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优质护理范例(3篇)

来源:其他

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与要求。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为全员、全面及全过程的管理[1],要求工作中所有人员均参与管理,工作过程必须有要求、有标准、有验证、有评价,除了工作结果外,更要有过程管理与过程监控[2]。本文为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在我院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试行精细化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病区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共有床位87张,护士72人,其中工作年限≤3年21人,3~5年13人,6~9年25人,≥10年28人;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41人,中专学历10人。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病区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1.2精细化管理方法

对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有如下内容: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分层使用并对人员进行灵活调配。②培训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注意培养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一切培训计划与实施如新进护士的岗前培训、规范化护理培训、“三基”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护士长管理培训、教学护士培训等都纳入培训体系中,科学实施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③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的明确与健全,明确基础护理的内容,将其流程化确定工作重点,建立每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④工作流程的优化,科学合理排班,具体排班形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内科可以采用护士与医生共同负责3-6例患者,对于重复入院的患者,有助于医生与护士对其病情的全程了解与负责。外科由于重复入院患者较少,可采用轮班制,即每天轮流安排护士负责3-12例患者。排班时做到科学合理,每位护士对患者负责,对不同年资的护士合理搭配,保证护理工作优质完成。⑤护理硬件设施的维护与改进,在可行的前提下配备床边洗头车及床边护理工作车等护理设备。⑥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对志愿者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如与住院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帮助患者进行咨询与费用查询;陪伴患者阅读书报杂志等等。⑦陪护管理实现有序化,建立24小时制陪护人员等待区以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⑧设计各种调查表进行精细化管理效果调研,如“患者生活护理情况调杳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转贴于

2结果

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最初来源于科学管理的理论,临床上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3]。精细化管理体现了精、细的理念,即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做到精益求精、细心操作与细心观察。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我院老年科、心内科、肝胆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由94.11%显著提高到9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精细化管理中通过健全岗位职责,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将基本护理工作流程化,大大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使直接护理时间增加,同时也使护理活动由繁杂变为有序,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本文显示,患者满意度由精细化管理前的89.71%上升到精细化管理后的98.61%。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增强优质护理服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4]。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世晴,陈莹.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学,2007,20(12):2081.

[2]王翠玲.强化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护理研究,2006,20(4B):1016.

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人;中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5-02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的发病率高达12/1。现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1]。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容易再次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脑中风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性操作,而是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全方面的优质护理[2]。通过分析研究100例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100例老年中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72-80岁,平均年龄75.7岁;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71-84岁,平均年龄7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病程上均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生理的优质护理①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头痛程度,是否伴有呕吐、呼吸、血压、体温、舌苔、大小便的变化,特别注意夜间睡眠状态时的呼吸深慢,若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因为中风患者病情恢复慢,病程长,老年患者又常伴有其它疾病,因此做好中风护理同时要兼顾其它疾病的变化。②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老年中风患者口腔常污秽腐臭,可用漱口液清洁口腔,若有较多呕吐或鼻腔分泌物要及时吸引,以免误吸或回流;要保持被褥干燥,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时常按摩,以免褥疮发生。③用药时把方法用量标记在明显位置,方便患者记忆,如有必要,护理人员需亲自指导用药。

1.2.2心理的优质护理心理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①患中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打击,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因此老年人更是面临难以承受的压力,因而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要真诚的帮助患者,体贴、诚恳,尊重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中风老人常害怕孤独寂寞,护理人员要多和老人沟通,了解老人心里所想,解决老人内心所需,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帮助患者,关心患者,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与支持。③语言和肢体障碍的患者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心理自卑压抑,情绪低落,生活难以自理,常自暴自弃,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详细介绍病情,鼓励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让患者看到希望。

1.2.3环境的优质护理由于老年中风患者肢体障碍,生活难以自理,因此要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①老年中风患者温觉迟钝,对冷、热反应不敏感,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格外注意。②由于患者肢体障碍、关节活动不利、神志不清等容易发生坠床,因此病床要加保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病床应稍低,方便患者上床和下床,患者常用的东西放在患者易取的地方。墙壁配有扶手,地面平整无障碍物,以防止跌倒。部分病人不愿让护理人员亲力亲为,常常适得其反,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消除患者顾虑。③病房应安排在室温恒定、通风、采光好的位置,让患者感到温暖舒适。

1.2.4护理人员自身要求护理人员应擅于沟通,亲和力强,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高尚的职业标准,热心、细心、耐心,给予患者精神力量,增强信心。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47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度为94.0%,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36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度为72.0%,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3]。优质护理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4]。实验发现,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患者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娟,何晓英,李洁,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09):379-380.

[2]陆美菊.舒适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1).

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想要将优质护理做的更好,必须清楚引起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因素,主要是机体逐渐退化,生理功能下降;老年发病率高;社会心理因素,心理状况等。住院期间,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适用化的护理服务可以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护理实施办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95岁,平均年龄72岁。老年患者的疾病类型有以下几种: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1例,生活不能自理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办法

1.2.1责任护士应在第一时间对老年患者全面评估首先需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婚否等个人基本情况。其次是评估患者上下肢体运动功能,然后是评估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检查内容。最后是评估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估疾病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护士应该学习优质服务的精髓,将患者作为服务的第一对象,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学习先进经验。医院可以选派护士长参观和学习上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习其中的精髓并在院方开展相应工作时能够合理应用[1]。

1.2.2合理分配护士人力在医院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责任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包床到护,责任到人,保证为患者提供连续、可靠的护理服务。护士长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针对影响需绝对卧床或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责任护士应该提供有效、及时、细致的优质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当护士与患者长时间的接触时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尊重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真诚地为患者服务,努力得到患者的信任[2]。

1.2.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应正确分析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老年人因为自尊心较强,所以他们都认为只有被护士热情接待才能被重视并得到较好的诊疗。护士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人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患者家人的情绪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患者心理健康角度出发,对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解除心理顾虑、排除心理障碍,并告诉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痊愈,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1.2.4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身体情况为老年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适量、有度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老年运动,如:慢跑、打太极、广场舞等,逐渐增加老年患者的运动量,对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训练老年患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能力表达需求,让护士在与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又练习了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失语的患者,护士可训练患者说些简单的单词表达生理需要,或用点头、眨眼等患者能够完成的动作传达对的信息,使护士能与患者达到有效的沟通,及时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