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来源:整理
第2篇1
传统节日教育工作总结
中学立足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创新活动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其中蕴涵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中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该校充分挖掘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中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传统节日及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并喜爱传统节日,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如:利用语文教材中重阳节诗词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的《登高》、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采桑子重阳》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该校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演一回“端午传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
活动的照片,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环境往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
第一,在校园中布置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调动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美丽的校园增添浓浓的文化韵味。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宣传的成果。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网站,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共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继续以创先争优为活动载体,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课堂,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第5篇2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传统节日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基本上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所担心,我们这里算是农村地区,孩子刚上三年级,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完整的作文,他们能写得来吗?
有这个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我要说的是,按照我下面所讲的方法,作为家长的您,是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写出一篇有头有尾且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可能有套路之嫌,但刚学嘛,来点儿套路也算有柄可握,有法可依。想要无招胜有招,还是得先学好一招一式啊!)
我举个例子,比如要写“_____的春节”,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看看下面列出来的写作小提纲。
写作小提纲:
1、题目:_______的XX节
2、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简单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3、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4、写出该节日里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重点描写)
5、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略写。)
以上共五个环节,我们一个一个来摆平。
首先,文章的题目。可以直接一些,比如“难忘的春节”“快乐的中秋节”“有趣的七夕”等。孩子才三年级,没必要扯得很高深,比如“难忘那浓浓的粽子香”这是写端午的,这类题目等孩子上了五六年级再说。
第二,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介绍节日的习俗。可以有好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如: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段话共两句,第一句直接说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说出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特点。)再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聚在圆圆的月亮底下,可以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爷爷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第一句也是点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讲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对比法。如:有人喜欢中秋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来长辈给的红包。(第一句把春节和别的节日进行对比,第二句和刚才的一样。当然,你也可以改一改,但一定要把习俗特点讲出来。另外,因为孩子刚接触作文,所以我这里举的例子都较简单,有的家长可以自己加花。比如:有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可以独立于飒飒秋风中登高远眺的重阳节。——这是提高了,我们这里只要求能教学生基本上“会”就好。至于别的,以后会慢慢讲到。)
关于开头的方法,还有诗句引用法,声音切入法等等,这里先不说,以后在别的作文教学中会讲到。
第三,介绍节日的由来。这个可以去查资料。俗话说得好: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比如过年的年兽啊,端午的屈原投江啊,中秋的嫦娥奔月啊等等。写哪个节日就看哪个故事,和孩子一起把内容看明白了,再指导孩子在不看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出来,尽可能用较简洁的话把意思说清楚,有病句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将意思说完整,再让孩子写进草稿纸。——有些错别字或是实在无法避免的标点问题,留给我改好了。我们要的就是先把意思写清楚。还有,那个„„我视力不大好,所以,孩子们的字要写工整。
第四,说说在这个节日里你参加的活动或是做过的事。这个是最重点的,刚才第三点“介绍节日传说”的时候,我们要求尽量用简洁的话说,那现在这第四点,就得很具体地说了。比如,端午节我学习包粽子或是春节时我帮爸爸贴春联,这种做事情的情节,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如此一来,就可以具体一点儿了。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问,如果孩子在这个节日里没有做过什么事呢?我想说的是,一定有的。比如春节,一定收过红包吧?嗯,家教太好,没收过?那么,春节之前也要大扫除,一定帮忙打扫过房子吧?比如扫地,或是擦窗户。端午的时候看过赛龙舟吧?或是清明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扫过墓吧?最好写自己真正做过的,因为那样写起来最真实。家长也容易辅导。毕竟这些事一般都是家长们和孩子们一同完成的。我们一般不建议用空想编造的。
第五,结尾。扣紧题目与文章中心,千万别在结尾的时候才跑题,那样就太可惜了。常见的有几种。
1、直白式:今年的XX节真令人难忘啊!
2、反问式:怎么样,我们中国的XX节,有趣吧?
3、提炼中心式:这个方法对于60分左右或以下的同学有些儿难,但也可以看看。如下面的范文结尾。(附郭老师范文及自评,红字部分。)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guoxuejiangzuo
范文:开心的除夕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清明,有端午,有中秋„„其中最令人开心的还是除夕。(对比法开头,突出要讲的这个节日。)
除夕,本地话又叫过年。在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可多啦!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开开心心地洗完澡,换上爸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全家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要守岁,在将近零点的时候放鞭炮迎接新年第一天——春节的到来。(第二段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大家在这一天里一般会做些什么事。如果不清楚,可以查资料。)
关于过年,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跑到村子里偷吃猪啊羊啊,有时甚至还吃人。老百姓们对它又怕又恨。后来,有一位老人路过这里,他告诉大家,年最怕的是响声、红色还有灯光。于是大家就在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天,给自家门上贴上红纸,还把屋子里的灯全都亮起来,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这天晚上,年刚到村口,就被噼哩叭啦的鞭炮
声给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大家都拍着手开心地欢呼起来。
(第三段简要地介绍一下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或是故事。)每到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而且,饭桌下面还会燃起一个小火炉,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一家人的运气会像炉火一样旺。吃过年夜饭,我们还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水果和糖,一边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多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只要赵本山一出场,全家人就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此时,似乎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我还总是天真地嚷着:“我要每天都过年!”这时,爸爸就会说:“只要过得开心,每天都可以是过年。”(第四段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参与的活动,做了哪些事,要紧扣题目“开心”两个字,不能跑题。)
是啊,爸爸说得真好!只要我们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不就是相当于每天都在过年了吗?(结尾,扣题——开心,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第4篇3
传统节日教学计划
富和小学四年二班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可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自己也不是太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们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三、活动安排中秋节:
1、通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等,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珍视亲情的民族。
2、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中秋节的作文。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懂得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孩子。
2、让学生在“我爱我家”活动中学习如何关爱他人。腊八节:
1.学习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其习俗。2.开展“我与妈妈共做腊八粥”活动。
2017年9月
第1篇4
志当存高远
传统节日教育工作总结
汇报人:xxx
志当存高远
中学立足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创新活动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其中蕴涵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中学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该校充分挖掘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中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传统节日及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并喜爱传统节日,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如:利用语文教材中重阳节诗词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的《登高》、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采桑子重阳》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该校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演一回“端午传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
志当存高远
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环境往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
第一,在校园中布置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调动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美丽的校园增添浓浓的文化韵味。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宣传的成果。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网站,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共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继续以创先争优为活动载体,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课堂,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教育工作总结2
志当存高远
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您
第7篇5
《中秋节》教学设计
红河中心小学吴洪霞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2、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挂历、祝福纸条数张、小白球、小星星数颗、一张中国地图、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2)学生调查: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月儿圆,人团圆
1、教学引入:(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2、讲授新课:(1)、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则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并同时解释,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2)、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并且讲一讲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香港的舞火龙、北京兔儿爷、傣族的拜月等)(3)、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老师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和驻岛官兵思念亲人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4)、欣赏各式月饼(课件)(5)、学生一边分吃月饼,一边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出现在师生面前。
(6)、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节日的祝福。
二、重阳节、敬老人
1、教学引入
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家中有老人吗?你喜欢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现在怎么样?(学生回答,老师深入),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知道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呢?“遥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播放课件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一说重阳节的含义和风俗。(老师讲解重阳节的意义,各地重阳节的习俗。今天的重阳节有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的9月9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2)、讨论:人们是怎样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课本的画面说说“老人节”这天,你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3)、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动。(组织老年人旅游团、社区举办夕阳红歌会、单位举办老年人画展。)(4)、小组讨论: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5)、表演“敬老院里欢乐多”小品。(表演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服务的情景。)(6)、敬老尊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做一张祝福卡片,把你想对爷爷、奶奶说的祝福写上去,相信老人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最后让我们合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教学反思:对于节日这主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不是很多,他们只知道一些放假的节日,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多,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进而滋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传统节日教学心得体会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通用6篇)
第6篇6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定边县第五小学朱英英
学习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艾、舟”3个生字。
2、借助音节初读课文,知道文中写了哪些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艾、舟”3个生字。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文中写了哪些传统节日。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艾、舟、贴,说说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
(1)贴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贝”的捺变为点。(2)艾是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
五、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3篇7
---化的丰富多彩,又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该校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演一回“端午传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
2---师阅读:人次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