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整理2篇)

来源:

村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范文篇1

一、审计前业务培训不足

当前,村级财务审计业务按照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中介机构为争取业务,往往在报价时给予较大的折扣。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在外勤人员安排时会减少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审计前也较少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1994年起,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前提,考试范围在全国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大纲》中确定,而《考试大纲》中未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关的内容。参与村级财务审计的中介机构固然拥有一批执业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但长期执行企业年报审计、资本验证等传统业务,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不熟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环境也不尽了解。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中介机构派出的注册会计师较少,绝大多数审计工作由助理人员完成。由于部分助理可能为非财务专业人员,甚至为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等更不了解,审计前未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外勤时难以有效的发现问题,不能保证审计质量。

二、参审人员审计目标不明确

中介机构长期执行企业年报审计,习惯于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作为审计目标,项目负责人按照年报审计的要求实施计划审计工作及风险评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制度不尽规范、会计资料不尽完整的情况下,个别项目的认定显得风险偏大;按照资产总额、收支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指导性。项目组成员更愿意在制度缺陷、制度执行方面揭示问题,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在报表数据认定方面。审计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项目组成员提交的审计底稿和证据仅按照年报审计程序设计,无法为专项审计中问题的描述和审计建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三、审计程序停留于经济业务表面,未深入追查

当前,村级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并不完善,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税收法律法规很容易发现一些浅显的问题。如果仅以此来衡量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则难以揭示深层次的问题。一笔大额的现金支付,可能被解释为支付对象为个人,而被认为是正常事项,实质上却为个人挂靠资质承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且财务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实际情况看,业务素质不高和外勤时间不足是审计不深入的直接原因。

四、审计发现的问题使用价值不高

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较为偏远,在收费不高的前提下,为节约费用支出,中介机构会采取送审的办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财务资料送到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未实地观察、盘存,审计工作限于账簿、凭证、合同等纸质资料层面,审计程序难以到位。在此情况下,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限于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折旧计提不准确、收支跨期入账、原始凭证不规范等浅显的事项。即使进行现场审计,在时间预算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沟通欠缺

与年报审计相比,专项审计更注重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审计报告对问题的描述将作为被审计单位整改的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前需要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的当事人进行沟通,一般应采取审计事项签证单等书面方式,经被审计单位当事人和负责人确认后作为审计证据。目前,中介机构在审计结果沟通方面明显不到位,如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多项问题与事实不一致、因未取得完整的审计资料而将正常的事项作为问题反映等。待进一步补充审计程序后,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问题已所剩无几。

六、审计报告格式化,难以达到预定的审计目的

中介机构偏好于出具格式化的审计报告,内容与企业年报审计报告基本相同,审计结论注重于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显然与财务管理及收支专项审计目标不一致,也缺乏使用价值。村级财务审计问题,已经逐步成为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维护村级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针对中介机构参与村级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规范审计招标工作,确保中介机构提供合格的审计服务。首先,审计收费报价的高低并非选取中介机构的首要标准,低报价往往意味着较低的服务质量;其次,要求中介机构标书中拟参与项目的注册会计师不得更换,或限定更换人数,避免中介机构以助理人员代替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最后,要在招标资料中明确必须进行现场审计以及审计外勤时间。

2、协作执行审计的中介机构进行计划审计工作,合理、周密的安排审计外勤。审计委托方应就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状况、资产分布情况、收支情况等内容与中介机构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就审计重点、审计程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审计外勤时间、资产盘点时间、债权债务函证方式、沟通方式、审计报告出具日期等,也便于中介机构做出合理的审计分组和人员协调、时间安排。为保证审计质量,还可要求中介机构必须接触村民代表大会记录、村民主理财小组会议记录以及上级部门的文件、制度等资料。

村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范文篇2

要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公开工作,首先必须抓好财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

1、财务公开的形式。

财务公开一般采取应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会议、广播公布。对一些重大经济项目、半年度和年度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除按照要求张榜或书面公布外,还要在村民大会或村民议事会上予以公布,并通过广播向群众公布,进行宣传、解释,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张榜公布。各村都应在群众聚居地、主要交通路口等群众方便阅览的地方设置有雨棚的永久性公布栏,各组都要有公布墙。除重大村务活动项目以村为单位公布外,都要按核算单位张榜公布。对与农户利益直接相关的事项,要按组公布到户。

三是书面公布。

以下两方面内容必须书面公布到户:

(1)每户与集体发生的经济往来。

(2)集体专业承包地、渔塘、荒滩、林地等集体资产的承包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以资代劳总额和各户情况;

2、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是各项收入公开。包括集体统一经营收入、集资款、土地补偿费、救济扶贫款、上级部门拨款;集体资产拍卖、租赁、发包及上交收入,各种代收及其他收入。

二是财务计划公开。包括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购建计划、农业基本建设计划、兴办企业及资源开发投资计划、收益分配计划。

三是各项财产公开。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产品物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其他财产。

四是各项支出公开。包括生产性建设支出、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村组干部工资及奖金、招待费支出、集体统一经营支出、救济扶贫专项支出、其他支出。

五是收益分配公开。包括收益总额、缴纳税金数额、提取公积金数额、提取公益金数额、提取福利总数额、投资分利数额、其他分配。

六是债权债务公开。包括农户往来、内部单位往来、外部单位和个人往来、银行(信用社)贷款、其他债权债务。

另外,农户承担的集资款,水费、电费、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以资代劳等情况及其他涉及本村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要求公开的事项,也要进行公开,并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丰富和拓展财务公开的内容。

3、财务公开的程序。

一是公开前审议阶段。村委会按照统一要求,广泛收集和听取村民意见,整理、准备好财务公开内容;对财务公开的内容,须由乡镇记帐人员填写专门的财务公开表格,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村主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和村会议签字后,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认可。

二是公开阶段。公开的内容要遵循“真实可靠、全面完整、清晰易懂”的原则,以合适、规范的形式公布,每次公开都应以适当的方式通知农户:

三是收集群众意见和处理落实阶段。村主要负责人应安排专门的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在财务公开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作出解释。

四是收集整理资料向乡镇报告阶段。村收集整理好每期财务公开有关资料,按照要求向乡镇财务公开领导小组报告。

4、财务公开的时间。

一般的财务收支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有些时间跨度较长、分阶段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当每隔一段时间或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进展情况;全部完成之后,要及时公布最终结果。

二、农村财务公开监督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公开的真实性,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在搞好财务公开规范化的同时,要把强化民主监督作为推进财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推行民主理财。具体做法是由村民或村民代表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参与村级重大财务活动决策;参与制定年度财务计划,并监督实施情况;代表村民按期审核财务单据和财务公开的内容;收集反馈村民对财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从而,把村民的事由过去干部说了算变为大家定,大家办,使财务公开真正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村财务整改措施(整理2篇)

    阅:0

    村财务整改措施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村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整理2篇)

    阅:0

    村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范文篇1一、审计前业务培训不足当前,村级财务审计业务按照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

    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整理2篇)

    阅:0

    网络扶贫工作要点范文篇1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