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调理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慢性疾病调理范文篇1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以上可归于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表明利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近20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笔者选取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33例心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做调查分析,为家庭康复护理提供有效服务依据,以减少疾病复发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133例为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专人与患者进行面谈并记录。共发放问卷133份,回收率达100%。调查内容分四大类:①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②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状况(如您是否知道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缺乏运动、吸烟、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有关);③慢性心血管患者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嗜烟酒、生活事件);④在“行动的线索”这一内容下的问题有:您从电视、广播或报纸上了解慢性心血管病的防治程度如何。
2结果
2.1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情况
大多数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但只有少数人把健康知识变成健康行为(见表2)。
2.2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查情况
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事件有密切关系(见表3)。
3讨论
3.1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是通过阻断可干预因素作用的长期积累、叠加和协同作用来减少疾病的复发。可干预因素包括多吃、少动、饮酒、熬夜、心理障碍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指标。及时对慢性代谢紊乱的危险度进行分级评价和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进行预测,减少或减低危险指标或因素,才能够减低个体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管是中度吸烟还是高度吸烟(25支/d)者,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戒烟2~4年,即可使脑卒中的危险度迅速下降;戒烟5年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相似。又如血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就下降1%~2%,收缩压每降低10~12mmHg,脑卒中危险下降35%~40%[2]。从表2显示,大部分患者了解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但行为上存在知行不一致,因此提示我们应寻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2生活习惯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单纯依靠治疗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无助于减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从表3可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有69.1%进餐不定时,有51.1%的患者进餐量过多或过少,有66.1%的患者喜高脂饮食,有66.1%的患者嗜咸,有60.1%的患者嗜烟酒,有52.6%的患者作息时间不合理。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慢性心血管疾病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而提高健康水平,是当代保健的关键途径之一。
现代护理已形成一种以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一体化的护理形式。健康教育不仅是一般卫生知识的传播和宣传,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主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一般而言,人们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往往取决于书籍、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宣传。调查结果表明,医务工作者在研究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群的宣传,注意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并努力探索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慢性疾病调理范文
1.1调查对象:①社区居民: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某街道27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3个,每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取了225户,实际调查了204户家庭的户主,回收率90.7%。②社区护士: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全体社区护士,共有111名,实际调查了108名,回收率为97.3%。③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管理人员,共20名,实际调查了20名,回收率10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用SPSS8.0软件分析,采用百分比描述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1.3调查问卷: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各问卷的主要项目都一致,有疾病护理14项、疾病预防7项和健康促进12项,共33项,随机排序;另有开放性问题。对居民需求和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别按程度或频度分3个等级调查。该组问卷由5位护理专家评定,效度和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正式调查之前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对居民的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上门进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由问卷制定者本人进行。
2结果
2.1社区护理需求: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及社区护士与卫生管理人员对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的看法见表1。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目前有无疾病、自觉健康状况、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家庭月均收入、住处与最近医院或卫生站距离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距离近者、患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需求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士工作内容:108名社区护士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评价。40%及以上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4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51.9%)、上门基础护理(45.4%)、护理咨询(41.7%)、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46.3%)。20%以下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19项:妇女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营养宣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
3讨论
3.1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调查显示57.4%及以上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开展各项服务,68.5%以上的社区护士和17名的管理人员赞成各项服务为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高。以上反映居民的健康观念较强,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开始重视自身健康。
3.2社区紧急救护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等是社区护理在3方面的主要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社区护士对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赞成的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心理护理、护理咨询,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健康促进方面的心理卫生宣教;调查中一些管理人员指出目前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主要需求为注射、配药和相关慢性病的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赞同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老年慢性病护理和上门基础护理是居民的主要需求,但没有认识到社区紧急救护和口腔卫生宣教也是居民的主要需求。
3.3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部分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近者、有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的社区护理需求高。社区护理服务应多考虑这些人的需求。
3.4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调查显示社区护士自身评价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护理咨询和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等,并参与一些其他工作。调查中不少人表示目前社区护士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卫生站内和上门进行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上门基础护理是家庭护理的主要形式;老年慢性病护理是家庭护理的内容;某些中心因为社区护理开展较早及防保人员不足等原因,则社区护士会从事一些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上显示社区护士目前工作主要是疾病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较少考虑疾病预防,更少考虑对群体行为干预而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考虑家庭、群体、社区还较少。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来指导,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核心是健康促进。[6]
3.5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加社区紧急救护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82.4%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将其列为第1位需求;而只有13.0%的社区护士和3名管理人员认为社区护士经常做社区紧急救护;社区护士的工作没有满足居民的社区紧急救护需求,应增加此方面的工作内容。另外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的其他各项服务,57.4%及以上的居民都提出需求,同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认为此3方面服务都是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说明这些服务从多方面考虑都符合居民的要求和利益;但对社区护士工作内容的调查显示51.9%及以下的社区护士认为自己经常从事各项服务,目前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家庭护理,参与部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社区护理工作只满足了居民的小部分需求,对居民的大多数需求都未满足;社区护理的发展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在此3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另外根据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社区护理服务。
慢性疾病调理范文
关键词:家族史;慢性病;危险因素;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多种慢性疾病患病与疾病家族史有关,即:疾病家族史为一种患病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苏州市姑苏区社区诊断调查。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8岁以上常住人口(居住满6个月)
1.2抽样方法根据随机化和样本量适当的原则,此次社区诊断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了辖区21个监测点(社区),每个监测点调查600人。
1.3调查方式经过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后合格的社区卫生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姑苏区社区诊断调查表。
1.4质量控制按系统抽样的方法,由督导质控人员确定某一随机个位数,每隔20份调查卷进行质量控制(即抽查5%的调查问卷)。质量控制采取电话回访形式,选取部分题目(不少于10题)与调查对象核对其真实性。符合率在80%以上的调查卷判为合格试卷。相应地段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不合格问卷重新调查。合格率在90%以下(27张卷)的调查点需全部重新调查。问卷符合率=核对真实的题数/抽查总题数×100%;调查合格率=判为合格的问卷数/抽查问卷总数×100%
1.5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12600人,经数据整理后有效记录12585人,平均年龄为(52.6±17.8)岁,18~岁有2789人,占22.2%,35~岁有4919人,占39.1%,60~岁有4114人,占32.7%,80~岁763人,占6.1%。其中男性5511人,占43.79%;女性7074人,占56.21%。此次调查共询问7种家族史(父或母患有该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脂症家族史、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询问目前所患疾病(在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并被告知所患该病)7种,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
2.2结果与分析
2.2.1具有不同家族史因素对所患不同疾病的影响具有不同家族史因素对所患不同疾病的影响,见表1。
从表1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及高血脂家族史除对恶性肿瘤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6种疾病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检验,冠心病家族史仅对脑卒中患病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家族史对恶性肿瘤及慢性支气管炎经χ2检验,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家族史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等疾病经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家族史对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疾病经检验,除冠心病P值小于0.05外,其他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对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经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恶性肿瘤经精确χ2检验,P值为0.014,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不同疾病的多种疾病家族史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在不同疾病中,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再分别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具体见表2(其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仅列出P值小于0.05的疾病家族史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糖尿病、恶性肿瘤仅有一个家族史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分别为糖尿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所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家族史因素的OR值均大于1。
3讨论
通过上述单因素分析后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症家族史对6种疾病产生影响;糖尿病家族史对5种疾病产生影响;脑卒中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对4种疾病产生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对3种疾病产生影响,由此提示一种疾病家族史不仅对本种疾病患病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其他某些疾病。
在不同病种中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家族史因素的OR值均大于1,提示各疾病家族史都属于危险因素。
本种疾病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的O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的OR值,说明本种疾病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度较其他疾病家族史高。
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仅受一种家族史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影响,并且从表中OR值显示可以认为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126、11.009倍。高血压和脑卒中受到二种疾病家族史的影响,冠心病、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受到四种疾病家族史的影响,由上可知本次研究在量化程度上显示了疾病家族史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发展将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为首要目的[1,2]。而要很好的做好预防作用,疾病家族史这一因素是不容忽略的[3,4]。许多研究表明,不少慢性病都受到该种慢性病家族史的影响。正如上面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均受到各自相对应的疾病家族史是否存在的影响。然而,不仅如此,可以发现一种疾病的发生同样可能受到多种疾病家族史是否存在的影响,一种疾病家族史能够对多种疾病发生产生影响,这正好体现了慢性病的特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现象[5,6]。
因此,提示我们下一步如果运用家族史进行疾病预防被医学实践证明是满意的,医生就可以根据家族史信息来鉴定疾病危险并且告知患者有关的个人预防策略,通过公共健康咨询影响一代公众[7]。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戴萌.傅友心血管系统疾病家族史在个性化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学,2013,36(1):25.
[2]古丽娜・居马什,杨红疾病家族史在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J].地方病通报,2006,21(2):105.
[3]陈敏慧,江伟健.近10年中国儿童哮喘与过敏体质、家族史和被动吸烟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0(06):164.
[4]吕淑荣,苏健,张凤云.江苏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01(01):109.
[5]陈丽,钱梦华.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06(01):57-58.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慢性病研究范例(3篇)
- 阅0慢性病研究范文1病因病机1.1病因认识周氏等认为慢粒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志不调,气滞血瘀;二是饮食不节,内生痰瘀;三是起居失常,邪毒侵袭[1]。其他医家对其病因也作了多种论述.....

超声诊断学定义范例(3篇)
- 阅0超声诊断学定义范文篇1[关键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我院从2001年6月~2010年10月,对我院98例产前诊断并行引产或产后证实的畸形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