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整理5篇)

来源:

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篇1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幼儿能够安全的乘坐校车,避免在乘车时发生安全隐患,我园根据幼儿在乘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制定本乘车安全须知并以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大家。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执行。

一、家长须知

1.乘坐校车的幼儿家长要提前5分钟,在班车点等待校车的到来。

2.家长在陪同幼儿等车时,幼儿应有序排队,不乱跑,不打闹。

3.家长在送孩子上学前,请仔细检查幼儿的口袋里是否有尖锐的东西,糖果,扣类等对幼儿产生安全隐患的物品,家长应及时制止孩子带到车上,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4.家长应每天注意幼儿身体变化,如幼儿发烧,流鼻涕,不舒服等应留在家里观察。不坐班车要及早通知班车老师。

5.如幼儿的接送地点发生变化,家长应第一时间通知班级老师及班车老师。

6.接送幼儿由幼儿的第一监护人负责,如临时有事,需要更换接送人,需提前把接送人的体貌特征,联系电话告知班车老师,以免出现隐患。

7.如遇到恶劣天气和车辆在行驶中出现堵车压车等情况,请家长们耐心等待,幼儿园会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到每一位家长,请家长给予配合。

8.家长早晨带幼儿等车时,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东西,以免孩子吃的不舒服,导致乘车过程中出现呕吐。

9.疫情还没完全解除期间,幼儿乘坐校车应佩戴口罩,请家长自觉遵守提前给幼儿准备好,避免忘带、遗忘。减少疾病的传播。

10.请家长自觉配合幼儿园做好居家幼儿健康状况上报工作,每日早晨起床,家长给幼儿测量体温,在乘车前上报幼儿健康状况,方便幼儿园在第一时间掌握幼儿身体变化。

二、幼儿乘车须知

1.幼儿乘车时,有序上下车,不推不挤。

2.幼儿乘车坐好以后,首先系好安全带,小手放到膝盖上,头要靠到椅背上。

3.头、手不乱摸乱放,不伸到窗外,以免发生安全隐患。

4.幼儿不带任何食物乘车,乘车时不吃任何食物及水,以免车辆运行中发生安全隐患。

5.幼儿乘车时,不拿与自己无关的物品。有问题及时告知班车老师。

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篇2

各位幼儿家长(监护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请您认真履行好监护职责,全力配合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依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江西省《校车管理规定》的要求,校车过渡期到20xx年8月31日截止。20xx年9月1日起,本县接送幼儿的校车必须使用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原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一律停止使用。

2、考虑到我县的客观实际,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幼儿安全,政府倡导就近入学,鼓励家长(或监护人)自行接送幼儿上下学。确需校车接送的,幼儿园必须按规定使用按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

3、乘坐国标专用校车的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当与学校签订协议,并且配合做好幼儿安全教育,使其知晓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秩序,安全文明乘车,告诫幼儿不在车内打闹,不将身体探出车窗外,不在车内随意走动,不停稳车不上下车等。

4、家长(或监护人)有责任了解接送子女的国标专用校车基本情况(包括驾驶员的工作作风、身体状况、驾驶员资质及车况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当校车驾驶员存在不按规定的路线和预定站点接送、未严格按照核定载客人数超员载客、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以及行驶途中接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拒绝让孩子乘车并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运输部门举报。

xxx

20xx年x月x日

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篇3

广大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有关政策,为保障全县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县委、县政府从20xx年初启动实施了标准校车运行模式改革探索。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校车运营公司(后注册为郎溪德丰校车公司)。9月,新的校车运行模式正式运行。截止2023年7月,德丰校车公司共投放标准校车162辆(另有8辆原有标准校车加入校车公司联合运营),第一学期接送人数10219人,第二学期接送人数9463人(受疫情影响,幼儿园学生未全部入学)。因新的校车运行模式收费较低、服务优质、安全有保障,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家长已送锦旗40余面。在宣城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县校车改革取得的成效,《宣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新的校车运行模式改革运行一学年以来,由于运营成本高、收费标准低,政府补贴难以弥补巨额亏损,德丰校车公司运营难以为继。按照县政府要求,县审计局牵头第三方审计事务所对德丰校车公司一年来运营状况进行了审计核算,校车公司运营成本严重亏损,无法保障校车的长期运营。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制定校车收费标准过低。按照县政府要求,为改变过去学生家长和面包车主自行确定收费价格且过高的模式,招标方案提前确定了各类乘车学生的收费标准,收费价格比过去平均下降了60%以上。

(二)学生家长诉求错综复杂。一是家长强烈要求校车要如同以往面包车一样进村;二是因父母不能在城区陪读而学生每天跨学区上下学;三是按照省教育厅通知精神,部分学校推行了课后服务;四是二小插班学生转入四小等诸多原因,不同程度导致了校车公司运营成本成倍增加。

为巩固改革成果,完善校车运营模式改革,保障全县校车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经县校车安全管理领导组研究同意,按照“三个一点”原则,即“县财政再补贴一点、广大家长自行负担一点、校车公司调整运营线路,加强内部管理,压缩运行成本一点”,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从9月开学开始,适当调整全体乘坐校车学生收费标准。收费金额在原定基础上整体适当上调。

实施全县校车运营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牵涉面广,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适当调整全体乘坐校车学生收费标准,有利于从长远保障为全县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提供安全舒适的接送服务,做到标准校车全县范围内接送全覆盖,确保全县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衷心感谢广大家长对全县校车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长:

学生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5月23日,我县麦市镇发生一起三岁半幼儿遗忘在校车内身亡事故,教训发人深省。为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落实学校、校车运营单位及乘车学生家长的监护责任,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乘坐校车的人身安全,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乘车学生家长必须与学校签订学生乘车承诺书(协议书),明确学校和乘车学生家长的权力和义务,以便相互遵守、相互监督。

二、要坚决抵制无牌无证车,不乘坐超员超速、准驾不符、携带危险物品、无照管员跟车、未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等违规校车。

三、学校、驾驶员和家庭都有对中小学生、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文明乘车教育的责任,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四、家长或监护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送孩子并与校车照管员做好交接签字记载。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乘坐校车或个人从学校接走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与校车照管员说明情况,并由校车照管员做好登记。

五、当校车驾驶员存在不按规定的路线和预定站点接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以及行驶途中接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拒绝让孩子乘车并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运输部门举报。

六、家长和随车照管员要叮嘱学生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坐副驾驶、不在车内打闹,当有身体不适或其它问题时,应马上向随车照管员报告,以便得到及时处理和救治。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身良好的交通行为和安全防范意识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共同建设平安通城。

通城县教育局

20xx年5月30日

致乘坐校车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篇5

尊敬的各位家长:

首先感谢您多年来一直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学生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训惨重,发人深省。每次事故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此,学校提醒广大家长们: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安全接送孩子按时上学、放学,保证孩子的校外安全。学校要和家长强调的是:学校本身没有一台自己管理的“校车”,你们乘坐的所谓“校车”都是个人的车辆,是家长自己与车主联系,自愿乘坐的。

尽管如此,学校还是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到:

1、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过斑马线、看红绿灯”等基本交通法规,提高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在站台或指定地点等候车辆,要自觉维护乘车秩序,先下后上,不要拥挤,在车内坐稳扶牢,不与司机攀谈,不推搡打闹,不向车外投弃物品;严禁将头、手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窗外;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刀具等尖锐物品乘车。下车时应注意:车停稳再下,开门后,先在车门处观察一下车旁有无车辆驶近,切忌不看车下的情况就贸然跳下车;下车后不要急于从车前或车后横穿道路,选择适当机会安全过马路。

2、严禁让孩子乘坐无牌、无证、不具备接送孩子资格的“三无”车辆和超员、超载、超速车辆。坚决拒绝乘坐各种货车或农用车上学、放学。

3、不要让孩子乘坐小型面包或摩托车等小型车辆上学、放学。

4、假如您家离学校不远,建议您鼓励孩子步行上学、放学。

5、学生确因需要乘车,请家长一定要为孩子选择资质手续完备、保险齐全、行车守法的正规载客车辆。

6、家长必须与车主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以防日后发生纠纷。

7、发现有不合格的车辆接送学生,请您及时向交警、安监、教育等部门举报。

xxx

20xx年x月x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