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作文教学论文(5篇)
来源: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关键词】
作文生活辩证关系观察思考真情
一、引言
人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
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朱熹说得更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永远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无病呻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作文。但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观察,擅长发现,用心思考,积累有方,受到感动,表达真情。
二、细心观察,发现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寻找、发现。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获得写作素材,提笔作文时就不会如一副对联所写: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因此勤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观察要选准对象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有大自然的珍奇,也有人间的真情;有塞外的海市蜃楼,也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观察的对象,作文的素材,不一而足。
2、观察要掌握方法
观察是讲究方法的,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①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按照一定顺序地去观察事物。才能观察得既全面又细致。
②观察不能单一地运用视觉走马看花,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角觉、味觉、嗅觉等器官,进行细致地观察。
③观察事物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事物的特征。有的还须反复长期地观察。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3、观察要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心人,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兴趣,去注意它、了解它。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靠的是真正明确观察的意义与作用,靠的是对观察感兴趣,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靠的是观察后的成就感,靠的是教师、同学、家长的经常鼓励和支持……
4、要善于发现美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干世界,无奇不有。闲暇时多看看周围,无论是花花草草,还是人情世故,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耐人寻味的美。
就像古代的张岱一样,要不是他深夜到湖心亭看雪,他哪里知道“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所以说,并非缺少美,只是它们不为人知罢了。
景色美是一个方面,然而,美不只是指景色美,它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心灵美。如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杭州英雄司机吴斌等,他们都是当代的活雷锋。
三、用心思考,善积累
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没有用心地去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动读者。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中第一道练习要求观秋景,写一段200字的短文。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录你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单记录你的观察,那只不过记流水账而已,没有深度,没有力度,没有波浪,没有涟漪。恐怕连你自己都不愿读、不愿看。唯有用心思考,才能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除了要用心思考外,还要善于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今中外有不少积累的佳话。
古有“积叶成书”的佳话,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今有文坛神童邱华栋的成才佳话,邱华栋在20多年的创作中,一路闪着光走来,书籍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他边走边读书,边读书边观察,边观察边发现,边发现边创作,边创作边读书。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一个修养扎实、积累丰厚、敏锐智慧的作家就炼成了。
老舍先生说得好:“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文字的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记下来,下一阵雨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的文章。”
四、以情感人,抒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要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初中生目前的作文现状是:害怕写作,作文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五、结语
最后,我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写给学生的评语来作结:“观察,每天都要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美的东西;思考,每天都要形成一点新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写作,每天都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警句。”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2
长久以来,小学作文让教师深感困惑,学生也经常发出“作文好难、提笔不知如何下手”的感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有同感。总结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基调太高、太空,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小学生,讲求所谓的“有价值”“有意义”,导致写作中的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再者,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难免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导致学生丧失了习作的兴趣。要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验到才思泉涌,落笔生花的作文乐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情趣,点燃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不管从事任何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激发写作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使情动于衷而成于言。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强调情感的共鸣,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文中人与物、物与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身心投入地去感受、去领会、去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各种各样的贴近实际的图画、图片,利用小品表演揭露一些社会现象,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激情,集中学生的精神等)。总而言之,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情感要素,激起学生共鸣,并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爱上写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打开通道。写作就是写心中所想,抒发个人的感悟。敢想、敢写才是写作的前提。例如,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笔者就试着让学生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教师的鼓励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记录真实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从而产生强烈的情趣。例如,在讲完《颐和园》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试着描写生活中的建筑,或是旅行中的见闻,注重描写的方法,可以模仿颐和园的描写特点,加上自己的自由发挥。
二、积累素材,拓展视野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从内容入手。有一些写作文困难的学生即使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但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多方面地,广泛搜集各种素材。写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活动,小学作文是基础性的,但依旧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重视生活实践是指导小学作文的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进行艺术的再造和加工,这样,作文的素材也就累积起来。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展开想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切实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源泉。最后,读了万卷书,下笔才能如有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方法。写作是日益积累的过程,作文所需要的字词句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美妙的语言,要赋予语言生命的气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十分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并理解它的意思,及时修改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努力写好作文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许,而且短时间内,对作文的印象很深刻,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作文的修改意见。然后与学生就修改意见进行交流,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及时的反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作文,或轮流交换互相阅读批改等。教师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丁有宽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的,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作文能力为目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本人一直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作文的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反复看,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通顺,自己发现错漏之处,进行修改,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仿写和专项写作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优秀作文的写作手法,加工内化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模仿写作就好比“学步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但是仿写并非不加指导地盲目仿写。因而,教师要加以指导,先选择几篇同类型范文带领学生学习、领悟。写同一件事,描写同样一件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找出每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坚持练习写作,就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以上几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师生共同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3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4
一、拓展写的思路
和所有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一样,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着手。经过一番培训,我发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勤练笔”,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拓展写的思路。
在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部分,习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教材拟的题目写,二是围绕“初显身手”的内容展开。其中有一条特别引人注目:学困生可记录“畅所欲言”的内容,学习语言表达。这充分显示了新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在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里,还是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尽可能开拓思路,使学生愿意写,有得写。习作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二是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我教完《国徵》这一课之后,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徵增添光彩?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结合旁边的吐白,指导学生进行落笔。
二、我手写我口
小学教材里有许多优美的课文,不仅词句优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字美,更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写我口”,强调的是学生的有感而发;应该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于教师的势时引导。在教授第一单元的《爱什么颜色》之时,我通过读、感受、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入课后习题二:你爱什么颜色?由于学生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高潮,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渴望自己像个小诗人一样,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我抓住时机,先引导学生说,再让学生写,然后朗诵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在开始之初就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打下良好开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深深地陶醉于这美好的童话故事,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抛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之后,课堂上顿时像开了锅一样,学生饶有兴趣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起来。看到他们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让他们写下了名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时强调要用七色花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练习落笔
有的学生会说,说得活灵活现,但是让他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样写出来。新教材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教材编排上也突出了这个特色,在相关的语文天地中穿插了对作文落笔的指导。在第四单元的笔下生花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小朋友的吐白,这就是关于如何开头的提示。
第一个小朋友说“看看课文是怎么样开头的。”提示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写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特别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课文的开头方法。《你一定会听见的》就采用了反问的形式,《葡萄沟》开门见山……我例举了几种开头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进行总结。
第二个小朋友说:“我模仿《葡萄沟》的开头写。”在上面的讲述整理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从课文中学过的东西。其实我从来都不反对学生模仿课文;在学生对作文还不是了解的情况之下,这样子反而让他们心中有底,更何况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开始模仿之初,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怎么开头都可以。”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当学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开头时,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写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个人风格。
这样的编排在文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善加应用,就可以发现一番新天地。
关于作文教学,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方法,这也仅是个人的一点心得。教学之路,漫长而上下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然不断地加以精进,确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我手写我口”。
作文教学的论文篇5
摘要:
目前农村的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现象提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积累特色防写
本人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自己说:“狼来了,我不怕”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手册的形式、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切实际,干巴巴的,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3)收集农村经典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又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讲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可以预报天气。学生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4)观察农村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5)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6)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我的奶奶小学作文(整理8篇)
- 阅0我的奶奶小学作文篇1我的奶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60岁,一头银发,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走起路来颤巍巍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年幼时代是在奶奶身边度过的。奶奶是那.....

动物的启示小学作文200字(整理19篇
- 阅0动物的启示小学作文200字1篇1我家有一只很有趣的小猫,它长着长长的胡须,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大大的眼睛。它很喜欢吃鱼,还有老鼠。小猫走路的时候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的爪子很锋.....

快乐的小学作文(整理8篇)
- 阅0快乐的小学作文篇14月22日是一个快乐的星期六,你知道为什么快乐吗?因为陈老师要带我们去合肥的植物园和地质博物馆。我们六点半来到苏果超市配货中心门口集合,作文老师也来了.....

感恩老师小学作文(整理8篇)
- 阅0感恩老师小学作文篇1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奉献的春蚕,是无私的人梯,还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正所谓:三尺讲台,三根粉笔,三寸之舌。可是,我想要说:老师是那么伟.....

开学感想的作文收集(3篇)
阅:0关于开学感想的作文篇1初三,是个告别个性,既而用希望与努力苦盼灰色后的红色的时节。在匆匆岁月中,我们都在等....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5篇)
阅:0再谈作文教学论文【摘要】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关键词】作文....

学好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征文收集(6篇)
阅:0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作文篇110月悄悄来临,祖国要过60岁生日了。这一天,我们要请祖国母亲来检阅中国60年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