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读后感(收集7篇)
来源:
《相信》读后感篇1
午后,午觉醒来,我又捧起了心爱的书本。当我读到《品德故事——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时陷入了沉思······
一艘轮船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行驶。一个在船尾做杂工的黑人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浪花托着轮船越走越远······他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将头伸出水面,求生的本能使孩子拼命地向前游,可轮船还是越走越远,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海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沉下去了,眼睛却还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放弃吧!他绝望的.对自己说。突然,他想起了老船长那慈祥的面容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就我的!想到这里,孩子用生命的最后力量朝前游去·······船长终于发现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立即下令回去找孩子。有人劝道:“这么久了,他一定被淹死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孩子。又有人说,:“为了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孩子快要沉下去的那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醒过来后,他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他问:“孩子,你怎么能在海里坚持这么长时间啊?”孩子回答到:“我知道您会回来就我的,一定会!”“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回来救你呢?”“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羞耻······”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绝望时能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相信》读后感篇2
“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别相信任何人。”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她是一个近50岁的女人。她叫克丽丝。她失忆了。她不但失去了以往的记忆,就连昨天发生的事她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会丝毫的不记得。她每天醒来的第一眼都会对所在的屋子感到陌生。她会在一个很老的男人旁边醒来。她会问他,她自己是谁,这是哪里。这个男人每天都会重复告诉她,他是她的丈夫,他叫本,他们很恩爱。直到一天一个叫纳德的医生打来电话,当然她也不会记得他。这个医生应该也是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话来获得她的信任。那一天她和这个医生见了面,这个医生交给了克丽丝一本日记,这是她自己的日记。这是纳德建议她这么做的。与其说每天都会不记得自己是谁,那不如把每一天都记下来。这样第二天醒来先看一下日记,也许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或是恢复记忆有所帮助。纳德医生说,他每天都会告诉她日记的存在。她已经记了有些日子了,并且这样做对她恢复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她已经能够回忆起很多过去的事情。她把它们都记了下来。是她自己要把日记拿给纳德看的。今天他是来还日记的。
她回到家里,这时本还没有下班,她开始读自己写过的日记。日记的第一页写着“不要相信本”。
在日记里,本告诉她,她的失忆是一次车祸意外造成了。她曾亲口问过本是否他们有过孩子。本告诉她没有。但是后来的某一天,她回忆起了自己有过小孩的片断。她那时还不确定是自己的想象还是真实的过去。她问了本,后来本告诉她,他们的'确有个孩子。他叫亚当。但是他死了。从那以后她不再相信本。她想本每天都会面对一个不记得自己的人做为妻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他是亚当的父亲,而且因为她失去了记忆,他不得不重复告诉她,他们的孩子死了。她知道本是为她好。不想让她想起那次意外和亚当的死。日记里还有她的一个好朋友,她们见过面,通过电话。她一字一字的读着,仿佛在读别人的故事。
日记里还记着,她不是因为车祸才失去的记忆,她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车祸。是一次袭击。一次酒店里的袭击。她想起过一些零碎的片断。是的,是的。她的好朋友证实了一切。她是一个作家,她写过一本小说,她在生下亚当两年后有了外遇。那时她为写不出来第二本小说而痛苦。因为她每天不得不照顾孩子。这些本都没有告诉她。她看完了所有的日记。她更加不信任本。本说今天让她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带她出去散心。因为明天是周末。她给她的好朋友打了电话,这次通话让她更加恐惧,她不知道她应该相信谁,因为她失去了记忆。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告诉她的。她能相信谁?本?纳德医生?还是她的好朋友?她最后选择相信了她。因为她说她的孩子亚当没有死。没有时间了。本要回来了。她说明天还会跟她联系。她的朋友告诉她,她现在可能很危险。她正准备赶过来。
一切都晚了,本带着她和行李走了。开车去了一个海边的酒店。本说要去拿些红酒,留她一个人在酒店里。她在本的包里找到了日记。确切的说是日记的纸张,那是她写过的日记。她又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她发现日记的最后被人用手术刀割去了几页。应该就是她手里的日记纸张。她读完了剩下的日记。这个男人不是本。那他究竟是谁,她感觉到他爱她,很爱她。可他究竟是谁?她环顾了这个房间。她有印象。这里是她被袭击的酒店。是同一个房间。他叫迈克。是她出轨的男人。上次是他袭击了她,夺走了她的一切。还有记忆。这次她又一次受到了伤害。。。。。。
当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在医院里。她看到了她的好朋友,还有她的儿子,没错就是她的儿子。亚当说爸爸正在赶来的路上。她的好朋友告诉她,迈克死了。她想起来了,想起了迈克又一次绑住了她,他说他爱她,她不能失去她。她想起了酒店的大火。她想起了亚当小的时候,她想起了好朋友上次见面时戴的耳环颜色。她的记忆恢复了,真正的恢复了。。。。。。
这就是结尾。太多的细节我没办法一一记录。说说我的记忆吧。我也不是一个好记性的人。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我读过的小说要记下来的原因。因为我怕,不,不是怕。因为我想在多年以后,甚至是一年以后,我都不会记得我读过哪些小说。哪怕是我看到书架上的这些书,我想我会很难记起小说里面都讲了些什么。所以我要记来了。留给以后的自己。让自己感叹一下,啊!原来我读过这本书!
记忆是一个很奇妙的事物。他不能看,不能听,不能闻,只能想。但是它却是只属于我们一个人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哪天它就会忽然间丢失。我们没办法给它上锁,没办法失而复得。我不想失去它。可是我没有把握。。。。。。
信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件很特别很重要的东西。我很想问一下自己,愿意活在一个善意的谎言里,还是愿意活在一个残酷的事实里?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傻傻的只愿意相信美好的东西。却总是忽略一些不好的现实。但是,如果我发现我爱的人对我撒谎,我会怎么办呢?歇斯底里?还是保持冷静?我不知道。人与人如果没有了信任那还怎么去沟通呢?我不知道。我害怕去想。。。。。。
《相信》读后感篇3
我们习惯了看春夏秋冬,习惯了在斗转星移间感受匆匆如流水的时间,我们在慢慢的长大。我们在骨子里渴望明天,怀念昨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去感悟他人的经历。而前路漫漫,陪伴着我们的白天与黑夜轮回交替。夜很漫长,而天总会亮起来,对于我们曾经的迷茫我们要坚信,没有到不了的海角天边,也没有我们到不了的咫尺天涯。在你孤单无助的时候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读了卢思浩的《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一书,让我感触挺深的。他书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是成长的脚步,更是我们抓不住的青春。这是一本给人向上生长的力量之书,青春就是我们成长期的必上课程。我们在自己的青春里与友情相遇的同时也会遭遇爱情,我们在自己和别人的大好年华肆意的生长。在卢思浩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失恋的意义在于成长,成长的意义在于坦然的接受一切原来不愿接受的,这就是人生过程的必然。
卢思浩在这本《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这本书里向我们书写了“青春”“梦想”“成长”。对于我现在来讲我是拼命的抓青春的尾巴,我不敢妄谈梦想,但我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加我在生活里成长。生活里的种种遭遇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们在最初懂得选择的刹那已经决定了现在的样子。经常有种做梦的感觉,在忽明忽暗间我的青春就随着黑夜白昼的交替悄然间消失。
而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人都是孤独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孤独,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那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我们都在成长中与孤独为伴,所有的同行者都是相聚一阵子,走散一辈子。而我也在卢思浩笔下看到了美好的期许。愿有人陪你一起颠沛流离,一起走到出头的`那天,一起走到你一生那一次发光的那天。长本大就是一夕之间,而成长则是要用一生去体味。
我喜欢卢思浩带给我的感同身受,他笔下的故事,他笔下的经历都是我曾经遭遇过的。这对于一个不甘心面对逝去岁月的人来讲。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是莫大的安慰,或许是因为看起来似曾相识所以就倍感亲切。原来我们所有人的青春经历都是极其的相似。我们在成长中经历漂泊,我们在岁月里寻找可以相伴一生的人。所有的明天都会如约而至,明天有多远?梦想有多远?而你离我有多远。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负重而行,只因我们相信明天渴望明天。漂泊的人渴望安定,驻足原地的人渴望远行。而卢思浩的文字则是告诉我们远方、漂泊、安定是个什么样子?有些路我们要走,有些事我们要经历,有些人我们需要自己去用心感受。看着这本书感觉在茸茸低语间有同两个老友之间的心里话。他诉说着他的故事,而我则是在他的经历间对自己的过去挥手作别。
这本书里有我们的青春回忆,有嘴角上扬的年少时光,有渴望明天和远方的踟蹰少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邂逅那一份久违的温暖,而你、我、他要始终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无论是海角天边,还是咫尺天涯。
《相信》读后感篇4
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竟使方言创造了奇迹。是啊!只有相信这件事,就可以创造奇迹。
这篇文章讲了天生痴呆的方言在造句时,造出了“我相信石头会开花”。这句话,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嘲笑。最后,赵老师给方言戴上了自信、向上的`标签,使他的人生更精彩。
在我读时,我看到方言造的句子时,也在心里暗暗嘲笑:这个方言确实很傻。可在我读到后面时,不禁也嘲笑开了自已,只有相信石头会开花的人,才会相信奇迹呀!这是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
我还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5.12大地震中,一位母亲正在哄孩子睡觉,突然房屋震动,她意识到地震了,急忙护起儿子,落下的碎石一块一块地打着她。当救援人员发现时,母亲已经身亡了。但却发现了一个婴儿,正号啕大哭。他们急忙把婴儿抱出来。同时发现了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手机短信:“儿子,我爱你!”是什么使她创造了奇迹?是因为母亲坚信她可以保护儿子,所以创造了奇迹。
“相信石头会开花,就会相信奇迹。相信奇迹,就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自信起来吧,这样你将与成功仅差一步之遥!
《相信》读后感篇5
“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这句话出自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这是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它是多么富有哲理呀!没错,每个人都能走上成功之路,就在于你是否相信自己,了解自己。不要因为出生低贱而自卑,也不要因为出生富贵而自大,自满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像林肯先生,他出生就很低贱,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可他却很自信,相信自己,不为出生低贱而自卑,最后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所以,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我一年级时,参加过“英语赛”,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是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就不可能获奖,可看到老师和同学都为我加油,我想,我应该相信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是个一年级生的'就失去信心。于是,我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参加了比赛。在我的努力下,以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所以,每个人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推荐自己,这样才能成功。相信自己——是人生成功法宝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秘密武器”!
《相信》读后感篇6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夏季被派往看守同学的衣物也没有一次辜负大家的信任。
分析:维佳如此高涨的劳动热情难道单纯是因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吗?不是的,不完全如此。激发他劳动热情的主要源泉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对他内心世界的体贴和关切。
三年级:维佳负责保管全班同学的彩色铅笔,他十分细心。可是年级末的时候,又犯了错误,他从班级体的画册里撕下了一张空白纸,用来画了画并挂在自己家。
分析:如果是别的孩子,或许可以取消其参加某次集体活动的资格。但是对维佳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的个人荣誉感还不是很强,很不牢固,公开的谴责只能使他远离集体,打击他进行思想斗争的积极性,而把这一积极性保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手段:把维佳留在教室里,教师不动声色的善意的向他说明,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在教师的诱导下维佳把撕下的那一页重写贴回到画册里,为此还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封面。最好得到老师的表扬。
结果:这次表扬更多地使维佳感到惭愧而不是喜悦。他满脸通红,教师最终得到了巨大奖赏,维佳捡到钱首先想到去寻找失主。
五年级:维佳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偷了同班同学的冰鞋。当教师去家里的时候,孩子哭了,主动坦白错误并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分析: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只停留在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
策略:对无意干了坏事的儿童一律采取谅解的态度,这种态度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具有自尊感,敏锐的心灵,并激发他们心灵深处坚决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不仅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悔,而且还会以积极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手段:和其它少先队员一起教小同学滑冰,面对小同学和冰刀难分难舍。自己如何做出决定
结果:把冰刀送给了小同学,并彼此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其过程中学会了感受别人,关怀别人,割舍自己利益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善始善终:这件事情以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前,再也没有发现维佳有过把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这件事情以后的每一年里教师都鼓励维佳去做一些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事情。巩固加深良好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在看完这个孩子整个转变的过程时,那种对人性的期待,坚持,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碰到这样一些愿意站在孩子角度着想,愿意深入,体贴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师。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集体能够激发孩子内心这么强烈的自尊感,荣誉感以至于将追求诚实,高尚积极的事情当作终身目标和准则。
《相信》读后感篇7
“被人信任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如果你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定能得到更多的信任。”这是《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告诉我的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在船尾搞杂勤的黑男孩不慎掉进了大汪洋中,等船长发现时,船已经驶出很远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下令回去找。男孩还活着,因为他想起了船长和善的面孔,相信船长会回来救他的,这使船长感动万分。是啊,还有什么比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珍贵呢?许多伟人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一颗火苗,能温暖人的心扉;它就像一把宝剑,能把所有的`困难都穿透;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幸福。它值得我们用心去爱护,用行动去珍惜。在生活中,许多同学遇到了苦难,都来找我帮忙:检查作业、讲题、借文具等。我也常常帮助别人:“乔萌,今天下午我有事,能替我做值日吗?”“当然可以。”“请问大队部在哪?”“在那边,我带你去吧。”……
我不亦乐乎地回应着每一个找我帮忙的人,从不收一点儿“报酬”。因为我知道,同学遇到困难时先想我,那是一种信任、一种幸福。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他们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的。
希望大家记住: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相信你给予帮助更是一种幸福。

读《爱的教育》有感(收集13篇)
阅:0《西游记》读后感篇1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活泼的。小时候,我读起来的感....

《相信》读后感(收集7篇)
阅:0《相信》读后感篇1午后,午觉醒来,我又捧起了心爱的书本。当我读到《品德故事——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时陷入....

复活的读后感(收集31篇)
阅:0复活的读后感篇1在这里先要感谢我的好友,清理自己的书录时想到了我,便从中挑选了几本本应在高中最迟大学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