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例(3篇)

来源: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思考分析

1前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物联网通过多种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因此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会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技术可促进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在技术上促进经济的复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应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积极思考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目标,以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关于物联网及技术

2.1物联网(IOT)1)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IOT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而进行延伸和扩展,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也就是说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其用户端可进入到一切物品与物品之间,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以通过网络对物品进行识别、跟踪和管理等。物联网既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也是互联网更加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2)特征①多种多样的数据采集端:涉及范围广,包括手机、电脑、家电、铁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②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物联网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对物体外部各种信息的即时采集,采集完成后转化为网络可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网络数据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应用;③智能化的后台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一些技术如云计算等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器等,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进而对物品进行识别、感知、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技术。其中,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构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三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核心构架能力,主要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功能;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中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也是最标准的部分,主要以3G、4G通信网络为基础设施;应用层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通过与行业信息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

2008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油气管和供水系统等各个行业中。2010年,各大高校开始设置物联网专业,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院系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和传感信息工程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下面主要来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3.1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1)物联网专业的相关技术①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视频通信采集数据,从而自动识别目标;②网络和通信技术:包括3G、4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③传感器与传感节点技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2)物联网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类:①材料工程:包括对新材料、新产品或设备、新工艺进行开发,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能检测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材料的改进、加工等;②电子、电路工程: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物联网电子产品相关电路的辅助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和管理维护等;③物联网工程:主要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及行业,包括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等的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维修等;④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包括电力、电气等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技术支持等;⑤网络通信工程:包括3G、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有限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服务等。3.2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及对毕业生的要求1)高职院校物联网的专业设置根据调查显示,物联网企业在物联网产品以及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以及管理等岗位的需求较多。物联网技术专业并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由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技术,也是由多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交叉结合而成的复杂技术。因此,高职院系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首先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性质,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在进行设置时,应覆盖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等,即既要掌握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关键技术及支撑技术的专业技能。2)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出各行业的市场需要型、实用型人才,对于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其具备物联网行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高超的物联网相关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系统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时,应采取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实训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学好理论知识还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过硬,还要以理论知识为导向进行实训实践的检验,例如:每学完一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时去实训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如物联网设备的安装、测试以及检修;一些感知元件的辅助设计、生产工作流程等;物联网应用软件的编写、测试以及维护和管理等实践操作,电子工艺、PCB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等实训。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辟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多渠道,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岗前实习。这样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从而达到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家电、手机、铁路、桥梁、激光扫描和GPS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涵盖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从而思考院校对该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最后通过科学、具体的实际措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路径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

[2]刘颖.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3]董宁宁,滕燕,陈永俊.探究物联网发展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4]郭广明.浅谈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9).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文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以下简称《刚要》)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本研究以《刚要》为指导方针,依托国家实行“大交通”的行业背景和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面向物流行业物联网管理与技术应用岗位,培养了解物联网相关法规和发展动态,懂得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物联网基本理念和物联网核心技术原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软件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管理与应用等工作,具备规划、运行和维护物联网的基本能力、物联网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高尚、操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突出、专业特长鲜明的高素质高技能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融合”专业办学模式

1.建立多方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针对行业发展变化、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对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把脉,确保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

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2.实行柔性化教学改革

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和客座教授,把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带入课堂,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以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

与相关行业协会形成紧密互动,在技能证书和员工培训、科研、实习、招聘等方面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融合

依托物流行业,根据行业企业物联网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以需求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深度对接。

2.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基于物流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职业标准,依据职业标准制定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并以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

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课程开发来源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课程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将教学过程和真实工作过程进行“融合”。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积累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支撑。因此,不但要在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课内实践、集中实践、课外实践,还要在课程考核中实行课程内、课程间、学期间专业系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合格”考核制度。

四、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整合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以“宽、专、交”的知识体系为目标,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物流企业的互动合作,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通过职业岗位调研、职业能力探析、职业情景搭建,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物流企业管理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三大类。其中,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知识学习的承接性和重要性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突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为凸显高职类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特色,与本科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行“差异化经营”,加大了实践课程比重,将实践课程又分为课内实践课程、集中实践课程、课外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具体体现与本科院校相区别的“理实交互”特色,即课程内部理实交互、课程之间理实交互、课程体系理实交互。

图1课程体系结构图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与国防教育、体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审美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英语、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好掌握,并能熟练应用。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

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经济学、管理学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物流管理、物联网导论,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2.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物联网信息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选配、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嵌入式应用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安全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ERP原理与应用、二维条形码技术原理与应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案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核心知识。

2.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物流统计、市场营销、运筹学、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英语、管理与沟通等,使学生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能力上升空间。

3.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践课、课外实践课和集中实践课。集中实践课主要包括:管理基本技能实训、供应链业务实训、ERP业务实训、职能仓储管理实训、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实训、车辆调度实训、立体苦点、线、面业务实训、企业物联网构建方案设计等。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文篇3

发展物联网的重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2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更是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网络与通信领域11个主要技术领域之一。我院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类工科院校,在工科的大环境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人才最为合适。以下就以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考。

1.1培养目标定位当前“物联网”市场短期内市场发展不完全,相关技术还未能普及到高职教育。我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成,当前成立“物联网”专业并不现实,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原则上培养物联网应用类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物联网生产、管理和应用类企业技术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等基础研发能力,又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应用领域的安装使用和调试维护的技术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1.2方法和途径的探索1)改革现有课程,建立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者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以外,增加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编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训内容或案例进行“物联网”方面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有基本的“物联网”概念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将“物联网”的实用案例做为方法教授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而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程时,可通过对学生列举“物联网”实用案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该专业课的同时,明白该专业课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3)改革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切实将“物联网”方面知识传输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巩固和验证专业课教授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物联网”实用案例分解成每门专业课程各部分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渗入“物联网”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

1.3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让学生在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应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下,挑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物联网”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参加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广东省2等奖、广东省3等奖,一支队伍出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3等奖。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分别工作在程序员、网络设计安装、系统测试的“物联网”相关联的岗位工作。由此可见,通过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方面的技能大赛,能够通过目地性培训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行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联网”相关校企合作,提前给学生实际的“物联网”工作环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场需求,与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到2012年下半年,该订单班同学全部进入“基地”各工作岗位,在经过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关岗位的实习后,在2012年末,这批应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岗位实习。

2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课间活动教案范例(3篇)

    - 阅0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律课堂Abstract:thecurrentsocietyisthegovernmentbylawsociety,insecondaryschoolstudentsthepopularityisnecessaryknowledgeofthelaw,.....

    课间十分钟范例(3篇)

    - 阅0

    课间十分钟范文篇1课间十分钟是我们大家都很盼望的一个时间段。每到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冲向操场,开始做游戏,活动一下已经有些僵硬的身体。在操场上,男孩.....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