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收集3篇)

来源: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1

李镇西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的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其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教育事迹也震动了中国教育界。这学期我在反思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买了很多班主任工作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其中这本《我这样做班主任》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就谈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班主任初体验

李老师在本书的第一辑就与读者交流了《我为什么要当班主任》,这不禁使我想起去年我初当八班班主任的日子,刚开始很累也不习惯,但是与孩子们相处觉得自己也在慢慢的在成长。现在想想真是:十分的付出,百分的感动,千分的幸福。虽然过去了一年多了,但是很多很多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初当班主任,真的是挺累的。有时看自己的博客记录着刚上班的日子,还记录着自己当时累哭了。现在是想不起来了,但是还记得和学生一起吃饭,跑操,打扫卫生,等他们回宿舍休息后我们再离开的那段日子;初当班主任,也挺自豪的,自己告诉自己我是个头呢,管着50个人;初当班主任,是幸福的,第一个教师节收到学生的鲜花和贺卡时的那份感动是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初当班主任,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教育智慧,教育艺术全凭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以及自己那用不完的精力和激情。

就像书中说的,正是那段时间的成功与挫折,喜悦与忧伤,欢笑与泪水,纯真与苦涩,骄傲与尴尬……以及对这一切的反思,对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教育给我的幸福也越来越丰厚!不知您是否想起了您初当班主任的日子,不知您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第一届学生,真是段美好而纯真的日子!

用童心去报答童心

在文章《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我的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对孩子的爱。”作者又加了几个字:“以及孩子对我的爱”。作为班主任,大多时候我们会委屈,以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是沉甸甸的,得到的却是他们打折的爱。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仔细的去感受一下学生对我们的那份爱呢?

今年的元旦过的很开心,一是得到了“最受欢迎的老师”的表彰,另外是因为学生给我的元旦礼物---继去年《老班名言》之后的《老班名言2》。尽管有些调皮的味道在里面,但这也是一分厚厚的爱意。有时,学生一句“老师,楼梯滑,你下去的时候慢点”,会使我们心里暖暖的;嗓子疼时,讲桌上总有一杯热水会使你心情大好;有时,学生一个转身的拥抱,会让我们觉得很感动;下雨学生走到半路,又跑回来把自己的雨具拿给我,这是多么深的感情;这一幕幕包含了学生太多的太多的爱。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奖赏呢?每每想到这些,总是觉得歉意油生,我做的还不够好,有太多对不起学生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在与学生生活的日子里,都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动的时刻,这就是我们献身教育的动力,用自己的行动来报到学生的爱吧!作为班主任,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让学生感到在我们身边生活了三年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这边是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在李镇西老师的书中,第四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中介绍了很多他的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请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等文章,都介绍了李老师的独特的视野和看法。

在认着学习以上内容之后,我也思考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也试着把适合我们自己的加以运用。

比如,在今年的元旦评优中,每班12个名额包括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进步之星、纪律标兵等等。去年是我自己定的,大部分考虑了学习成绩,后来想想对一些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的,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又太不公平。所以,今年我让学生自己投票选举,当然先和学生声明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真正的发挥作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同时也防止我偏见太大。

另外,受初三一班和七班的班级对抗赛的启发,我与学生商议制定了“组团学习”法。自己找一门或几门学科,自己与朋友组团去挑战另一个“团”。女生宿舍215和216的宿舍挑战赛终于在第二次月考后落下帷幕,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凝聚力更强了。

还有,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气氛方面。每次课前教育,每次班会必提两个字“团结”,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我们开展“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开展“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班级活动,开展班级万圣Party等增强学生间的感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很多后进生的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学习不好,但是很热爱班级,在八班生活的很快乐。今年的元旦表彰,张海洋同学成功入围,他是班级后几名的学生,但是他爱班级爱同学,大家积极为他投票也是理所当然的。和谐的班级氛围是我这一年半以来最大的收获。当然,也很严厉的批评过或者是误会过某些同学,现在想想真为自己当时的莽撞而抱歉。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适时地放手,对自己对学生都是一种成功。

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

李老师在本书中特别为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

乐于请教,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具体的做法,而是细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勇于思考,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创新,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广于阅读,要读经典的教育理论书籍、杰出教育教的专著、反应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以及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善于积累,积累学生的作品、自己进行教育实践的有关材料记录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等;勤于写作,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等等都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认真学习该部分以后,我也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制定了班主任梦想清单:坚持班主任工作日记,记录发生在每天的有意义的事;坚持读书,学习名师的教育精髓;定期开展班委会议,强化班级自制;调整好心情再进教室,不随便发火;多与身边的老师们交流。希望新的一年里,自己认真工作,与学生携手创建更辉煌的班级!

结语: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要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力似乎无限的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以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但是我说,班主任工作是爱与勇气的抉择。最后用李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文章:“我不止一次庆幸我是一名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2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读得心悦诚服,有时候读得感慨万千,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爱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没有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对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是满腔的爱;爱到深处,又是满腔的“恨”,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一味的教育、罚补。渐渐地作业是按时交了,但抄作业的'多了,又得开动脑筋找抄袭者。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有抵触情绪,师生间信任度小。立即改进方法,找学生谈心。了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要求其尽量做,实在不会的画上符号,放一放,等教师讲解。另一部分学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网上的“作业帮”等软件查找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批评教育,和其家长及时沟通关注,另一方面,鼓励其勤于思考。

通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教师应给犯了错的学生一份宽容、一份信任、一份鼓励,用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篇3

《我这样做班主任》。顾名思义,书名是xx的中心主旨——整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集萃。由此至终爱心贯穿其中,对学生一种发自内心如父般的爱,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蕴含着对学生的爱意。

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真挚的师爱之心为学生真诚付出,从而赢得了每个学生的心。学生们也喜欢他、爱他,师生之间心灵互通、心心相印,教育的成功亦自水到渠成。

李镇西老师是一位真正爱学生的良师。非常羡慕他的学生们,能够遇上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老师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不曾碰见过这样的良师益友,祈愿我的女儿,在她漫长的求学生涯当中,有朝一日能够遇上不少这样的良师,这将是我与女儿的幸运与福气。

我不是教师,无法感同身受去感受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的难,但是作为一名家长,我即不是一群孩子的老师,但是我女儿的老师——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虽然对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发表更多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有着很大的触动……

李镇西老师作为班主任的奋斗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因为在自己的班上学习而感到成长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这是一个这样可敬,这样值得让人尊敬的老师!要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禀赋都不同,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亦作为一个凡人——一个如你我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厌恶的凡人,面对各个差异不同的孩子,能够秉持一颗无私师爱之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不管“好生”还是“差生”,这本身就是对老师师德的一种考验。

我敬佩李镇西老师这样为师之道。总是呵护儿童的天性,努力不让自己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用爱心、用儿童般的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使得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学习不再是“你讲我听,容不得半点质疑,也不敢质疑”,而是在一种民主,活跃而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当中,学习是这样充满了无限的意趣,每个人都喜欢上这样的课,每个人都喜欢这样一个可亲可爱的师长。在老师充满技巧性的教学当中,孩子们习得的不单是考试的分数同时也习得了一种直面现实,迎接困难的勇气和胆识。

李镇西老师同时指出:教育需要充满韧性和耐性。体会到这点,我是如此震撼和惭愧!我自己,即使只教育自己一个孩子,都不能做到充满韧性和耐性。也许与性格有关,很多时候动辄便对女儿大吼大叫,让女儿刹那有了一种委屈与瑟缩。而老师,面对几十名性格禀赋各不相同的孩子,要对这么多孩子充满韧性和耐性,首先得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还需具备良好的师德,这对于每个老师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由此也理解了做老师的难处!由是便有了全力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行动!

感谢每一位老师!作为老师,您们辛苦了!

在李镇西老师这四本教育文集里,最令我感动的要数这一本了,其中读到他与学生们的深厚情谊时,被他们那份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师生深厚情感深深感动。目光还在文字,但眼眸里已是泪水盈盈……

“教育是人学”,“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