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康复训练范例(3篇)
来源: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篇1
【关键词】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对性运动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0005-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targetedexercisetrainingontheupperlimbfinefunctionalrecoveryaftercerebralinfarction.Method:FromJanuary2014toJune2015100casesofpatientswithupperlimbdysfunctionaftercerebralinfarctionwereselected.Theywere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50casesineachgroup,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controlgroupwasgivenconventionalrehabilitationtrainingtherapy,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targetedexercisetraining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courseoftwogroupswas6weeks.FMAandSTEFscoreswereusedtoevaluatetheupperlimbmotorfunction,theCarr-Shepherdscorewasusedtoevaluatethefinefunctionofhand,modifiedBarthelindexscorewasusedtoevaluatethedailylifeabilityevaluation,theSF-36scalewasusedtoevaluatethequalityoflife,theobservationtimenodewerebeforetreatmentandaftertreatment.Result:TheFMAscore,STEFscore,Carr-Shepherdscore,modifiedBarthelindexscoreandSF-36scalescoreoftwogroupsbeforetreatment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edifferences(P>0.05).TheFMAscore,STEFscore,Carr-Shepherdscore,modifiedBarthelindexscoreandSF-36scalescoreoftwogroupsaftertreatmentwereobviouslyimprovedthanbeforetreatment,theimprovedsitua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Upperlimbdysfunc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Optimizedmotorskills
First-author’saddress:XingtaiThirdHospital,Xingtai05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进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往往比较满意,但是往往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后遗症,如何减少脑梗死的不良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神经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上肢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调查发现,脑梗死发病初期80%左右的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而发病3个月后仍有40%左右的患者存在上肢精细功能下降[2]。目前,针对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很多,但上肢精细功能的恢复仍是康复治疗的难点。有研究发现基于运动再学习方案发展而成的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效果明显[3]。本研究对5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上肢及手精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患者进行对比,希望能为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脑梗死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2)30岁20°,至少有2个手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1min内重复超过3次;前臂被动旋前和旋后>45°,肘关节被动伸展90°、外旋>45°。(5)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欲望和家庭支持,能够配合治疗。(6)自愿加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意识和认知障碍;(2)病情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者;(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4)穿上吊带和夹板后上肢不能维持一定的平衡者;(5)不能独立完成从坐起到如厕的移位,持续静态站立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订知青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患肢的生物力学行为:判断上肢抓握、够物及操作物体时参与的肌肉及其收缩力的方向。(2)分析运动动作:通过抓握、松开、拿起不同质地、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坐位和站位在各个方向取物;转移物体;接扔物体;为特定目的操作物体;使用双手完成特定任务;评估患肢运动的随意性和精确性。(3)软组织牵伸:在训练开始前进行患肢被动牵伸,持续牵伸20s后放松,重复4次。(4)诱发肌肉活动:在患者递杯子的过程中给予肌肉功能性点刺激,在抬起和放下杯子时,治疗师协助将前臂维持于中立位,训练控制抓握力度,帮助患者进行上肢伸肘肌群及肩内收肌群的离心和向心活动。(5)够物和平衡训练:患者坐位前伸、侧身和后伸取物并转移物体;在站立位下从单手取物过渡到双手取物。(6)操作和灵活性训练:指导患者从杯中取出小物体、在电话面板上按数字键、转动铅笔及追踪圆圈的轨迹。(7)双手训练:揭开瓶盖、叠毛巾、接物体、搅拌、滚球及上肢环形运动。上述训练40min/次,2次/d,5d/周,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其训练,以8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价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MA评分及STEF评分。Fugl-Meyer评定法(FMA):包括上肢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个大项,113个小项,总积分为226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此项检查用来判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侧重于上肢和手动作速度的评定。全套检测共10项动作,记录从动作开始至结束的时间,根据时间长短评分。
手部精细功能评价采用Carr-Shepherd评分:0分:手指不能动;1分:捡起一个钢笔帽,再放下(患者向前伸臂,捡起钢笔帽放在靠近身体的桌面上);2分:从杯子里捡出一颗糖豆,然后放在另一个杯子里(茶杯里有8粒糖豆,两个杯子必须要放在上肢能伸到处,左手拿右侧杯里的豆放进左侧杯里);3分:画几条水平线止于垂直线上,20s内画10次(至少要有5条碰到及终止于垂直线上);4分:用一只铅笔在纸上连续快速地点点(患者至少每秒点两点儿,连续5s,患者不需要帮助能捡起及拿好铅笔,必须像写字一样拿笔,点点不是敲);5分:将一匙液体放入口中(不许低头去迎就匙,不许液体溢出);6分:用梳子梳头后部的头发。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项目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轮椅操作、上下楼梯。每个项目的评级可分5级:1级完全依赖别人完成整项活动。2级某种程度下能参与,但在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3级能参与大部份的活动,但在某些过程中仍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整项活动。4级除了在准备或收拾时需要协助,患者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或进行活动时需要别人从旁监督或提不,以策安全。5级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而毋需别人在旁监督、提示或协助。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评分: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观察时间节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上肢及手部的功能较为精细,受大脑皮质控制,因此完全康复的难度较大,往往会遗留残障[4]。目前,对于脑梗死的康复训练多注重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而往往忽略了上肢和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容易导致患者习惯于使用健侧手进行日常活动;然而上肢和手的精细功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Thompson-Butel等[5]认为手部的精细功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开展上肢及手精细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是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了临床验证,但是仍有大部分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不理想,原因与大多数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过渡的关注某一动作或某一运动是否被诱发或抑制,而忽略了患者学习的主动性有关,体现在患者无法将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效果转移至日常生活中[6]。因此,除了充分认识到尽早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外,尚需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改进。
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是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以生物力学、运动学习、运动科学及大脑的可塑性理论及实践经验为依据,制定的一套指导脑梗死患者进行关键性动作和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7]。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在运动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立足于循证医学,主要包括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肌肉活动、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等,其特点为节段性运动模式,强调环境和训练组织安排的重要性,其运动本身不体现灵活性,只有在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才体现出灵活性;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练习,通过功能性训练学会运动控制[8]。研究发现,针对性运动康复的练习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郭根平[9]报道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比Bobath技术等传统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更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且早期介入明显优于晚期介入。
本研究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上肢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对患侧上肢和手部进行特定的、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行为再塑训练,使患者学会运动控制方法。本研究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方案更多的融入了日常生活活动细节,更加注重手部精细功能的康复,使患者能够将手移动到需要之处,以使用躯体感觉功能。有研究报道良好的控制肩关节及肩胛带,有利于提高患肢的姿势控制能力,增强患肢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患肢功能[10]。另外,有研究报道用力的主动练习不会加重反射亢进及肌肉僵硬,反而会产生良好的反应[11]。黄红红等[12]报道用力的特异性训练可增强肌肉机械性效能和肢体控制能力,改善活动中肌肉的稳定性及协调性,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因此本研究让患者在不同负荷下完成腕关节和手指的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时调整活动量,强调循序渐进,反复练习。经过6个周的康复训练后,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的观察组患者和采用传统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康复的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通过动作分析和运动作业的训练方法,使患者重新获得对动作运用的控制能力,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和手部的精细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爱民.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36-139.
[2]王宁华.脑梗死康复的针对性运动康复练习:肌力训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1):787-791.
[3]朱琳,宋为群,张冉,等.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23.
[4]宁华,黄永禧,黄真,等.脑梗死康复-针对性运动康复的练习与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39-148.
[5]Thompson-ButelAG,LinG,ShinerCT,etparisonofthreetoolstomeasureimprovementsinupper-limbfunctionwithpostCerebralinfarctiontherapy[J].NeurorehabilNeuralRepair,2015,29(4):341-348.
[6]刘凤杰,周达岸,高睿鹏,等.手部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57-558.
[7]ConnellLA,McMahonNE,RedfernJ,etal.DevelopmentofabehaviourchangeinterventiontoincreaseupperlimbexerciseinCerebralinfarctionrehabilitation[J].ImplementSci,2015,10(1):223.
[8]ConnellLA,McMahonNE,SimpsonLA,etal.InvestigatingmeasuresofintensityduringastructuredupperlimbexerciseprograminCerebralinfarctionrehabilitation:anexploratorystudy[J].ArchPhysMedRehabil,2014,95(12):2410-2419.
[9]郭根平.针对性运动康复对脑梗死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26-528.
[10]袁俊,陈勇.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27-29.
[11]何雯.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4):334-339.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康复训练;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具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治疗与护理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形成功能障碍,值得关注[1]。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6.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措施为[2]:①心理指导: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③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速度。
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对照组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对照组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组织形成缺血、缺氧的状况,极易引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形成偏瘫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4]。
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体征的恢复能力,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运动恢复性锻炼,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因此,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静,杨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651-655.
[2]罗学英,沈娟.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B04):60-60.
[3]江燕丽,甘小莉,肖展翅.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24-27.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护理
脑梗塞,又称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该病起病急、病程长、致死和致残率高[1]。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病变。因此,医护人员应彻底改变“重治疗,轻康复”的现状,重视护理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愈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脑梗塞的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66.34±12.11。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女性15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为64.64±12.1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女性17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65.66±11.26,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使用常规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经常翻身变换
瘫痪肢体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顺畅,很容易出现水肿,通过翻身变换有利于预防肌肉萎缩。通常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健侧卧为主[2],频次为每隔1h定期翻身一次。手指尽量保持轻度弯曲、掌心向下、瘫痪下肢伸直、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畸形。翻身时,注意力道适中,动作轻盈谨慎,借助枕头和沙袋等物品作支撑,使患者处于不同的卧位。
1.2.2被动活动
对于瘫痪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瘫痪肢体运动,可以由专门的康复护士完成也可以在护士指导家属完成。被动活动主要有3项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和协助关节运动。按摩时要求身体放松,侧肢体进行按摩。常用的手法包括摩法、滚法、揉法、振法和按法[3],方向沿手指,手臂,腕背,前臂至肩部,从患者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一般情况下每天2次,每次至少需要20min。
1.2.3主动活动
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意识,根据肌力不同,患者的训练动作要遵循先简单后逐渐复杂的基本原则。膝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要反复屈伸,手指能动性的保持或恢复可以通过我健身球以实现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要自觉进行独立翻身运动,包括健侧位翻身和患侧位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叉握完成独立翻身训练。逐渐改善肢体运动系统,为坐、立、行创造条件。
1.2.3.1坐位训练
当患者能抗重力做运动时,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康复护士先将病床调高,患者翻身为健侧位,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缓缓移向床边,再借助肘部和前臂支撑起上身。根据肢力情况,让患者保持坐立一段时间,肢体恢复较好后,转为轮椅坐位训练。
1.2.3.2站立训练
锻炼患者躯干肌和各大关节,刚开始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先在护士、家属或拐杖的搀扶下完成,然后逐渐减为单人独立站立。每次需维持站立一定时间,可以从1min开始训练,直至10min或以上为止。
1.2.3.3行走训练
当患者能抵抗重力且能抵抗一定阻力时,或者可以独立徒手站立较长时间(15min以上)时对其进行行走训练。应先在康复护士或家属的搀扶下原地上下抬放双腿,再试着迈开双腿、交替前行。视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独立行走,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若有不适则应回床躺卧休息。
1.3观察指标
让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30天后进行偏瘫肢体肌力测试和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评定方法[4]:肌力等级通常分0级―5级。各级具体评定内容为: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Ⅰ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Ⅱ级:无法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Ⅲ级:能抗重力完成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Ⅳ级:能克服中等阻力;Ⅴ级: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充分阻力运动。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Excel记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我院治疗30天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经过χ2检验,得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上肢下肢
≤II
≥III
≤II
≥III
对照组3316171815
康复组33429528
P值―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经t检验后发现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接受治疗30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的分数有一定差距,且P
表2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住院时住院第30天
对照组336.4±4.5445.67±6.87
康复组336.5±5.3460.57±5.67
P值―>0.05
(备注:计量资料为:平均值±标准差)
3讨论
脑梗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已不容忽视,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神经科学与康复医学的难题之一[5]。目前,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常见治疗有康复训练、针灸、中药调理和针药合治等,却还没有确定疗效最好的方案,一般会因患者病情和生理素质不同得到不同的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患者与只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后,前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康复护理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配以针灸、按摩及其他物理疗法实施治疗,疗效更佳。通过系统、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翠,刘庆红,石艳琴等.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C].中国会议,2012,6:280-284.
[2]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3]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范例(3篇)
- 阅0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范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建设,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但与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旧偏窄。与此同时,在现有运用渠.....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例(3篇)
- 阅0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早期心理护理;护理干预;脑梗死;抑郁症;康复治疗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对人类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躯体疾病,脑梗死之后出现的抑郁状态是常见的脑梗.....

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细则(收集3篇)
阅:0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细则范文篇1一、精细是态度——用学校精神激励教师精心工作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精....

脑梗康复训练范例(3篇)
阅:0脑梗康复训练范文篇1【关键词】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对性运动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范例(3篇)
阅:0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范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建设,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但与保险业发达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