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栽培方法(收集5篇)

来源: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1

关键词:芍药;白芍;本草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36-02

0引言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1]规定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但实际上,古今用作白芍、赤芍的原植物尚有多种。临床实际应用的赤芍、白芍并非完全遵从《药典》的严格规定。

1从芍药、赤芍、白芍历史沿革辨其异同

赤、白芍在魏晋以前并没有区分,《神农本草经》[2]统称芍药,谓其“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3]云:“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4]始言赤、白两种,并指出白者质优,赤白异功,其云:“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为止痛,乃不减当归。”但实际应用并未将功效、主治明显区分。

延至隋唐、宋初仍未将两药分开使用,如唐《药性论》统称芍药“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宫通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迨至五代吴越时,《日华子本草》亦统称芍药。但此时陶氏观点已引起医家重视,并随着对赤、白芍功用有了较多的认识,赤、白芍已开始逐步分用。如《开宝本草》[5]按云:“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太平圣惠方》所载方中,多以赤芍药、白芍药分书,且祛邪多用赤芍、补虚多用白芍。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方后注云:“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是对宋金以前临床应用芍药的总结,对后世影响较大。至此,赤、白芍分用已渐为公认。

明代《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以及《医学入门》均将赤、白芍分条记述,《本草蒙鉴》亦明确指出芍药有赤、白两种,并分述各自的性能及临床应用。赤、白芍分用遂沿袭至今。[6]

2从赤白芍的基源植物辨其异同

2.1花色之鉴别

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白芍,其花纯白,大而美丽,根亦白色,故名。”宋《开宝本草》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两色。”元《汤液本草》云:“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明《本草蒙筌》载:“开花虽颜色五品,入药惟赤白两根。”清《本草崇原》:“春生红芽,花开于三月四月之间,有赤白二色,又有千叶、单叶、楼子之不同,入药宜用单叶之根,盖花薄则气藏于根也。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5,6]

2.2根色之鉴别

宋《图经本草》载:“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本草衍义》云:“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者,山中者佳,花叶多则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有色白粗肥者亦好,余如《经》。”明《本草纲目》[7]云:“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从以上记载来看,清代以前主要是以花的颜色来区分赤、白芍的。按此种分法,古代作白芍药用的原植物除芍药外,还可能包括草芍药(白花者)及变种毛叶草芍药;而草芍药(红花、紫花者)及其他种的根都作为赤芍药使用。

现代学者[8]应用RAPD技术,使用40条随机引物对10个白芍原植物居群的叶片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芍10个原植物居群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率达63.64%。其中川白芍(芍药)花色有变,同时雄蕊有部分瓣化的现象,与野生种(韩城芍药)有较远的遗传关系;山东荷泽居群雄蕊全部瓣化,种质可能来自于观赏芍药突变体,在遗传关系上与芍药的其他居群有一定的距离。原植物为毛果芍药的4个居群中,杭白芍粉红花居群和白花居群独立成一组,与形态分类的结果一致。

可见古今在赤、白芍划分方法及药用品种上有较大差异。作白芍用的除《药典》收载者外,尚有其变种毛果芍药均为栽培品;作赤芍用的除芍药及川赤芍外,全国各地尚有:毛赤芍、美丽芍药、新疆芍药、窄叶芍药、块根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黄牡丹。

3从白芍炮制工艺辨其异同

早期芍药炮制方法是刮去皮,然后或蒸或煮或炒。分为赤、白芍两药后,各自炮制方法各异。通常赤芍不煮,简单修制,直接生用,以符合赤芍“泻”和“散”的药性特点;白芍则蒸、煮、炒制,以符合白芍“补”和“收”的特点。《本草蒙筌》[6]载:“赤白因异,制治亦殊。赤芍药色应南方,能泻能散,生用正宜;白芍药色应西方,能辛、能收,酒炒才妙。若补阴,酒浸日曝,勿见火。”

4白芍产地与采收季节辨其异同

古代药用白芍早期均为野生,郑国生长较多,见《诗经・郑风・溱淆》。秦汉时期主要生长于中岳,见《名医别录》。南北朝时期以白山,蒋山,茅山出产的芍药最好,见《本草经集注》。唐代海盐、杭、越出产较好,见《日华子本草》。宋代多为人工种植,淮南最好,见《图经本草》。但是古代医药学家仍然认为野生芍药质量较好,见《本草别说》。明代各地都有种植,广陵芍药入药最佳。见《本草乘雅半偈》。清代以江苏,浙江,安徽出产者佳,见《本草崇原》。早期药用芍药均为野生,至宋已采用人工种植品种。主产区呈现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

采收时间,早期是二月、八月采根,《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宋代提倡秋时采根,每年八九月采集。《图经本草》云:“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6]今有学者[9]以类聚图研究芍药产地,认为芍药种类大致分为野生与栽培两大类,在野生群体中来自多伦的赤芍药单独聚为一类,在药用栽培群体中产于安徽毫州与产于浙江磐安、缙云的芍药各聚为一类。《中药大辞典》[10]记载白芍药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浙江产者称杭芍药,品质最好;安徽产者称为毫芍药,产量最大。赤芍药主要产于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说明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芍药产地应是白芍药的产地,而且是以人工种植为主。

5赤白芍功效主治辨其异同

古代本草著作记述芍药的性味、归经、毒性较一致,可以归纳为味苦、酸、性平、微寒,入肺、脾、肝经,有小毒。《神农本草经》称其味苦,性平。《名医别录》称其酸、平、微寒,有小毒。《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均称其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其药性也与不同炮制方法有关。白芍与赤芍功效区分要点为: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敛阴益营,主补无泻;赤芍散邪行血,破积泻降。《日华子本草》提出“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本草求真》:“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无毒,功专入肝经血分敛气。……赤则能于血中活滞。”[6]

6从方剂对赤、白芍的择用辨其异同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配伍用芍药方多达53首,而未分赤、白,现代应用仲景祖方时,常据病证不同而择用赤、白芍。《太平圣惠和剂局方》配用芍药的方剂达105首,其中用芍药(未分赤、白)方21首,用赤芍方40首,用白芍方43首,赤、白同用于一方者1首。从所载方剂主治病证推测其功效,用赤芍的40首方中,以“泻”(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为主,亦有“补”(养血平肝柔肝止痛)者,如油煎散、神仙太一膏、人参鳖甲丸、人参养血丸等方;用白芍的43方中,以“补”为主,亦有“泻”者,如升麻葛根汤、神仙百解散等。《本草纲目》芍药条后附方“旧六、新一十”。其中腹中虚痛、脚气肿痛、消渴引饮、衄血咯血,经水不止、赤白带下,金疮出血、痘疮胀痛、鱼骨硬咽,用白芍;小便五淋、衄血不止、血崩带下、木舌胀满,用赤(或红)芍药。另3方用芍药。从上列附方所治病症中,难以确认白“补”赤“泻”,仅可推测白芍“补”的倾向,如治腹中虚痛、消渴引饮等。

从上述可知,仲景时代,芍药赤白未分,可认为二者功效相同或相似,宋时已分赤、白,且有明显的白“补”赤“泻”的认识倾向,但仍有赤、白互用的情况,可以认为赤、白芍是在具有相同的功效基础上,各有偏向或特点。

7小结

古代鉴别赤、白芍的方法可归纳为:凡白花、白根、粗肥、家种、新产、味酸、去皮、暴晒、煮用者为白芍,凡赤花、赤根、细瘦、野生、年久、味苦、不去皮、阴干、生用者为赤芍。从赤、白芍分用的历史沿革来考察,前人强调“白补而赤泻”,但应是在赤、白芍具有相同功效的前提下比较两者差异而言的。古代作白芍药用的原植物除芍药外,还可能包括草芍药(白花者)及变种毛叶草芍药;而草芍药(红花、紫花者)及其他种的根都作为赤芍药使用。根据现代白芍品种的相关研究结果,我国主产区白芍原植物除芍药外,尚有毛果芍药及多种变种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2]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5.

[3]梁・陶弘景编,尚志钩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7.[4]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元胜辑校.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70.

[5]宋・卢多逊,李日方撰,尚志钧辑校.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5.

[6]张瑞贤主编.本草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98,881,1059.

[7]明・李时珍撰,尚志钧.任何校注.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校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5.

[8]陈丙銮,杭悦宇,周义锋,等.白芍传统品种原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17~21.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2

摘要:综述了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化学模式识别和直观判断对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表明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等特点,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鉴别;谱学,近红外线;光谱分析,拉曼;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门历史悠久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着的实用技术科学,由于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准确等特点,各国药典都将红外光谱作为法定的药物鉴别的主要方法。中药材组成十分复杂,其红外光谱是其中多个组分红外光谱的叠加,光谱的吸收峰强度与峰形是相同或不同的官能团互相作用的结果。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只要在质和量方面相对稳定,并且样品处理方法按统一要求进行,中药材的红外光谱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2]。因此,近年来红外光谱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研究。

1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11粉末直接压片法

闫景芳等[5]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测定丹参和栽培丹参粉末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种不同中药的图谱都有自身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1750~1000cm-1处特征性明显。华文俊等[6]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对常用中药石斛、天竺黄、牛蒡子与伪品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3种中药与伪品的图谱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1750~1000cm-1处特征性明显。周红涛等[7]采用药材粉末直接压片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的赤芍样品,结果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孙静芸等[8]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对不同来源的10个省20批商品药材,16批家种或野生药材和6个混淆品种的桑白皮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归纳其特征。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线指纹谱特征和相对透射率的大小较容易鉴别正品与混淆品,从而建立了简便、可靠、专属性强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王永金[9]等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对熊胆进行了鉴定。

12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就是选择几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把真伪品或易混淆品药材中的化学物质按不同的极性提取出来。药材的极性一般都会在某一种或几种溶剂浸出物中出现,从而反映到红外光谱上,对药材作出鉴别。姜大成等[10]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丙酮、氯仿、石油醚4种溶剂和直接粉末压片5种处理方法对16组54种动物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6组药材的5种处理条件下的样品,80%的红外光谱比较都有鉴别意义,并且每组药材至少有一种条件可以达到鉴别的目的。何淑华等[4]应用50%乙醇、丙酮、氯仿处理了126种中药材,其中118种的红外光谱都有明显的差异。田进国等[11]应用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灵芝、苦地丁等30种药材样品,并分别测定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其红外光谱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后又用同样的方法鉴别了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川贝母5种贝母,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北五味子野生和栽培品种,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人参和西洋参,不同产地、品种的当归,不同产地的赤芍和白芍,延胡索和全叶延胡索[12-20]。

张文惠等[21]利用溴化钾压片法和涂膜法对南、北葶苈子的粉末及甲醇、丙酮、正己烷的浸提物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鉴别,实验结果表明,甲醇和丙酮浸提物的红外光谱在3344、2285、2038、1515、870、792、581、460cm-1处峰形不同。因此可利用葶苈子粉末溴化钾压片法及其以丙酮、甲醇为溶剂浸提物的涂膜法配合红外光谱作为葶苈子的鉴别依据。

13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

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药材的红外光谱,可以排除萃取法和红外制样时的不确定因素。程存归等[22]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了中药材威灵仙及其伪品华东菝葜、山木通和毛柱铁线莲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威灵仙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的差别较大,说明他们之间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特别在指纹区,可以作为红外光谱区别鉴定的依据。程存归[23]利用此方法对艾、野艾及细叶艾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从而进行鉴别;对川贝母、珠贝和小东贝也进行了鉴别[24]。金文英等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25],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了中药材地骨皮及其伪品鹅绒藤和黑果枸杞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正伪品的红外光谱差别较大。

2红外光谱分析

21直观判断红外光谱的异同

主要根据红外光谱的峰数、峰位、峰形和峰的强度,以及某一波数吸收峰的有无,指纹区的面貌等进行判断。总的原则是比较红外光谱的全貌,而不是对吸收峰进行归类。曹先兰等[26]对95种矿物药280多个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应用红外光谱法可鉴别不同种的矿物药及矿物炮制品,还可鉴别矿物药的真伪。邱泽雨等[27]对不同产地的珍珠、蟾蜍、蛤蟆油、冬虫夏草和五灵脂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样品的红外光谱一致性很好,重现性也好,在特征区均有明显的宽峰吸收。对冬虫夏草和其伪品地蚕、五灵脂和其伪品泥灵脂、熊胆和其伪品以及麝香和掺假麝香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其特征区特征吸收峰可判断中药的真伪。由于牛黄制剂的增加,牛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牛黄来源紧缺,因此,市场上不断出现假冒的天然牛黄。张汉明等[28]对猪胆结石、人胆结石、假牛黄(大黄、黄芩、黄连和黄柏制成)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可以看出红外光谱能有效地将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猪胆结石和人体胆结石区分开;以大黄等植物药材掺入少量面粉制成的伪品牛黄的红外光谱与天然牛黄相比更有明显的区别。王永刚等[29]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别羚羊角、山羊角及绵羊角。它们在1500~1000cm-1的峰形与峰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羚羊角在1411cm-1左右有一比较尖锐的峰,而山羊角、绵羊角的红外光谱在该处无峰显示,在1384cm-1处则有一共同峰,可以准确地将羚羊角与其他两者加以鉴别。曾明等[30]对不同产地10个野葛、3个粉葛、2个食用葛及2个苦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同种植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几乎一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陈黎等[31]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氯仿和乙醇提取液分别进行鉴别,实验表明,在与药材对照品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峰形、峰强度等特征具较强的种属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何首乌与混伪品的依据。

22化学模式识别法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每一种中药材的质量又受产地、采收期、生长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单凭经验或专业知识来定性的分类远远不够的,随着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化学模式识别法逐步成为了中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董彬等[32]利用聚类分析法对野生、栽培和不同产地的赤芍进行了快速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赤芍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对野生、栽培和不同产地的赤芍进行快速鉴别。

张亮等[33]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应用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可以对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浸出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类识别。

徐永群等[34]借助红外光谱的指纹谱特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产区的赤芍进行了产区聚类,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了赤芍的产区。结果表明,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传统中医对赤芍质量的经验评价一致,说明所分产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产区预测结果较理想。

二维相关光谱可以提高分辨率,简化含有许多重叠峰的复杂光谱,是研究功能基团动态结构变化和分子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曹峰等[35]采用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利用真伪天麻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在热微扰过程中所引起药用植物结构变化的规律,凭借高分辨的二维谱图,用来鉴别药材的真伪,揭示两者相应各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在正品天麻和伪品芭蕉芋880~1500cm-1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谱同步谱中,正品天麻在对角线上出现了2个较强的自相关峰,它们所对应的基团振动峰的位置分别是在1237cm-1和1415cm-1处,说明这些吸收峰所对应的基团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明显。同时,正品天麻在对角线上出现2个正交叉峰,1415cm-1处的吸收峰和1237cm-1处的吸收峰正相关。而伪品芭蕉芋则在对角线上出现了4个较强的和1个次强的自相关峰,它们所对应的基团振动峰的位置分别是在1024、1055、1194、1225、1162cm-1处,说明这些吸收峰对应的基团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明显。伪品芭蕉芋与正品天麻不同,在对角线两边出现了许多较弱的正交叉峰。

根据中药材粉末快速鉴别的需要,徐永群等[36]提出了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并设计了比对程序,将其与红外光谱数据库结合起来,以增强谱图比对的置信度,用于药材的快速鉴别。他们对桔梗和白术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对,将4000~400cm-1的红外光谱分为10段,分别计算各段吸光度的相关系数和总体相关系数,这样在两光谱的一次性比对中,既可获得整体相关系数的信息,又可获得各波段相关系数的信息,可较好地显示不同药材之间的差异,为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具有可比性差异的依据,凭借这些差异就可以进行药材的鉴别和分类。

3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NIRS)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简便的分析方法,其波长范围为780~2526nm(波数范围为12820~3959cm-1),该谱区主要是含氢基团(CH、NH、OH)的倍频与合频吸收,其吸收强度低,不需对样品作任何化学处理,可直接进行分析,而漫反射技术可直接测定固体样品,无需破坏样品及制样,操作简便、快速。何淑华等[38]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计算机结合,采用漫反射光学检测方法,对吉林省产的西洋参、人参及其炮制品红参进行分析,应用系统聚类法获得分类结果,结果令人满意。刘国林等[37]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非线性映射技术对不同种和不同产地的蛇床子进行鉴别,显示出不同地域的蛇床子在近红外光谱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刘荔荔等[39]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白芷类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但其鉴别比较困难,吴拥军等[40]选用8种白芷及其近缘植物的叶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和非线性映射技术对其进行分类。结果两种分类方法获得了相同的分类结果,与植物学分类和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刘福强[41]等用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监测芦丁药品的质量,成功地分出合格药品和不合格药品。4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配合鉴别中药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可给出互补的信息。红外光谱检测的是分子振动时产生的偶极矩变化,因此它对极性基团较为灵敏,而拉曼光谱则对分子的形态以及极化度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它对于非极性基团是一个很好的探头,两者结合对于中药鉴别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红外光谱无法测定水溶液的光谱,水在中红外区有许多吸收,严重干扰试样的测定,拉曼光谱则不受限制,以玻璃或石英为容器的水溶液试样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孙素琴等[42]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和变换近红外傅立叶拉曼光谱对大黄(西宁大黄)与伪品大黄(华北大黄、山大黄、水根大黄)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结果表明,尽管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差别较小,大部分的化学成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在红外、拉曼谱图中各自的特征峰较突出,根据谱峰的强度和位置可将它们区别开来。

综上所述,中药红外光谱鉴别法是一种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现已应用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鉴别研究中。但是中药材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体系,所含各化合物吸收强度的叠加,使其具有难以解析的复杂性,又因大多数药材的主体成分相似,故谱图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何区分这些相似而又复杂的谱图,这是方法学研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36]。因此,各种解析复杂红外光谱的软件,例如化学计量学软件、比对软件等的开发和推广将会极大地推进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与此同时,正如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王健所讲,国家药典委员会最好能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实验方法,选定合适的品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这一鉴别技术更加成熟,最终为各地药学工作者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总之,随着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红外光谱法必将成为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淑良,易大年,吴天明.红外光谱分析与新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0.

[2]姜大成,何淑华,张洁.红外光谱鉴定中药材的原理与方法[J].中药材,1993,16(7):42.

[3]白雁.红外光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药杂志,1997,16(9):413.

[4]何淑华,张洁,曲连颖,等.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定方法[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4(10):103.

[5]闫景芳,周传昌.红外光谱法鉴别丹参的实验研究[J].枣庄师专学报,2000,17(5):53.

[6]华文俊,周洪雷,孙勇,等.石斛、天竺黄、牛蒡子与伪品的红外光谱比较[J].中医药研究,2000,16(2):53.

[7]周红涛,胡世林,冯学锋,等.不同产地赤芍的FTIR指纹图谱对比分析[J].中草药,2002,33(9):834.

[8]孙静芸.桑白皮与易混淆品种红外光谱指纹谱的分析[J].中草药,2002,33(4):355.

[9]王永金,杨泽民.红外光谱鉴定熊胆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6(3):157.

[10]姜大成,张洁.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中草药,1999,30(2):137.

[11]田进国,娄红祥,任健,等.三十种药材对照品红外光谱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1):24.

[12]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五种贝母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6):292.

[13]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7,20(8):393.

[14]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红外光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263.

[15]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北五味子野生和栽培品种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8):396.

[16]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南、北五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6):284.

[17]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人参和西洋参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2):70.

[18]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不同产地、品种当归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9):451.

[19]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不同产地白芍和赤芍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4):176.

[20]田进国,陈永林,任键,等.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27.

[21]张文惠,汪国华,吴毅,等.葶苈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2):68.

[22]程存归,韩涛,腾云龙,等.威灵仙及其伪品的FTIR法直接鉴定[J].光谱实验室,2002,19(2):177.

[23]程存归,刘鹏,陈宗良,等.艾、野艾及细叶艾的FTIR直接鉴别[J].中药材,2002,25(5):315.

[24]程存归,郭水良,陈宗良,等.FTIR直接测定法对川贝母和珠贝、小东贝的区别鉴定[J].中草药,2002,33(3):262.

[25]金文英,程存归,吴兰菊,等.FTIR直接鉴别地骨皮及其伪品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2):21.

[26]曹先兰,李维贤,李非,等.矿物中药鉴定的新方法[J].中成药,1990,12(10):11.

[27]邱泽雨,郭允珍.中药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中成药,1989,11(8):16.

[28]张汉明,李松林,王勇,等.真伪牛黄的红外光谱鉴别[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12(4):376.

[29]王永刚,张文惠,吴毅.红外光谱法鉴别羚羊角、山羊角及绵羊角[J].中药材,2001,24(9):639.

[30]曾明,张汉明,郑水庆,等.葛根及同属植物根的红外光谱鉴定[J].中药材,1998,21(8):392.

[31]陈黎,陈吉炎,何建国,等.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9,22(4):182.

[32]董彬,孙素琴,周红涛,等.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法无损快速鉴别赤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2):232.

[33]张亮,蓝要武,韩英,等.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J].药学学报,1995,30(2):127.

[34]徐永群,英昊,周群,等.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在赤芍产域分类鉴别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3,31(1):5.

[35]曹峰,周群,孙素琴.真伪天麻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的鉴别研究[J].现代仪器,2002,4:19.

[36]徐永群,诸建,秦竹,等.中药材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程度的设计与检验[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3):223.

[37]何淑华,孙瑞岩,任玉秋,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吉林人参的分类探讨[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96.

[38]刘国林,蔡金娜,李伟,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蛇床子分类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0,17(2):109.

[39]刘荔荔,原源,陈万生,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羊蹄类生药分类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1,32(11):1024.

[40]吴拥军,李伟,相秉仁,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白芷类中药的鉴定研究[J].中药材,2001,24(1):26.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3

早在汉、唐时期,中药制药业已初步形成,经不断发展,到南宋时期已日臻完善。元朝周密在回忆南宋的《武林旧事》一书中,曾记载杭州已有制售“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作坊了;至明代中期陶华的《伤寒六书》制药法中,明确提出了饮片一词,曰:“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成饮片,用酒搅匀,干燥,以备后用。”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也有“药肆中俱切为饮片”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凡动过刀的即为饮片”,也就是说将中药材原料,经过挑选、清洗、切片(咀)、炒、炙、煅等工序的加工后统称为饮片。早就听说天津市有专业生产饮片的“中药饮片厂”,为探寻中药饮片的奥秘,深秋的一天,我们到天津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原天津市中药饮片厂)去采访,厂领导班子成员及技术部门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说明来意后,陈长琦厂长介绍了饮片厂的发展史,他侃侃而谈。

天津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厂家之一,在计划经济年代,负责天津市医院、零售药店、药品批发及周边地区的饮片供应。当时天津市“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有些紧缺品种甚至计划分配供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药材市场也随之开放,药农开始经营饮片,因此,外地饮片纷纷挤入天津市场,企业受到极大的创伤并造成客户大量流失。当时经营每况愈下,经济效益大滑坡,举步维艰,直至亏损。2007年经过体制改革和调整领导班子,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改造老企业,并把产品质量当成企业的生命,强化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购进道地药材,提高饮片质量,重塑中药“津春”品牌。经过一系列整合,逐渐找回了部分流失客户,且不断发展新客户,使经济效益有所增长,2008年扭亏为盈,每年迈一大步,效益近几年已翻三番。过硬的饮片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大家都说“天津饮片厂的产品,质量可靠,吃着放心”。

业务出身的党委副书记张美玲接过话茬,介绍他们采购道地药材的做法和体会。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道地”亦称为“地道”。“道”,指历史上的区域划分;“地”,指由这个地域所产的品种,即指产地固定、功效实在、疗效确切的药材,简称地产。古今医家在处方时,常在药味前冠以“川”、“广”、“云”、“贵”等产地,即要求使用道地药材。清代名医吴鞠通在其医案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病人,经吴大夫诊治,连服三剂汤药,但病情不见好转。吴大夫大惑不解,处方辨病对证,配伍恰当,怎么不见效呢?他让患者把抓的药拿来查对,发现其中桂枝这味药质量不佳,于是,嘱患者购买岭南上好的桂枝。病人再服此方剂,立竿见影,很快痊愈。由此可见,道地药材在疗疾方面的作用。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4

在我国,植物专类栽培的历史较为悠久,一些专类花园很早就在各地园林中得到应用,如梅花园、花园、牡丹和芍药园、月季和蔷薇园、杜鹃园、碧桃园、桂荷花池等[1]。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植物专类园的种类不断增多,有作为园中园,也有单独成一园的,无论哪种形式都是集植物科研、游览、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应用形式。长期的发展对专类园也有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植物专类园主要包括突出观赏特点、注重经济价值、体现亲缘关系、展示生境等4种类型[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专类园的定义是: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观赏植物为主体的花园,是以搜集展示专类植物、观赏游览为主要目的,它的布置形态首先要满足游人的欣赏要求[3]。从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看,植物专类园既能对植物景观进行丰富,并对园林的主题进行强化,还有其他的功能,如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等,同时植物专类园还是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很有必要对各种类型的专类园进行研究和建设[2]。本文重点要介绍的牡丹专类园是属于体现亲缘关系的植物专类园,该类园区的景观变化的体现主要由不同的牡丹品种来表现,从而丰富园类植物的形态与色彩,为了对主题植物进行突出,可配置其他的建筑、植物、小品等。当然牡丹花大色艳、品种丰富、花色花型各异,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也可以是属于突出观赏特点的植物专类园。

1牡丹及牡丹专类园概述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木本植物,该属分为3个组:牡丹组、芍药组和北美芍药组。其中牡丹组又分为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组内的9个自然野生种都原产于我国,栽培品种也起源于我国[4]。牡丹自汉代起,药用已有相当基础;自晋以来,牡丹进入观赏栽培;唐代(或唐代以前)开始有品种形成,同时开始了南北品种的广泛交流;至宋代,中原、西南、江南品种群初具规模;及至明清,西北品种群也已具有一定基础,至此,中国牡丹四大栽培品种群的基本格局已形成[5]。

由于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故深受人民喜爱。宋代以来,就被人们誉之为“花王”,属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名花,通常在公园内高敞向阳之处,傍倚嶙峋怪石,或树下石旁,布置为牡丹园,或在庭院荫面沿墙构筑花台栽培。历代文人雅士曾撰写大量赞美牡丹的诗词歌赋。如唐舒元舆有《牡丹赋》形容牡丹“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鲜者如濯,惨者如别。”由此赋可见作者对牡丹神态的描绘是何等的细腻[6]。刘禹锡也曾撰有《赏牡丹》表达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程度。

牡丹作为我国的特产花卉,其栽培历史较为悠久,园艺品种繁多,观赏价值各异,现在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常常作为专类园或园中园的形式在园林中广泛应用。牡丹专类园在我国园林中可谓层出不穷,各领。如北京植物园、景山公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上海植物园、杭州花港观鱼等牡丹园,还有菏泽曹州牡丹园和百花园、洛阳王城公园和国家牡丹园、兰州和平牡丹园、临夏市东郊公园和红园等。每到花开时节,都会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赏。

2牡丹专类园的布置形式及植物造景

2.1布置形式

2.1.1规则式布置。从布置形式上来看,牡丹专类园通常有2种,分别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一般规则式集中种植是我国许多大型牡丹园的主要形式,如洛阳国家牡丹园、洛阳王城公园、菏泽曹州牡丹园和百花园等,便于品种的收集保存、科学研究,兼顾观赏游憩。规则式布置一般是将园区分为规则式的花池或种植块,然后再等距离地栽植牡丹,不对其他山石等造景材料和植物进行配置。专类园中的植株较为统一与整齐,便于人们集中对牡丹进行观赏、对牡丹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比较和研究等[7]。

2.1.2自然式布置。自然式布置通常是对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进行利用,以牡丹为主题,结合地形和山石、其他花草树木、建筑等造景要素,自然和谐地将之配置在一起,这种配置能够较好地创造出意境。自然式布置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把牡丹与其他植物科学配置后,使以牡丹为主形成的园林景观不随着牡丹花期的结束而凋谢,仍然可以吸引游人驻足观看,发挥牡丹的绿化和美化作用[7]。除了大型的牡丹园,一般作为园中园的牡丹专类园都采用自然式布置,除了科研、科普,更突出观赏性,如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景山公园等,都是依势造景,结合其他植物、道路、山石的配置,营造很好的景观效果。

2.2植物造景

这里所说的牡丹专类园植物造景主要是针对自然式布置。孟欣慧(2006年)提到过牡丹专类园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通过诗词、歌赋、传说、神话等,增添牡丹园的文化内涵;以牡丹为主体,表现牡丹的群体及个体景观效果;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观赏空间,或孤赏,或群观,同时提供必要的游憩服务设施;应用多种造园要素(水体、建筑、园路等)多方位体现牡丹园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景观效果;统筹考虑牡丹园四季景观[8]。这也正体现了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上讲的植物造景4个特性,即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

牡丹园中应用了多种造园要素(建筑、雕塑、置石、园路等),不仅借助这些造景元素体现出了牡丹文化,而且也丰富了景观。例如园中建有方亭、双亭和群芳阁,一系列的古典建筑呼应了牡丹的中国特色,另外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使游人能多角度地观赏牡丹。园内地形起伏,道路自然曲折,牡丹的种植也是因地起伏,与园路相形配置。

园内牡丹种植形式多样,有孤植、群植;结合山石、园路、建筑的配置等,人们既可以坐着近观、远观,也可以游走于其间欣赏牡丹的艳丽多姿。在植物配植方面,牡丹园也做到了四季景观统筹考虑,使园内四季都有景可观,不因牡丹花的凋零而萧瑟。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5

[关键词]白芍;赤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血虚证;红细胞;血红蛋白

白芍[1]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是中医常用补血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赤芍[2]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是中医常用活血药,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市场调查表明[3]流通的赤芍主要为芍药P.lactiflora野生品的根,与白芍来源一致。二者在临床上不混用,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赤芍长于凉血活血。

白芍有补血之效,常与当归、熟地黄等配伍,可以治疗血虚诸证;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临床应用中赤芍亦可以用于补血,当患者血虚有瘀时,可将白芍替换为赤芍,或者赤芍与白芍同用,利用赤芍能活血祛瘀并有补血作用,使患者瘀血去而新血生,以达到补血和祛瘀的功效。但临床上常主要以白芍为补血药,可能与赤芍能活血散瘀而耗血有关。

现代研究表明,赤芍和白芍含有单萜类物质,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4-5],芍药苷具有明确的补血作用[6],但对芍药内酯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赤芍、白芍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的对比研究,探讨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

1材料

1.1动物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2±2)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

1.2药品受试药: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白芍水提物制备:取白芍饮片加水12倍,浸泡2h,加热煮沸,水提1.5h,过滤,滤渣再加水10倍,加热煮沸,水提1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烘干,称重,得白芍水提物,出膏率为30%。经HPLC测定,含芍药苷7.35%,芍药内酯苷4.18%。赤芍水提物制备:取赤芍饮片同上法制备得赤芍水提物,出膏率为36%。经HPLC测定,含芍药苷7.62%,含芍药内酯苷为0。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制备:自制,纯度均高于96%。阳性药:四物颗粒,吉泰安(四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206064。经HPLC测定,芍药苷质量分数为0.536%。

1.3仪器与试剂BeckmanCoulterAc.T5血细胞分析仪,Ac.T5diffRinse(批号03202C21926),Ac.T5diffWBCLyse(批号16502B02838),Ac.T5diffFix(批号17602E07007),Ac.T5diffHgbLyse(批号04802A0170),以上均由美国BeckmanCoulter.Inc生产。

2方法[7]

2.1白芍和赤芍补血实验适应性喂养后,将9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9个组,即正常对照组、血虚模型组、四物颗粒组(2.5g·kg-1)、白芍3个剂量组、赤芍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蒸馏水,白芍组给予白芍2,1,0.5g·kg-1(按生药量计,下同),赤芍组给予赤芍2,1,0.5g·kg-1。按每10g体重灌胃0.2mL给药,每日1次。

小鼠连续给药7d,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造模。模型组、四物颗粒组、白芍组、赤芍组隔天由眼底静脉丛放血0.3mL,次日温水游泳20min,同时每天饲料按75g·kg-1体重控制,自由饮水,造模期间仍继续给药。于第0,7,14天眼眶采血40μL,检测血象。

2.2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补血实验分组与实验方法同上。其中芍药苷分别给予120,60,30mg·kg-1,芍药内酯苷分别给予120,60,30g·kg-1。

2.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One-wayANOVA统计学分析,结果用±s表示。

3结果

3.1赤芍、白芍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红细胞数明显降低(P

3.2赤芍、白芍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3.3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数的影响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红细胞数明显降低(P

3.4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4讨论

白芍和赤芍是临床常用中药,其功效有别,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白芍长于敛阴补血柔肝。《注解伤寒论》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8]赤芍、白芍中含有的成分较相似,二者均含有单萜苷类成分,如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是药典[1-2]规定的控制赤芍和白芍质量的成分。赤芍、白芍功效迥异,都用芍药苷控制质量无法明确区分二者。研究[9]发现市售赤芍中含有较多的芍药苷,但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极少;白芍中含有芍药苷,同时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较赤芍中多。本研究对赤芍、白芍及其提取物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相对较高,但不含芍药内酯苷;白芍中含有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与文献报道一致。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是同分异构体,芍药苷的药理作用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由于芍药内酯苷较难分离纯化[10],其单一成分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较少。已有研究[11]发现,赤芍、白芍对失血法致小鼠血虚模型均有补血作用,而本实验的对比研究也证实了该报道。赤芍与白芍均含有芍药苷,临床补血药常选用白芍,白芍中除芍药苷外的其他成分如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的研究就很有意义了。

血虚证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生血无源、失血过多、大病亏虚等不同原因引起。目前关于复制血虚模型的方法主要有放射线辐照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和综合放血法3种。本实验采用综合放血法,模拟大量失血,使小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并结合温水游泳,每日限食等措施,使得小鼠“无形之气”不能固益,血液亏损且新血化生不足,表现为外周血象血细胞数明显降低,从而复制出血虚模型。综合放血法所致的血虚模型与传统中医理论契合,是补血实验常用模型。

四物汤是中医传统的补血方剂,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已经开发研制出中成药四物颗粒。已有研究表明,四物颗粒[12]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具有补血作用,故本实验采用四物颗粒作为阳性对照药。文献[13]中四物颗粒对小鼠补血实验的用量为9~2.25g·kg-1,本实验根据四物颗粒说明书的服用量计算出小鼠的用量大约为2.5g·kg-1;采用HPLC测定四物颗粒中芍药苷的质量分数为0.536%,故2.5g四物颗粒中含芍药苷13.4mg。按药典白芍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限度1.2%计算,相当于1.12g白芍,与本研究中1g·kg-1白芍剂量相似。实验结果也表明2.5g·kg-1四物颗粒能升高该模型小鼠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具有补血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2g·kg-1白芍、赤芍均能在第7天和第14天升高小鼠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1g·kg-1白芍亦能在第14天升高血红蛋白的含量,而1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白芍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赤芍和白芍对该血虚模型均有补血作用,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

芍药内酯苷各剂量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有升高,芍药苷仅120mg·kg-1剂量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即芍药内酯苷的起效剂量为30mg·kg-1,芍药苷的起效剂量为120mg·kg-1。同剂量组对比发现,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皆较芍药苷升高(P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芍药内酯苷的补血作用,发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模型小鼠均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对该模型起效剂量低、作用强,补血作用更好。依据此实验结果推测,芍药苷是赤芍、白芍具有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是白芍补血作用优于赤芍的物质基础,可作为白芍在补血作用上区别于赤芍的特征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了综合放血法血虚模型,该模型的造模原理符合中医“血虚”的病因,对小鼠外周血象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影响较明显,但是该模型白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因此,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其他模型的补血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一部[S].2010:96.

[2]中国药典.一部[S].2010:147.

[3]俞敬波,章军,王文全,等.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107.

[4]王彦志,石任兵,刘斌.赤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67.

[5]黄山君,杨琪伟,石燕江,等.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6):780.

[6]郭平,宋卓彦,王升启.芍药苷对辐射致血虚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4):17.

[7]谭玮,宋崇顺,谭红玲,等.四物汤对综合放血法致小鼠血虚证造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2):926.

[8]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6.

[9]周红涛,骆亦奇,胡世林,等.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654.

[10]李芊.从白芍中提取及分离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11]李强,周荣,杨伟鹏,等.赤芍、白芍补血作用比较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6):11.

[12]郭平,王升启.四物汤及其单味药补血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121.

[13]秦红鸣,付晓春,方国璋,等.四物颗粒和四物合剂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3.

Comparativestudyoneffectsofbloodenrichingonmousemodelofblood

deficiencysyndromeinducedbycompoundmethodofbleeding,starved

feedingandexhaustingofPaeoniaeRadixAlbaandPaeoniae

RadixRubra,paeoniflorinandalbiflorin

ZHANGJian-jun*,HUANGYin-feng,WANGLi-li,LIWei,WANGJing-xia,WANGChun,QUSheng-sheng

(SchoolofPreclinicalMedicin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bloodenrichingonmousemodelofblooddeficiencysyndromeofPaeoniaeRadixAlbaandPaeoniaeRadixRubra,paeoniflorinandalbiflorin.Method:Buildingthemousemodelofblooddeficiencysyndromeinducedbycompoundmethodofbleeding,starvedfeedingandexhaustingofswimming,extractfromPaeoniaeRadixAlbaandPaeoniaeRadixRubraweregivenduringmodeling.TheamountofRBC,HGBweredetectedafterthetreatment.BasedontheamountresultsofRBC,HGBandthepaeoniflorincontent,albiflorincontentinPaeoniaeRadixAlbaandPaeoniaeRadixRubra,thesamemodelandthesamemethodwereusedtocomparativelystudytheeffectofbloodenrichingofpaeoniflorinandalbiflorin.Result:Atthe7thday,theamountofRBCandHGBinmodelmice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P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0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高中日常周记范文(整理23篇)

    - 阅0

    高中日常周记范文篇1或许是一场梦地结束,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是站在这条线的两边,静静的守侯着,或者说是迷茫把,生活在不同世界的那个自己会是怎样呢!只是希望也能有所追求。.....

    高一语文周记范文(整理5篇)

    - 阅0

    高一语文周记篇1今天的晚餐可真丰富呀!妈妈下班后,就一头扎进了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不停地说:“小宝,小宝,快来帮忙。”于是,我也加入了“战斗”中……没过多久,菜就一个个地上桌了:.....

    执法勤务中队工作计划(整理2篇)

    阅:0

    执法勤务中队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调动指挥油田公司在的消防队、油田公司消防支队(二中队、五中队)、中石化分....

    白芍的栽培方法(收集5篇)

    阅:0

    白芍的栽培方法篇1关键词:芍药;白芍;本草学;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R2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3....

    特殊教育教学内容(收集3篇)

    阅:0

    特殊教育教学内容范文篇1关键词: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皮鞋美容【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DOI....

    执法中队工作计划(整理2篇)

    阅:0

    执法中队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党组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把依法行政工作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商管理的职业(收集5篇)

    阅:0

    工商管理的职业篇1【关键词】区域特色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