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收集5篇)
来源:
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篇1
生活中你会发现,周围总有一些或近或远的朋友不幸罹患甲状腺肿瘤。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权威数据中,也证实了人们的感受,甲状腺肿瘤正呈现日益高发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上海城市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5.83人,女性发病率高达10万分之21.2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五位。
日益高发的甲状腺肿瘤是不是意味着很多病患难逃疾病的“魔爪”,最终失去性命呢?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从众多高发的肿瘤诸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中来看,早期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患者10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它种类的肿瘤。
如今,临床中我们发现95%的甲状腺癌患者是恶性度较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如果经过及时规范的手术治疗,很多患者的寿命与正常人没有区别,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甲状腺结节不必“一刀切”
随着超声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甲状腺小结节也无处“藏身”。当人们手揣着被诊断为“小结节”的报告时,心中还是难免紧张。多数人都期望通过“一刀切”的方式,远离疾病的侵扰。
其实,这种“恐癌”心理在门诊患者中到处可见。其实,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病,甲状腺上的结节分为炎性、良性和恶性三种,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分多发性和单发性,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多数是良性。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炎性结节或良性结节,患者没有必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由于手术之后,患者可能终身服用内分泌制剂来控制甲状腺功能水平,生活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这批患者,专家建议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但要记得随访,随访周期一般半年为宜。
甲状腺结节虽说是一种常见疾病,但生活中人们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肿大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及时的诊断,明确病情,规范治疗。
适度的规范治疗颇为关键
相对于其他肿瘤疾病治疗手段的多样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碘的治疗。
适度的、规范的诊疗是保证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给予其最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一般而言,甲状腺肿瘤临床诊断为良性,注意平时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随访工作,关注结节的形态变化。如果一名患者被怀疑为甲状腺癌,首先需要进行B超和血液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做细针穿刺检查,来确诊是否是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其次要根据诊断的结果决定是否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的选择。
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篇2
【关键词】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手术
甲状腺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经过现代医学的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防治,其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甲状腺疾病,比如甲状腺腺瘤等[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归纳分析了甲状腺疾病治疗措施,以便提高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的108例甲状腺患者资料中,34例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分布于21岁~79岁,平均年龄为(50±0.5)岁,病程分布于1个月至42年。
1.2临床病理检查在10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91例患者实施了手术切除术,并且针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病理活体检验,以便明确诊断患者的甲状腺疾病种类,明确诊断结果。
2诊断体会
2.1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的诊断较为容易,因为其症状非常明显,较为常见的症状有滤泡癌或状癌。但是,由于甲状腺癌的结构较为单一,因此也非常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即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容易学习并掌握[2]。临床诊断过程中,高度分化的滤泡癌和腺瘤在结构组织上很难区分,非常不利于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
2.2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炎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非常容易陷入诊断误区的,在实施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之前,某些患者如果实施碘和硫氧嘧啶治疗,患者滤泡上的甲状腺内淋巴组织和皮生异型非常容易发生增生,因此,这就非常容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桥本氏病之间发生误诊。但是,桥本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之间存在明确的不同之处,能够互相区别[3]。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实施治疗后,镜下检验时间质纤维组织不明显增生,滤泡上皮没有嗜酸性变;桥本氏病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呈现出增生,滤泡上皮存在显著的嗜酸性变。
2.3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诱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体内缺碘、遗传因素、身体免疫能力、高碘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形成原因是人体生成的甲状腺激素循环量短缺,并且存在相对的缺碘[4]。目前,已经有许多医学工作者在临床诊断中发现,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很难被混淆在一起的,但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发生误诊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在诊断过程中,部分临床医师过于客观地追求单结节及其包膜之间的完整性,就非常容易忽视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很有可能存在单结节的症状。因此临床医师在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过程中,其最为可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严格依据病理学,以便能够准确地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并且在诊断过程中确定组织的分化程度、细胞的转移情况,为治疗提供较为有效的支持,并且估计预后,这都跟是否准确诊断存在很大的关系。
3治疗体会
3.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来讲,绝大部分无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及情况时,才可以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一是无法排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发生恶变;二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三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肿块非常大,影响美观;四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压迫其他器官;五是患者强烈要求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手术的治疗采用腺叶切除、腺叶部分切除和全切除等方式。本组24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术前实施严格的、规范的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状癌,手术治疗后,患者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了3~18个月的时间。
3.2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针对10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仅为1.7%,据部分学者统计,2000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11.26%,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大幅度提高,许多临床医师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手术麻醉质量也大幅度提升,而且在术前准备工作中认真布置,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3.3其他体会作为人体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甲状腺疾病存在性别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女性发生甲状腺疾病的几率高于男性的发病几率。同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原因存在许多种,比较复杂,比如患者自身的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发生炎症等。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从10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症状分布上可以得知,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2例,两者占比达到57.94%。
参考文献
[1]孙宇,赵裕新,徐光明.甲状腺癌128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2):159-160.
[2]韩丹,许涛,黄琴花,等.甲状腺肿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1,4(3):69-71.
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篇3
摘要:儿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较成人低,恶性风险较高,但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临床鉴别结节的良恶性非常重要,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儿童甲状腺恶性结节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为首选。术后宜密切随访,并正规实施后续治疗。对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放射碘全身扫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等。
关键词: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
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已在儿童和青少年实质性肿瘤中排第三位。大多数甲状腺恶性肿瘤为分化程度较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约占80%~95%,包括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 ̄noma,PTC)和滤泡样癌(follicularthyroidcancer,FTC)。年龄小、碘缺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史、放射性物质接触(如颈部放射性照射)史、女孩,均为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另外,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家族史的儿童,甲状腺髓样癌发病率较高[1]。因此,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儿童患者,及早精确诊断和合理处置尤为重要。
1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评估
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评估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等。对甲状腺肿瘤患病风险较高的患儿应当每年进行体检,当结节触诊明显、甲状腺两叶不对称和(或)颈部淋巴结异常时,可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一般选择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CT检查对良恶性辨别的意义不如彩超,故一般不采用[2]。与成人PTC不同的是,儿童PTC常表现为广泛浸润,因此常出现一侧甲状腺腺叶或整个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此时必须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另外,对曾有辐射暴露史的儿童,超声可检出触诊无法发现的微小结节。由于头颈部放疗在儿童其他肿瘤的治疗上应用相当普遍,因此,治疗后应常规检查和随访甲状腺疾病相关指标[3]。由于甲状腺体积随年龄而改变,故结节大小不能作为预测结节性质的指标,必须结合超声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判断。边界不规则、实性或以实性为主、伴强回声区等超声征象更常发生在甲状腺癌[4],应对此类结节重点评估。但是,也有研究认为,甲状腺超声征象对儿童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不如成人,微小钙化可能提示为甲状腺癌,而囊性结节往往为良性[5]。对存在甲状腺癌家族史、头颈部放射史、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可疑、随访中结节体积增大以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结节患儿均应行FNAC[6]。FNAC作为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为患儿结节性质的判定提供简单、快速而又精确的参考[7]。
FNAC应当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由于儿童散发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发病率极低,且目前儿童降钙素水平的参考范围并未统一,降钙素测定对儿童结节的评估意义有限。由于儿童甲状腺髓样癌大多数呈现家族聚集性,遗传性的髓样癌表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或者家族型,因此如果怀疑为髓样癌,应当进一步进行突变基因分析,并注意是否伴发甲状旁腺肿瘤和嗜铬细胞瘤[8]。分子诊断技术已在成人中得到应用,但相关的儿童人群研究数据有限。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关于甲状腺结节的诊疗指南指出,对FNAC不能确诊的儿童甲状腺结节病例可行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检测,以提高诊断灵敏度[9]。另有少数单中心研究显示,17%的儿童患者在FNAC后发现基因突变或重排,而此类患者皆为恶性,故术前FNAC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性病变或滤泡性病变、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或恶性,这些患者均应接受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与成人相比,儿童PTC更多出现基因重排,而原癌基因点突变发生率较低。因此,儿童出现B ̄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Rafprotooncogeneser ̄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BRAF)突变极为少见,而RET/PTC重排则更多见,后者并不像BRAF点突变影响钠碘转运体的表达,这可能是儿童PTC接受放射碘治疗效果更好的原因[10]。
2儿童甲状腺癌的治疗
儿童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临床专家合作进行。治疗过程应当包括进行术前准备、甲状腺癌手术、持续性的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术后131I治疗及血甲状腺球蛋白(serumthyroglobu ̄lin,Tg)监测和放射性碘全身扫描随访[11]。
2.1手术治疗
在成年患者,对于未发生转移的直径<1cm的微小甲状腺癌,一般认为复发风险较低,故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然而对于此类儿童患者,该术式的疗效尚待确定,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直径接近1cm的病灶已占据其甲状腺较大面积,故在选择该术式时应当更加谨慎。多数研究显示,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患儿甲状腺癌复发率较高[12]。而且,大多数甲状腺癌患儿在癌症对侧腺叶也可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甲状腺全切术可以去除癌症残留和复发的潜在危险,避免因复发而再次手术[13],也更有利于术后同位素的检查和治疗、血清Tg的随访。因此,对大部分PTC患儿,甲状腺全切术是手术治疗的首选。如有必要,还应清扫可能侵犯的淋巴结。目前最常进行的是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永久性低钙血症及喉返神经损伤,其发生概率约为30%~40%[14]。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强调,若术前FNAC结果为恶性,或临床发现甲状腺外侵犯或局部转移,推荐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 ̄tralneckdissection,CND),因为可降低再次手术概率,增加无病生存率[10]。对于无甲状腺外侵犯或局部转移的PTC儿童患者,是否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centralneckdissection,pCND),应根据肿瘤病灶数、大小和外科医师经验制定。单病灶者行同侧CND,再根据术中情况判断是否需行对侧CND。清扫时,推荐根据淋巴结分区进行。甲状腺全切术联合pCND是否可减少术后131I治疗和再次手术的概率,并增加无病生存率,仍需要更多临床证据。另外,除非对细胞学证实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儿行侧区淋巴结清扫,一般不推荐常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2.2131I治疗及药物治疗
术后131I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也存在较多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的甲状腺癌患儿是否需要进行辅助131I治疗。因为目前尚无证据明确此类患者经过131I治疗后可减少复发率,但对已有淋巴结转移和/或远端转移的患儿,进行131I治疗可延长其生存率、减少复发[12]。因此,一般多将131I治疗用于清除手术无法切除但摄碘的局部持续病灶、转移淋巴结及已发现或潜在的远处转移灶。对既往曾行131I治疗而疾病持续存在的患者是否再次行此治疗应结合患者病情和既往131I治疗反应,并权衡治疗利弊后决定。研究认为,131I治疗对预防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效果优于预防肺转移[15]。为增加患儿131I治疗的疗效,应当保证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30mIU/L。故治疗前可停用甲状腺激素至少2周,多数患儿TSH可达到该水平。若TSH水平难以达到上述数值,或患者不能耐受甲减,可使用重组人TSH。低碘饮食有可能增加131I治疗的疗效。131I的剂量可根据经验预估,并保留患者因广泛肺部转移治疗所需剂量,或随后远处转移所需再次治疗剂量。某些抗癌药物,如索拉非尼可用于辅助治疗甲状腺癌,尤其是未分化癌。它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raf ̄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从而抑制肿瘤的增长,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和皮疹[16]。另有体外研究发现,联合应用索拉非尼和魏非灵治疗PTC和未分化癌可增强疗效,且减弱单独应用索拉非尼的远期毒性[17]。这一药物应用于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比较少见。对于多次复发或不断进展的儿童甲状腺癌,可尝试应用该类药物治疗[19]。
2.3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主要依靠放射性碘全身扫描和Tg水平的测定。相比于成人,儿童甲状腺癌更易伴有淋巴结侵犯和远端转移。DTC的癌细胞不同于髓样癌,其可摄取碘,故可通过放射性碘全身扫描发现DTC的转移灶和残留灶[20]。但这一检查只应用于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术后,因为正常甲状腺细胞比肿瘤细胞浓缩碘的能力更强,如存在较多正常甲状腺组织时,不容易发现肿瘤。Tg是一种内生性的甲状腺激素相关蛋白,由甲状腺和甲状腺癌组织分泌,故亦作为WBS的辅助手段监测DTC复发。目前认为,当患儿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Tg水平8μg/L,或者注射重组人TSH时Tg水平仍2μg/L,均提示疾病复发或有甲状腺残留组织。TSH水平不高时Tg难以测得,Tg抗体可以干扰对Tg的检测,因此,检测患儿抗体水平也非常重要。另外,有研究表明,血清TSH可以反映甲状腺癌的存在,已被作为一项新的预测甲状腺癌的指标[21]。足够量的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抑制内源性TSH的合成,继而可限制肿瘤生长,但抑制的程度尚有争议。目前,尚无比较儿童DTC术后行不同程度TSH抑制治疗方案之间结局、风险和获益的研究。故美国甲状腺学会的儿童甲状腺癌指南推荐,儿童TSH抑制的目标应基于儿童PTC的风险等级,低、中和高风险患者TSH目标分别为0.5~1.0mIU/L、0.1~0.5mIU/L和<0.1mIU/L[10]。如发现或怀疑疾病持续存在,可继续维持该目标,否则可在治疗一段时期后将TSH恢复到正常范围或正常低值。儿童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应用TSH抑制的同时也需考虑其潜在危险,如长期过度使用左旋-T4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可能会引起生长加速、骨龄提前、性早熟、学习受影响、心律失常和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等。
3儿童甲状腺结节的预后
相比于成人的同种肿瘤,儿童甲状腺肿瘤生存率较高,即使处于进展期并且有转移的儿童其甲状腺结节预后也非常好[14]。对儿童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的长期观察发现,本病的10年、20年和3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9%、95%和90%[22]。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很高[22]。肿瘤向甲状腺周围浸润、手术范围过小、远端转移等都会导致15岁以下儿童复发风险升高。以上治疗手段中,放射碘的应用和TSH抑制的治疗对此类患者是否必要及其收益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总结
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篇4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构成;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8-189-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compositionofthyroiddiseasesfrom2006to2015,andtoprovidethebasisfordisease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sMedicalrecordsofthyroiddiseasesofinpatientsforthefirsttimefrom2006to2015,includingage,gender,diseaseconstitutionandsyn-positionwerecollectedandanalyzed.ResultsThetop3diseaseswerenodulargoiter,benignthyroidtumor,malignantthyroidtumorrespectively.Nodulargoiterrankedfirstfortenyearsinsuccession.Thereweredifferencesofageandgenderamongthyroiddiseases.Thereweremostpatientsfrom45to54yearsoldandwomenweremorethanmenobviously.Theproportionofpatientswiththyroiddiseasesininpatientsheldsteadybasic.ConclusionThyroiddiseasesarerelativelycommondiseasetypesinourarea.Andthenumberofhospitalizedpatientsisstableinrecent10years.Weshouldstrengthentheeduca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thyroiddiseases.
[Keywords]Thyroiddiseases;Composition;Nodulargoiter;Thyroidmalignancy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其中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而甲状腺结节又包括良性与恶性[1]。建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十分重要[2]。为更好地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疾病的重视程度,加强此疾病的认知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本次研究。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是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地处粤东地区中心城市,服务人口二千多万人,收治的住院患者主要来自粤东地区,具有一定的地方代表性。现对我院2006~2015年来收治的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构成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6~2015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首次住院患者,按病种分为甲状腺机能减退(包括原发和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均为原发)、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共6大类,且每一疾病均为出院第一诊断。资料来源于每年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的住院疾病分类工作报表[3]。
1.2方法
将所有数据运用EXCEL数据库进行整理、排序,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录入过程中确保准确无误,并由双人进行核对。
2结果
2.12006~2015年首次住院甲状腺疾病患者人数
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绝对数从2006~2010年,每一年均有明显增加,其中2006年为212例,2007年为290例,2008年304例,2009年324例,2010年417例,2011年437例,2012年425例,2013年418例,2014年405例,2015年378例。自2015年略有下降。10年间,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顺位大体保持不变,分列第1~6位,详见表1~2。
2.22006~2015年甲状腺疾患者数与首次住院患者总人数的关系
每年甲状腺疾病患者人数占首次住院患者总数的5.54%以上,最高达7.90%,但10年间的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大的波动。我院首次住院总人数逐年增长,2007年增长明显,达到15.34%,以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13年及2015年较上一年稍减少,分布为-1.44%及-7.76%。见表3。
2.32006~2015年甲状腺疾病病例男女的构成
各甲状腺疾病患者男女比例均小于1∶3,特别是甲状腺炎,男女比例为1∶15,随后为甲状腺机能减退及结节性甲状腺肿,6类甲状腺疾病合计男性731例,女性2879例,男女比例为1∶3.94。详见表4。
2.52006~2015年住院甲状腺疾病病例年龄的构成
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中,45~54岁的患者最多,共计1109例,构成比为30.72%,其次为35~44岁,为830例,第三为55~64岁为680例,≥65岁患者例数最少,共计283例,占7.84%,总的平均年龄为(45.40±14.49)岁。见表5。
3讨论
对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进行构成比分析,可了解医院治疗的病例构成情况,以便有效地开展肿瘤的防治工作。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进行的《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甲亢的患病率为1.3%,甲减的患病率是6.5%,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是18.6%[4]。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复杂,其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种族、碘摄入量异常、免疫功能紊乱、放射性接触等因素有关[5]。
本研究中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绝对数从2006~2010年,每一年均有明显增加,其中2006年为212例,2007年为290例,2008年304例,2009年324例,2010年417例,2011年437例,2012年425例,2013年418例,2014年405例,2015年378例。自2015年略有下降。10年间,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顺位大体保持不变。每年甲状腺疾病患者人数占首次住院患者总数的5.54%以上,最高达7.90%,但10年间的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大的波动。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方面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发现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被诊断出来[7]。随着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更多没有症状的甲状腺微小癌被检出,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7]。虽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特别是甲状腺癌,但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升高[8]。且由于体检人数增多,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发现也为门诊治疗提供了基础,部分患者在早期发现后可给予药物干预,即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住院率并没有明显上升[9]。
本研究对首次住院的36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比为1∶3.94,45~54岁的患者最多,共计1109例,构成比为30.72%,其次为35~44岁,为830例,第三为55~64岁为680例,≥65岁患者例数最少,共计283例,占7.84%,总的平均年龄为(45.40±14.49)岁,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甲状腺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10-13]。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发病高峰出现在75~79岁组,女性出现在50~54岁组[14]。本研究发现,甲状腺恶性肿瘤发患者数高峰出现在45~54岁组,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因此针对中年女性,需要加强对甲状腺疾病的重视程度,并定期体检,一旦发现甲状腺疾病需要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同时针对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需要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避免患者出现“谈瘤色变”而产生严重焦虑抑郁情绪[15-1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甲状腺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临床的治疗和预防中应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年女性,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也要避免因“过度检查”而对更多本不需要干预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过度治疗”。
[参考文献]
[1]盖保东,郑泽林,丁大勇,等.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C].第二届内分泌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9.
[2]刘超,唐伟.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7):1331-1333.
[3]张永奎,刘晓光,竺王玉,等.海岛居民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28-31.
[4]伍啸青,曹祥玉,陈国伟,等.福建省厦门市3个区18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34(11):824-828.
[5]陈素秀,费正华,蒋亦燕.温州市居民1997-2008年甲状腺癌患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53-355.
[6]杨雷,王宁.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744-748.
[7]杨坚波,邵洁,何恩奇,等.2012-2013年无锡市甲状腺疾病发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8):1498-1500.
[8]李丽玲,张洪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141-2142,2145.
[9]曾延玲,赵敏,石矗等.甲状腺超声在甲状腺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价[J].淮海医药,2016,34(6):686-687.
[10]冯琳琳,梁英,曹丽侠,等.非侵入性诊断筛查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06-2707.
[11]林西青,毛伟,张苗,等.2006~2015年青岛市某三甲综合医院腹部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及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肿瘤,2016,25(9):694-698.
[12]李爱华.超声检查对体检人群甲状腺癌的筛查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77-79.
[13]姬剑宏.常规体检中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96.
[14]赵玉花,常保利,华文浩,等.社区人群促甲状腺素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筛查分析[J].北京医学,2011,33(7):602-603.
[15]张爱平,黎剑,梁旭红,等.怀化市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的筛查与治疗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74-1477.
甲状腺疾病预防和治疗篇5
【关键词】内分泌;亚临床;诊断治疗
前言
“亚临床疾病或状态”是指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已出现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有些亚临床疾病或状态,如亚临床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前期、高血压前期、亚临床卵巢功能衰竭等,已被证实为临床疾病的预测因子或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
1内分泌临床中“亚临床疾病”的由来
基于检验医学的进步而出现的“亚临床”疾病的名称,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自上世纪50年代,由于大型自动化分析仪的出现、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商品化、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在实验室内采用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控制模式,使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迅速增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的改进,为临床提供越来越多的工具。这在内分泌学领域尤为突出。激素及其相关物质的实验室检查已成为内分泌疾病诊断的关键性指标,同时也使内分泌临床对实验室的依赖性增加。
以还原论和实验求证的模式,在西方医学主流中具有相当稳固的地位,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坚信不移。因而对试验结果“异常”而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常冠以“亚临床”或“疾病前期”的命名。
2如何看待和处理内分泌临床中“亚临床疾病”
2.1内分泌临床中“亚临床疾病”是否真是一种疾病“亚临床”状态能否定义为一种“疾病”目前尚有争议。例如,在美国已将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亢列入疾病分类之中,而Monaco则认为这两种状态都不是独立的疾病,其中一部分是轻度甲状腺功能障碍,而另一部分则为正常的甲状腺。“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也有类似的问题。所谓的糖尿病前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变得模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与生命过程有关的内分泌状态虽然没有冠以“亚临床”的名称,但也有被纳入“疾病”范畴的趋势,并寻求医疗干预,如“原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shortstature)的GH治疗、对老年人的激素治疗等。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类临床状态的认知和价值趋向对是否需要治疗起重要的作用。
2.2亚临床状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支持或鼓吹在“亚临床”阶段进行医学干预的理由之一是这一状态可能引起其他的危害。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基于特定的预设进行的,而不是多因素的评估过程,因而其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选择偏倚。实际上这还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例如,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亚临床甲减与心功能不良或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低TSH与骨骼和心肌变化的关系和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骨折的关系也不明确;糖耐量异常人群中有相当部分可以维持原状甚至自然好转。更没有证据说明“原发性矮小症”与其他疾病有关。还要说明的是,“相关”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对我们如何理解这一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2.3“亚临床”期治疗与临床期治疗有无不同这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坚信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现在已发展到“预防性”治疗并使其合理化。但事实可能并不一定如此。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亚临床”状态的人群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发展为临床疾病的,因而这部分人是不需要治疗的。Chu等认为对亚临床甲减来说,需要治疗的只是少数。如果在“亚临床”期治疗与在临床期治疗对病人的最终临床结局并无不同,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医学干预。但是解决这一问题是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对个人做治疗与不治疗的对比,此时个人的认知和意愿起重要的作用。
2.4用何种方法治疗这一问题应该考虑造成“亚临床”状态的原因、治疗对病人结局的影响以及病人的意愿。例如,碘致的亚临床甲减或甲亢,应该停止过多的碘摄入,而对糖耐量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用改变生活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亚临床内分泌疾病”的处理中,激素替代治疗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对人群的预防决策与对病人个体的处理决策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例如对女性绝经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就应该根据病人要解决的问题区别对待。激素替代治疗还应该考虑激素可能的负面效应。例如,外源性甲状腺素可能对骨骼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和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如忧虑、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等;维生素D并不能改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症状但可能使病人出现焦虑、恐怖等精神症状;雌、孕激素对血凝和心血管疾病以及乳腺癌的影响等。不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还可以走向反面,如过度的治疗使甲亢变成甲减、甲减变成甲亢;垂体腺瘤变成垂体功能低下等。
3结语
亚临床状态本质上是一个实验室诊断,而由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使这种实验室诊断也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要全面的认识和解决“亚临床内分泌疾病”的问题因而还必须解答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密切合作。在未能完全的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对于这类“疾病”我们应该采取慎重和理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滕卫平.开展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2)93-95.
[2]MoonsKGM,BiecheuvelCJ,GrobbeeDE.Testresearchanddiagnosticresearch[J].ClinChem,2004,50(3):472-476.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学生周记范文(整理8篇)
- 阅0学生周记范文篇1早上有一则消息,让我很惊奇,出有念到年夜天然的力气能够把1做很年夜的桥沖走,很凶猛吧!我念有人会觉得那该当是不成能的工作。我喜好年夜天然的本果,没有是果为.....

学生周记范文(整理9篇)
- 阅0学生周记范文篇1周四,我们学校的一部分同学去北京电视台的《东芝动物乐园节目》当观众,我就是这些同学,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踏着轻快的脚步,飞一样地走进节目录制厅。厅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