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关于家风的作文 8篇

编辑:高中作文网

中学关于家风的作文 8篇

从寻常中寻找意义

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后,众人也便耐不住性子,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边闲聊着周末计划边走进寝室走廊,正和同学“指点江山,笑傲江湖”时,一个不经意间的目光投向一个身影——我妈。这时的她已收拾好我懒得洗的衣服,站在门外向四周看去。
“妈!”我快跑几步,走到她身边。她向我笑笑:“走吧,回家。”我喜欢划重点:我真庆幸,有人来接,不然不像一个家。
坐在我妈的小电瓶上,妈不断向我询问学校情况,恰如拷问犯人一般。庆幸的是,她是以简单的一般疑问句进行对话的,我只需回答:“yes or no。”不然的话,我都不知应如何回答了,因为回答内容多变,一不小心事情就会很麻烦——当妈的,总是喜欢小事化大。但我挺开心,一个家需要这样的角色。
我家在六楼,没等我妈的步伐,我首当其冲打开了门。(家中的爸未锁)随后,妈气喘吁吁地来了。
老爸站了起来:“人齐了,吃饭吧。”这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爸到了周末都很积极,一般亲自下厨。
我爸健谈,一顿饭下来,话中的信息量庞大到难以消化,不如说是在吃“口中言”。但总之,是通过最近的新闻实时,或是以史为鉴来叫我好好学习的,他一直认定我还是可教的。
望着他红光满面的脸和一刻不停的嘴,我也只好不辜负他说句“知道了。”这时得意并笑得像个孩子的他把目光转向妈,得意地挑挑眉毛。
我识相的离开了饭桌,因为我知道,我妈并不好惹,一场大战发生。我回到卧室,避避风头。躺在床上,我想想家人总是这样,有时互相恶意中伤、互揭伤疤,随后又互相抚慰对方的伤口或者装作淡忘而互相宽容直到真正忘记。当我从卧室出来时,他们正闲聊。
到了下午,我姐回来了,这时盛会才开始。吃过晚饭后,开始了批斗大会。主要对象一直是我姐,不得不说她太喜欢搞些事情了,连我这当弟的也看不下去。已经高中的她,却和小孩儿一样任性,常常让人操心,收到批评时,总是摆着一副扑克脸,装作冷酷地别过头去。本来一直不协调的爸妈在此时却异常默契,一致对外。为了让我姐早日成熟些,他们也是软硬皆施。不得不说:一个团体需要的不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而是一个共同的“敌人”。当然,绝无对家人的排斥之意。
由于各种原因,有时我家的光景萧条,又由于爸妈性格迥异,常常吵架。我不想再像孩子一般,只关心父母吵架,也想找找原因,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于是,我在卧室听着爸妈吵架的内容,有时也会难受。但我的眼泪蕴含的重量又如何比的上父母呢?
就是这样一个家,常常在支离破碎的边缘徘徊,但多年来却撑了过来,我知道这是一种家人的包容。家就是这样,如同一艘小舟一般,行驶于汪洋大海中,充当水手和船长的人只有家人,不要奢求他人会帮助你。在危难中漂流的心得总是刻骨铭心的,总是彼岸僻远,总是天气恶劣,总是求告无门,总是无依无靠。就是这样一个家,纯净到无限微弱,又无限强大。

点评:奕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能看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当他能感受直面家的脆弱,父母的无奈时,他长大了。文章极其自然真挚,赞一个。



我妈

一直想写写我妈,今天是个机会。
我妈啊!像天下所有当妈的一样,她很累。与其说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不如说每天下午都会瘫坐在沙发上,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声,上眼皮如铁做的一般挂下,随后一只手扶腰另一只手将被额头汗液粘住的发丝捋到耳根处并向我说道:“帮我端杯水。”看着这样的妈,每个人或许都不陌生。
我妈啊!也爱美,她出门时就算不是漂漂亮亮的,那也算素净。注意,这是一条分水岭,毕竟我见过许多母亲,在家庭、工作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下,变得失去耐心、急躁、邋遢,我想这应该便是所谓的更年期吧!曾作为少女的美丽、活力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如同趴在石上一动不动的海豹一般的中年臃肿妇女,说实在的,总有一种市井气。
幸好我妈还没迎来这一天,除了稍稍打扮一下自己以外,她更愿意把钱砸在我和我姐身上,我们成为了她的新目标。她的眼光挺好的,起码比我爹好得多。
当然,说到这里,她仍是一位母亲。她肚子里文墨不多,和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人一样。我常会问父母些问题,有时妈吃不消了,张开嘴正想说时,突然张口结舌,仿佛喉中有异物卡住一般,随后她放弃了,叹了口气:“去问你爸吧!”
饭后茶余,我爸也很不识相地又与我重新谈起这个问题,目的也很单纯,在我妈身上找到优越感。但是我知道,在桌上默默收拾的妈比我爸对我的教育意义更大。人呢,总是有经验的,做人更是一门学问。
妈平时一言不发,但我知道,为人处世她比谁都清楚,她在我小时就开始了这种终身教育,尤其是在我这种人际关系过于复杂的家庭里。
说实在的,对我的益处很大。
我妈也挺有生活情趣的,常常将一些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玩出新花样使人眼前一亮,当然,有时她也会失败。举个例子吧!有一日,她为了鳘鱼以一种美丽的姿态上桌,决定整条搞定。结果也是较为惨烈,但我夹出一块鱼肉时,里面还是生的。我爸说:“你妈有时还是蛮可爱的。”我也只好笑笑了。
当然比起这些事,我印象更深的还是那些细节。她喜欢在闲暇的空余时光里,迎着阳光为我修修指甲、教我拉拉小提琴,并且没有要求我有何成就,单纯地培养兴趣罢了。
我啊,其实挺怕一个人在生活的折磨下,变得粗糙、麻木,尤其是这个社会上的女性。“岁月是把杀猪刀”这句看来粗俗不堪的话面前,人们何尝不是苦笑着接受呢?
看来我妈应该是不会变成这样了,如果我将来有所成就,可以养活自己时,真的要好好感谢我妈了。


花甲与少年

丝丝纽带缠绕遍身,点点轻纱丝缕萦绕。家风似一个家族之间的纽带,带着个个年轻人寻找自己的归宿。
你一行,我一语,按动旋钮,相连的心之间毫无隔阂,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的血液输送。
你常年穿着一双沾满木灰的破旧运动鞋,着着一间从肩部塌下的廉价旧背心。那永远留着胡渣的油滋滋的下巴,那难以打理的如鸡窝般的头发上粘着艰辛与不甘。
如今年过花甲的你,有着一颗赤子的心,那高耸的山脊上没有护栏,那令年轻人望而却步的极窄的台阶似在你的脚下更加得结实。那百斤的巨木在你的肩上磨出伤痕,你一声不吭,任由那凝结成盐晶的汗水留在伤口处,只顾继续搞鼓接下来的工作。
你老了,但你年轻的脚印还历历在目,你稚嫩的双脚在神州大地之上穿梭,那油光发亮的皮鞋印下一个孩子在走南闯北的艰辛大道上留下的苦笑与惊喜。在广州的工人食堂中,你鼓敲着手中的木锯,试着在那不见模样的木块上一次次尝试。
积攒了资本的你回到了家乡,见证了你的儿女与你一同奋斗的成果,他们带着你的热情,倾心于学习,各个步入了地区的最高学府,在事业上付出了全身心。
你建起了自己的厂子,但工人还是你一人,偌大的空间中,一个人默默耕耘自己的宏图。你做的都是自己的,是自己的资本,你迅速成长,那些用厚重红布盖住的表彰匾也迅速覆盖了入口的天花板。
你有了自己的工作伙伴,却从不好高骛远,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而如期提交每一件作品。
渐渐得,你逐渐得老去,但你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工作与信仰。你的孩子的光芒却未曾淡去,布局也更大,却一直坚守着他们父亲的话:别好高骛远。
你的口袋不会一直都是鼓着的。
你一直在饭桌之上瞪大双眼环视后说下这句被视为宗旨的谏言,鼓励务实,努力。
灾难潜藏在你的安逸之中,而努力的你却一次次在安逸之中有所危机感,在股市高涨之时,你永远先藏起自己的欣喜,而在获取“小利”,之后及时退场,用那粘满辛苦的汗水的白线爬满的粗手指按下“交易结束”。
家风需要一个引领者,他用理性而前瞻的目光将一个个懵懂的孩子催入正轨。


用笑容来诠释

父母亲不严厉,也许是在有领导的地方待多了,他们的脸上总会有一抹无形的笑容。也正是这笑容,才会让家里不再那么死气沉沉。
大嗓门,是母亲最自豪的东西。就和农村妇女一样,她待人接物总是很热情,虽然家里没有什么零食,不过客人来时母亲还是会泡一杯茶水勉强当作是招待客人的东西,再附加一个招牌笑容,来的人也总是和母亲聊的滔滔不绝。家里来的客人不是很多,所以母亲的这种热情没有什么地方施展。
父亲的脸上虽然没有明显的笑容,但他的内心还是有一抹笑的。母亲说他两次在报纸上接待客户的照片都是几乎一模一样,那笑容和绽开的牡丹花没什么区别,在家里都不见这么笑过。
父母的笑总会让客人有种亲切感。所以我考砸了总是不会害怕回家。
母亲每天晚上都会默默的站在校门口,用她的微笑与我回家。她会对我笑笑,拉住我的手,一个劲的问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虽然我觉得这些事情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不过看到母亲那一脸的期待我最终还是开心的讲给了她听。
不过父亲没有那么关心我的学校生活,他也许关注的更多的是我的学习吧。他虽然说是希望我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不过每次只在我面前提一下就过了。但他的笑容虽然像是在开玩笑,在我看来哪些父母不会望子成龙呢,他只是用他的笑容让他显得不是那么的严肃。
母亲也是我的一个受气筒,我每次都会对她的唠唠叨叨的性格说个不停,不过她并不介意成为我的受气筒。她挂着那抹微笑听我发脾气,然后再笑一笑我的幼稚,但我总是不理她,把头别过去默默的哭,母亲哪会意我的哭呢。她还是那么淡定的看着报纸,等着我把那双红红的眼睛对着他,然后再对我笑笑。这使得我和母亲之间的吵架并不像吵架,更像是两个调皮的孩子在斗嘴。有时我实在是生气了,母亲也会不想理我,不过我的气消的很快。但我实在不好意思笑母亲认错,就在母亲的手机上写了封道歉信。看了之后,她便笑着把这封放在壁纸上的信删了,再和我讲讲一些无聊的闲话。她总会把那封信换成我在生日时给她写的祝福。比起道歉,她更喜欢这祝福。
不过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可就复杂多了,母亲每次洗他的衣服时,总会嫌弃衣服有一股臭味,但是父亲就是那么一个随性的人,笑着跟他讲:“那你的衣服出了汗不会臭吗。”说完关上门去跑步去了。父亲表面上嫌弃母亲的洁癖,实际上还是爱母亲的。母亲的肩膀不好,他会叫父亲出来帮他按一按,虽然按的力度很大,但母亲就会像我平时那样大叫爽,她不想让父亲失望。
不过今年外婆的身体出了些毛病,母亲也不再那么爱笑了,和父亲打电话时总会十分严肃。但是我知道她也还是爱笑的。
每次老师在班里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我总会对同桌说我现在还和母亲处于手拉手逛大街的阶段,她也只笑笑。
这已经成为了我引以为豪的事实了,毕竟好的家风是一个好东西,不是吗?

一代人

何谓家?而今,有父母的地方便为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风无疑最为重要。古有诗魔白居易清正廉洁之家风,常规劝子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而,他以清白遗后人,被后人所赞叹。
自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他乡,所以自幼便受他们的教导。
父母只是普通的商人,而商人最为重要的便是信誉,若失了信誉,便是失去了机会。所以,父母教会我的第一个词是—诚实。诚实不代表没有谎言,善意的谎言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掩盖错误,却是万万不行的。小时候贪玩,和朋友绕着楼下晒衣服的地方疯跑,一不小心就把晾衣服的架子弄倒在地,刚洗完的白衣服也染尽了灰尘。那时候看着周围父母不在,把衣服挂好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跑开。父母问起来也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逃过一劫。
然而后来这件事情还是被发现,母亲并没有生气,只是说道:“犯了错不可怕,我们也不会说你,只是撒谎说自己不知道是大忌。只有诚实才能让别人相信你,只有诚实才能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那时候还小,只是迷迷糊糊地点头,但之后却又很少再去撒谎。直到现在才明白。
大了一些上了学,母亲说的第二个词便是严谨尽力,事无大小,都应该认真、尽力地去做到最好。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尽力了,哪怕结果并非称心如意,也不会后悔。
还记得那时候去参加美术比赛,没有学过美术的自己很是紧张,只能在比赛前去努力准备,画不好了再画,空闲时候常会把白纸放在身边,拿笔画个大概。虽然最后并没有获得好名次,但是,努力了,那这个结果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或许就是这样,在之后学习还是其他的事情上,才会努力去做,不是为了结果,而是让自己问心无愧。
最后一个词便是责任。所谓责任,是靠着自觉,属于自己的事情便要认真完成。最早的责任大概是作为一个姐姐。有时候父母不在家里,弟弟作业不会的题就全交给了我。有时会懒惰不愿意去教,也会觉得很麻烦,后来看到母亲每次都会很耐心地去看题目,才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情要学会去做,有些责任也要学会去承担。家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也就因而有自己的任务。在父母影响下,也学会不去逃避责任。
家风无疑是对我们影响最深刻的,好的家风才会有好的习惯。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常常在教导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习惯,都靠着上一代逐渐养成。



陈氏家风

我们家中没有家规,但是每人似乎都有默契,这便是家风熏陶的作用了。家风已经在每人的心中长下了根,是:责任 道德 大方 读书。
责任
我的爸爸是老师。从小时候起,一想到爸爸,眼前就是他坐在书桌旁写下一串串符号,两臂旁堆着一沓试卷的情景。爸爸是资格很老的老师,但他每天都有备课。我知道,那是对学生负责。我现在的“完美主义”思想大概是与爸爸的责任心有关。
对待作业一丝不苟,练字练上一个小时,一件事要干就要干到底等等,都是我责任心的表现。为此,我作业的速度似乎慢了点,但我负起了责任,收获也自然是有的。与责任多年切磋后,我便知道负责任乃人之必须。
道德
道德不只是不做亏心事,更是做善事。我的外婆大字不识,却也晓得许多。有天她见着一名乞丐,衣衫褴褛着,便发了善心,给了他一张红色的大钞。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倒是没见过人给乞丐那么多钱。我问她是为了什么,外婆呵呵一笑,说:“这乞丐挺可怜的,便给他了。”
我的家人,有的即使没有一丝本领,也依然保持道德的操守。
行善,是为自己积德,为他人积福。于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感动,也会使得我鼻中一股酸意。会感动,才会懂得道德。道德如一艘船,行驶在大海中,永不倾翻。
读书
塑起这一家风的是我的父母。他们都是贫苦出身,但却坚韧异常。我常听妈妈讲她自己吊发夜读,冷水扑脸。问她书中的内容,她连内容在那页都能被的出来,这可是另外一种“倒背如流”了。我的父亲境况许是好些,但他也苦读书。他高中时,那些老师不会的题目他都能解出来。我每每想到这里,便有深深的自豪感,读书也有点带劲了。
不只是学习方面,这读书也只读课外书。我也记不清读了几年课外书了,但我家里有六七个书柜,书都是塞得满满的。单是一个学期,我就买了不下二十本书。这其实就是家风的力量,我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故事,这书也是渐渐喜欢上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便是这漫漫长路上的调味剂。
大方
大方实是指“落落大方”。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最忌的是我的嘴不响,如蚊子的叫声。被妈妈训过几次后,我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现在反思来,的确是不应该,我的妹妹是一点都不害羞!在家族聚会上,妹妹在众人眼前跳着她新学的舞蹈,神情自若。
我意识到,大方其实是家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需要大方,大方可以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可以使你冷静。大方其实是你学历中的金牌,是你面试成功的钥匙。大方更是折射你灵魂成熟度的镜片。似乎这一家风会引领我走向不一样的领域。

好家风塑造人格。在我的心中,陈氏家风便是最好的家风。责任,道德,读书,大方,八字并排,相伴我跨过任何一座山川,任何一片沼泽。


我的家乡

家乡是什么,家乡是一个包含了自己的童年回忆的地方。每当你会到家乡,你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今年的暑假,我回到了我久违的老家--南塘。
从公立的夏令营回来,我带着行李箱和满包的书回到了我妈的幼儿园。放下了书包,我打开了房间里的空调,冷气轻抚我的脸庞,带来了凉爽,带走了炎热。姐姐进来了,打开了电脑,对着屏幕,玩着手机,假装在学习驾车的注意事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下山了,我和姐姐到旁边的小学去跑步。
刚刚出去,一股热流扑面而来,但是相对中午是凉快多了。我强忍着走进了小学。那里的外貌与上次来的时候改变了很多,房屋涂上了新的漆,操场的草坪全部都拆掉了,只剩下了满地的翻过的土地,空中飞着各种不同种类的虫子,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闪闪发光的。在这里跑步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少数的人是一些年轻人,我想南塘的人大概都不愿出门运动,他们都被手机诱惑了,不愿意出门玩耍。我走在跑道上,我环顾四周,有些年轻人都戴着耳机或者看着手机,完全没有自愿外出游玩的意思。
今日头条新闻说我们这个暑假都呆在空调房里,会患有空调病。我觉得好多人都待在房间里,开着空调,吃着冰淇淋,看着电视,成天不知道运动。我也是这样的,只有在老家的这几天才会出门玩。随便动动都会汗流满面,没有很多的精力去运动。缺少运动的那几天每天早上都没有精神。
我回到家后,我妈妈让我去学游泳,我认为这是个好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得每天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可以应付体育中考。每天早上8:10-9:10都会去学游泳,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在游泳池里,我一点点的开始学习,因为缺少运动的原因,我的肺活量和体能都很差,在水里经常会感到头晕,气息不足。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我也可以去游一趟了,但是体力还是会不足够。转眼间,学游泳的时间快结束了,我也学好了,来回50米也不会很累。我相信我未来的几天都能坚持每天去运动,游100米也会变得轻松,对于游泳这项运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与认识。
以前,我认为老家只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现在,我知道了,有时候,老家还有给你一些好的习惯。城市人总认为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是落后的,但是,他们在运动方面却远远超过了城市人,这次回到老家让我学到了运动的可贵性。


5点43分的家

一、
我认识一家人,也就是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不知从何时起,全村人都认识了他们。
在1945年的一天早上5点43分,天空没有被朝霞抹上烈红胭脂,显得格外蓝,就像被擦拭过的大海的蓝。在东海西北沿岸的一个小山坡旁的木屋里,和着屋前院子里的鸡鸣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哭叫,是个男孩。随后屋里的老人们躁动起来,这是继四个女孩后的第一个男孩。“这个男娃一定会长出息……”
1967年,他的22岁生活。他在出生后,每天早上5点43分都自然应着鸡鸣声早早起床,开始工作,果然是个有出息的男孩。在18岁村里就有女孩看上了他,他在19岁就和村里最漂亮的女孩结婚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文革已经深入到中国东南沿海的这个令人瞧不起眼的村庄中。全村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那个女孩也一天似一天的焦虑,对男孩说:“我们走,走。走?”
男孩摇着头,不肯移一步。67年冬的一天黄昏,该来的终于来了,谁把一盆杀猪血泼在了头上,血红深入到了空中云与云的缝隙之间。昏沉的暮色笼罩着村落。
过了这个晚上,村民的心不情愿地平静了下来。女孩哭尽了眼泪,也再哭不回她的丈夫。第二天早5点43分该起床的男孩不见了。女孩不再出门,谁也不愿用自己的家庭来换其他任何东西。况且这个家庭这么大!

二、
1975年夏,一个面容憔悴,远不像30来岁的男人忽然闯入了这个小村庄。
大了8岁的村民仍用第六感绽放了微笑,这个晚上人们欢腾的话语比知了聒噪还聒噪。一位妇人却孤心地以泪洗面,她的心里比那个男人更火热。
东边天空上一颗启明星又幻出了影。
这个新的家庭在5点43分诞生了。男人没有和妇人讲着过去的如何如何,只是向她提出一个请求:“我想要一个孩子,你去乡里找个机灵有出息的孩子。向他的父母借养5年。”妇人什么都知道,她应了,马上去了。当时的那个条件艰苦的,又是这个男人想要养孩子——孩子很好找,妇人早早挑了一个回家。
这5年5年下来,男人和妇人养过了好多孩子,他们都是村里最有出息的。成年后,各自立家,像男人一样淳淳教导孩子。在他们心中男人和妇人比亲生父母更亲,他们一起都是一家人,传递这个家庭的梦想也便成了理所当然。

三、
1994年8月末9月将至,一天5点43分,村落似醒未醒,男人已经醒来了。他竟然浑身不舒服,从楼上下来,底楼泛滥起10厘米深的水。
他不管了新领来的孩子,卷起裤脚,奔向了各个村民家中,把该吩咐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吩咐给了全村人。这一天不见了时间,因为没有了太阳。雨下不完,云也下不完。
又像27年前一样,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水位猛涨,人心惶惶,东南沿海人民的老朋友台风(那年是17号台风),今年来得特别不友善。
把自己家庭安顿在山末了(因为有洪水来袭,所以人们上山避水灾),留给妇人有生以来最严厉的命令“照顾好这个孩子,千万不能出事”,话还在嘴边,他已经顺风跑下山去了。妇人不知在向谁点头表示允诺。
在风中,在雨中,他变成了一位倔强的老汉,又像一头有出息的水牛,尝试靠着自己的家庭帮乡人度过这次天灾。他们的家就像是那座敦厚的小山。
两天后的早上5点43分,醒来的老汉惊叫:“水退去了,17号台风走了。乡民可以回家了!!”(他重复了3遍才满足)急忙去看了自家的孩子。妇人做得很好,孩子安然无恙。

四、
听老一辈讲起这个老汉来,我与他接触了一下。听老汉简单地说:“我之所以收养这么多贫苦的孩子,是想教育他们在成年后孝敬各家父母,帮助同乡村民。我算生不了这么多的孩子,搞好乡风要靠家风,搞好家风我要充当榜样……”
回想有这样优秀的乡民,还怕没有乡风?没有家风?当然他夫人的赞许也至关重要,这不是一个老汉撑起的家,这是一个家庭撑起的乡村。
不知哪一天的5点43分我醒来了。
此页


最美家风

家风,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了。
一个好的家风它决定着你的家庭留给人美好的印象。当他(她)一进门,看到的这种家风,会让他留恋你家的家风,从而使你家留给人的初印象会更加美好。
但对于一个习惯性极差的家风而言,给人留下的只会是厌恶,时间久了,会让你家丧失人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讨厌你,离弃你,是你生活在一个只有你自己的环境中,那样的生活只会是孤独的、寂寞的、不耐烦的。
一次,外婆从地里耕田回来了。看着外婆的一身灰,我的心不知被什么东西触动了。我心想:“外婆的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干这么累的事。既然我作为外婆的孙女,我就有责任帮外婆。”
后来,外婆打算去洗脚了。我连忙阻止外婆,去拿来为外婆买的新脚盆,装来了一盆热乎乎的热水。外婆见到,喜笑颜开:“我的外甥孙女果然长大了啊,都变得这么懂事了。”我也就配合着笑笑。看到外婆缓慢弯下腰,我又将外婆扶起来,想帮她洗脚。但她拒绝了,她说:“如果我连洗脚都还要别人来的话,那我就真的老了,况且我还不想那么快的老去,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干呢。”我尴尬的笑笑。她接着说:“老年人不是更因该多多锻炼吗?我平时没有时间,也就只能靠这些事情来做一些锻炼了。在我看来,你们年轻人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让家人省心了,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免得你又说我烦。我买了你最爱吃的榴莲蛋糕,你去吃吧。”
一听到榴莲蛋糕,我就把所有想说的话咽了下去。我飞似的跑到厨房,看到桌上的榴莲蛋糕,口水直下三千里,拿上叉子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每一次出门,都会有人对我指指点点。走出门时,有几个大妈大婶会说:“你看你看,这就是那个东四门家的那个很听话的孩子,如果我们家的孩子也这么听话就好啦!”到菜场上买菜时,有几个买菜阿姨认识我,就会对相邻的几位婆婆说:“哎,真羡慕东四门家的小孩,那么懂事,都会帮忙买菜了,真好啊。哪像我家的小孩,这么大了,叫他到个垃圾都不厢情愿的,这差别还真是大啊。”在学校上课时,会有几个老师在私底下说我:“你们听说了吗,我们班那个小女孩很懂事诶。真喜欢这样的小孩啊,长得还可爱。”对于这些留言,我只会置之不理,有时候假惺惺的笑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