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范例(3篇)

来源:

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重要途径与前提条件,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农业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着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苏南地区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wWW.lw881.com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参考文献:[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2]陆洁素,刘庆友等.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61-97.

[3]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j].经济地理,2007.

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灌溉设施;农业机械;建设效应

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具有不同的农业特点和经济特点,其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产值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份额最大,也就是说其农业生产发展对地区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是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其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中下游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自身,同时也影响着东中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制度创新及优惠政策的支持,逐步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但是随着非均衡区域战略的实施,我国出现了生产力非均衡性的空间布局及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的结果,从而引致了诸多社会问题。199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122.5元,东部地区则为10022.6元,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为58.9%,200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6187.0元,东部地区则为16206.7元,人均GDP相对差距为61.8%。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农业的相对比重不仅远远高于东部地区,2004年西部三大产业结构之比为19.5:44.3:36.2,东部为9.1:52.9:38.1,全国为15.2:52.9:31.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西部地区高出东部地区1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3个百分点①,由此可见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地区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较高,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课题组通过调研指出,东西部地区最根本的是农村的差距,西部经济的落后关键是农业和农村的落后②。

1.农业水利灌溉条件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一直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连续几年的干旱也显现出了水利设施建设对其农业生产的重要。由于农业灌溉设施发展长期滞后,使得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不断减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状况令人堪忧。从图1可以看出,从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这三个指标来看,西部地区近些年来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变化不是很大,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气候的变化也不断的加剧,农业生产的抗御能力必须不断的增强,否则将难以面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近两年旱涝灾害连续不断就是很好的例证。

图1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2010》整理

如图2所示,近些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灾害情况中,风雹灾害的成灾率最高,其与旱灾的成灾率以及水灾的成灾率均高于平均成灾率,但是由于风雹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和区域性较大,虽然成灾率数值较高,但实际受灾和成灾面积的绝对规模较低,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灾害仍是旱灾和水灾,而较高的旱灾成灾率和水灾成灾率反映出了西部地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虽然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但真正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的资金并不是很多,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实力的限制,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更是缺乏,最终导致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

图2西部地区农业自然灾害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2.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难以保证正常农业生产的需要

从表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各项农业机械拥有量的相对比重非常低,基本都在20%左右,尤其是从农用排灌设施来看,西部农用排灌电动机和柴油机占全国的比重仅仅15%左右,这对于处于干旱和半干旱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性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加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资料来源:根据《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3.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较低,难以支持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从不同区域之间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孔祥智教授主持的的课题组运用主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行了一定的测算,在其指标体系中,农业知识化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了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农业装备现代化指标主要反映与物质性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如灌溉率、化肥使用程度、农业机械使用量和农村用电量等等③。

注:第一类区域是指京沪地区;第二类区域包括津、浙、苏、闽、粤等东部沿海五省市;第三类区域包括东部3省、中部4省以及西部3省;第四类区域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五类区域是指中部山西和西部其他9省份。

资料来源: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孔祥智主编,2009年1月

从表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绝大部分省份的知识化指数,装备现代化指数以及产业化指数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尤其是反映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的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生产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最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各省份也逐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农业机械设备投入方面,配合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农业机械的人均拥有量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从总体来看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仍然是极其滞后。

二、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效应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

农业总产值的变动是多种因素相互综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从投入产生效益的时间上看包括长期固定资本投入和短期的流动资金支出,前者包括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后者主要包括化肥、种子、农药以及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农业总产出。影响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从相应指标体系上看主要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道路里程、化肥施用量、种子投入量、农药使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等。由于农村道路包括生活型和生产型用途之分,加之农村道路是在农业产出形成后,从农产品的运输方面影响农产品流通,其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变量选取时可以不予考虑,同时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重点观察以下几个变量来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第一,有效灌溉面积(X1)。一般来说,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利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西南地区虽然相对来说,雨水量比较充沛,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地理环境的影响,灌溉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农作物产量会随着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产量的增加会带来农业总产值的上升。因此,假设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与有效灌溉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第二,农业机械总动力(X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越高,同样假设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化肥使用量(X3)。化肥的施用量越大,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速度越快,长年使用将导致土壤酸化和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假设化肥施用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第四,农药使用量(X4)。农药的施用会通过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业总产值,假设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与农药施用量成正相关关系。

第五,农作物播种面积(X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扩大将带来农业总产值的上升,假设这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为正。

第六,农业从业人员(X6)。一般来说,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农作物产量会增加,从而提高地区农业总产值,故假设这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为正。

2.计量模型的构建

建立模型的关键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函数形式。相对于超越对数和替代弹性恒等(CES)函数来说,实际中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因此选用双对数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④。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因变量Y是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自变量X1为有效灌溉面积,X2为农业机械总动力,X3为化肥使用量,X4为农药使用量,X5为农作物播种面积,X6为农业从业人员,ε为残差序列,代表随机变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3.模型参数估计

分析数据以1990-2009年相关数据为基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所得),运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数据的影响,通过以1990年为基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利用统计分析软件,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如下:

模型的可绝系数为0.991,调整可绝系数为为0.987,F值为244.9,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t检验结果有三个变量(X2、X4和X5)系数未通过检验,表明该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4.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

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到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矩阵表:

从表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在经济意义上,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使得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用逐步回归法对其进行修正,结果为:

相对于前面的回归结果来看,调整可决系数变动不大,拟合优度很高,F值得到很大提高,t值明显提高,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能通过检验。

以X1,X3,X6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模型方程的DW值为1.625,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样本容量为n=20,解释变量个数k=3),查表得到DL=1.10,DU=1.54。因为Du

5.结果的分析说明

从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有效灌溉面积(X1)、化肥施用量(X3)、从业人员(X?6)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的调整可决系数R2为0.988,接近于1,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很高。F=509.715,远大于临界值5.29(F(3,16)0.01),此时可以认为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所设定的模型有意义,模型对总体的近似程度很高。t检验表明X1、X3和X6在0.01显著性水平均显著。表明有效灌溉面积(X1)、化肥使用量(X3)、农业从业人员(X?6)对西部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先后对机械投入、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进行了剔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部地区农业机械投入不高,而且基本都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只是取代人力劳动,对农业总产值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同时由于化肥使用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有较强的相关性,播种面积越大,化肥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经过分析检验,剔除播种面积因素的影响。农药使用量在分析检验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低,影响不显著,农药使用量从解释变量中取除。

从模型回归结果分析,西部地区有效灌溉面积(X1)的系数负,也就是说该地区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业总产值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表面上似乎有悖常理,但是从近些年来西部地区一方面原有农业灌溉设施老化,农业灌溉设备难以有效运行,另一方面由于灌溉水资源有限,或者是用水高峰期只能保证灌溉网络的上游,而无法保证下游的正常用水,或者是由于水价天高,而导致很到地方农民只浇“保命水,不浇增产水”等问题来看,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负相关就不难理解。化肥施用量(X3)系数为正,表明化肥使用量对西部地区农业产值有正的影响,但是化肥使用量过多,会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从而降低单位面积的产量。人业人员(X?6)的系数为负,表明现在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过剩,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业投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投入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和对现有农业投入机构不合理的纠正。

参考文献:

[1]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8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4,328-329.

[2]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25-31,250.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朱玉春,唐娟丽.公共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9(5):197-198.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KRM044);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IRT117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创新一般项目(项目编号:QN201205)。

作者简介:

设施农业行业分析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基础设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农业,逐步缩小国内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广东省委、省政府2010年出台十六条刺激经济政策中提出安排重点工程投资3000亿元,着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一、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满意度统计分析

1.基础设施满意度地区统计分析

表1

由表1分地区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统计表可以看出,纵向来看,无论在粤东、粤西、粤北还是珠三角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满意度的评价几乎都是最低的,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户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仍然不满意,尤其是粤西地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仅有17.6%,其次是粤东地区,对农田水利的满意度也仅有34.6%,粤北、珠三角地区的满意度也未达到50%,其次满意度评价较低的是道路建设,尤其是粤西地区,对农村道路的满意度评价仅有24.1%,远低于粤东、珠三角地区53.2%和71%的满意度评价。电力服务满意度评价最低的是粤东地区,满意度只有33.7%。整体来看电力服务设施在该次调研中满意度评价最高,但总体满意度也仅仅刚刚超过50%。横向来看,粤东地区,满意度评价最低的是电力服务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满意度均在34%左右;粤西地区,满意度评价最低的是农田水利设施,仅有17.6%,农户对该项设施建设严重不满。其次是道路建设,满意度也仅有24.1%。粤北地区评价满意度最低的是道路建设,达到40.8%,其次是农田水利建设,达到43.2%。珠三角地区对农村基础设施评价较高,道路建设和电力服务达到70%以上,满意度评价最低的农田水利为47.6%。粤东、粤西地区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评价低于粤北以及珠三角地区。

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户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一种对因变量数据假设要求不高,并可以用来预测具有二分特点的因变量概率的统计方法。农户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虽然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但最终结果一般只有两种:“满意”和“不满意”。Logistic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1)

上式中,P为因变量也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b0、b1、…、bn为解释变量的系数。

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满意度中解释变量选取定义见下表:

表2

将个人特征解释变量和以上变量在Stata/SE10中进行logit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影响农村道路建设满意度的本次通路状况、本村公路类型以及本村交通便利程度重要因素在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分析中,显著程度并不高,并不是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为广东省内农村道路建设较为完善,尤其是粤东、珠三角地区农户对于农村道路建设满意程度很高,现有提供的农村道路能够满足农户的生产以及生活需要,因而在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中,这三个因素并未表现出显著特性。

农耕地水利设施供应因素在1%的水平内极为显著,是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耕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该项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农耕地水利基础设施供应情况越差,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越低,因而要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就要提高对农耕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应。

本村供电情况因素在1%的水平内,也是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该项系数为负表明越不能保障供电服务的农村地区,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的评价越低。因此要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满意度应该保障农村地区的供电。

参考文献:

[1]孔祥智,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10-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设施农业毕业论文范例(3篇)

    - 阅0

    设施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治理;“潜功能”一、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说是大学扩招、经.....

    设施农业范例(3篇)

    - 阅0

    设施农业范文篇1关键词: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地位及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也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相应的设施农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工业的进步,环境恶化.....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