式。并且民族传统体育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重在强化和优化个体的生命功能,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体育,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身体机能,适应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工作习惯,能最好地达到健身的目的。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族体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背后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宗教等各文化深刻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并且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4.促进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民族体育对场地、时间等没有特殊的限制,并且绝大部分内容为终身性的和民族文化接轨,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符合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云南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与困难分析
1.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边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和发展是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发展进程、宗教、习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生长在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民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体育活动、游戏等深深植入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之中。他们在课余、闲暇、聚会等时间中,会自发地、尽情地、欢乐地举行传统活动以衬托活动气氛、抒感、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在高等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和高校体育改革的形势下,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在云南高校体育改革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终身体育思想的普遍建立。目前中小学生从小接受大众体育、终身体育的教育,从小就培养起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这对开展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人们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关注,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2)在当前进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未作硬性规定,各高校可以根据地区、民族特点和学生兴趣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这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回归,这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提供了社会心理背景,这种情况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3)高校有较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完备的体育教学体系,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4)云南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占有相当的比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5)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高校体育内容,体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的特色和地域特点。
2.困难。
我们注意到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上没有得到重视,目前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客观存在着一定困难。
(1)目前高校普遍欠缺成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校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某些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斗牛、过溜索等。另外,目前高校教师欠缺教授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全面开展有较大的难度。
(2)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西方体育文化教育,体操、田径、球类等西方体育项目深植学生内心,要从观念上接受民族传统体育尚需一个过程。
四、云南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构想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系统化、专门化,随着学科的设立,人们将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使之成为一门系统化、专门化的学科。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其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构建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发动体育理论界、民族宗教界等相关学者组织讨论,编排适用于云南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教材的编写要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性、健康性、兴趣性、发展性原则,力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体现出多样化和本土化。选择有基础的云南高校作为试点,根据运动项目的地域特征、季节气候、健身价值和人文价值,确立适宜在不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的运动项目。对试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
2.改革云南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摆脱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束缚,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民族性、实用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这一项目在高校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2)打造学校特色体育。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路子,优选适应于本地区高校特点的传统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并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其中包括器材的改造、组织形式的改造、竞赛(游戏)规则和竞赛方法的改造,通过对原有的活动项目进行适当改变、包装、重组,以适应教学对象和教学场所的需要。应注意的是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应尊重各民族的,实施时教育学生遵守民族习惯,把安全放在首位。
(3)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它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更适合在校外开展。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文化氛围,利用各种民族节庆、艺术节、体育节、游戏节等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将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宣传栏,利用黑板报、专栏、专家讲座等形式,介绍不同民族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5)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派教师进修学习,邀请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讲学授艺,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赵静冬.云南省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2]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3]胡小明.民族传统体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三年级周记范文精选(整理10篇)
- 阅0三年级周记范文篇1今天,我又让姥姥教我做一道菜,学的是“炒土豆丝”。我说:“姥姥我还想学炒一道菜”,姥姥说:“那我就教你炒土豆丝吧。”于是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先把土豆皮削掉,用.....

初中暑假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初中暑假周记7月24日是我的生日,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妈妈给了我一次特殊的机会,让我参加了东方绿舟的“健康快乐夏令营”。7月25日一早,我带上自己整理的行李箱,和爸爸、妈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