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规划设计的概念范例(3篇)

来源:

绿色规划设计的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绿地,西方城市,绿地规划。

在我国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中,采用了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的概念。城市绿地是指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美化城市景观以及减震避灾的功效。正是因为城市绿地对城市建设的巨大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城市绿地的建设,城市绿地面积和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城市绿地建设而言,发达国家城市绿地从数量、质量、规划理念等方面都处在领先地位,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城市绿地建设及相关理论,对我国城市绿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空间概念

国外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的概念,而是采用“开放空间”(OpenSpace)一词。对于“开放空间”,国外各学科的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MetropolitanOpenSpaceAct)中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1906年英国修编的《开放空间法》(OpenSpaceAct)中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或者用地中建筑物占地少于1/20,其余用地部分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堆放废弃物,或是未被利用。也有的英国文献中把开敞空间的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中尚未建设的土地并不都是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凯文?林奇则认为开放空间就是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和土地所有权、大小、使用方式、景观都无关,强调的是空间的开敞性,非封闭性及“公共性和社会性”日本学者高原荣重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游憩活动,生活环境,保护步行者安全,及整顿市容等具有公共需要的土地、水、大气为主的非建筑用空间且能保证永久性的空间,不论其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强调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即它们都是为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开放空间的概念大致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概念相当,但是其界定与研究范围又有一些差异。国外开放空间只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再对概念进行其他的限制。而城市绿地则不然,它用绿色对空间进行了限制,只有绿色进入的地方才叫绿地,故有学者称之为“绿色开放空间”。所以城市绿地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而外延就小于开放空间,如水体不涵盖在绿地内,却属于开放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空间的内涵较少,就更有利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开放空间的生态平衡功能。因为它已突破了城市绿地的限制而走向整个区域空间的规划与控制。

二.西方现代城市绿地理论

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历程中,目前公认的城市绿地规划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在随后的100年间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阶段一:19世纪后半叶

早在19世纪后半叶,出于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怀疑,抗议城市的工业化,出现了保守主义思潮。主要倡导者是少数的保护主义者,如威廉?莫利斯。也有一些人在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如美国地理学家G?马什。真正第一次在实践中作出贡献的是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他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了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的基本构想。霍华德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对20世纪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消极的态度和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最终没有得到社会的反响,因而很快就被城市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2阶段二: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时期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莱蒙德?恩文在《卫星城镇建设》书中表达了“卫星城镇”理论思想。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利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1930年,现代建筑运动大师勒?柯布西埃在对巴黎进行的“阳光城市”的规划设想中,希望采用高层建筑来提供更多的地面和绿地。1932年,美国建筑师赖特在《正在消灭中的城市》和《广阔的田地》两本书中阐述了“广亩城市”规划思想。1942年,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理论作了系统阐述。他主张把重工业、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大面积工业用地用来开辟绿地。194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原则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动保护走向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

绿色规划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绿色新政;聚类分析;灰色相关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53-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0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在筹划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更是将生态建设列为新时期五大建设之一。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的物质承载基础正是生态空间,建立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生态空间以及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衡量生态(环境)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主要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真实进步指数(GPI)、真实储蓄指数(GS)、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生态系数服务指标体系、能值分析(EnergyAnalysis)指标、自然资本指数(NCI)、物质流核算体系及指标(MFA)等[1]。当前研究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当属生态足迹理论,由WilliamE.Rees和MathisWackernageletal.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EF)[234]指标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表述为支持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生态生产力的土地的面积,由于其形象、综合和易于计算的特点,近些年得到国际组织和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5-13]。尽管近些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了大的改进[14-21],但是相对于生态足迹较为严格的假设来说,该模型还有一定程度的缺陷[22]:例如土地空间互斥性假设完全忽略了各类土地功能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功能替代性,导致生态足迹供给计算结果偏低的系统误差[23];指标选择的偏向性、足迹测度的静态性、计算项目的偏颇性、政策启示的伪真性等也存在问题[24];另外在实际应用还存在计算太繁琐,易受统计资料误差等影响;再者生态踪迹在追寻一种生态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从而笼统地给出一种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的比较,政策含义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现实的评价需要。例如生态足迹中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农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用地、海洋/水域、化石能源地,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可再生资源(林地、草地等)和不可再

①《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到生态空间的概念,但规划并没有对生态空间进一步分析和应用,只是作为概念性的名词提出。从研究的角度看,该定义与国家相关专业分类标准没有完全统一。

②数据来源:森林面积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草地面积根据2005年中国畜牧业年鉴,湿地面积根据第一次全国湿地清查结果,不包括水稻田面积,其中森林沼泽经作者分析加工,绿色生态空间面积由作者计算而得。

③全国及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空间二级指标,由作者计算而得,为了与绿色生态空间对应,国土、经济、人口数据采用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生资源(化石能源地)的界限,包括建用地和化石能源地在内的概念是大生态的概念,扩大了生态空间原有的外延,更偏重于环境学的范畴。如果单独就生态产品角度而言,作为生态资源的提供者,牧草地、林地和水域的合理利用将会带来生态产品的净提供,建用地和化石能源地(燃烧后放出CO2)的开发利用是对生态资源的占用和破坏,耕地是一种近似中性的概念,被利用后可以成为生态产品的提供源,也可以成为生态资源的破坏源。本文创新在于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①,并对之进行供给、需求以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动态相关性分析。一方面从狭义的角度(生态学)出发,从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分离出了作为生态产品真正提供者的绿色生态空间,本文中绿色生态空间泛指森林、草地、湿地的面积总和;另一方面简化了生态足迹的概念,缩减计算程序,不去直接计算庞大且极易产生误差的现实需求数据,而是建立起国土面积、经济、人口等代表性参数与生态空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间接分析生态空间的供给与需求,反映生态空间的赤字和盈余,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发展绿色生态空间的潜力。

绿色规划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公路;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98

0引言

我国政府对绿色交通的建设历来都十分重视。十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了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要求,2015年3月,“绿色化”这一概念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再次被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更是要求把“绿色”这一理念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高度融合。可以说,当前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重点关注绿色发展。公路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三五”期间,国家预计对公路完成投资1.65万亿元。因此,如何实现公路建设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研究课堂。

1绿色公路概念

绿色公路这一概念涉及多个学科。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绿色建筑、绿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态公路等相关概念、理论、关键技术的观点与成果,欧阳斌等人认为,绿色公路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公路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对新能源、新材料等展开积极的探索研究,同时对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从而实现绿色公路能够全方位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进而达成改善环境和实现绿色效益的目的。其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倡导绿色建设和低碳运营,以节约资源优先和保护环境为本为指导方针。

2绿色公路建设现状

2.1绿色公路建O战略目标

我国绿色公路直至2022年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体系,明显加强创新发展能力,同时还要打造一批以低碳环保作为设计理念,兼具绿色施工、行驶畅通、精细管理、智慧服务、节约资源和高效运营等作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显著提升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对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成效,全面落实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

2.2绿色公路建设战略重点

2.2.1优化公路网络结构

推进公路结构调整、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道路技术结构和路面等级,提升路网覆盖范围与通达程度;促进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完善公路货运枢纽集疏运通道体系、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集聚地区的货运站场的建设;推进衔接设施建设,为后期公路的绿色运营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2.2.2强化绿色科技创新

研究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推行绿色照明工程,推广应用寿命长、功能可靠的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灯具;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深入展开研究公路环境风险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公路环境风险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推进公路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可视、可测、可控化的路网管理模式;ETC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面提高路网整体通过能力。

2.2.3完善绿色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强绿色公路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环境保障制度的加强。对现有的公路建设规划以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制度继续完善。同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或补偿恢复要建立相关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进一步修订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公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鼓励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加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公路工程能效评估报告编制指南、公路节能验收技术指南以及公路施工机械能耗限值标准、操作规范和检测规程、公路工程环境监理规范等标准规范。

2.2.4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加快完善公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统计指标体系,更进一步健全分析和统计制度,加强公路各项指标的调查、统计、预测、分析以及工作。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公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业务能力建设,保证提供的公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同时要建立以科研机构、环境监测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为依托,能够实现全行业覆盖的监测网络,对公路行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考核。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里节能减排制度。

2.2.5强化重点环节监管

强化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重点环境的监管;在公路规划中充分考虑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确保节能和环保的设计深度在公路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查中达到规定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组织管理,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避免出现资源消耗较高的施工措施;切实做好对节能环保的专项验收工作;严把公路运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3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光学课程论文范例(3篇)

    - 阅0

    光学课程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中图分类号】O43;O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81-02光学与原子物理学是物理类专业的重要的.....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 阅0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启发式教学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1统筹全局,环环相扣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