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收集5篇)
来源:
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龄23~61岁。原发性甲亢11例,继发性甲亢12例,甲状腺腺瘤6例,甲状腺囊肿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甲状腺肿大I度以上者23例。甲亢合并心脏病者7例。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1例,内出血1例,手足搐溺1例,其他病例效果均良好。
2.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每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1次。术后主动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对术中出血多或手术时间长者每30min测量1次,直至病情平稳,一般情况2h测量1次。患者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清醒后取半卧位。
2.2术区的观察与护理内出血一般发生术后24~48h内,患者预部迅速肿大,紧张、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因此,术后应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及粗针头于床旁,如发现内出血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进行抢救,及时放出内积血解除释压迫。有窒息发生则立即用粗针头在颈前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插入1.5~2cm,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甲状腺危象的预防与处理危象预防,危象多发生在12~36h内,诱因主要是术前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制剂量不足或服药不规则,手术应激和操作中大量甲状腺素进入血液。症状为体温升高为40℃~42℃,脉搏快而弱,多在120次/min以上,血压(收缩压)升高至160mmHg以上,同时伴有烦躁、谱妄、腹泻、甚至昏迷[1]。在护理上应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安静,体温控制在38℃以下,脉搏120次/min以下,可预防危象的发生;危象的观察与处理:如发现患者体温39℃以上,躁动、谵语、呼吸急促、呕吐等危象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吸氧,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以复方碘溶液静脉点滴。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
2.4引流管护理由于甲状腺手术创面容易渗出,如果引流不充分,将会引起积血,形成血肿。严重时压迫气管,导致窒息。这是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宋昭惠等[2]认为以前应用橡皮片引流,易于脱落,引流效果不好。留置引流管要特别注意:①妥善固定,防止脱落;②随时观察,保持通畅;③定期观察流量及性状。术后24h内引流多为新鲜血20~50ml,48h后引流量逐渐减少,72h后无液体流出,可考虑拔管。
2.5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告诉患者尽量少用止痛剂,以防产生呕吐、影响切口愈合等副作用。疼痛难忍时可用松弛技术或自我催眠术,使自己处于一种浅催眠状态,减少疼痛。若疼痛无法忍受时,按医嘱使用止痛剂[3]。
2.6饮食护理术后1~2d内给患者进食温冷流质饮食,以减轻因吞咽引起的疼痛。因冷的流质经过食管时,使颈部手术伤口得到降温,有利于微小血管的收缩,可止住伤口的渗血。
2.7呼吸困难的护理术后发生呼吸困难。多由切口出血压迫或双侧喉神经损伤所致。一部分由气管软化塌陷而引起,因此术后应注意呼吸、血压、脉搏及切口渗血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为了不延误处置要特别注意[4]:①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氧气筒、吸引器、无菌手套及抢救用药物;②术后应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全麻术后患者,由于插管及药物刺激喉黏膜,易发生喉头水肿,一旦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大汗,除告知医生外,必要时可立即用一较粗针头行环甲状腺穿刺,然后准备行气管切开。
3总结
甲状腺血管丰富,神经变异繁多,手术操作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加之是颈部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因此,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做好甲状腺手术患者术期临床护理,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井发症应做到心中有数,仔细观察防范在前,才能积极主动、稳妥可靠地配合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蒙秋露.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0例的护理体会.右江医学,2000,28(4)∶325.
[2]宋昭惠,王黔,沈祖楹.甲状腺手术放置引流的改进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8.
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篇2
摘要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RLN)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RLN损伤的价值,并总结显露、保护RLN的技巧。方法:通过常规显露组与回顾组分析对比,总结显露RLN对降低RLN损伤率的效果。结果:本组甲状腺手术326例(腺叶全切及次全切除515侧),RLN损伤发生率1.17%,与回顾组甲状腺切除术547例(腺叶全切及次全切除821侧),RLN损伤发生率(2.92%)比较,RLN损伤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显露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3%~9.4%[1,2]。一旦发生损伤,特别是永久性损伤,后果很严重。2010~2012年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常规显露RLN,行甲状腺切除手术326例(腺叶全切除及次全切除515侧),与回顾组2005~2009年没有显露RLN的甲状腺切除手术547例(腺叶全切除及次全切除821侧)比较,对预防RLN损伤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2012年行甲状腺切除术326例,腺叶全切除及腺叶次全切除515侧,常规显露RLN515侧。其中女194例,男132例;年龄23~67岁,平均39.7±12.1岁。甲状腺癌1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43例,甲状腺腺瘤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4例。
手术方法:常规全身麻醉,低领式切口。手术切开气管前筋膜后,在甲状腺真假被膜的间隙内分离,将带状肌拉向外侧,即可显露甲状腺前面并看到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肿瘤较大时,可切断胸骨甲状肌内侧,增加甲状腺上极的暴露。解剖和分离甲状腺侧面,结扎甲状腺中静脉,这样腺叶向中线回缩,也避免分离上极时撕裂中静脉。贴近甲状腺上极被膜分离、结扎血管,尽量不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后支,以保护甲状腺上旁腺的血供,即“甲状腺上极脱帽技术”。逐个分离、结扎进入腺体的甲状腺下静脉和动脉,关键是处理好包膜内的三级血管分支。向内翻转腺叶,在看清和保护好RLN的情况下,在神经内侧将甲状腺侧叶内测面及峡部紧贴气管分离,同时切断甲状腺侧韧带,甲状腺游离至对侧气管旁时切断甲状腺,残端间断褥式缝合止血,针针交叉缝。完成腺叶切除后,用盐水冲洗,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缝合皮肤[3]。
RLN损伤评价标准:术前常规检查声带,术前声带活动正常,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喉镜检查见声带麻痹为RLN损伤。确定为RLN损伤,3个月后观察发音情况并复查喉镜,声带活动恢复者,判定为RLN损伤完全恢复,否则为永久性损伤[4]。
结果
本组甲状腺切除术326例,腺叶全切除及腺叶次全切除515侧,常规显露RLN515侧,发生RLN损伤6例,发生率1.17%,均为单侧损伤,全部在3个月内恢复。
回顾组547例,腺叶全切除及腺叶次全切除821侧,没有显露RLN,发生RLN损伤21例,发生率2.92%,均为单侧损伤,其中17例3个月内恢复,4例永久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RLN损伤后果严重。甲状腺手术中显露RLN可以预防RLN损伤,但显露方式及技巧差异导致预防效果差异[5]。本组病例在显露和保护RLN方面有以下体会。
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医生可以从容手术,有利于精细操作,也符合时展趋势。
树立甲状腺手术是精细手术的理念:①电刀采用脚控式,便于医生精细操作;②电刀采用小尖刀片,减少组织热损伤;③超声刀和双极电凝的使用,更有利于处理小血管,对保留旁腺及RLN血供有益;④手术野“无血”、“清晰”是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前提。
甲状腺及周围的解剖包括解剖变异要“烂熟于心”,术者脑海里有“3D”镜像,这是减少神经损伤的基本前提。
正确识别和保护RLN:正确识别和保护RLN是不损伤RLN的最安全方法,这点已得到公认。灵活采用解剖RLN的3种方法(上极法、下极法、外侧法),RLN不难找到。识别和保护过程中,有几点体会:①我们经常先从环甲关节附近找到RLN远端,再逆行找到近端,因为RLN的入喉点在环甲关节是恒定不变的。②“显露”的原则是“看清RLN走行”,不刻意剔光神经周围组织,不将RLN作360°的全周,最佳状态是“隐约看清RLN走行”,这样既可避免损伤神经,又不影响神经血供,还可避免“暴露神经时的误损伤”。③树立存在交感神经-RLN吻合支的概念,对于可疑的看起来像进入甲状腺体的分支应小心检查。④找不到RLN时应想到RLN不返、甲状腺癌腺外病变包裹了神经、巨大的Zuckerkandl结节使RLN看起来像进入了腺体。
在环甲区要谨慎操作:环甲区是RLN进入喉部的恒定点,在此区域操作如电凝、钳夹、缝扎等要慎之又慎,尽量少用。
综上所述,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和保护RLN可降低RLN损伤发生率,显露和保护RLN要注意手术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刘建华,唐自强.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8(2):210-213.
2王建良,赵永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88.
3余济春.甲状腺手术技巧[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2,27(3):155.
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篇3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出血;护理
甲状腺组织血供较为丰富,由于甲状腺供血血管距离心脏位置较近,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术后出血发生率高。由于甲状腺距离颈内动脉、迷走神经等较近,如果发生术后出血,患者容易出血窒息、心跳及呼吸骤停等危机状况。除了临床给予有效的防治术后出血处理外,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本文观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上述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0例,女130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为38.2±6.4岁。同时选择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共200例,上述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6例,女124例,上述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0岁,平均年龄为37.9±5.7岁。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手术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术前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切口情况,发现出血及时上报主管医师给予及时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接受甲状腺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术式、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做好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不良情绪原因,耐心听取患者诉说,向患者做好详细解释和解答,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取得患者主动配合。②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合理的营养搭配对术前和术后的重要性。让患者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做好饮食指导。③用药指导。术前服用碘剂时要注意口腔和胃粘膜的刺激,注意胃肠道反应,嘱咐患者药物稀释后和食物共同服用。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④术后出血护理。术后可导致切口出血的因素较多,如咳嗽、呕吐、频繁活动、说话过多、切口止血不彻底等。嘱咐患者术后减少和避免咳嗽,减少说话,减少活动。吸氧、雾化吸入、痰液等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吸痰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咳嗽和咳痰发生,减少出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发现切口渗血等,要及时上报临床医师,立即给予妥当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再次手术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出现再次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状腺术后出血属于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可为皮下出血、甲状腺窝出血和颈阔肌下出血[1,2]。皮下出血除了甲状腺解剖结构特殊之外,术中没有对皮下出血点进行仔细止血也是皮下出血的重要因素,但此类出血较少,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憋气、呼吸困难等表现,主要预防措施是做好皮下出血点止血,在护理方面,如果出现皮下出血,要对患者做好安慰和解释。甲状腺窝出血较多,可导致患者烦躁不安、憋气、发绀等症状,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等严重情况[3]。在护理观察时,可发现有血液从切口渗出,当发生出血后,可造成气管被压迫,影响呼吸。术中做好止血是关键,术后做好引流,给予止血药物等。颈阔肌下出血主要是静脉出血和颈阔肌本身出血。针对以上出血因素,做好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4,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甲状腺术后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出血在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冯玉臣.甲状腺术中出血及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79
[2]佟秉权,黄晓波,衣春风.论甲状腺术后出血[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79―80.
[3]王秀梅.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0,2(8):249-250.
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篇4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38-0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度造成的以高代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种,以原发性多见。甲状腺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之一,为摄取碘、分泌甲状腺素的内分泌腺。手术方式主要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手术治愈率可高达90%-95%.手术死亡率低于1%,复发率为4%-5%,并发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发生率低于10%。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9例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4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1~53岁,平均36岁。甲状腺Ⅱ度肿大36例,Ⅲ度肿大13例,主要表现为心慌、易激动、多汗、怕热、消瘦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并发轻度呛咳1例,低钙抽搐1例,无甲状腺危象和喉返神经损伤。
2护理配合
采取仰卧位,肩下放软枕,使患者头部自然后仰,颈部呈过伸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颈部切口,手术野皮肤消毒,使用1%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消毒范围为上至唇下,下至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用3-0丝线和1把直钳做切口标志;23号刀切口,3-0号丝。线结扎或电凝止血,更换刀片。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两侧达胸锁骨突肌缘。用组织钳提起皮缘,23号刀或电刀分离颈阔肌,弯蚊式钳止血,3-0丝线结扎或电凝止血。牵引颈阔肌,用组织钳2把上、下牵开,纱布垫2块置于切口两侧保护切口。缝扎颈前静脉,切开颈白线,用无齿镊,6×17圆针2-0丝线缝扎,中弯血管钳2把提起正中线两侧筋膜,电刀切开颈白线。切断颈前肌(视甲状腺大小决定牵开或横行切断甲状腺前肌群),用中弯血管钳2把提夹甲状腺前肌,切开颈前肌,2-0丝线结扎或缝扎。由上极至下极游离甲状腺组织,缝扎甲状腺做牵引,分离甲状腺组织,分离甲状腺上、下动静脉及甲状腺中静脉,结扎后切断。用甲状腺拉钩拉开甲状腺前肌;无齿镊、10×20圆针2-0丝线缝扎病变组织,线不剪断,做牵引。超声刀逐步分离甲状腺组织。中弯血管钳带2-0线或0号线结扎,血管游离端用中弯血管钳2把夹住后将血管切断2-0丝线结扎;血管留存体内端用6×14圆针3-0丝线缝扎。切断甲状腺峡部,用12号蚊式血管钳贴气管壁前分离甲状腺峡部,用3-0或0号丝线结扎后切断。切除甲状腺用超声刀切除甲状腺体,保留甲状腺后包膜。高频电刀切面止血,或6×14圆针3-0或2-0丝线间断缝合腺体残端止血[2]。同法切除另一侧甲状腺。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创面,更换纱布垫,放置引流管,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除去肩部长枕。缝合甲状腺前肌群,用无齿镊、6×14圆针3-0丝线间断缝合。缝合颈阔肌用无齿镊,6×14圆针3-0丝线缝合。缝合皮下组织,用活力碘棉球擦拭切口周围皮肤,无齿镊,6×14圆针3-0丝线间断缝合;再次清点物品数目。缝合皮肤,皮内缝合,用有齿镊,6-0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覆盖切口,用活力碘棉球消毒皮肤,敷贴覆盖切口。
3讨论
因甲状腺血运丰富,组织脆弱,易引起渗血、出血,故术中应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备好钳带线,充分止血,并放好引流管。术毕,过手术床时,应用手托住患者头颈部,防止患者自行用力,引起出血,保护好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高,颈部手术铺单时几乎覆盖了全身,甚至包括头部,因此,在手术消毒前应取走患者身上的被子,避免患者出汗导致体液的丢失。防止并发症,防止电灼伤。
术中出现气管软化塌陷者应立即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在颈动脉窦附近进行手术操作时可导致低血压、心率减慢,严重者心搏停止。为避免这种反射,可进行局部浸润,必要时暂停手术或应用阿托品静注。术中应予输液,酌情输血。为防止甲状腺危象发生,术中输液时,可在5%或10%葡萄糖液500mml中加入2.5%氯化钾溶液2ml缓慢滴注,能收到满意效果。
处理甲状腺上、下血管时要准确细致:处理甲状腺上血管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包括显露、结扎、切断甲状腺上血管和悬韧带,应力求轻柔,清晰,切忌集束结扎。操作应紧贴甲状腺腺体,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处理甲状腺下极血管时,应稍离开甲状腺或在包膜内分别结扎进入腺体的大小分支[3]。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发现声嘶或呼吸困难时,为损伤喉返神经所致。应详细检查喉返神经,需要行吻合或松解术。处理甲状腺中静脉时,最好采取先双重结扎而后切断的方法较为稳妥。一般应切除腺体90%左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纵然止血十分彻底,引流仍属必不可少。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分牵拉气管,防止术中发生急性窒息。
术前已有呼吸困难者,更应注意病人呼吸情况,常规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备用。注意甲亢危象的发生,并积极配合治疗。甲状腺手术出血多,术中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输血、输液、保持循环功能稳定。采用颈丛阻滞或针刺麻醉的病人,剥离甲状腺组织中牵拉气管可使病人出现的不适,需加强心理支持和应用辅助药物进行处理。术中分离甲状腺牵拉气管时,有可能使气管导管扭曲、移位,应及时提醒术者动作轻柔,必要时暂停手术,呼吸道通畅后再继续手术。
参考文献
[1]郑泽霖,耿小平,张德恒.甲状腺甲状旁腺外科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甲状腺切除的术后护理篇5
1.患者是在别的科室做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后入住ICU的,文章里写的是在ICU的患者去做甲状腺手术,需要帮忙改一下。
2.我觉得内容有点简单,应该提高点深度。
【摘要】目的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应用在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中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8例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5%vs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进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针对性康复护理;甲状腺肿物切除术;ICU;术后并发症;常规护理
甲状腺肿物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病症,临床资料认为[1],患者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群体当中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达到50%。其中存在可接触结节5%,6%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对这类患者要予以重视。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而入院治疗[2]。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是负责对一些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全麻术后留观的场所,对甲状腺肿物患者通过手术切除之后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要转移到ICU进行重症监护,以避免在机体康复中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减弱而导致的风险出现[3]。(划线内容需要改一下并加上甲状腺肿物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后需要转入ICU治疗,需要严密监护避免术后发生危险)为了降低ICU患者甲状腺肿物切除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就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密的护理。本文主要基于此研究将针对性康复护理应用在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中对并发症的影响,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治的58例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均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入我院治疗,入院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女=14/15,年龄为45岁~88岁,平均(72.08±11.28)岁,病程为1月~12月,平均(6.15±1.31)月;对照组:男/女=13/16,年龄为43岁~89岁,平均(42.62±12.24)岁,病程为1月~11月,平均(6.08±1.35)月。本文患者的资料均经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排除因方法不同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差异。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物,诊断符合标准[4],施行全麻手术,甲状腺肿物切除;(2)患者均有手术指征(删掉);(3)患者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需要改动,患者都是做完甲状腺切除后的)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甲状腺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疾病患者;(3)近期存在外伤史或手术史的患者[5];(4)凝血功能异常或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患者;(5)精神障碍、沟通和交流障碍患者;(6)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需要改动,患者都是做完甲状腺切除后的)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以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且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护理中要注意为患者提供安全保护。
1.3.2观察组
通过针对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如下:
(1)针对性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麻醉未结束的时候选择适合的体位,一般可应用平卧位,确保其头部偏向一侧,这样能够防止呕吐、误吸出现。在麻醉效果结束后将患者转换为半卧位,促使痰液和引流液顺利留出,保证呼吸系统没有异常,提高患者创口恢复的速度。大部分ICU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所以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体位,严格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出现。
(2)生命体征监视:重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要重点关注血压、脉搏、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3)术后处理:重视对患者的观察,评价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和咳嗽等症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按照术后康复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干预,并拟定饮食计划。术后6h若没有特殊或其他的不良症状,可以为患者使用温凉的流质饮食,禁止热量饮食,以避免对颈部血管产生刺激而出现出血。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需要放置负压引流管,或者为患者进行皮片引流,负压引流管引流的患者要保证体位正常,定期对引流设备进行挤压,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同时要每天对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进行观测,定期更换引流袋。
(4)疼痛护理:疼痛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因此要重视对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干预。首先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确定患者疼痛的程度,之后采用阶梯镇痛的方法进行疼痛护理。轻度的疼痛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干预,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用药之后的副作用等。
(5)心理护理:要重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的调整,积极的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为患者创造心理发泄的出口。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病友现身说法、健康宣教、主动情绪释放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满足患者的心理所需。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气肿、神经损伤等。
1.5统计学方法
项目
n
呼吸困难
手足抽搐
气肿
神经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29
1
1(3.45)
对照组
29
3
1
2
2
8(27.57)
c2
/
4.7347
P
/
0.0296
3.讨论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对这种病症通常实施全麻手术切除,但是因为重症监护病房,术后需要转入ICU继续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这样就加重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危险系数。在进行干预中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操作因素进行控制,这可能会导致术后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出现,这会导致患者的康复周期大大延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经过调查得出[6],ICU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气肿和神经损伤等。呼吸困难是甲状腺肿物手术以后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这种病症发生之后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认为[7]这种病症是因为出血和水肿等因素而导致的,所以手术后医护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患者面部的变化,了解其颈部是否存在压迫感,还要关注患者的汗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的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手足抽搐一般是因手术对甲状旁腺产生损伤而导致,在护理当中也要密切对相关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气肿是因为手术当中存在较高的二氧化碳压力而导致,所以在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关注皮下是否有捻发感,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通常术后1小时临床症状会自动消失,尽可能避免不良情绪而导致患者出现的神经损伤等。医护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声音、音色和饮水状况,倾听患者的主诉,感受情绪变化。喉返神经损伤是手术当中的相关操作而导致的,对这类患者要讲解康复的知识,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措施。护理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在患者出院以前要积极的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保证睡眠质量。
本文对ICU(删掉)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转入ICU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发挥康复作用。这种护理手段在干预当中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构建患者的心理康复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也能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手术以后可综合性的通过护理措施的应用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提升其整体满意度。针对性康复护理属于优质护理的范畴,在护理中可以从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双方面出发,技能对患者提供生理性的干预指导,也能对患者提供心理的康复,通过二者的结合维持患者具有良好的恢复环境,这样就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优质环境,使得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大大的降低。
综上所述,对ICU进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晓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23,50(08):854-857.
[2]柴锦君.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名医,2019(11):168.
[3]吴婷.探讨分析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策略[J].智慧健康,2019,5(17):143-144+146.
[4]邹丽群.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25):105-106.
[5]王艳.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55.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寒假周记范文精品[15](整理9篇)
- 阅0寒假周记范文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在厨房里做春卷。第一步,我们把用于包春卷的馅料放在锅里弄热。第二步,把适量的馅料放在一张春卷皮上慢慢卷紧,不然炸春卷的.时候容易破。第三.....

学生周记范文(整理8篇)
- 阅0学生周记范文篇1早上有一则消息,让我很惊奇,出有念到年夜天然的力气能够把1做很年夜的桥沖走,很凶猛吧!我念有人会觉得那该当是不成能的工作。我喜好年夜天然的本果,没有是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