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的罗汉
编辑:admin在苏州诸多的寺庙中,西园的戒幢律寺有别于其他各寺院,自然有其特别之处,少了一般寺院常有的园林风格。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阊门外,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尽管为清代重建,但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名闻中外,成为吴门首刹。
崇祯年间,徐溶舍园为寺,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为弘扬“律宗”,改名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该名反映出寺院高树戒律之幢,“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在佛教禅林中独树一帜。经茂林律师及以后数代住持的努力,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法会盛极一时,列为江南名刹。可惜于清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只剩下残垣颓壁、荒草萋萋。光绪年间,浙江按察使盛康与吴郡士绅同时倡议修复西园寺,请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来主持此项修缮工作。广慧法师自承担大任之后,任劳任怨,他托钵四方,化缘重建戒幢律寺。在30年中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天王殿、放生池等殿宇,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筑规模,及完成了内部塑像的工程。现在看到的寺院几乎就是当初的模样了,其格局并无多大改变。
西园寺门对护城河,对岸立一照壁,福德桥和智慧桥跨于河上,门前广场古木参天,黄墙黛瓦的围墙衬托出寺庙的庄严。寺前巨大的牌坊上“赐西园戒幢律寺”,柱子楹联“佛日增辉重开阊阖,宗风振律大啓丛林。”寺门正上方“戒幢律寺”四个大字透出刚劲威严,与树木森森的广场印证律宗的兴盛。
西园寺面积不大,可布局极其严谨,进门场地开阔,名木松柏苍劲参天,绿荫如盖。大雄宝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前后有四大天王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无不透出庄严之气。现任住持普仁法师率寺中执事班子颇具开拓精神,以“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殿宇进行重新整修,尤其是罗汉堂,将其屋顶升高60公分,并加了斗拱,使堂内的空气对流,既利于塑像文物的保护,又使整体美观大方。普仁法师在寺内还创办了戒幢佛学院,授徒弘法,并致力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寺院正中的大雄宝殿高大雄壮,重檐歇山式的屋顶,高台列阶,气宇轩昂。殿内供奉着香樟木雕刻的三尊大佛---三世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药师佛,西边为阿弥陀佛。在释迦牟尼佛两旁侍立着他的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三世佛前站立二位天神,威风凛凛,一位是毗沙门天王,一位是韦驮。大殿内共有佛像110多尊,三尊大佛端坐安详,慈眉善目。背面是一座大型的立体彩塑--海岛观音像,图壁上祥云满天,海浪汹涌,观音站立在鱼头上,手拿净瓶、柳枝。两侧是善财童子和龙女,周围分布着十八罗汉和彩塑诸天、天女散花等。这座海岛观音泥塑构思精巧,观音慈祥和蔼,罗汉诸天神姿态各异,人物个个都雕塑得精美绝伦,神色自然,使得整个殿宇满壁生辉。
西园寺是古城规模最具完整的寺院建筑,寺院格局严谨有序,殿宇庄严宏伟,大殿两侧及前后有观音殿、天王殿、金刚殿、钟楼、鼓楼、藏经楼、罗汉堂、法云堂、诵经堂等,具有大型寺院的特色。藏经楼中藏有完整的《龙藏》四部,元朝善继法师血书的《华严经》等佛经八万余册。
在后院是大多数寺院必有的放生池,园内池水荡漾,垂柳成荫,环境幽雅,树木葱郁,清新宜人,池边假山上有亭台,四周回廊环通于亭榭间,小桥跨过小溪,进入繁盛的树丛,满目青翠欲滴,绿意盎然。蝌蚪状大池中央设有一八角亭,称之为“湖心亭”,匾额为“月照潭心”,翼然屹立水中,以曲桥贯通两岸,构筑颇为巧妙。亭台楼榭环绕池边,花木掩映,拥有江南灵秀,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其风格也融进了寺院建筑之中,使得西园寺更显得寺中有园,含蓄隽永,富于传统的文化色彩。
水池中鱼儿悠游,穿行在山石小桥间,鱼儿多为佛教信徒所放。鸽子掠过水面,穿梭在树丛间,停留在岩石上。池中养有数只珍贵的龟鳖,为别处所无,偶有几只常浮出水面,仰头观望,其憨态可爱至极。听说池中还有一只大鼋,重达数百斤,寿命已历400余年,应该经历了明清两朝了。大鼋只在春秋之际,偶尔出水一现,非常珍贵,可惜无缘与之一见。
大殿西侧的五百罗汉堂是东南沿海地区所仅有的,是西园寺内最独特处,其规模宏大,三进四十八间,以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沿四壁排列泥塑全身五百罗汉像,大逾常人,神态各异,造型生动,构成一组完整的罗汉塑像群,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民族性的特征。罗汉堂创建于明代末叶,在清咸丰十年几乎毁于兵燹。现在仅存第一进石拱门的圆框,雕刻精美,刀法娴熟,为明代遗物。其余建筑多为清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的。罗汉堂佛像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五百罗汉的名号不同,神态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在广大民众中被视作力量和吉祥的象征,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蕴藏着中国佛教及中华文化丰厚的内涵。在1986年,曾对寺院佛像全面进行贴金,其中五百罗汉像还加罩玻璃佛龛保护,护栏一律换成石雕栏,栏杆望柱装饰浮雕莲瓣。
罗汉堂中的建筑格局及雕塑独具特色,沿“田”字四壁排列的木质金身五百罗汉,刻工仿照苏州“甪直保圣寺”中“塑圣”杨惠之的手法,进行创作。五百罗汉雕刻得都大过于人,各具神态,有瘦削清癯的老者、清姿秀骨的少者,也有威武勇猛的强者,慈悲心肠的善者。有的慈眉低垂,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屈膝箕踞,有的拈珠托钵,有的降龙伏虎。整群雕塑构思奇特,其工艺之精巧,笔法之圆润,神态之生动,无以复出。整个群像栩栩如生,堪称是明清时期的中国佛像木雕艺术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