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研究方法范例(3篇)

来源:

地质学研究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质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带动了全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也对各中小学的校长和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渐渐为广大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所接受,而且有的教师也尝试着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但是,对所有的教师来说,“怎样做科研”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做科研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把科研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更是让他们措手不及。所以,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不知道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做科研就是像一些理论型专家一样研究一些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就把做科研和自己的教学割裂开来了。

第二,很多教师不会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不知怎样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介绍比较多,所以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开始运用一些这样的方法,如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但他们对到底什么是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还不能真正理解,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相反,对量的研究(quanfitafiveresearch)方法的介绍却不如20世纪80、90年代那样多了,而且出现了反对量化的趋势。这也促成了许多中小学教师不知该怎样做,“到底要不要量化?”“哪些需要量化?”等问题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不少烦恼。

第三,很多教师不会写论文,往往把学术论文写成普通的作文,很难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给大家,等等。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研究方法的问题。因为这一过程是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步,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对教育科研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从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谈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

当然,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恰当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做科研。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的是在中小学校里进行的,以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探索学校里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同外部相关现象的关系的认识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于一般的科研,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的。

第二,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都是校长和教师围绕某个具体实际问题展开的,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教育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研究,多是范围比较小而且具体灵活的研究。

第三,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因为行动研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合作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答案。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根据实际教育教学I.口]题展开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应是同一个人或一个共同体,这正是行动研究所要求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而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来进行教育科研。

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是离不开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的,而现在最普遍的教育研究方法就是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只从二者适用的范围及结合的角度,谈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怎样选择和运用它们。

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时,要恰当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首先就要根据两者的适用范围来选择和运用。

(一)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文所采用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定义主要是参考了陈向明教授的观点,即“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Ⅵu“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对一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著作和期刊关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论述的学习,笔者认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正因为二者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是不同的,所以二者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内在含义来看,它们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

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所以它比较适合对一些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如对“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的研究。

质的研究则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较适合运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信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焦虑心理”等的研究。

其次,从这两种研究方法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来看,它们也适用于不同的范围。

量的研究不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重视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它比较适合对研究者不太熟悉的或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免在教育科研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对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如对“学生成绩及其影响因素、学生性别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师资学历与职称的关系”等的研究。

质的研究则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中,通过归纳分析各方面的资料,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意义建构,探讨的核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它比较适合对研究者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小样本的、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有对“学生个案分析、学生档案袋评价、教学案例分析”等的研究。

以上是根据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含义和操作过程的要求,来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的,教师在做科研时应据此选择和运用质的或量的研究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将这两种研究方法完全对立、相互分离,教师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因为在具体的教育科研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只用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是不能对这个问题获得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认识的,所以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时,要恰当地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此外,还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二)教师如何结合使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教师应如何结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且困难的问题。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司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看待所研究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不同侧面的性质来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例如,“教师评价的研究”,就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量的研究,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则进行质的研究。

教师也可以对同一问题的同一侧面混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设计上把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完整地结合在一起,采用马克斯威尔(MaXwell,J.1995)提出的结合方式:

(1)顺序设计,指的是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存在先后顺序,先用量的研究或质的研究,再用质的研究或量的研究。例如,“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就可以先对较大样本的学生做一个统计调查,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重点选择一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座谈、访谈,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分析他们在问卷中的回答。

(2)平行设计,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并进行相互验证与补充。例如,“小学生辍学的研究”,就可以一边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一边对学校、家庭的环境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然后对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关检验和相互补充。

(3)交叉设计,指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使用一种研究方法,然后随着研究的进行,在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结合使用另一种方法。这种结合方式实际上就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可以使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例如,“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下观察,然后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的深度访谈,最后对将各种研究结果加以综合。

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研究时,要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法。例如,“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教师就不能只用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而应根据其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等特点,通过访谈等方式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然后采用上面的任何一种结合方式来进行研究都可以。

第三,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

教师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会受到外部或内部的环境的限制,教师应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自己的研究。例如,“学生评价的研究”,一定会受到外部环境如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内部环境如学生的影响。这样,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些环境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查或访谈,结合使用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方法对如何评价学生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结合方式。

地质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过程管理;指标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曹银贵(1982-),男,湖南常德人,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讲师;赵中秋(1975-),女,河南周口人,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研究生教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12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46-02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学制随意调整所引起。在中国人地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对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缓和人地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鉴于此,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有利于明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第二,有利于挖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充分发挥积极因素,避开消极因素;第三,有利于建立适合学校特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使得监控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授管理学硕士学位。并且该专业在2010年获得了部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资格。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国土资源管理专门人才。[3]2004年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0人,2012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42人,报考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数在逐渐增加。[4]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关系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此次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构建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为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培养方案修订奠定基础。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开展此项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专门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以下5个方面:入学动机、参加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自我研究能力的认定、发表学术论文的看法。并于2012年4月开展了具体的问卷调查工作。问卷调查发放覆盖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共下发77份问卷,其中一年级23份、二年级25份、三年级2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皆为100%。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主要是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层次分析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现定性判断向定量分析的转化,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层次分析法中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是通过该层次指标重要性的排序来实现。具体来说,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层次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时,首先让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然后进行赋值,最终形成判断矩阵。[5,6]随后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判定判断矩阵的科学性。[7]

二、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往年就业数据的分析统计,主要从生源状况、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科研能力、就业情况五个方面重点分析研究生的培养情况。

1.生源质量提升,生源优势增强

国家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录取为该专业研究生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从招生来看,基本上以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居多,2004~2011年间其比例基本上都在70%以上。另外,录取研究生的本科专业除了土地资源管理外,还包括一些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测绘工程等。这些专业与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或专业主干课基本一致。另外,从2009~2012年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生的成绩达到985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复试线的人数来看(如图1),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差距较大,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差距不大。

2.课程设置满意度高,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来看,大多数研究生对课程设置以及学分设置比较满意。在选修课数量方面,53.25%的研究生认为刚好,32.47%的研究生认为可供选择的范围和余地较小。在英语课时方面,51.95%的研究生认为课时刚好。在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方面,68.83%的研究生希望有所加强,以达到真正能熟练运用英语的程度。在选修课内容方面,55.84%的研究生希望增开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学科前沿方面的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研究生希望能更多地通过名师讲堂的方式了解土地政策法规、房地产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8]

3.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高,科研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

科研兴趣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来体现。通过调查,53.25%的研究生对所参与的课题基本上是比较感兴趣的,兴趣一般的比例达到29.87%,非常感兴趣的比例达到16.88%。[2]可见,要加强研究生参与课题与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分析,更大程度地提升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从各年级来看,50%的研究生对所参与的课题都比较感兴趣。另外,各年级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如三年级研究生中,40%表现出兴趣一般,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研究生对所参与的课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尤其是一年级,其比例达到23.33%。

4.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较强

在研究能力认定方面,认定为满意的学生占6.49%,认定为不满意的占36.36%,认定为一般的占49.35%。在完成课题的困难程度方面,64.94%的研究生认为完成课题的困难程度一般,但是需要依靠老师的指导和文献资料帮助。对于研究性、创新性比较强的课题,32.47%的研究生认为课题完成的过程比较困难。学术论文撰写方面,研究生存在的困难主要有:难写文献综述、难定研究主题、缺乏基础数据、不会使用模型方法等。

5.研究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率稳中有升

总的来看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毕业生人数相对稳定,从人数上来看优势专业的地位依然存在。第二,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基本上达到95%。传统就业率接近90%,并且稳中有升。第三,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的人数有所下降,就业地区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逐步转向生源地和沿海发达地区。第四,毕业生在北京就业,比较容易获得北京户口。第五,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公有制单位,同时在民营企业就业的趋势也在加大。第六,毕业生就业行业以技术服务行业占主导,并且呈现出行业多元化的趋势。

三、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反映的重点信息及往届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一级指标,即目标层。从生源状况、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科研能力、就业情况五个方面来构建二级指标,即准则层。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三级指标,即指标层。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管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

研究生培养质量生源状况0.0909重点高校学生比例0.2273

本专业学生比例0.4868

相近专业学生比例0.2273

高分学生比例0.1062

课程设置0.0397高学分学生比例0.0537

必修课门数0.1230

选修课门数0.0537

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0.2594

专业课程授课满意率0.5101

科研活动0.0909生均每年与导师交流的次数0.3786

生均每年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次数0.1029

生均每年参加野外调研的次数0.1768

生均每年独立作学术报告的次数0.3418

科研能力0.4391生均参与科研项目的个数0.0601

生均负责的科研项目个数0.1525

生均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的篇数0.2804

生均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篇数0.5069

就业情况0.2156一次性就业率0.0449

大城市就业学生比例0.1029

公有制单位就业学生比例0.1989

本行业就业学生比例0.1029

创业学生比例0.5503

结合专家评判构建两两判断矩阵,用方根法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一致性检验,达到检验的要求。其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如表2所示。通过权重计算,也能进一步看出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即科研能力>就业情况>生源状况、科研活动>课程设置。采用类似方法对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准则层各指标权重计算表

项目生源状况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科研能力就业情况按行相乘开5次方权重

生源状况1311/51/30.20000.72480.0909

课程设置1/311/31/71/50.00320.31650.0397

科研活动1311/51/30.20000.72480.0909

科研能力57513525.00003.49970.4391

就业情况3531/3115.00001.71880.2156

四、小结

通过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生源优势增强;课程设置满意度高,仍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高,科研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较强;研究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率稳中有升。同时,立足实际调研成果和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构建了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培养质量指标体系由生源状况、课程设置、科研活动、科研能力和就业情况五个方面构成,每个方面都包含相关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为后续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及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渠丽萍,李江风,张丽琴,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1):74-77.

[2]曹银贵,余菡,付梅臣,等.基于问卷调查的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1):119-122.

[3]赵华甫,袁春,吴克宁,等.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9,(2):62-65.

[4]曹银贵,余菡,付梅臣,等.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62-165.

[5]魏翠萍.层次分析法中和积法的最优化理论基础及性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9):113-115.

[6]张兴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嘉兴学院学报,2013,25(4):1-6.

地质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方法;地下水

孔隙水是地下水的一种,主要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的孔隙中,多呈层状分布,空隙间互相连接,同一含水层为统一的地下水面。在堆积平原和山间盆地内广泛分布,是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孔隙水呈层状分布,空间上连续均匀,含水系统内部水力联系良好,因此,在孔隙水系统中打井取水,成功率很高。水文地质孔隙水能够对孔隙水的水流量、水位高低进行科学地测量,能够为我国地下孔隙水的研究提供很多便利。

1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的意义

我国从几千年前就通过挖井开采地下淡水,这种获取淡水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由于常年的开采地下水,不仅直接导致我国地下水存储量减少,还间接造成了许多问题。例如,地下水的减少造成沉积物颗粒间的孔隙水流失,沉积物颗粒坍塌堆积,使原本的土地缺失了泥土的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凹陷、下沉、裂缝等现象。此外,由于土地中水分的流失,导致土壤中的营养随之减少,土壤干旱、农作物收成不好的现象时常发生。个别地区更是由于土壤缺水导致地区生态系统不能正常运作,发生地区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的伤亡,地区经济水平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应该对地下水的开采实行相应的措施,降低地下水过量开采的问题,保护我国的淡水资源不被破坏。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水文地质孔隙水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三维立体地下模拟模型对地下孔隙水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什么地区适合开采,什么地区不适合开采。

2水文地质孔隙水相关数据获得方法

2.1实际数据收集方法

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需要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我们需要对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进行研究,如果将每个地区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一一收集,不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地下水轻微变动的情况,对相关研究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数据收集方法进行研究,选择适合的获取数据方法。我国常用的收集数据方法为实际检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实际数据从字面上就可得知,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然而,对整个研究地区的水文地质孔隙水进行总体数据收集很困难,并且还要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显然很难办到。所以,我们不得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勘察地区进行数据收集,收集数据时需要在不同分割区内进行随机取样,并且,需要对测量时间进行规定,在不同时间进行重复测量,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收集水文地质孔隙水的地域情况。

2.2模拟数据收集方法

模拟数据方法与上一种数据收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不需要对勘察地区进行现场考察,仅仅通过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就可推算水文地质孔隙水的目前情况。这种数据收集方法需要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加以辅助。模拟数据收集的优点就是耗费时间少、成本低。不仅不用花费大量的勘察设备,还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的开支,也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然而,这种方法是通过信息推算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收集方法相比,其准确率明显低于实际操作,所以这种方法一直都没有被广泛使用。

3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3.1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地下水勘测技术的进步,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成为了当前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的最实用的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对真实情况的仿真模拟,其原理是根据水文地质的孔隙水相关数据进行参数分析,确定地下孔隙水的大概含量,根据确定结果做出合理的计划。目前国内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分差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元法(BEM)、有限分析法(FBM)等。有限差分方法是一种求偏微分(或常微分)方程和方程组定解问题的数值解方法,简称差分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被巧妙运用在孔隙水研究当中,可对孔隙水的流向和水位进行大致推算。虽然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还是存在短板,相关领域应该对数值模拟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提出新的思维方法,采用新的数学工具。

3.2GIS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方法

对于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来说,整个过程通过数字数据和相关文件进行展示,其可视化程度差,表达出的形式不能够直观地进行判断,很容易导致数据分析错误。GIS即地理信息系统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方法能很好地弥补可视性差的缺点。它将相关数据和地形勘测结合,通过机器转化图纸,方便人们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勘测地形、水位高度、孔隙水流等要素进行自动曲线绘制,绘制出相应的剖面图,再通过参数对比判断其准确度,如果准确率过低,将重新进行要素分析,直到其达到满意的准确度。地下水的元素特征在点、线、面3种状态下有一定的差距,所以GIS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方法应该分别从点、线、面3个方面进行模拟研究。

4我国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相应优化

我国虽然已经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但是对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我国近几年科技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对于基本学术知识和地质条件的研究重视度不够。我国在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方面的一流人才较少,人们大多只关心具体实践,忽略专业知识,导致相关工人在具体操作时困难重重。由于研究设备花费大,研究时间较长,我国的大部分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真正花时间研究适合我国的孔隙水研究技术,导致我国的研究技术效率低,成果差。所以要真正将我国的水文地质孔隙水研究提高上去,需要创建适合我国的研究体系,提高孔隙水研究人员的素质。国家也应大力支持人才培养建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相关专业。

5结语

我国的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和使用较晚,虽然近几年的水文地质孔隙技术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应从国际的角度对地下水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孔隙水发展制度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真正地使我国的地下水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翁爱华,李舟波,王雪秋,等.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3):3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范例(3篇)

    - 阅0

    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2011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纪委、自治区纪委、市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加强.....

    生物力学的定义范例(3篇)

    - 阅0

    生物力学的定义范文篇1本文主要是对我的前两文[1]与[2]的进一步说明。需要读者结合我的前两文来读此文。由于[1]文中用引力一词,需用[2]文与此文重新理解之。本文的例题可.....

    环境设计的含义范例(3篇)

    阅:0

    环境设计的含义范文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具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将实用与审美有机....

    地质学研究方法范例(3篇)

    阅:0

    地质学研究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质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带动了全国中....

    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范例(3篇)

    阅:0

    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2011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