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整理7篇)

来源:

传统文化作文篇1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这一天,我们本地人早饭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馅不同,味道也不同。这时街上已经挂满了彩灯和大红灯笼。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彩灯。

上午,荫营广场上有扭秧歌比赛。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快乐地跟着音乐扭来扭去,都想为自己村里争光。

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中门口的黄河阵。传说是诸葛亮摆得阵法。在我们这里成了元宵节必须去得地方。奶奶说:“转黄河阵可以祛百病,转得快就一年顺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转一圈,以求平安和顺利。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体现出荫营人民的精神风貌。

传统文化作文篇2

我国有许多传统工艺,比如:陶瓷、戏剧、国画、剪纸等四种工艺。

我最喜欢的是剪纸,剪纸又叫窗花、剪花。我试着剪了一张窗花,可是剪不像样。我学了几天,终于,剪得窗花像样了,我拿给妈妈看了看,妈妈说:“你可要加一把劲,一定要把窗花剪好,过几天后你就比赛了!”我就每天早上剪窗花,每个星期要剪七张。就这样,我剪窗花的艺术越来越好。去年,妈妈让我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比赛剪花。在两分钟的时间内剪出一张牛羊窗花,贴在窗户上。

比赛开始了,我和那一个小朋友都拿起一张纸,飞快地剪了起来。最后,我剪出了栩栩如生的.牛羊图。我的爸爸妈妈都欢呼了起来,我也高兴地蹦了起来。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文化——剪窗花!

传统文化作文篇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活着分三六九等,人死后也有贵贱高低之别。有威望受尊崇能力广大的常敬为“神”,有特殊才能可以长生不死的称作“仙”,一般人死了,才叫“鬼”或“小鬼”。通常认为,鬼是人死后所留下的灵体。因此,“鬼”又称鬼魂、亡魂、亡灵、幽灵、幽魂。

我相信这世间,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鬼,到底鬼是什么模样,只能是想象或揣测。从“鬼”字来看,应该是大头小身子弯着腿。按照古书解释,鬼者,归也。传说人死之后,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这种说法似乎与追日的夸父死后所化有别,但仔细想来,大体还是一致的。

在乡下农村,一说到鬼,常常让人毛骨悚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鬼似乎都是恶魔厉鬼,一般都是些非正常死亡的年轻人变化而成。譬如饿死鬼面色蜡黄,吊死鬼身披绳索,淹死鬼脸色苍白,病死鬼骷髅一般。记得当时,村里死了年轻人,每逢落黑(黄昏以后),小孩们都不敢出门。就是平常,有时候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外疯跑,或小孩气人不听话,也常常拿鬼来吓唬。我们乡下有一种说法,叫“近怕鬼,远怕水”,意思是近地方才知道哪里有鬼哪里无鬼,如果远了,就不必怕鬼了,因为他不知有鬼,却又不知水之深浅,所以变成了远怕水。

看起来怕与不怕,只在自己心里有鬼没鬼。常言说得好:“心中无悬事,不怕鬼敲门。”,只有怕鬼,才有鬼;只有心中有鬼,才怕鬼。

我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历,记得是刚上初一,正赶上一个大雾迷蒙的清晨,路过村后那棵神秘的大柳树下,我看到不远处路边的一座大坟前,似乎有一个人弯着腰,形态奇怪,我不由得害怕了,猛的跑了起来,越跑越听见后面有“噗噗踏踏”的声音,我跑得越快,后面的声音越急,我惊出一身冷汗,一口气跑到了大路口,等真切地看到前面有人了,才慢慢的停下来,后面的声音也逐渐变小了,我恢复了神气,这才发现,所谓追赶的“噗踏”声,原来是父亲给我刚买的军用式挎包正好贴在臀部,跑起来,上面两根带子来回击打包中新发的书本不时发出声音,回头再看大坟前的那人,却是新立的一块路标牌,我真的是虚惊一场。

说到鬼,我们必须谈及一个人物,那就是钟馗。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相传他是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但很有才华,满腹的经纶,且为人刚直,不惧邪。钟馗捉鬼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到明代大致定型,其中所讲唐玄宗之梦与吴道之之画被广为流传,“钟馗捉鬼”早已成了我国江淮地区端午习俗。至于钟馗究竟是何许人尚无定论,不过,钟馗的形象经过多次改造,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由此而衍生出许多具有喜庆气氛的鬼文化。

关于对鬼的认识,东汉王充的《论衡·订鬼》中早有论述:“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鬼者,人所见得病之气也”“鬼者,物也,与人无异“鬼者,老物精也”“鬼者,本生于人,时不成人,变化而去”“人之见鬼,目光与卧乱也”。他说的大体意思是人们所谓的“鬼”不过是气物的一种变化形式而已,它与人与物不同的是它属于人的思念存想;人之所以见鬼,是病卧乱想罢了,是人的精力不济的表现。这些说法和看法大多带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鬼神的说法应与中国几千年的宗教传统有关,作为一种祭祀或寄托哀思的方式也未免不可,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鬼的话题都将永远成为鬼话。

想起那个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代,人们都像疯了一样,即便是对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给与了有力的打击,但也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极大的混乱与悲哀,专一的所谓纯净“红”的统治让个人崇拜达到了巅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深远的和长久的,甚至是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鬼神呢?我觉得几千年前的孔圣人有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很精辟,值得深思。一是要心存敬畏。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它运行的规律,我们只有逐步的`接近它,慢慢的认识它,才能让人们从迷信中转向科学。二是要弄不清搞不明或者说暂时无法让群众明白的,不要急躁,姑且避开它,远离它,着手用力搞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做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的东西上去了,精神领域的东西也就自然会引起关注。

中元鬼节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祭奠祭奠亡灵,表达表达哀思,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削平人家的老祖坟而后快呢?即便是强制或命令似的推行了,百姓心里服气吗?很多时候,自然的东西还需自自然然地解决,人为强制只能加大反推力,正确的方法则是引导,则是把握看似顺其自然中的大势。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办中国的事情,离开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传统,不能算是把握了中国的国情,顺应了国人的诉求和传统发展的方向,才算真正把握了我国的大局。

鬼节,鬼话,绝不是诡异。每个有头脑的中国人自己去思考吧。

传统文化作文篇4

在众多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景泰蓝。这种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源自宫廷,展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我特别喜欢明代景泰蓝,因为那个时期的景泰蓝虽然不如清代的那么精细,但却更显得厚重和生动。明代景泰蓝的釉底厚实,镀金线条饱满,花纹样式丰富多彩,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所以,对我来说,明代景泰蓝是最具魅力的。

景泰蓝,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品,结合了瓷器和紫铜的特点。制作景泰蓝的过程首先是用紫铜制成胎,然后工匠在胎上绘画,接着用铜丝在胎上勾勒出图案,再将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在图案中。最后经过多次烧制、磨光和镀金,制作出华丽的景泰蓝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融合了青铜和瓷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作。这种铜的珐琅器起源于明代景泰年间,最初只有蓝色,因此得名景泰蓝。

有一次,在我看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节目时,发现了一件明代深蓝色的景泰蓝器物。器物上的花纹并不繁复,但却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有花草树木在器物上生长。金线饰边凸显出来,非常漂亮。这让我对景泰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造出了景泰蓝这种既漂亮又不失高贵的工艺品。

传统文化作文篇5

当流行音乐风头盖过了古风古乐,当四大名著变得鲜有人知,当汉字被大家提笔忘字的时候,当历史逐渐在人们脑海里模糊,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传统文化正在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流失。

我们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变化,从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曾经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位学者,翻越崇山越岭、沙漠戈壁走到我们面前大放异彩。而当今的传统文化,受到新的流行因素的影响备受时代的考验,它就像一位攀岩者周围都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跌入了万丈深渊。而当今我们要担起历史的重任,坚守好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坚守传统文化,因为我们不忍心看到未来的我们在目睹美景时,不在吟诵‘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般唯美的诗句,而是哑口无言。

我们需要坚守传统文化,因为我们不忍心未来的人们看见精彩的京剧表演,只能说我看不懂啊。

我们需要坚守传统文化,因为我们不忍心未来的孩子们不再被古老的'历史书籍吸引,而是被韩剧偶像剧洗脑。

坚守不代表不改变不创新,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应该做出反应。纵观历史,从之乎者也到白话文,从传统相声到风趣相声哪样不是在变革中生存下来。你看经典咏流传将埋藏多年的古诗古文翻新成新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你看诗词大会让古诗走入人心。

守住老祖宗的东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守住落脚点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决胜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料峭上欣欣向荣。

传统文化作文篇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我对于每一方面的认识都是皮毛,说的不是太精妙,只是浅浅的谈一下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共勉。首先,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就谈谈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我认为,第一:文化继承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呢?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有作用有价值。什么价值呢?有引起回忆、引起思考的价值,对于我国的时代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国人的文化涵养增强有较大的作用等等。但是,这有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化会有这样的作用呢?我们常说的“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是否还适用?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当我们“去其糟粕”的时候总是站在当代人的位置上思考的,试想每一个时代文化需求又怎么会完全一样的呢,如果我们每一个时代都去掉一点,那最后留给我们后代的还剩下什么呢?我们如果让他们只能拿着照片或者书籍资料来回忆我们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悲。不久前,就有一个报道说“用尿液煮鸡蛋列入文遗产”。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曾经被人们忘却的习惯也会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物件。

当我们身边的老建筑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文化遗产中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当我们身边的传统文艺逐渐缺少继承人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当我们身边的老习惯慢慢被遗忘的时候,文化遗产中的内容逐年增加。为什么我们都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为什么在他们快要消失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珍贵?因此,为了让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的丰富,我们要学会善待我们身边的一切。其次,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并以此来提升国际影响力、把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复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文化恶搞、崇尚外国节日以及还有一些学者为了出名和参看率肆意的而已批评古之贤人等等这类的问题,给传统文化的发展设置了较大的障碍。因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一些学者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该提高在传统文化上的投资,软实力不是软任务,应该采用硬性的方法来促进文化的传播。另外,国家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向世界展示更多高水准的中国文艺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而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就是好好的保持文化,不让其流失。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做到保持好身边的一切,只有我们手里拥有这些实力,我们才会在国际的文化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才会让更多的人为我们的文化博大与精深感叹。

传统文化作文篇7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曲艺、国画。

有一次,黄老师来到我们班挑选同学去唱乐曲,我幸运地被选中了,我高兴极了。每当星期三和星期五我都会和同学去曲艺室训练,训练的内容有踢腿、压腿和唱乐曲,训练时同学们都很认真,不怕苦、不怕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我们终于可以参加表演了,在学校举办的一次活动,我们的乐曲节目参加表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心里真高兴。

参加曲艺训练,使我懂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长了见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整理11篇)

    - 阅0

    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1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居民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人们包粽子投进江里,喂饱鱼虾,为了.....

    传统文化作文800字(精选17篇)

    - 阅0

    传统文化作文篇1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作文(4篇)

    - 阅0

    我与传统文化作文篇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进步做出了求不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www.xiaozongsh.....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整理8篇)

    - 阅0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篇1这些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

    亲情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整理6篇)

    阅:0

    亲情让生活更美好作文篇1亲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感情。在这亲与情的交融中,我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一个小雨....

    传统文化作文(整理7篇)

    阅:0

    传统文化作文篇1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

    感谢有你作文(整理12篇)

    阅:0

    感谢有你作文篇1感恩的心,感谢有你。——题记小时侯,心野一些,无拘无束,喜欢到处乱跑。“叮铃铃”,外公来了,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