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整理2篇)

来源: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自2002年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开发区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企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提升帮办服务水平,全力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开发区内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企业数量、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年开发区有企业91户,年发展到119户。截止今年4月底,又有10户企业落户开发区。129户企业中,已竣工投产企业55户,部分投产企业22户,在建项目29户,外资企业24户。到位资金年为13.44亿元,年达到16亿元。今年4月底增加到16.28亿元,其中,协议外资注册资金2.1亿美元,注册到帐外资1.1亿美元。

企业规模日趋壮大。至今年4月底,129户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至亿元的项目17户,亿元以上项目达25户。列统企业有52户,其中,理士科技年销售超8亿元,迈特尔金属制造、同泰服饰等5户年销售超过50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有28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18户。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如金石集团、理士科技、同泰服饰、赛尔电池、威尔塑胶、全成合成革、华兴实业、赛欧信越消泡剂等一批企业不断追加投入,产销效增幅较大。

工业带动作用明显。截止今年4月底,开发区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2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4.8%,比上年同期增长51.2%,高于全县平均增幅7.8个百分点,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孵化器。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机械制造、仪表线缆、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作用凸显。近年来,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金石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通过招商引资,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条做长,金石科技园、金加钻采等一批企业落户开发区。小青青机电、常盛动力等一批知名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仪表线缆是开发区的一个重要产业,企业数量21户,占开发区企业数的16%。红光仪表、华海测控、杰创科技等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引领同行,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影响。新型建材业在开发区也崭露头角,金桥建材、金鹏彩钢、常洪建材等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适用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发展重视高新技术,依托科研院所研发新产品,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快的发展。红光仪表厂开发的5000台智能料位仪生产线,华海测控开发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小青青研发的渔业机械“投饵机”,理士科技的铅酸蓄电池等,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除三大特色产业外,医药、电子、轻工、轻纺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如赛欧信越消泡剂有限公司不仅自身发展迅猛,而且还联合区内其他同类企业,成立协会,共同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产品竞争能力增强。

企业注重培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目前,开发区企业共注册商标419件,其中市知名商标46件,省著名商标12件。2008年,开发区多家企业积极申报市知名商标,赛尔电池、苏仪集团、输油泵等5家企业正积极申报省著名商标,金石集团GMP申报国家驰名商标。三禾玩具、爱特福磁动车等一批产品也积极申报市名牌产品。开发区企业商标注册数,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拥有数及国家免检产品数在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理士科技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今年理士科技还积极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发区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签定合约、抓专利建设、争取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办法,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升级。目前,开发区有江苏杰创科技、金石阀业有限公司等10个省高新技术企业,华海测控等3个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有整体式快装井口、悬浮式液压支柱等19个省级鉴定高新技术产品,有现场数字温度仪、转子式输油泵等8个市级鉴定高新技术产品。拥有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金湖小青青机电有限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渔业机械“投饵机”申报国家新产品,获得成功,争取科研资金1000万元。今年该公司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准备投资生产矿山液压支柱系列产品,年产值将达1.9亿元。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年,开发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56亿元,同口径比较去年同期实现销售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加了7.5亿元,增长了62.19%;入库税款4592.68万元,同口径比较去年同期入库税款2485.72万元,增加了2106.96万元,增长了84.76%。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8.26亿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增加了4.49亿元,增长了119.09%;入库税款1894.77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入库税款795.45万元,增加了1099.32万元,增长了138.2%。年新培植淮安扬子木业有限公司等11户列统企业,同泰服饰(江苏)有限公司、江苏迈特尔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超亿元。入库税收超100万元的企业达11户,其中,理士科技年实现入库税收1200多万元,截止今年4月底,已实现税收1104万元,成为我县企业纳税大户。同泰服饰、华泰纺织、华兴实业、赛欧信越消泡剂等一批企业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

(五)促进了社会就业。

目前,开发区企业共吸纳职工总人数9406人。其中,理士科技有限公司用工超过2000人,同泰服饰(江苏)有限公司用工近1000人。有4860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2587人参加了养老保险,1015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304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开发区每年都新增一批就业岗位,仅年就新增就业人数1406人,发放工资达1150万元,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为地方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企业投入和开工不足。

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未能按协议投资到位,造成项目建设速度缓慢,有的厂房建成后不能及时投产运营,有的将建成的厂房出租、转让,有的项目一期完成后,二期项目迟迟不投资开工,造成土地被圈占、闲置等情况。如同德科技有限公司年签约,但至今未开工。金宝酒业有限公司厂房、生产设备等建成后,因生产许可证难以办理等因素影响,至今未投产运营。普天机电将建成的厂房出租给蒙牛乳业做仓库,而企业既无产品,也无设备,土地已闲置多年。有的因缺乏资金投入,企业只能部分运转,生产经营活动不正常。有的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没有项目,通过嫁接、游资注册等获得土地,然后再慢慢找项目。有的企业厂房、土地、设备几易其主,开发区有一企业已三易其名。

(二)投入与产出比偏低。

至年底,开发区企业119个,共投入到位资金16亿元,占用土地6401亩,平均投资密度约25万元/亩。已经投产的77户企业,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9.56亿元,投入与产出比只有1:1.3,企业年入库税收一共只有5985万元,每亩不足1万元,年税收不足10万元的企业达23户,有的企业年税收不足1万元,少数企业只有销售,没有税收。远未达到投资协议所定的投资密度80—16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6万元/亩的要求。

(三)企业用工缺乏。

服装加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操作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缺少有一定管理水平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服装加工等15家企业共缺工1052人,鑫国模具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部门通过举办招聘活动、外出招工、校企对接等措施为企业招来工人后,部分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导致工人频繁跳槽,形成动态缺工。

(四)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少数企业经营者思想不够解放,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投资决策上凭个人经验,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以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二是产品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多为来料加工或生产配套产品,产品停留在市场的底层,利润很低。三是产品质量意识不强,不按行业标准生产。如电线电缆产业,年销售超7亿元,但没有一个省名牌产品,不按标准生产、超许可经营现象较为严重,已被列入省“挂牌整顿”行业。

(五)投资环境需要优化。

开发区基础设施、三产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如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主要交叉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和交通信号灯,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区内产业规划零乱,不能形成产业集中区。一些部门在为企业服务时,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方法不够灵活。社会上一些人推销产品,干扰企业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仍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一要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意识。各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坚持特事特办,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办理的,只要是有利于全县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的,都应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二要着力化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金融部门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正常运行。三要积极联系中介机构,帮助企业招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

(二)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承载能力。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首先,抓好开发区内的路、水、电等硬件建设,包括安全标志设置,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其次,要积极谋划开发区公交、购物、餐饮等三产服务配套功能,提高全方位服务能力。二要逐步调整和完善开发区产业集中建设规划,引导同类型企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三要采取企业出一点,财政拿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等办法,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开发区及全县企业提品质量检测服务。

(三)提高企业素质,鼓励自主创新。

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可以组织开发区企业法人到国内大企业进行考察,激发他们做大做强企业的理念,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其次,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加强合作,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三要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四)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强项目考核。

一要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制。对引进的项目,在与开发区正式签订协议之前,对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达到投资密度和销售、税收等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项目进区后能按协议开工建设和投入生产。二要强化项目考核。要把企业的投资密度、到位资金、投入与产出比,以及入库税收纳入对引资单位的年终考核,以促进项目建设真正实施到位。三要继续强化对已入区项目建设的管理,对投资严重不足,不能按协议开工建设的企业,加大清理力度,并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一,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优化投资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扩大。开发区迎挑战、保增长、促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引进并留住高质量的项目,最根本的还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开发区必须深入践行区委提出的“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牢固树立客户服务理念,一切工作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既重视硬环境建设,又重视软环境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第二,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增强竞争优势的客观需求。

当前,我们与周边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重叠、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接近、优惠政策趋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整体经济形势趋冷的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竞争更为激烈。xx开发区与周边开发区相比,能否具备竞争优势,能否对资本及相关要素具有强大吸引力,关键在于服务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只有主动调整,全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才能带来密集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第三,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国际合作不断加深,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发区的发展必须遵守国际有关行政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公约、准则、法律和法规,所以亟待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国际接轨,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一流服务环境。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xx开发区已基本完成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一期、二期开发,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十一通一平”(道路通、给水通、雨水通、污水通、供电通、供热通、蒸气通、天然气通、通讯通、宽带网络通、有限电视通和土地平整)的基础设施,建有温泉公寓、高新公寓、天鹅湖度假村、海关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海关等部门在开发区内设有分支机构。但与“使业主放心投资、让企业安心发展”的要求相比,服务环境的差距很大。如果与xx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相比,服务环境的差距更为明显。同时,xx开发区所依托的**城区的规模等级比较低、生产生活服务能力比较弱。

第二,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的能力不强。

目前,xx区内高等院校少,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高水平教育和培训的能力不强。研发机构比较少,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同时,xx开发区地处京津之间,却对京津两市高密度的技术、人才资源吸引和利用的力度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出地缘优势。

第三,行政服务环境没有达到高标准。

过来,开发区按照建设“服务型xx”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理念,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xx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建在开发区内,有32个行政职能部门入住,全部实行了网上并联审批,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税务、金融、公安、电力、消防等部门都在开发区内设有办事机构,为企业提供了有效服务。但是,与营造“亲商、富商、安商”良好氛围的要求相比,行政部门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延伸服务等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建议与对策研究。

第一,提高服务硬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硬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突出开发区的城区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为企业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务和生活环境。一是高标准推进开发区三期15平方公里建设。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发展理念、标准和运作上与国际全面接轨,打造开发区的国际品牌。二是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1.26平方公里软件中心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部分功能项目建设。启动2.61平方公里国际商贸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各功能区建设。三是加强环境建设,以引领城区、优于周边、接轨国际为目标,全面提升开发区内道路、水系和绿化、美化等环境建设水平。四是加快推进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金融商务中心和东湖俱乐部建设,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商务办公、消费休闲需求。

第二,加强高校和研发机构建设,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要协助天狮集团加快天狮大学建设步伐。其次,要制定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吸引京津乃至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到xx开发区兴办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打造集研发、生产、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衍生长。再次,要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打造高水平的行政服务体系,创造一流服务环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科普教育工作制度(收集3篇)

    阅:0

    科普教育工作制度范文篇1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区的一家龙头金融机构,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提上议事日程,....

    开发区调研报告(整理2篇)

    阅:0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篇1一、基本情况自2002年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人民....

    家电行业调查报告(收集5篇)

    阅:0

    家电行业调查报告篇1??报告在对这些网站进行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内大型企业网站内容、服务、功能等方....

    幼儿园新颖毕业典礼策划方案(收集4篇)

    阅:0

    幼儿园新颖毕业典礼策划方案篇1活动准备:1。请每位幼儿邀请自己的父母参加毕业典礼。2。给每个幼儿准备一顶....

    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收集3篇)

    阅:0

    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篇1随着交通以及通讯等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网络化以及社会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旅游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