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因斯坦》有感(收集7篇)
来源: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1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爬上去,他这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沉思起来,忘记了自己是在半空中,结果他一下子从梯子上摔下来,他竟不觉得疼,他还在思考: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的。
通过读爱因斯坦的故事,我得了启发,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更要认真思考。如果我们克服了困难,成功也就在前方召手了。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只要我们努力学生,遇事多动脑筋,我们就是最棒的。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2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的这种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3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而后,贝多芬又面临着耳聋的威胁。可以想象得出,一个音乐家如果失去了听力,他将如何去创作,如何去铸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但是,贝多芬仍然坚持创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几乎全是在耳聋期间完成的。尽管如此,命运却不肯放过贝多芬,当他的创作激情达到高潮时,病魔在一点点的向他发出进攻,使他的身体逐渐恶化,直至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辉永远流传下来。如今,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几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们却缺少了那种坚强、刻苦的精神。贝多芬的事迹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意外可能随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能否坚强
地去面对呢?所以,我要学习贝多芬坚强、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
牛顿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引发了一大串的联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升到天上呢?经过刻苦的钻研,他发现了地球引力。牛顿从小就勤动脑、善思考,遇到事情总爱问个为什么;长大后,他更加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怠慢。遇到问题,他勤于思考,努力寻找答案。
从牛顿的身上,我懂得遇到问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勤于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
“天才出于勤奋”,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靠不泻努力得来的,所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泻努力,攀上知识的高峰!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4
人人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相对论的创立者。有人觉得爱因斯坦比别人稍微聪明一些;也有人觉得他可能是与别的普通人的能力强很多......其实不然,爱因斯坦出生时还要比普通人迟钝许多呢!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很笨,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呆头呆脑的爱因斯坦会成为如今闻名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啊!他们都只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不足,却无人在意他的长处……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公开骂他,曾几次想把他逐出校门,但他没有灰心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努力的研究。
1905年,它完成了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通过种种方法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问题。
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得人诞生了!爱因斯坦曾经就是一只到处受人排挤、讪笑的丑小鸭,但丑小鸭也具备天鹅的潜质,经过了他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最终成为了高贵、美丽的天鹅,到处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没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5
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巨人,又是一位纯朴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智慧如同他的科学成就一样,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敬意。
爱因斯坦承认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自然。但在这一点上,爱因斯坦却不否认数学是科学,他说:“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象在数学中就是那样。”尽管如此,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的共性却是明显的.,他认为这就是“求真”或者说“追问是”。除了客观性以外,他还认为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科学本身没有感情愿望,没有善恶观念。“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那么,科学与伦理毫不相关么?爱因斯坦认为并非如此。他首先承认“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伦理准则要表达清楚和贯彻贯一致,就离不开科学理性,特别是逻辑理性。在他看来,伦理准则不是直观的,也不是任意想象的,而是从一些隐含的前提中推论出来的。要推出有效,自然要讲逻辑。这些隐含的前提是“伦理公理”,它在某些方面像形式公理一样可以没有意义,但事实上却是人们经验的升华,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伦理公理”的来源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痛苦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爱因斯坦文集》里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的、一般认识论的、数学哲学的、科学哲学的、伦理学的、哲学观的、社会学的、政治的,等等。尽管这本文集对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严密的论证,但这不足以泯灭这部文集的价值,毕竟这只是一部随笔,而随笔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人;另外,毕竟——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超人,是我们崇敬的“人化之神”,就像他说的人类不能没有宗教性的信仰一样。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6
《爱因斯坦的故事》在本书主要写了: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镇乌尔姆,几个月后,举家迁往慕尼黑。1884年入主教民众小学读书。1888年10月入慕尼黑路易彼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受到了屈辱。1894年6月父母迁往意大利米兰。
不久,爱因斯坦被路易彼尔德高级中学勒令退学,前往米兰于父母团聚。189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免试录取到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读书。1900年10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大学毕业考试,结束大学生活。1901年加入瑞士国籍。1902年6月入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1903年1月6日于米列娃结婚,1年后,长子汉斯出生。
1905年先后完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等5篇重要学术论文。狭义相对论创立完成。1908年10月被聘为州立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10月被聘为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副教授。1911年9月被布拉格德国大学聘为正教授,不久,赴布鲁塞尔参加
读《爱因斯坦》有感篇7
读爱惜时间的爱因斯坦有感广西区广西横县附城镇谢圩子弟学校六年级余梦圆爱惜时间的爱因斯坦是我们这次考试的.阅读短文。我看了深受感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生是那么的珍惜时间。年轻时争分夺秒,年老了问他想要什么,回答竟是只想要时间来整理他的稿子!看到这儿,我被震撼了,一个年老的人就把时间看得比生命重要,做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又应该怎么样?看看周围,许多年轻人在生活中忙呀忙,可是,他们都在忙什么?忙着做科学研究,还是忙着为祖国争光?不,都不是。你听,歌厅里传来一阵阵如猪嚎的声音,却夹着这么多的赞美声;你瞧,一个老板捡得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被吹成身价百万;你看,一些干部打着“检查团”的旗子下乡,一下车便直奔饭馆……你说,他们都在忙什么?忙吹,忙吃。比比爱因斯坦,比比巴甫洛夫,就算他们不难过,我也替他们悲伤。
忙呀忙,为什么就不忙忙国家,忙忙经济呢?同样是忙,却又不一样。爱因斯坦忙得充实,而他们忙得却那么虚伪。让人庆幸的是,生活中虽说有不少人或得虚伪,但也有人像爱因斯坦那样忙得充实,忙得快乐。人们啊,你们应该真正的忙了。

《爱心树》读后感(收集7篇)
阅:0《爱心树》读后感篇1《爱心树》是英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代表作。我在暑假的时候阅读过,觉得很有趣。那....

读《爱因斯坦》有感(收集7篇)
阅:0读《爱因斯坦》有感篇1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收集33篇)
阅:0《西游记》读有感篇1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讲的是:唐僧和自己三个弟子一起赴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