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实验室范例(3篇)

来源:

病毒实验室范文

一、目的

(一)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

(二)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并做出预警;

(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1.监测病例定义

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监测时间

所有部级(9家)与区(县)级(11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均开展全年流感样病例监测。

3.监测指标

每日内科门急诊病例总数,每日分年龄别流感样病例数,每日流感样病例百分比。

4.监测诊室的设置

(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内科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诊室应当包括所有内科诊室和感染性疾病科。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如哨点医院儿内科门诊有细分的科室,儿内科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诊室应包括所有儿内科诊室。

5.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1)监测点医院设置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诊室每日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登记分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流感样病人门诊病例登记表”,报医院主管科室。监测点医院主管科室汇总后,每日上午10点前上报前一日数据,部级监测点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区(县)级监测点将报表传真或电话通知至辖区疾控机构,辖区疾控机构于当日上午11时之前录入“*市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平台”。

(2)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3)哨点医院可自行安排主管科室,但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报告和数据录入;院方做好对主管科室的监督和检查。

6.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和运送

(1)采样对象: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且没有服用过抗病毒药物。

(2)咽拭子采集方法:用带有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适度用力擦拭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应避免触及舌部,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尾部弃去。采样所用材料由哨点医院对应的流感网络实验室提供。

(3)标本数量:每家部级哨点医院在10月至次年3月(流感流行季)每周采集10-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4-9月(流感非流行季)每周采集1-3份标本,标本采集量每周应均衡分布,避免集中、突击采样。

(4)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当在48h内运送至相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保存温度为4℃以下;如未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当置-70℃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1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标本应当避免反复冻融,各监测点对应网络实验室见附件1。

(二)病原学监测

1.实验室检测工作要求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的常规监测标本后,2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实验室工作完成24小时内要将标本信息和核酸检测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区县网络实验室将分离到的所有符合报送标准的流感毒株,应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鉴定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上送国家流感中心,标本采集到送至国家流感中心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

每个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向国家流感中心报送流感毒株数量每年不低于30株,流行季节每月不少于5株。

区县网络实验室对于不能区分型别或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要求在24h内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仍不能区分的24h内送至国家流感中心,对发现的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应当立即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

(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

1.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2.暴发疫情报告标准:

(1)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

(2)在某一社区内(如同一乡或街道)1周内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

3.暴发疫情报告要求:疫情暴发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后,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可先向当地乡镇卫生院)报告。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及时核实疫情,如达到报告标准,应当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标本采集和运送: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每一起暴发疫情采集10份左右咽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样本采集后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对应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见附件2)。血清标本可暂时冻存在-20℃以下冰箱。

5.暴发疫情标本实验室检测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暴发疫情标本后,要求在24h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检测结果在实验完成后24h内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发现流感病毒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应当立即上报,同时将相关毒株和阳性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

亚型鉴定后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要进一步对核酸检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每起暴发疫情至少对5份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如采集标本数或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数小于5份,则对全部标本均进行病毒分离。

各网络实验室暴发疫情来源标本分离的毒株报送程序、要求与常规监测部分相同。

(四)其他要求

流感样病例监测、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过程中,有关流感病毒毒株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藏和检测等各项活动均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三、组织管理及职责分工

*市流感监测网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技术实施单位两部分组成。技术实施单位由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有序的原则开展流感监测工作。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评估全市流感监测工作,保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并按要求安排配套经费,适时组织对前十流感监测网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区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辖区流感监测工作,保障本辖区流感监测网络顺利运转。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市流感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开展流感监测督导、考核、评估工作;负责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置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2.定期对流感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上报,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同时编发流感简报反馈监测点医院。

3.负责收集和检测对应监测医院的标本,对区县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阳性的标本或分离的毒株进行复核;逐步建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基因特性分析和耐药性监测的能力。

(三)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工作,开展本辖区的流感监测督导、培训、考核、评估工作;开展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按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开展辖区阳性病例的流调工作。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对应监测医院的常规标本和对应区县暴发疫情标本收集、检测工作。

(四)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

1.按要求设置监测诊室,明确监测工作日常管理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监测数据原始记录至少保存2年;对本院监测人员开展培训。

2.负责按要求报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部级监测医院还应开展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工作。

四、培训、考核和督导

(一)培训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组织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不具备病毒分离能力网络实验室的培训。各网络实验室可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国家流感中心进修。

(二)考核和评估

1.盲样考核

国家流感中心每年组织对*市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盲样标本考核,抽查区县流感网络实验室1-2家,盲样考核样品由国家流感中心统一提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考核区县流感网络实验室,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网络实验室并同时报送国家流感中心。

2.监测质量评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国家考评方案,制订本市考评方案。每年组织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所在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将结果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病毒实验室范文篇2

天花曾是“死神的忠实帮凶”

天花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致病原,“陪伴”人类文明的成长走过了很多年。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上,就发现过天花痊愈后所特有的痘印。直到18世纪,“现代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为小儿子成功接种牛痘后,天花疫情渐渐被人类医学所控制,1980年5月8日,天花已在地球上灭绝。天花病毒成了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从那时起,全世界仅剩两个实验室还保存着天花病毒样本,它们被冷冻在零下70℃容器里,存放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俄罗斯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

实际上,这些侥幸存活的天花病毒,也早已被人们判了死刑。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裁定要销毁实验室天花病毒样本。但这项裁定在执行中却一再受阻,一拖再拖。

生物学家希望保留继续研究天花

“从生物科学家的角度看,是不希望这个病毒样本被消灭的,因为有这个样本存在,科学家就能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研究员屈三甫告诉记者。

“天花病毒能灭绝的原因,是大量疫苗的接种,使人产生了抗体。失去了感染源的天花病毒,无法在大气中生存,又找不到可感染的宿主。在没有流行基础的情况下,天花病毒可以说是被灭绝了。”屈三甫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说天花病毒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2010年,美国科学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西班牙流感的病人尸体组织中提取出了“西班牙流感病毒”。这些已经死去百年的病毒中,仍有小部分的基因片段具有活性。运用基因合成的方法,他们复活了当时夺取无数人性命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屈三甫告诉记者,过去感染天花死亡的病人,大都是以掩埋为主。这些尸体中,很可能也存在具有活性的天花病毒基因。从西班牙流感病毒复制的案例来看,天花病毒重新出现在世界的几率虽然很小,但也并不是毫无可能。所以,若是消灭仅存的天花病毒样本,就失去了了解和验证天花病理机制的机会。

绘制基因图谱可替代实验室保存

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看来,销毁天花病毒样本可能会对研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天花病毒扩散带来的危害相比,销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况且随着现在基因技术的提高,天花病毒样本的保存并不是必须的,以后可以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保存天花病毒。在需要时,根据基因图谱能够再将它制造出来。”

曾光说,保存天花病毒样本,始终还是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保藏技术再先进,但是人为的操作失误却不能避免。

病毒实验室范文

1CMV感染的危险因素

1.1供受者CMV血清型不匹配供者CMV血清阳性而受者阴性(D+/R-)是器官移植受者CMV感染的高危因素。潜伏于供肾内的CMV在移植后复活,感染率高达96%[2],并且原发性感染引起CMV病往往更为迅速、严重。R+血清型的感染风险居中,称为中危患者,D+/R+可使受者感染供者移植器官不同毒株CMV,有继发感染的危险。D-/R-感染率

1.2移植器官的类型肺、胰腺移植受者比肝、肾移植受者具有更高CMV感染危险性,其可能原因是受者自身的免疫抑制程度和移植物中的病毒负荷水平。

1.3受者整体的免疫状态整体免疫状态低下是重要危险因素。整体免疫状态包括免疫抑制剂应用的种类、剂量、疗程、受者HLA配型情况、再次移植等。体内免疫抑制程度越重,CMV感染发病率越高。强力免疫抑制剂,特别是长疗程、大剂量接受ALG/ATG或OKT3治疗排斥反应,更易引起CMV感染。这是因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维持CMV潜伏状态,并抑制其复制的作用,故多克隆或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的应用引起机体广泛抑制,导致潜伏的CMV复活[3]。CMV感染也导致排斥反应,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刘东等[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肾移植术后活动性CMV感染好发于术前长期血液透析者、因急性排斥而行ALG、ATG、OKT3等冲击治疗和术前存在潜伏性CMV感染的供受者。

1.4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有其他病毒如人疱疹病毒HHV-6和HHV-7、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会增加CMV感染的危险性。

1.5其他因素具有人白细胞抗原A1(HLA-A1)的器官移植受者较HLA-A9、HLA-DR7者更易感染CMV,AB血型CMV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此外,器官供者年龄也是术后发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5]。

2CM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2.1病毒培养方法分离和培养出CMV是CMV感染的直接证据,但传统的病毒培养一般需要3~4周或更长时间,且病毒分离技术要求高,敏感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几乎没有帮助,只能提供临床回顾性研究。改良后的病毒培养虽然可将检测时间减少到16~24h,但由于需要进行细胞培养,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复杂故难以普及。

2.2血清学抗体检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CMV特异性IgG、IgM抗体方法简单、技术成熟、临床应用广泛。血清CMV特异性IgM抗体转为阳性或IgG抗体滴度呈四倍以上增高,可以诊断CMV感染。但由于血清特异性抗体出现较晚(原发性感染一般在感染2~4周可测到,继发感染时IgG抗体滴度显著增高,但IgM抗体一般检测不到或含量极低),而且在免疫抑制状态、CMV重度感染时可能始终不出现,因此对于CMV病检测灵敏度较低。目前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用于了解病人有无原发感染和筛查血制品及供者器官,以防止传播潜伏的CMV感染。

2.3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使用以CMV高度保守区为靶序列的引物和相应的热稳定DNA聚合酶扩增特异的靶DNA序列,并用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监测。它直接检测CMVDNA或RNA,它所要求的标本量很小、简便快速、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发展成有症状的感染有很高的阳性符合率,并且可以检测尿液、支气管灌洗液、脑脊液等标本。目前用于检测CMV的PCR方法很多:单一PCR、定量PCR、巢式PCR、逆转录PCR等。但PCR方法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性感染能力相对较低,它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序列的选择、扩增的循环数、方法的标准化等因素。其中定量PCR方法通过检测病毒的负载量来预示CMV病的可能性,方法准确敏感,在预测与CMV感染临床价值很大,但目前没有被标准化。

2.4抗原血症检测(CMVpp65)CMV侵入人体后,在病毒细胞核内合成某些病毒蛋白,这些蛋白是CMV活动的指标之一,而且可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检测到,故称之为CMV抗原血症[2],目前普遍检测的是CMVpp65。CMVpp65抗原血症可在活动性CMV感染出现症状前的几天至一周出现阳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在取得标本后的5h内即可完成。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可快速早期检测CMV活动性感染,指导预防性抗病毒治疗[6],还可以通过记数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阳性细胞数来做定量分析。但在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常常出现假阴性,因此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此方法是目前公认的病毒活动性感染的重要指标。PCR和CMVpp65法联合应用对监测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2.5组化、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组化检测是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与曙红染色后可检测到感染细胞的特征性包涵体,是鉴别引起组织或移植物损伤是由移植排斥还是CMV感染引起的重要工具。免疫组化方法通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CMV的早期抗原,此种方法可用于局灶性CMV病诊断。由于CMV感染早期组织内抗原含量较少以及标本固定和抗体敏感性等原因造成检测阳性率较低。原位杂交检测是直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感染细胞DNA,特异性与敏感性可达90%以上,但操作过于烦琐。这些方法可用于CMV肝炎、CMV肺炎、CMV胃肠炎等的诊断,但是这些都是损伤性检测手段。

2.6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法(NASBA法)是一种特异性等温扩增技术,可检测CMV后期基因表达(CMVlategeneexpression,pp67)。与一般的逆转录PCR(RT-PCR)反应相比,NASBA系统扩增的效率很高,且方法高度敏感,耗时短,核酸的提取和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在RNA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新药物、新技术不断问世,对于防治巨细胞病将不断有新的进展,我们期待着能够早日有效控制巨细胞病,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金以森,朱益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器官移植.浙江预防医学,2004,16(3):162-164

2黎磊石,主编.中国肾移植手册.美国: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5

3薛五军,田普训,冯学亮,等,编.肾脏移植,2001.101

4刘东,郑克立,陈立中.应用半巢式核酸荧光技术检测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医学,1999,30:137-139

5王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国际泌尿外科杂志,2006,26(4):479-48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环艺设计教学范例(3篇)

    - 阅0

    环艺设计教学范文篇1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据悉,全国各地高校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从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开设此专业。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已.....

    管理会计课题研究范例(3篇)

    - 阅0

    管理会计课题研究范文关键词:研究型课程;上海特色;宏观层面建设;微观层面建设Abstract:InordertoreflectthecityspiritofShanghaiandhighlightthecharacteristicsofthecurricul.....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