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管理论文范例(3篇)

来源:

动态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营销研究;资源基础论;动态能力论;营销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7日

一、引言

无论是在资源基础观理论时代还是在动态能力理论时代,营销研究学者(Hunt,2000)、资源基础观理论学者(Barney,1991)和动态能力理论的倡导者(Teeceetal.,1997)都直接强调了组织生存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如何获得并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此,营销研究学者找到了营销研究与战略管理理论的契合点,将营销研究与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相结合,促进了营销理论的发展。

二、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营销研究

将资源基础观理论引入营销研究领域曾一直受到营销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资源基础论强调竞争优势的获得与保持及其不可模仿性是基于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和模仿障碍。彼得拉夫(PeterafMargaret,1993)认为,“因为资源的不可流动性或不完全流动性导致的资源的非商业性或对其他企业的低价值,这些资源只有在独特的企业中发挥作用”。后巴尼(J.Barney)等又对资源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巴尼(1986,1991)对资源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能够构成竞争优势基础的资源特性,即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巴尼提出,所谓的资源是指一个企业所控制的,并能使其得以制订和执行改进效率和效能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性、信息和知识等,而企业的战略主要是为了挖掘和培育异质性的资源。Dierickx&Cool(19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在发展历史中遵循一组连贯政策的累积性结果,作为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不是可交易的资产流量,而是一段时期内所选定的时间路径下资产流量所累积起来的战略资产存量,同时建立一项战略性资源存量的难度不仅与该项资产的最初存量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互补资源的最初存量水平有关。由此,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需要长期投资才能积累起来,即内生发展而来。Reed等认为,企业异质性资源的难以模仿性是由于企业内部能力之间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去获得(Reed、DeFilippi,1990)。Collis&Montgomery(1995)认为企业资源存量和新资源的积累速度及使用方式,决定着企业经营的边界和范围,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战略选择。蒂斯等人在《公司能力、资源和战略概念》(Teece、Pisano、Shuen,1990)一文中对企业资源、能力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述,而后潘迪安(J.R.Pandian,1992)、彼得拉夫(M.A.Peteraf,1993)、格兰特(R.M.Grant,1991,1996,1998)等又进一步对资源基础理论体系进行完善。

三、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营销动态能力研究

资源基础观(RBV)为理解如何获得和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绩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Barney,1991;Penrose,1959),但随着企业面临内外环境的动态性变化,如何在快速发展和诸多不可预见变化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战略的关键(EisenhardtandMartin,2000;Makadok,2001;Teece,PisanoandShuen,1997;Winter,2003)。因此,企业应具备建立、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动态能力(Teeceetal,1997)。

Teece等人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的动态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动态能力是指企业维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的能力(Teece,PisanoandShuen,1997;Teece,RumeltandWinter,1994)。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管理思想,并在能力理论,尤其是在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虽然动态能力与核心能力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有价值性、独有性等,然而动态能力指的是一种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强调的是对企业核心能力的重构,将企业的现有核心能力与资源、战略资产、互补资产相整合,从而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对竞争对手的攻击和反击行为做出迅速反应,不断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Teece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构建、整合、重新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在既有的路径和市场位势下,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Eisenhardt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适应甚至创造市场变化而使用资源的过程,特别是获取、整合、重置和放弃资源的过程,当市场出现冲突、分裂、演化和消亡的时候,企业以达到新的资源配置和组合。Zollo认为动态能力是“一个通过学习获得的稳定的集体活动模式,由此组织系统地产生和修正其运作常规以追求高效率”。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种开拓性的能力,它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焦点放在创新的开拓性动力上,强调利用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开拓性动力通过促进创新和创造新的规划与能力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长期基础(Christensen,1995)。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动态能力强调的是建立开拓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开拓性学习能力不是为了某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而是为了企业在长期内不断更新战略观念而进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体现了对路径的较少依赖。建立在开拓性动力之上的动态能力呈现出了一种开放性的特征,动态能力是企业内部知识与外部引进知识有机结合的产物,外部引进知识是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与能力之间的桥梁(FossandEriksen,1995)。

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能力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这正是动态能力本质之所在――通过不断的创新而获得一连串短暂的竞争优势,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作为一种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具有其本身的独特个性:(1)创造高顾客价值。动态能力之所以能够使企业在动态复杂中获得超额利润是因为其能够为顾客创造超额价值,动态能力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互动中不断发起攻击,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或创造新的顾客需求的方法来创造新的顾客价值,以获取竞争优势;(2)难以模仿性。动态能力是缄默性的知识,与企业的独特的资源、能力、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独特企业文化等密切相关,具有广泛分布、系统性嵌入等特点,这些都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3)开拓性创新。动态能力作为一种开拓性能力,致力于克服核心能力固有的惯性缺陷,关注的是企业的动态效率和再生性创新的能力,开拓创新性是动态能力与核心能力的本质区别,动态能力使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有限的边界和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增值性开发和再生性创新,使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快速打击时,能够迅速调整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配置、重组价值活动,以在竞争互动中持续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动态能力理论逐渐取代了资源基础观理论的统治性地位,营销学者关注的焦点也从营销资源基础观研究演化到了营销动态能力研究。尽管已有学者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营销领域的研究,然而将动态能力与营销相结合的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LindaM、Foleyetal.,2005)。随着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市场的到来,营销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营销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构建成为必然。Teeceetal.(1997)认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由流程、位置和路径构成。其中,流程是最基础的部分,位置与路径都需要通过流程来发生作用。流程又包括协调整合、重组转型以及学习3种。但其他学者认为学习机制决定了动态能力的进化(Eisenhardt,K.M.andMartin,J.A.,2000;Zolloetal.,2002;Zott,2003),并作为路径依赖的基础(Eisenhardt,K.M.andMartin,J.A.,2000)。学习机制甚至可视为“次级的动态能力”,它如同动态能力的中介角色一般,能够直接地塑造营运例规(CollinsA,1994)。

在动态能力论的基础上,一些营销学者曾用不同的词汇定义营销动态能力,如marketingspecificcapabilities(Day,2001;Srivastavaetal.,1999),market-baseddynamiccapabilities(SlaterandNarver1995;DouglasW.Vorhiesetal.,2007)。DanieleSeveriBrunietal.(2009)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理认知,包括创造运用和整合市场信息和市场资源以符合市场和技术变化的要求的能力。以制药行业为研究对象,DanieleSeveriBrunietal(2009)结合了动态能力(EisenhardtandMartin,2000;Helfatetal.,2007;Teece,PisanoandShuen,1997)和科技创新中市场知识(ChristensenandBower,1996;Danneels,2002)的研究,认为营销动态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传播和整合市场知识,它与一般的营销能力并不相同。基于动态能力的概念,DanieleSeveriBrunietal(2009)认为,营销动态能力属于较为宽泛的管理动态能力,它是管理者长期用于构建、整合和重构企业能力的基础(AdnerandHelfat,2003)。FangandZou(2009)认为,营销动态能力是动态能力的类型之一,结合Teeceetal.(1997)、EisenhardtandMartin(2000)有关动态能力以及Day(1994)有关市场营销的研究成果,FangandZou将营销动态能力定义为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为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性和效率。他们的研究发展了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并通过对合资企业的研究发现了营销动态能力对国际合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绩效产生了正向积极影响。FangandZou认为,三类跨部门商业流程――产品开发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国际合资企业营销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对于营销动态能力的测度也主要基于这三类跨部门的商业流程。同时,他们认为资源遴选和能力构建是发展国际合资企业营销动态能力的两个重要原因机制。

尽管动态能力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对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及其测度进行研究的文献也较为丰富(e.g.,Teece,Pisano,andSchuen,1997;Day,1994),但是由于将动态能力引入营销领域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因而对营销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及其测度探讨的文献较为匮乏。营销动态能力反映的是为了与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相匹配而涉及到市场知识和市场营销资源的创造、使用和整合,而这又涉及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管理者的认知。市场知识与顾客和竞争者相关(KohliandJaworski,1990;NarverandSlater,1990);市场营销资源包括有形及无形的资产,如产品、品牌、渠道等(Grant,1991)。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营销动态能力包括市场感知及与联系顾客的能力(Day,1994)、顾客导向能力(SlaterandNarver,1998)等。然而,有关营销动态能力构成要素及测度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以国际合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FangandZou(2009)也认为营销动态能力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态能力,通过在回应市场变化中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组织的跨功能流程反应速度来体现(Hult,Ketchen&Slater,2005),此能力通过公司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速度和效率来体现,与顾客价值相关的跨部门商业程序的效率是获取竞争优势和财务绩效的组织动态能力的重要反映(Wernerfelt,1984)。因此,FangandZou认为,三类跨部门商业流程――产品开发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国际合资企业营销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对于营销动态能力的测度也主要基于这三类跨部门的商业流程。

综上,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将战略管理理论引入营销学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学者的关注热点,战略管理理论和营销理论的结合必将对二者理论的发展以及对管理实践的解释力进一步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1]Teece,D.,G.PisanoandA.Shuen.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

[2]EisenhardtKathleenM,JeffreyAMartin.DynamceCapabilities:Whatarethe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2.21.10/11.

[3]Zollomaurizio,SidneyGWinter.Deliberate,LearningandtheEvolutionofDynamic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2.13.3.

[4]Day,G.S.Thecapabilitiesofmarket-drivenorganizations[J].JournalofMarketing,1994.58.

[5]Fang,EricandShaomingZou.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MarketingDynamicCapabilitiesinInternationalJointVentur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9.40.

[6]DanieleSeveriBruni,GianmarioVerona.DynamicMarketingCapabilitiesinScience-basedFirms:anExploratoryInvestigationof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J].BritishJournalofManagement,2009.20.

[7]梁新弘,王迎军.动态环境中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探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观点[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

[8]曹红军,赵剑波,王以华.动态能力的维度: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1.

动态管理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动态能力价值性困境环境

引言

动态能力类似流程的概念,高管们通过创造动态能力以执行高水平的内部惯例(Winter,2003),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体现了Nelson等(1981)的演化经济学,变革的来源是子系统的互动,而非高层管理者;其研究方法建立在Schumpeter(1934)的竞争理论,Cyert和March的企业行为特征,Williamson(1975;1985)的市场、层级与资产专用性等研究文献基础上(Véronique等,2009)。

动态能力理论学派的研究基于简单的理论,看起来能很好地解释复杂的现象:企业的差异之源,可能比社会学中那些复杂的技术更有用(Zahra等,2006)。但是动态能力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动态能力的含义、动态能力的分析单位、动态能力的框架、动态能力之源方面仍然模糊不清。本文通过梳理动态能力相关文献,总结出动态能力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价值性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切入分析困境的原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动态能力理论的价值性困境

(一)动态能力含义的模糊性

Teece等(1997)指出动态是指更新竞争能力以与变化的竞争环境保持一致的能力;能力是战略管理中整合、重构组织内外的资源、技术和能力以符合环境变化的要求的重要角色。随后的研究者们一直未达成一致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动态能力是资源整合、重置、更新能力(Griffith等,2001);有的研究者认为动态能力就是组织高阶流程(Winter,2003),是组织惯例(Eisenhart等,2000);有的研究者认为动态能力是无形的根植于资源可以转换为流程,动态能力是比普通能力高级的能力(Wang等2007);有的研究者认为动态能力可以转换成普通能力(Paull等,2011)。动态能力的定义含糊,存在同义反复问题(Eisenhart和Martin,2000)。动态能力的定义有待澄清(Wang等2007)。含义的模糊性影响了分析单位(维度)。

(二)缺乏统一的分析单位

理论界试图界定动态能力的维度以方便测量和研究。自Teece(1997)提出动态能力的三维度说后,其后的研究者们受研究样本和研究者主观认知的影响,对于动态能力维度提出各种学说。Winter(2003)提出低阶能力和高阶能力的关系;Danneels(2008)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构建一阶能力的二阶能力,二阶能力是动态能力,具体包括市场能力和研发能力。国内的一些学者曾提出三维度说:即适应、吸收、创新(Wang等,2007),四维度说即环境洞察力、技术柔性、组织柔性、变革更新(焦豪,2008),五维度说即组织价值观、个人动态和静态能力、组织的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王文超,2005)或动态资源获取能力、动态内部组织能力、动态外部协调能力、动态资源释放能力、动态信息利用能力(曹红军等,2007),六维度说(贺小刚,2006)等。动态能力分析单位模糊,缺乏客观统一性,导致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缺失。

(三)系统分析框架缺失

由于全球竞争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引起产业边界的模糊,定位学派(Porter,1980)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内定位的分析范式变得越来越无力。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将企业视为知识的存储库,从个体和组织的学习过程入手,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通过企业内部子系统层次的遗传、变异和选择,使企业之间相互区别,产生竞争优势和多样化(贺小刚,2006)。动态能力理论的开启者Teece(1994;1997;2007)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建立起路径、位势、流程的分析模式,认为组织发展的先前路径决定组织位势,组织位势决定组织流程,组织流程决定组织的动态能力,从而组织形成新位势,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影响。Teece等(2007)改进了1997年研究的逻辑,认为组织动态能力包括组织对机会的感知、抓住机会的能力以及重新组合和重构的能力,他的研究说明了动态能力的性质和微观基础。这些阶层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Teece之后很多研究者借鉴演化理论的子系统分析方法,在分析组织的具体动态能力时关注组织的流程,尤其是创新和变革的相关流程(Minzgerg,2012)。一些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Rosenbioom,2000)、公司治理(Mayer,2006;Argyers,2007)、关系管理(Gulati,1999;Lorenzoni,1999)、管理决策(Oliver,2008;纪春礼,2010)、产品研发(Smith,2005;Lavie,2006)等组织内部各个流程创新和变革入手,研究动态能力对企业管理和绩效的影响(曹红军,2008),并且这些分析扩展了规范性的分析方法,使实证研究纳入动态能力的研究,但是这种流程的分析方法与Porter创造的企业价值链分析方法差别不大,并且战略的核心方向会逐渐分散成机动的战术策略。一系列的理想行动会使整体活动失去理性(Mintzberg,2012)。由于动态能力涉及诸多不同的研究单元,如资源、能力、知识、管理、要素等,所以还没有出现一个比较系统的框架(贺小刚,2006)。

(四)动态能力之源的相关争论

动态能力之源的研究关系到动态能力如何培育实现的问题。Teece(1997)认为动态能力是重要的,企业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动态能力的本质是集体学习(Minzberg,2002)。Winter(2000)指出组织对学习达到了满足,能力的进化也同时停止了。Zollo等(2002)从组织学习机制出发,提出学习机制影响动态能力,直接和间接影响运作管理演化模型。但是对于学习的过分强调可能会破坏一个连贯的、完美的可行战略。学习不应该是某种圣杯一样的实务,应该是建立方向感的一种方法。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改变,学习可能促使那些没想到或不希望的战略出现,这样组织会失去战略,组织因此被一步步引入困境。另外学习的成本可能是昂贵的(Minzberg,2012)。

借助资源观理论分析范式,Teece(1997)认为学习形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是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企业的独特资源、能力源于企业所拥有的难以交易和模仿的知识。企业知识高度情境化,必须通过特定的实践获得。企业知识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难以转移性和不可模仿性,并通过惯例反映到企业行为上(Grant,1996)。但是学习是能力之源意味着动态能力差异会因组织学习缩小甚至消失,这成为学者质疑动态能力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证据(曹红军,2008),动态能力理论需要寻求其它理论来解释动态能力之源。

价值性困境之源的分析

动态能力学派试图用组织理论中的认知学派和学习学派的观点,在市场动态因素的影响下分析构建组织产生竞争优势的源泉,弥补资源学派忽视环境、核心能力理论的静态分析的缺点,采用进化学派的分析框架解释组织差异。动态能力理论是组织理论框架中继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之后一个重要的分支理论(Mahoney等,1993)。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说设计学派对于环境分析是静态并且过于简单,定位学派对战略是什么的解释未必正确,那么学习学派的动态能力理论在认知和学习中迷失。动态能力的价值性困境之源源于其分析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过程。

能力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力理论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结构,其中有两因素说、群因素说、智慧结构说,能力倾向的测量也不胜枚举(孙喜林,1998)。能力理论被应用于组织战略领域,能力理论对能力的研究只是探索阶段,导致动态能力的含义、动态能力之源模糊不清。

认知理论作为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本身是一个缺乏严密系统的思想学派,是一些零散的研究集合;动态能力理论基础之一的演化理论,研究者分析演化过程借鉴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培养战略涌现的能力,支持学习学派的学者会发现,当战略进行重新定位时,很少通过正规计划,而是通过一些小决策和行动,经过长期积累达到重大改变。人们的学习认知过程一直没有被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学习认知能力被清晰的表达出来,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战略教学和实践过程(Mintzberg,2012)。

动态能力理论除了理论存在模糊性之外,系统分析框架的缺失使其在实践应用性方面对组织绩效存在的差异解释不清,动态能力的过程研究很宽泛,存在用结果解释企业差异而非用过程来解释的问题。如果从能力提升过程研究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可能研究对象本身也说不清自己的能力是何时以及如何提升的,从而使研究无法进行。

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理论、应用的价值性困境以及困境之源的剖析,对动态能力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动态能力理论的模糊性以及与实践的背离让人觉得不满意。研究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理论适用的环境,包括组织情境和组织文化。当组织处于高度复杂的环境,制定战略所需的知识非常广泛,如医院这种组织。与Quinn(1980)描述的组织异曲同工:核心管理者可以制定战略,但是政治现实要求战略的实施过程要么是一个集体学习过程,要么是一个取得集体认同的过程。有些组织不断面临新情况,无法形成清晰的战略,这种情况下学习是唯一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Mintzberg,2012)。在高权利距离组织文化中,讲究等级、领导权威、下属的服从,在这种组织文化影响下动态能力强调的任何有识之士推动战略进程的思想很难实现,因为战略形成的逻辑渐进主义需要政治上的支持和管理中的放权,而高权利组织文化对于权利和等级的观念很难改变。

超越组织边界进行学习。动态能力理论试图将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组织内部的学习过程,分解成简单的要素维度进行科学研究和预测,这种研究方法不能满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态的环境使组织的无序和混沌增强,为了增强组织的敏捷性和对环境的快速适应性,用简化的战略指导决策,以减少流程,所以不论在学术研究或实践应用中应该跳出流程的规范,发起一些实验行为,以吸纳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如宝洁公司的创新团队独立于公司的任何部门,采用维基的思想,使企业将创新边界由内部向外部拓展,在对需求的认知过程中将顾客和供应商纳入组织创新(vonHippel,2005),使组织对环境的动态感知能力增强,使组织战略不但在组织中的每个角落实现,是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过程,而且超越组织的边界,开启了组织战略的另一扇大门。

重新定位领导的角色。战略通常被看做管理活动的高端任务,而动态能力理论假设前提是领导不再事先勾画出深思熟虑的过程,而是对涌现战略的思考、学习,最终推动行动和变革。领导者需要创立一套创新和变革流程,发现可提供动态能力的资源,做造钟者而非报时人。

研究者在实践中催生新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研究者研究如何有效解决更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促进多种理论融合共生。如在研究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研究者将心理学的创造力理论、社会学的社会交换等相关理论应用于组织的动态能力构建中,用新的理论解决组织动态能力问题。

在全球竞争环境中,竞争越来越激烈,变革越来越快而不可预测,企业需要运用多种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撼动了战略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主流地位的思想(Mintzberg,2012)。希望动态能力理论在不断的应用中发展,成为更有震撼性的理论。

参考文献:

1.亨利・明茨伯格著.魏江译.战略历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成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导向[J].管理世界,2008(4)

3.纪春礼.营销动态能力的构成:中国国际化企业视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动态管理论文范文

对于当前报名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初中学校,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基础性的教学。但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90后、00后的生长环境与80后存在很大的区别,让这些新进学生对键盘类乐器的掌握、兴趣多样化发展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在对这些学生进行键盘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其键盘弹奏技巧训练掌握程度不一,致使当前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面临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应当依据学生所具备的不同家庭生活背景、不同专业技巧掌握程度、不同键盘乐器学习的基础等多个指标对学生采用摸底的形式将他们进行分类,让具有相同乐器爱好、相关成长背景的学生产生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兴趣,为培养合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大致摸底分类之后,可以对现有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潜力等因素进行初步判断,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要注重其自身爱好的发展。

二、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在摸底分类之后进行的,因为即使有些学生对某个定向乐器感兴趣,但是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有些学生会对当前所学乐器失去情趣,而对课程当中的其他乐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还可能存在这样的现状,一些从来没有学习过键盘乐器的学生其在天赋方面强于其他受过正规键盘教学的学员,而有些学生的天赋不足让其慢慢落后,从而产生与其现在培训进度不相符的现象发生。因此,应当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采用动态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的采用一般是在摸底分类之后,并且进行正常教学工作之后的一个月后采用,此时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已经可以准确统计。具体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式:(1)对学生进行统计调查,设置学习情况、对学习乐器的感受、对其他乐器的理解等多个开放性问题,从而了解学生当前的兴趣,对兴趣发生改变的学生或者是主动申请调换组别的学生进行充分安排;(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考察,通过现场考核、导师考核制度了解其对日常教学当中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动态管理下学生正确学习方向、课程安排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也是当前中职学前键盘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其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多样化的键盘乐器的兴趣。兴趣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技能,与此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与学前儿童相互接触之后的教学技巧。对于此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学员兴趣激发的培养。(1)带领学生走入与当前与学校有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让学生以实习生的方式参加正式教师学前教育课堂,让尚且处于学习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以后将要工作的环境,培养其与小孩子之间进行互动,对小孩子进行教学的兴趣;(2)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对学校的学生教学方式、技巧、态度的教学,其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通过采用温馨、指点、细心的授课方式,并且日常对学生生活、家庭等多种状况进行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教师的职责,能够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身上学习到教师教授的方法和方式。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日后这些学员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担当起作为幼儿教师正确的工作和责任。

四、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动态成本范例(3篇)

    - 阅0

    动态成本范文关键字:成本管理;经济发展;控制监督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project,costcontrolisrelatedto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anenterprise,whilethe.....

    合同与管理范例(3篇)

    - 阅0

    合同与管理范文【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施工索赔建筑工程项目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现在建筑施工企业众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