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例(3篇)

来源: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

徽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等树木植物千余种,飞禽走兽二百多种,茶叶三十种,此外还有花岗岩、瓷土、金、铜、钼、水晶等种类丰富的矿藏。徽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不仅是狭义上的学术理论、民俗传统、艺术文化等,还涉及经济、社会、建筑、医学等学科,而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派建筑、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徽文化是形成徽州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的关键。

儒家文化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从南宋以后“程朱理学”为统治理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原籍都在徽州,因此徽州人以“程朱阙里”引以为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礼”成为徽州人身体力行的道德规范。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受到程朱理学“成教化、助人伦”的熏陶,在人文生活中为弘扬伦理道德,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建筑美学中,使徽州建筑雕刻艺术赋有一种古朴内敛的基质。徽州地处皖南丘陵地带,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原本就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因中原人大规模迁入,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生存的压力迫使人们另辟奇径外出经商。据《休宁县志》记载:“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瞻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莩,五日不至有昼夺”。徽州境内的新安江东流至浙江省建德市,其支流环绕全境,水路交通极为方便,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促使徽州山货、茶叶和木材资源丰富为徽州人从商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人认为文教与经商并存“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才是聚集财富经世不败之道。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的社会教化,徽商以“孝、义、节、忠、信”为本,致富后的徽商回乡大肆兴建土木,修建宅第、祠堂和牌坊以光宗耀祖,旌表功名。

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徽派建筑的代表是被誉为“古建三绝”的祠堂、牌坊、民宅,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号称“徽州三雕”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徽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以及崇山峻岭环峙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集“三雕”于一身,兼人文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徽派建筑是以大型木架为支撑的砖木结构,因此为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文化内涵

徽州古建“三雕”实质是儒家思想的物象化。由于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以及对徽州人孔孟儒学的极度崇敬,建筑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儒家思想”。“牌坊”作为徽派建筑和“三雕”艺术的代表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表现了儒家文化的本质。“徽州三雕”作品中《岳母刺字》、《卧冰求鲤》、《郭子仪上寿图》、《乳姑不怠》是以“忠孝节义”为题材,内容上表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道教以古代民间百姓的各种信仰为基础,结合本土文化、神话传说、阴阳五行以及儒家和佛教而形成的。《麻姑献寿》、《百子图》、《洪福齐天》是以“福禄、多子、吉祥、长寿”为题材表现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文化为传统民间艺术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譬如一些有吉祥寓意的“万”字符号、“长盘结”和八吉祥造型等。佛教中的菩萨、罗汉、佛经故事、狮子、宝塔、香炉和等法器都成了民间艺术的创造题材。

“民间文化”是能够表现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能普遍流传的文化。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徽州三雕”必然与民间文化紧密结合。以“民间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从具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瑞兽、花草树木、符号和寓意吉祥的“神仙”,一般以“象征、寓意、符号”为表现形式来比喻某种特定的含义。如:(1)谐音:如平(瓶)安如意、事事(柿)如意、连(莲)年有余(鱼)等;(2)寓意:岁寒三友、福寿双全、竹报平安、六合同春、五谷丰登等;(3)符号:万字纹、盘长、方胜、古钱等;徽州文风昌盛,民风淳朴,景色秀丽。因此一些“三雕”作品中例如:《黄山松涛》、《男耕女织》、《春宵》等,是以表现自然风景,现实生活以及文人文化的。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三雕”作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文化、生活与自然的魅力。

2雕刻手法

精美绝伦的“三雕”作品构思独特、工艺精湛、寓意吉祥,体现了徽州人在传统建筑雕作艺术上的造诣。“三雕”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徽州三雕”的雕刻类型分为线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用于民居、祠堂、牌坊以及家具等建筑的装饰和工艺品的雕刻。徽州人根据“三雕”的功能、范围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木雕一般用于装饰建筑物、家具和用具,如梁架、窗扇、雀替等处,多种雕刻手法并用。复杂的工艺,生动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让木雕在“三雕”中独占鳌头。砖雕主要装饰在门楼、门罩、八字墙和照壁,手法以透雕、镂空雕为主。集空间感、立体感于一体的多层砖雕,造型精巧,布局紧凑,引人入胜。石雕线条明快,用于牌坊、抱鼓石、石柱础等处,艺术风格清新淡雅、庄重朴实。

研究和保护徽州建筑雕刻艺术的意义

1审美价值

徽州雕刻艺术从造型艺术层面上来讲是平面造型与空间造型的结合体,展示了徽州人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提升了徽州建筑的艺术价值。徽州建筑雕刻艺术的装饰美主要体现在雕琢工艺和内容选材上。其次,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绘画艺术的促进与借鉴,提高了工匠的艺术修养,丰富了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

2社会价值

徽州文化是以孔孟儒学为精髓的传统文化,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中有很多“尊老敬贤”、“宽容谦让”、“自强不息”等代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雕作,反映出民间艺术乐观与繁荣的基本精神,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3文化价值

徽州是中国受到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地域,是宋朝程朱理学创始人的故乡。徽州建筑雕刻艺术是儒家文化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的具象化,而作为“古建三绝”的牌坊、宗祠和民居是宗法制度的“活化石”,是儒家思想传播的载体,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篇2

到了清代中叶,各种建筑风格的交融日趋深透,形成了清代建筑的磅礴气势、富贵华丽而不失古雅精巧的特点。1.木雕,木雕自古至今都被人们广泛应用,同时是衢州古建筑最重要装饰形式之一,从现存衢州明清民居的建筑中都反映出这一特点,实施部位主要分为梁架结构木雕和门窗隔断装饰木雕。梁架结构木雕集中在梁架梁托、斗拱、楼层栏板、花板、牛腿、雀替、柱拱等处(如图1)采用浅浮雕的戏剧故事在花板中的装饰运用。就精美程度而言以梁枋、牛腿、雀替为精彩(如图2)狮舞牛腿以透雕镂空的手法来进行装饰。门窗木雕主要集中在门扇、窗扇、栏板、挂落、门罩、栏杆等处,就精美程度而言以窗户下方,隔扇门中的束、腰部分为最突出。雕刻工艺技法是以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和透雕(镂空雕)四种技法为主。因木雕材料质地密集细腻,韧度很强,不易断裂,故在图案设计要求上更精细一些,特别是近距离观赏的雕饰物件,雕刻技艺可达到时“稀能跑马,密不插针”的效果。平面雕结合浅浮雕一般作为木雕边框上的回纹、卷草等用。因木材不易损坏,深浮雕可精工细作,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可用于室内的装饰点缀,也有镶嵌在格子门、或床框等部位或家具上。深浮雕或透雕,一般都置于建筑物较高处和人为不易碰撞的位置,这些雕刻手法一般粗旷神妙,也可精雕细琢,玲珑剔透,雕刻构件可以从多方位反映出其本身的艺术效果。2.砖雕,在衢州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砖雕这门古老的艺术一直起到点缀外观的作用。按照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当地古建筑中砖雕装饰部位主要分布在宅院门楼、门罩和宗祠、庙宇的入口八字墙或门楣等处(如图3)。就装饰艺术特点而言,有两种建筑风格:一种是以多块砖雕有机地组合成一个较大的整体砖雕,这些较大面积砖雕的图案多数以团龙、鲲龙卷草、角花、云龙、云鹤和回纹、砖细纹等为题材,以显庄严大方,另一种是将单块较为精细的砖雕镶嵌在建筑物某个部位、以起点缀作用的砖雕、这类砖雕面积一般不超过20cmX20cm,这些单体砖雕内容题材丰富,雕刻层次较高,并有多层重叠的装饰形式。这些装饰风格的砖雕在衢州的古筑物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一般多用于门楼、门罩、什锦门中的装饰,体现出建筑的精美华丽。这些砖雕雕刻之技法娴熟,工艺上都采用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阴线刻、阳线刻等技法特点,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效果。3.石雕,衢州古建筑中的石雕远不及砖雕、木雕运用广泛,一般只用于牌坊、门狮、抱鼓、须弥座、景门、景窗、碑刻、柱础等部位(如图四)。石雕的技法一般为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和透雕四种技法,而衢州石雕主要以青石材料为主,石雕题材受到材料的限制,通常采用的手法是浮雕,在雕刻风格上以浅层同调与平面雕为主,刀法精致、艺术风格古朴大方。因受使用范围和材料性状的限制,无论是雕刻深度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砖雕和木雕。石雕在题材上多以动物、植物和博古纹样为主,人物、故事、山水的内容比较少。

二、地域经济是古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关键

随着地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路交通的便利,使地方商品流通和民间工艺技术交流频繁,为各地商人经营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明清数百年间,徽人“流寓五方”影响了衢州地区,最有名的就是闻名遐迩的龙游商帮和徽州商帮的崛起,于是就有了“钻天洞庭遍地龙游”之谚。在龙游商帮和徽州商帮等地方商人的共同推动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为古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那期间各地商人将巨额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入衢州,为衢州的人文景观的修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外龙游商帮的乡情观念较强,年老退居时都有叶落归根的观念,大批商人返回故乡祖居地,为光宗耀祖大量建造住宅、园林、祠堂、寺庙、牌坊,特别是明末清初在商业经济的带动和刺激下,古建筑装饰艺术开始了蓬勃发展。在明代中期,衢州农业和民间手工艺的发达,以及当地物质资源的丰富,人们开始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利用当时发达的工艺技术,为创造古建筑三雕装饰艺术风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此期间商人们都以大开间、宽通面、长进深等布局方式,极力营造一种恢宏的宫廷建筑气势,并且大量采用宫殿、官邸常用的雕刻、绘画等装饰艺术,雕梁画栋,使整座建筑物内部蓬荜生辉,富丽堂皇,大有“民居其外,官邸其中”之势,不是官邸,胜似官邸。在建造和装饰上不惜花费大量的材料和工本,招募技术巧匠,在建筑空间内极尽雕饰,形成了精致秀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和古雅精巧的艺术风格。

三、文化沉淀是古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基石

1.通常有“孝道”“忍让”“中庸”等儒家思想为题材的建筑装饰。衢州一府五县多受儒学熏陶,素重文教,自南宋孔氏南迁衢州之后,嫡传的儒家文化对衢州古建筑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衢州古建筑装饰中常见一些人文题材,如岁寒三友、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博古图案等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装饰中。同时,宗教思想文化内涵也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衢州民居的装饰题材内容上都可以见到,如莲花、罗汉、暗八仙、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等,无不反映出道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当时本土文化的影响。此外,吉祥文化的内涵也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积淀,它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祈吉求祥的愿望,各种吉祥图案都被运用在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之中,大多数的主题为“五福”“三多”等。2.衢州戏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明清时期,衢州有西安高腔、衢州昆曲等地方剧种,浦江乱弹、徽戏、越剧、话剧等外来剧种,西安高腔因衢县旧名西安而得名,据《衢州志》记载,中国历史上五大戏曲名人汤显祖、徐渭、李渔、屠龙曾先后到过衢州,推动了当地戏剧的发展。在衢州的明清民居建筑的装饰上,戏剧人物的表情及服饰就成了装饰的重要元素,而雕刻故事的源头都取自于戏剧的情节,现存木雕、砖雕有大量戏曲场面雕刻到建筑构件上,采用组画将人们喜欢看的典型片断长留壁间,可以随时欣赏,所谓“观厅一日、说戏一年”,何乐而不为之。3.绘画艺术是当时建筑装饰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衢州的古民居建筑中,很多题材、造型、色彩、技法、构图,都继承了传统绘画中“清雅”的风格特征和文人画主张以雕画抒发胸臆、怡情养性的特征,强调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重现艺术效果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

P键词:石雕;技艺传承

石雕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石器发展到现代丰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态,从原始的雕刻到现在种类繁多的雕刻工具,从单一的雕刻技法到现在百家争艳技艺更为精湛的雕刻技法。石雕的雕刻技法,手法多样,大多可以分为:线雕,浮雕、圆雕、透雕、镂雕、悬雕等六大类别。

一、线雕

线雕是指在平面上以阴线刻或阳线刻,在不同的材质上体现绘画,书法的一种技法。线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常应用于碑文与匾额。

二、浮雕

浮雕是在石料的表面用雕刻的手法进行雕刻,出具一些凸立感的图案,是一种半立体形态的雕刻品,所有雕刻的图像都以浮凸的状态出现在石头的表面上固而称之为浮雕。又根据石材的表面刻石的深度和浅度的不同,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

浅浮雕一般为单层次的雕像,其内容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显得比较单一,没有很大的立体感;高浮雕通常是一些比较多层次的造型雕刻,内容也相对于浅浮雕来说会比较丰富繁琐,多被用于一些建筑物的墙面,寺庙的龙柱和影壁之类的都属于高浮雕。

三、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品。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如果是群像,观众绕雕塑一圈,则可以看到前后左右各个人物的不同动态和思想感情,从而引起丰富的联想。

四、透雕

透雕是建立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使其在感官上出现立体造型。技法大体可分两种:一,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二,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有透雕圆孔为饰。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熏都有透雕纹饰。

五、镂空雕

镂空雕技法相对前面的几种雕刻技法难度大点,它是建立在浮雕、圆雕、透雕的层面上的深层次的精工。要求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法与技法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六、悬雕

悬雕概念含有虚空之意,系指雕件凭借一支撑面的中虚悬空的雕刻,而使雕件外表面相连的造型呈若置其悬空之态,可见上下左右,通过面面俱到的运刀雕刻后,所展现的属三维全息艺术形象。在技法运用上,综合了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线雕多种手法,不但要求可供全方位观赏,还要具备凌空剔透的立体感。在人物、山水、花鸟或景物器具的写实造型上,经过设计者的艺术夸张变形处理后,求取生动的审美效果。

古老的石雕艺术在现代手工艺人的努力下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石雕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线雕,浮雕,圆雕,镂雕,悬雕等技法将书画意境生活剪影融入与石雕中,使作品既保持了古代石雕艺术的传统风格,又增加民族文化气息,使雕刻艺术更加生动形象。仿古作品栩栩如生古朴典雅,现代作品清新自然,意境幽远。

作为一名石雕艺术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文物收藏者、研究者,更是一位传承者,我有使命和责任感去坚守这门工艺。不仅要接受前人技术与艺术的传承,更是要将现代新产生的技术、艺术融入其中并传承下去。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雕刻专业学校,也可以在有关高等艺术院校增设一个雕刻艺术专业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让他们接触这门艺术,有兴趣的来学习石雕技艺。虽然他们的初衷不一,但我觉得,不管他们的初衷如何,只要他们能真正地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好这门手艺,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延续和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或者说是一种推动。因为这一人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系统的,是规范的;他们思维和理念是先进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输入,我们这门艺术的生命才会更活跃。

纵观过去和现今,更展望未来。现在国家正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功垂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更鼓舞了诸多的石雕艺人。我们非但要做好目前的事业,更要有序的把石雕技艺传承好,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不会有迷茫,让他们懂得热爱这门艺术,让他们热爱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石雕这门古老的艺术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人们的不断淬炼与升华,使得这朵艺术奇葩更具娇美。石雕艺术的未来更加灿烂无比!我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悠久灿烂的石雕艺术将大放光彩,石雕艺术的发展将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1]刘同保.“工匠精神”下的觉醒与升华――探讨新常态下曲阳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雕塑,2016,(02):60-61.

[2]张汉文.关于嘉祥石雕雕刻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调研[J].人文天下,2016,(05):55-6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范例(3篇)

    - 阅0

    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范文篇1关键词:体育营销;传播互动;关系链条;中国网球公开赛一、关系营销视角下的体育营销(一)体育营销概念之划分“体育营销”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78年美国的.....

    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例(3篇)

    - 阅0

    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范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教育研究与研究方法就是“事”与“器”的关系。因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既是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音乐教育研究得.....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