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文、翻译及赏析
- 阅87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译文】 说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花瓣白白又红红,风韵独特有情趣。曾记得。曾记得。武陵渔人被陶醉。 【注释】 ①道是梨花......

诗词中的“梦里”情怀
- 阅67诗词中的“梦里”情怀 牛锐 很多人都爱做梦,古往今来的诗人们更爱做梦,但能把梦真切地叙写出来的,细腻地表现人之感情的还要数那些妙笔生花的诗人们。 最浪漫的梦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充满了热烈......

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 阅79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

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木兰花》翻译与赏析
- 阅47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 阅6《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苏轼为好友兼表兄文与可《筼筜谷偃竹》画卷所写的一篇题画记。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翻译及赏析
- 阅89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

李贺《秋来》原文、翻译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 阅24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原文、翻译与赏析
- 阅6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沈祖棻)
- 阅42《声声慢》赏析 (沈祖棻) 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汉族政权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也以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为界线,......

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曹操《短歌行》试析
- 阅80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曹操《短歌行》试析 ( 李如鸾 ) 曹操,不仅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的领袖和重要诗人。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

屈原《离骚》鉴赏
- 阅65一、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刘乃昌)
- 阅19《醉花阴》赏析 (刘乃昌)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而写的一首离情词。由于他们夫妇感情深厚,所以别离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镂心,感情特别沉挚,离思特别凝重。晚唐五代以来,用词写男女离情的实在不少。有的写得发露率直,如《花间集》中顾的《诉衷情》“......

诗经《氓》赏析(马茂元、赵齐平)
- 阅24《氓》赏析 ( 马茂元 赵齐平 ) 《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

韩愈《师说》鉴赏(附作者简介)
- 阅39一、作者简介 韩愈( 768 — 824 ),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一说今河南南阳县)人。每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最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在唐代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斗争中,他的......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王达津)
- 阅76《秋兴八首 ( 其一 ) 》赏析 ( 王达津 ) 永泰元年( 765 )杜甫在严武死后即离开成都去渝州, 6 月到忠州,秋天到云安。大历元年( 766 )春,移居夔州,秋天寓西阁。《秋兴八首》一组诗都写于此时。这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在河北、山东形成了藩镇割......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析(霍松林)
- 阅32《马嵬》其二赏析 ( 霍松林 )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各有特色,但从思想倾向上看,其中的大多数,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七律,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

李白《蜀道难》赏析(阎昭典)
- 阅39《蜀道难》赏析 ( 阎昭典 )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

苏轼《念奴娇》鉴赏(袁行霈)
- 阅11《念奴娇》鉴赏 (袁行霈) 这首词虽然用了许多篇幅去写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气概,但主旨并不在于追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情。正如《蓼园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与鉴赏
- 阅69一、相关评论 1 .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

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
- 阅37一、作者介绍 (孙望郁贤皓) 王勃( 649 或 650 — 675 或 676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