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例(3篇)
来源: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当前,农业产业管理技术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方式正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过渡。合理的进行农业产业管理,将有效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总的来说,新时期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管理,将成为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
2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原则
2.1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
作物栽培技术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光合作用、生理特点、生态因子调控等,以超高产的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确定关键性的技术环节。有资料证实:限制高产和超高产的诸多因素中,“库”占据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实现高产的目标,籽粒库的增加速度必须要小于“源”的增长速度。科学合理调控栽培密度,“库”范围内产量将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源过大或源质量下降,源库比例失调是小麦超高产的主要矛盾。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和形成,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
2.2优质栽培技术为导向
这些年,“绿色产品”占据主导消费地位。更多的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优质专用产品,尝试推广使用无公害化栽培技术,有着迫切的市场切入点。在此,今后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适应新时期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趋向,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定向栽培调控技术,将成为大趋势。
2.3规范化栽培管理为途径
当前,农作物产业化发展趋向明显。伴随产业化发展,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近些年,从种植栽培发展趋向来看,基地化生产将成为大趋势。基地化发展,更有利于技术推广。而且,在辽宁一些地域,基本上已经实现“统一供种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推广,从另一发面也体现了当前作物栽培的大趋势。今后,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需求,建立切合实际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将成为作物栽培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3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对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1结合栽培制度,优选栽培品种
栽培品种的选择,结合地方栽培制度,注意季节衔接,根据茬口调整,适合地方自然和生产条件。在品种的选择上,还应该注意如下问题: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3.2有效轮作栽培,促进高产稳产
作为传统的栽培技术,合理轮作在高产稳产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有效轮作栽培,将有效降低栽培成本。总之,在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升生产效益,降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轮作必须要综合考虑。
3.3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提供适宜土壤环境
改善土层环境,整地是关键。通过整地,有效调整土层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提升土壤肥力,为播种、作物生长、田间管理等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由此,本着改善土层环境的目的,建议播种前及时整地,平整地面,耙细土块,确保上虚下实,深浅一致,保证出苗的一致性。总之,播种前,必须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
3.4加强水肥管理,减轻病虫害
科学的水肥管理,将有效遏制病害发生。科学的水肥管理,包括肥料种类、数量、日期、方法等,都要经过科学的配比,并根据反馈做针对性调整。水肥管理,需根据肥料种类,科学使用氮、磷、钾等,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3.5保持田园卫生,减少病原产生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优化调整生产与经济结构过程中,农业生产已由数量转向质量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之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农业品产量与品质、农业增产与增收等,这些问题也是在国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之后出现的。所以,要满足农业与农村经济对科技的依靠和需求,就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1基层农业发展推广的现状
1.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农业栽培技术的推广是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等。农业必须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现有的农业结构,并实现“科教兴农”。在任何情况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都是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1.2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少政府对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多,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高出0.1%~0.5%左右。我国基层用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方面的成本则更少,这就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发展。1.2.2农民的知识水平及自身素质偏低农民对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接受程度慢,且专业技术干部素质跟不上基层农业发展的需求,栽培水平低,因此,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推广进度。1.2.3农民接受高科技知识的能力有限,缺少新鲜血液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农村孩子念完初中就辍学,高中念完的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困难很大。
2加强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2.1合理设置机构基层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能,提高领导能力及实际工作水平,进一步改善领导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基层队伍也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专业水平。2.2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在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基层领导班子应把握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并结合现代农业实际需求,对推广工作、推广人员及推广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充分调动科研、教育等单位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以及适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发展的创新之路2.3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根据基层农作物栽培特点,建议分地块进行推广。应设置推广中心,并从政府机构中,抽调人员下派到各个推广中心。要在众多推广中心中,评选出优秀推广站,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推广工作者的积极性。要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脉搏,围绕实现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广工作核心,激励农民进行科学栽培、科学种植。
3结语
文章通过对基层农业发展现状及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基层政府应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建立有效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等对策,为我国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文博.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09
[2]张雪峰.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3
[3]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4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业;作物生产;作物栽培科学;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3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其它部门发展进步的基础。目前,坚决贯彻农业方针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实现其现代化、科学化、工业化。而作物栽培科学正适应这一需求,那么如何将其应用到在农业生产中呢,首先要充分理解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及其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1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
作物栽培指选用优质的作物品种,科学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如土地、种子、肥料等),将无机物质向有机物质的转化的生产过程,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等。
1.1季节性强烈
由于光、热、降水的供应具有季节性的变化,作物生产也应与其相适应,农业生产时应把握好农时。
1.2地域性严格
环境条件是作物生长重要方面,但环境资源在空间、时间及地域之间都存在差异。同时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各异则产生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所以,农业工作者在进行农作物栽培时,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且因地制宜。
1.3紧密的连续性
人类不断发展,依赖作物生产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作物生产也应之相适应。农作物的各个生产周期,上下茬作物均相连紧密,相互制约。因此,农业生产者需从长远出发,落实前季为后季,季季为全年,年年增产持续。
1.4对土地的依赖性
在作物生产中,土地为其空间基础及无以取代的生产资料,土壤肥力对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起直接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持土地的持续性。
1.5系统综合性
作物生产的影响与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作物、环境与人为措施等。所以,在作物生产中,我们应以系统的角度为出发点,统筹兼顾,综合应用栽培技术,正确处理与协调各类因素的相互关系,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作物栽培科学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在新世纪的发展下,对作物生产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作物生产的目标需在优质、环境、效益方面兼顾。
2.1满足粮食需求
现阶段,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人均资源紧张、耕地少等因素制约了作物生产。同时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建设占用大量土地的影响下,耕地资源也会逐渐减少。其次,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如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此外,气候的反复无常,尤其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危机,因此必须加强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2.2增加供给的多样性
过去阶段,我国农业结构较为单一化。在新时代中,大农业除了种植农业外,可发展水产养殖业与畜牧业,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模式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这极大的调整了种植业的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的食物构成。因此,作为现代农业应通过作物栽培科学研究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物种类。
2.3保障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要求为人们提供充足数量及质量合格的各类食物。此外,对食物生产环境质量也提出要求,创建无公害的生产基地,生产出优质、无害的农产品,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保证食品的持续供给。因此,农业工作者应加大作物栽培科学的应用,为人们提供充足的,优质的粮食储备
通过上述对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与其在作物生产的关系的深入了解后,则可更好地探讨作物栽培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今后的发展趋势,为现代农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作物栽培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作物栽培科学及农业科技进步
3.1.1智能控制系统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通过对智能机器进行自主驱动而实现作业目标,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干预。如水果收获、间苗等作业中农业机器人的适用;安装智能控制系统于播种机上,在播种中便可对排种机构进行自动调节,获得最优播量。
3.1.2生物高新技术的研究栽培条件、环境与作物的相互协调对作物产量与质量有着紧密关系。因而,进行条件创造、环境改善、发挥遗传潜力是作物栽培的任务。如对叶片的吸光性进行改变,对CO2固定酶加以改良,可以使光合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
3.2作物栽培学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成就
60年代侧重研究种植制度,作物多熟制配套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研究肥水管理技术;不同作物在各个地区、各异的肥料水平下、各类品种下的适宜密植范围;研究作物生产中如干旱、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我国作物栽培技术在70年代以后有了新的发展,广泛推广规范化、区域化、模式化栽培技术;大面积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创建相关化控技术体系,多种作物叶龄模式及应用配套的器官促控技术等。
4结语
总之,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就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如作物栽培科学,农业工作者要认识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应用方法,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启源,周上游,邹应斌.作物栽培科学的新发展―从作物化控到物化栽培工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7-32.
[2]郝建平.对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想法[J].高等农业教育,1986(4):67.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范例(3篇)
- 阅0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范文[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范例(3篇)
- 阅0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范文篇1关键词:卫生改革,基本医疗保险,保险覆盖率,一个制度、多种标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基本医疗保险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

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范例(3篇)
阅:0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例(3篇)
阅:0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当前,农业产业管理技术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方式正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过渡。....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范例(3篇)
阅:0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范文[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