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期插胃管的护理知识范例(3篇)
来源:
老人长期插胃管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洗胃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118-01
洗胃是急诊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有效急救技术,能迅速清除胃内毒物,减少毒物吸收,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洗胃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警惕不足,处理不当,均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现就急诊洗胃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洗胃技术操作,确保正确洗胃,达到最佳洗胃效果,减少或避免病人的痛苦与损失。
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使用上海医疗器械DXW-A型自动洗胃机多年,此洗胃机设有手冲、手吸、自控、停止键,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调节,性能良好,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我科自2009年至2011今共收治洗胃病人183例。其中男78例,女105例。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83例,酒精中毒26例,食物中毒29例,安眠药中毒15例,其它误服中毒30例。结果:1例胃穿孔(及时手术修补),2例窒息(抢救后恢复),5例食道粘膜损伤(插管引起),9例洗出血红色液(胃黏膜损伤),3例虚脱,其余163均取得满意效果。针对洗胃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具体的护理防范对策。
2洗胃的安全隐患
2.1洗胃前安全隐患
2.1.1违反洗胃禁忌证引发的风险洗胃应严格遵守洗胃的操作规程及禁忌证。但是在操作中往往因为患者病情紧急处于昏迷状态,或因一些毒物的理化性质不清,查体不细,均有违反禁忌证而进行洗胃造成以下并发症风险发生的可能。
食管或胃穿孔易发生于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极强的毒物洗胃者。因为强酸或强碱对食管及胃壁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催吐法和洗胃法均可因增加食管或胃内压力而造成急性穿孔。如患者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或患有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者,洗胃时极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的可能。吸入性肺炎易发生于口服石油制品的患者,因为石油密度比水轻,洗胃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心衰或心搏骤停可发生有心脏病或老年虚弱的患者,因评估不足进行洗胃,可由于插胃管给患者带来不适、呕吐等,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加重。由于胃管的机械刺激咽部或食管,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反射性地引起心搏骤停。
2.1.2洗胃液配置不当引发的风险洗胃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过热的溶液洗胃会使胃壁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1],过凉的溶液洗胃会使患者体温降低,感到寒冷或寒战。
某些洗胃液的成分会与毒物发生反应,加重中毒效果,例如农药乐果、对硫磷等中毒时,如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会使它们氧化为毒性更强的毒物;误服敌百虫中毒者,如用碱性溶液洗胃,会使敌百虫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加重中毒。
2.1.3洗胃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导致的风险洗胃机运转或压力异常,会影响洗胃效果。压力过大,易损伤胃黏膜;胃管与洗胃机接头衔接不密合,造成吸力过小,吸引胃容物不彻底,洗胃时间延长,导致胃扩张和促进毒物进入小肠。胃管的大小及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对食管、胃黏膜的损伤程度。
2.2洗胃中安全隐患
2.2.1因插胃管操作不当,胃管置入困难引起的风险插胃管是洗胃的前步骤,多数患者对胃管刺激敏感,引起剧烈呕吐并对操作不配合,出现患者自行拔管,或插胃管后固定欠妥致其滑出,反复的插管,会加大因机械性损伤导致食管或胃黏膜破损。昏迷病人意识丧失,吞咽和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不能主动配合。胃管易误入气管,患者可出现紫绀、呛咳和呼吸困难。胃管蜷曲在口腔或咽部,易引起误吸而窒息[2]。
2.2.2使用洗胃机不当引发的风险电动洗胃机的使用可省时、省力。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目前常用的各种电动洗胃机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灌洗液的出入量平衡问题,这是洗胃致窒息或胃破裂最主要的原因。自动洗胃机每次冲液量约350~500mL,从理论而言,不容易从口鼻腔中溢出,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胃管在胃内的局限性以及饱餐后胃内容物阻塞等因素,冲入胃内的液体大多数不能被等量抽吸出来,“冲液”几次后胃内就会存有一定量的液体。造成胃内液体大量积聚返流鼻腔,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或者胃内容量剧增压力超出胃壁张力限度而破裂。
2.2.3洗胃不当引发的风险自杀口服农药的患者一般不配合洗胃,多由家属强制按压仰卧,这样易引起坠床骨折、胃管脱出、窒息等并发症。昏迷的患者采取仰卧位洗胃也有窒息的风险。
2.2.4洗胃中心跳骤停由于胃管和洗胃液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反射性引起心脏骤停,有随时发生心搏骤停、呼吸停止的危险。
2.3洗胃后安全隐患
2.3.1虚脱及寒冷反应王娜等[3]认为:清水洗胃时,短时间内大量清水进入胃肠道,导致水分大量吸收,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加,从而出现稀释性低钾、低钠血症,这些原因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易发生虚脱。另外大量的洗胃液带走了患者大量的热能,脱掉污染衣物又保暖不好,使患者面色苍白、发绀、周身皮肤湿冷、寒战、脉搏细弱等虚脱现象。
2.3.2水中毒误服毒物者常因恐惧、疼痛,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或因心肾功能不全,均不能有效地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如果洗胃中每次注入胃内的液体量过大,而使部分水进入肠道,或洗胃后胃内遗留过多的水分,则易于诱发水中毒[4]。
2.3.3洗胃抢救后记录不及时的隐患有的护士认为洗胃过程中病人安全就不会有问题发生,因而不注重洗胃抢救记录的书写。随着洗胃病人体内毒素的吸收,病情随时都可能加重,如果护理记录不规范,日后发生医疗纠纷,护士将处于被动状态。
3防范应对措施
3.1洗胃前安全隐患的应对
3.1.1违反洗胃禁忌证引发的风险防范急诊护士不但要掌握洗胃的操作方法,还要对洗胃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作出准确的判断,防止对禁忌证重视不足引发的风险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口服强酸强碱患者,要禁止洗胃并根据医嘱迅速给予物理性保护剂,饮用如牛奶、蛋清、豆浆、米汤(均为冷食)等保护胃粘膜。对服用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者,禁止直接洗胃,先饮用液体石蜡150-200ml使其溶解而不易吸收,然后再洗胃。患有食管狭窄、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或胃静脉曲张等患者,要禁止或慎重洗胃。并将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和同意,做好抢救准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尽量不洗胃。对于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维持其循环和呼吸。
3.1.2洗胃液的配置不当引发的风险应对洗胃液要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来选择,严禁使用增加毒性的洗胃液。对毒物的理化性质不清者,临床选用温和清水或温生理盐水为妥。洗胃液的温度以32-35℃为标准,紧急情况下,可以以手背估计水温。
3.1.3洗胃前物品准备不足的风险应对洗胃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一次性胃管,成人一般选择26号的一次性洗胃管,年长儿选细小的小儿胃管。急诊洗胃机要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每天有专人检查洗胃机的功能和吸引力,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准备足够的石蜡油,插管前胃管前端,减少胃管对机体的刺激。
3.2洗胃时护理风险的应对
3.2.1插胃管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应对插管时用压舌板查看胃管有无盘在口腔。用抽吸胃液的方法和胃部听诊气过水声的方法判断胃管有无在胃内。方咏梅等[5]研究认为,将洗胃管插入长度达到55-70cm时,比插入45-55cm时更易听到气过水声,此法更易判断胃管的位置。胃管下移到70cm处胃管顶端可及胃窦部,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洗液流出通畅,缩短洗胃时间,结合逆时针按揉胃脘部,变换,有利于洗胃液与胃内容物充分混和,使黏附在胃黏膜上的毒物容易吸出。
3.2.2洗胃液出入不平衡引发的风险应对金丽萍等[6]研究证明,自动洗胃机3个循环后按“停机”键,分离胃管和洗胃机,逆时针按揉上腹部,血压稳定者变换,在标记范围内上下移动胃管,这种洗胃方法可有效防范洗胃术中洗胃液自口鼻溢出的现象。对饱餐后服毒意识清醒者应先催吐后洗胃,要采取各种方法,保持胃管通畅。洗胃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突然出现腹痛、腹胀,胃管内吸出较多血性液体者,应高度警惕胃破裂,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检查腹部体征,拍片证实,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3.2.3洗胃不当引发的风险应对告知家属洗胃的风险,签署洗胃告知书。清醒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使胃底处于最低处,提高幽门位置,这样既可以使毒物存于胃底部利于抽吸,又能避免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吸收,还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洗胃过程中血压稳定时方可经常变换[6]。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因胃大弯位于左侧,水流方向与其一直,能充分稀疏胃壁上的毒物,使洗胃更彻底。
3.2.4洗胃中心跳停止风险的应对洗胃中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病情稳定后再同时进行洗胃,两者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效率。
3.3洗胃后护理风险的应对
3.3.1虚脱及寒冷反应的应对洗胃中要注意保暖,女性患者长头发的要用浴帽把头发罩住,避免弄湿头发。急诊科应常备热水,洗胃液应接近体表温度,温凉适当,对昏迷、危重患者应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必要时一边插管洗胃,一边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抢救。
3.3.2水中毒的预防要保持洗胃的出入液体量平衡,避免每次注入胃内的液体量过大,一般以300-400ml为宜。
3.3.3洗胃后及时做好各项纪录提高医护人员“证据”意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操作前应详细告诉患者洗胃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签署洗胃告知书,判断患者是故意服毒还是意外服毒,是否配合洗胃,如患者强烈拒绝洗胃,经心理开导无效后,应由家属签字同意强制洗胃或放弃洗胃。因强制洗胃易导致患者受损,放弃洗胃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为避免日后发生纠纷,从医护人员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医护人员不能擅作主张。操作后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洗胃液的颜色及洗胃量、洗胃机、物品的消毒情况。
4总结通过183例中毒患者使用电动洗胃机洗胃的分析,认为针对电动洗胃机洗胃过程中潜在的隐患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保证电动洗胃机洗胃的安全,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学习医疗、护理知识,将护理实践基于科学基础之上,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以保证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安全性,满足社会与病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尚立明.急诊救治中毒患者洗胃过程中的几个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1028-029.
[2]王秀华.洗胃中胃管插入方法及长度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35.
[3]方咏梅,王霞.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7):536-537.
[4]贾小军,周泳.重度有机磷中毒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7,25(1):50.
老人长期插胃管的护理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胃镜;老年人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日渐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将老年期起始年龄定为60岁,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上消化道疾病高发人群,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1],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早期对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治疗对改善预后、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老年人往往由于机械性、心理性应激及一些其他因素而导致胃镜检查不能顺利完成,所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胃镜检查进行护理干预,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明确诊断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12月,我院共行老年胃镜诊疗术325例,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88例,女137例;年龄60~81岁,平均73岁。
1.2方法
1.2.1认知干预大多数老年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认知不足,或者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了解胃镜检查的意义和过程,而对此感到恐惧。所以主动与患者接近,了解其对检查认识程度、心理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的目的、优点及操作过程,交谈时态度真诚,语调亲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
1.2.2行为干预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检查前必须严格了解有无胃镜检查禁忌证,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对检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必要性、不良反应,介绍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及已成功的许多病例,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检查,从而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将患者送至胃镜室后,用口服局麻咽喉部,嘱患者取左侧卧位,放入口垫,如有假牙要取下假牙,并用纱块住口垫,并有专人扶住,切忌脱落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心电监护仪的监测可以增加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老年人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术中护士有意识地紧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树立信心,必要时可让亲属陪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2.3情绪调节医务人员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热情周到。在检查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检查环境,提高主动配合能力,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294例患者对胃镜检查过程的满意度为100%,胃镜检查成功率100%,胃镜检查并发症3%.
3讨论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3],老年人自主神经反射的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强度减弱。其压力反射反应、冷刺激的血管收缩反应和改变后的心率反应均启动较慢,反应幅度较小,不能有效地稳定血压。高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在于脑萎缩,脑血流也随之下降,围术期易发生中风等脑血管意外事件。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和闭合气量增加会使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因此容易形成老年性"低氧血症",在接受胃镜检查时,易导致缺氧;老年人的喉反射能力下降,易发生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心理方面老年人社会活动交流减少,认知障碍,又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无用感,甚至有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
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胃镜检查是胃管通过咽部插入食道、口腔、胃入十二指肠来检查其各部位的病变,胃镜检查对于机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应激性,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躯体应激反应,严重者使检查无法顺利进行;部分患者因害怕而回避检查,从而耽误疾病诊断。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功能、免疫功能的降低易受环境及潜在致病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对疾病抵抗力的全面衰退,因此其应激时产生的不利影响大于中青年患者。人们对插入的胃镜有排斥心理,加之老年人对胃镜检查相关知道缺乏了解,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引起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和紧张恐惧,在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容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不稳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自己拨出胃镜,影响检查的成功率,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是指在做胃镜的过程中及其检查后容易引发的疾病,如出血、下颌关节脱位、喉头痉挛引起呼吸抑制(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苗红宇.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
[3]王拴勤.浅谈老年患者的麻醉特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10-211.
老人长期插胃管的护理知识范文
1临床资料
2013年~2014年本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危重患者452例,其中男354例,女98例,年龄4~92岁,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共29例,其中经口气管插管例5例,脑室引流管例1例,腹腔引流管2例,导尿管5例,胃管13例,中心静脉置管3例。5例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后有3例重新置管,2例未重新插管给予吸氧,导尿管意外拔管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出血给予等对症处理,其他导管脱落后经及时发现给予对症处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原因分析
2.1患者舒适的改变疼痛、紧张、舒适改变是发生UEX的主要原因,占自行拔管的38.1%[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绝大部分处于生命危急状态,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补液维持循环功能,给予药物治疗;置入胃管、尿管,根据治疗需要或术后放置各种引流管。非深昏迷患者,镇静药物或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感觉全身不适,尤其是进口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耐受,不能讲话,各种恐惧、焦虑、疼痛感使患者身心备受折磨,这些身体舒适的改变使患者潜意识的想拔掉身体上的各种留置管道。
2.2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意识不清楚,躁动、谵妄是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处于谵妄状态的患者清醒期与谵妄交替出现,昼轻夜重[5],虽给予保护性制动及心理护理,患者仍然不能配合。本组患者有2例均因为意识不清楚、躁动,虽经约束双手而自行拔除经口气管插管,5例尿管拔除患者均处于老年痴呆、颅脑外伤意识不清自行拽管而至尿道损伤出血。
2.3缺乏有效的约束对于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护士虽给予保护性制动使用腕带,但是腕带打结不牢固患者可自行松解,腕带打结床档离头部太近患者可抬头弯曲使面部靠近手部而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胃管等。护士、护理员给患者翻身或操作后未绑好约束带,家属探视时间给患者松开约束腕带致患者双手解放而拔出各种导管。
2.4清醒患者自行拔管清醒患者进口气管插管比较耐受,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操作,与护士交流不愿意约束双手,护士多次给予讲解插管的重要性及不能拔管,患者配合良好,护士相信患者后未给其约束双手,但是患者却乘护士不注意拔除进口气管插管或引流管。本组2例男性患者就属于此种情况。1例老年患者在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拔掉腹腔引流管。
2.5导管固定不牢固各种导管固定不牢固,如面部油脂多、出汗,固定胶布被分泌物浸湿,有的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脱落,可致导管容易脱落。本组2例患者因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缝线脱落,致导管在移动患者时脱出。
2.6药物镇静不理想危重患者虽给予药物镇静治疗,但患者仍然躁动不能安静配合治疗,加之双手保护性制动,患者更易激惹,任何刺激均会导致患者剧烈躁动,本组意外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有两例女童,1例13岁因药物中毒患者虽给予较大剂量药物镇静,但效果差,患儿躁动剧烈而自行拔管;另1例4岁患儿硬膜下血肿,躁动时头部摆动且与呼吸机对抗,经口气管插管虽没有明显从口腔脱出,但插管上移而重新插管。
2.7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危重患者因治疗需要往往全身插满各种管道,多通道的输液管道、导联线、各种引流管,本组有1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因护士操作时工作服的衣扣及上衣袋的笔将输液器勾住而致导管脱出。1例患者脑室引流管因医生退管后引流管自行脱出。
2.8其他因素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没有及时发现导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护士缺乏对患者意外拔管的风险评估等。本组1例患者从外院转回,腹部腹带固定,腹腔引流管未见液体引出,后打开腹带发现引流管早已脱出;有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太长,引流口成窦道不易固定致引流管易脱出;有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例如患者药物镇静不理想,患者躁动,约束不好患者很容易自行拔管;护士人力资源不足,低年资护士护理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不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做好护理交接班。对于不同的导管护士要给于正确的固定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每次口腔护理后都要重新固定,采用寸带及胶布双重固定法,松紧以一指为宜,如有分泌物浸湿及时更换固定胶布,防止脱出。护士交接班时要认真检查各种管道的固定情况,评估导管安全性,检查并记录导管置入深度及通畅情况,每次翻身前后均要求检查评估,护士着无纽扣专科工作服,防止因操作不当致管道脱出。
3.2对导管安全性进行评估,做好有效的护患沟通。对于留置各种管道的患者,护士要进行导管安全性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肢体活动、配合情况、管道置入种类及部位、固定情况、镇静药物效果及制动效果,从而引起护士对留置导管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对于清醒患者护士一定要沟通到位,告知患者各种置管的重要性、保护性制动的意义及拔管后的不良后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同意。告知家属探视时不能随便解除约束腕带,对于脱机准备拔管的患者护士也要做好沟通,让患者坚持,等待医生安全拔管。
3.3给予有效的保护性制动患者剧烈躁动时要及时汇报医生,不仅要约束双手,必要时还要给于肩部,膝部、足部及身体的约束,本科以往使用的约束腕带陈旧,粘合不紧易松脱,2013年发生4例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后及时更换了约束具,使用"熊掌式"约束手套后至2014年无1例患者拔除经口气管插管。
3.4加强医护合作,做好患者镇静镇痛管理。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医护合作是关键。对于药物镇静的患者进行镇静效果评估,使患者充分达到镇静状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安全。镇静效果不佳时及时汇报医生,选择或加用合适的镇静药物,尤其是在夜间值班时,护士一定要及时汇报医生;每日早晨停用镇静药物唤醒治疗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防止患者再次躁动而有拔管倾向。医生要及时正确评估患者是否有拔管指针,避免不适当的拔管延迟而增加患者痛苦及拔管风险。
3.5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合理安排护士人力。重症医学科低年资护士多,护士入科后科室要给予本专业相关知识培训及各种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护士长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士人力,每班护士新老搭配,根据护士能力安排分管患者,护士长及带班组长定时检查护士工作情况及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隐患给予防范对策。
3.6发生意外拔管及时汇报,正确处理。如果发生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当班护士要及时正确处理,例如经口气管插管拔除后,每床备有面罩,立即接呼吸机无创通气,自主呼吸好的患者给予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长,给予重新置管等处理,做好记录。之后科室按规定上报不良事件,组织护士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
4小结
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再插管、插管困难、气管损伤、增加感染、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也是医患纠纷的隐患。因此,在重症医学科及各监护病房对于危重患者如何做好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仍然是我们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与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力争,周畔,方强,等.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04-406.
[2]方静,杨海燕,刘汉,等.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2)(外科版):37-38.
[3]CarrionMI,AgusoD,MarcosM,etal.气管内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意外拔除[J].世界医学杂志,2000,4(8):9-12.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例(3篇)
- 阅0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范文临床资料1教学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心内一与心内二两个病区实习的48名护理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心内一科实.....

公共卫生服务理念范例(3篇)
- 阅0公共卫生服务理念范文【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医疗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暴发流行,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