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反思(整理3篇)

来源: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

2、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

3、能大胆地参与数数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布置:数字宝宝的家。

2、画有1个或者2个的图片若干,饼干、糖果若干。

3、音乐《找朋友》;课件《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开上小汽车,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开起小汽车,去看朋友。

向数字宝宝问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

红房子是谁的家

绿房子是谁的家

让我们一起向数字宝宝问好吧!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

看一看:数字宝宝的家里有什么

帮帮忙:让这些物品回到相应的数字宝宝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各种物品,数量分别是1个一组、2个一组的):

有一些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

(2)提问:

谁应该回到1的家

谁应该回到2的家

(3)教师边提问,边操作,根据幼儿的意见将课件中的物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找找看:有没有谁走错了家。

验证刚才的操作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刚才的操作中,有没有数量不是1的进了1的家

3、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应该怎么给数宝宝送礼物,数宝宝才会开心呢

请幼儿来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拍手的声音,就请数宝宝几来跳舞,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圆圈舞。

5、回赠礼物:数宝宝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请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给每个小朋友1块饼干,2送给每个小朋友2块糖果。

6、和数宝宝再见,开上小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字1和数字2就好象两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弄混淆他们实际上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常常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一个苹果说:我有两个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着物品,但手里点的和嘴里数的却不是对应的。这就是小班孩子在数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初步理解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将10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顺序进行正逆排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动物排队。

2、数字卡片1—10。

3、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操作卡若干(同颜色组和不同颜色组)。

活动过程:

一、给数字宝宝排队。

1、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10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小到大的排列规律。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后排至10。

4、口头数数:从10数到1。

5、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0—1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大到小的排列规律。

6、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前排至1。

二、出示课件:小动物排队。

1、出示图片一:小猪排队。

A、师:春天来了,草地上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快乐的跳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好吗?

B、请幼儿说出小猪的排列规律:从小到大或从矮到高。

2、出示图片二:小鸡排队。

A、师:我们再来看看,还会有什么小动物来跳舞,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呢?

B、请幼儿说出小鸡的排列规律:从大到小或从高到矮。

三、给图形宝宝排队。

1、同颜色组。

A、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2、不同颜色组。

A、出示不同颜色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C、帮助幼儿不受颜色干扰排序。

四、操作活动:给树排队。

1、比较大小:找找不干胶上哪棵树大?哪棵树小?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

2、请幼儿将不同大小的树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粘贴到相应的位置,完成排序。

活动反思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非采用灌输、传授、说教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排序这一概念,而是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并迁移排序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处处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让幼儿大胆尝试、学习、比较运用各种经验进行排列,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结束后,没能有效地运用小结语帮助幼儿疏理经验。

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做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注重经验的提升、关注方法的习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活动的功效。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3

活动意图

生活中幼儿缺乏对物体特征的了解,因此,给物体排列的随意性比较强,为此,特意设计了“排排队”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规律,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迁移AB的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尝试进行ABB的规律排列。

2、通过自主探索、看标记的方式尝试将不同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3、乐于迎接挑战,体验成功感,感知规律的多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图片;黑色、白色圆点做的规律标记;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列好的小猫小狗图片,迁移AB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

师:看,谁来了?(小猫、小狗)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出去玩了,他们怎样排的?

有标记也像小猫小狗这样排队了,可是我找不到是哪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总结:这个标记也像小猫小狗那样一个一个有规律的交替排队的。

2、尝试看标记进行ABB排列。

师:这个标记跟刚才的标记有什么不一样?(一个黑点,两个白点的有规律排列。)

谁能看这个标记帮小猫小狗重新有规律的交替排队?

3、小组操作,看标记排列。

第一组:看标记及有预设的部分AB排列(大小)。

第二组:开花,看标记AB排列。

第三组:看标记有预设部分ABB排列(大小)。

第四组:搭高楼,看标记ABB排列(颜色)。

第五组:看标记ABB排列(种类)

5、小结

6、结束:到教室外找一找按规律排列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整理7篇)

    阅:0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1一学期即将过去,我所带的五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本学期的工作可以说紧张....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整理3篇)

    阅:0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篇1活动目标:1、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2、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3、能大胆地参....

    我的收藏作文(收集9篇)

    阅:0

    我的收藏作文篇1我的收藏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小小的心灵深处,你可懂我收藏了多少对你的回忆。打开收藏在....

    销售内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整理5篇)

    阅:0

    销售内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篇120xx年我又有了新的开始新的挑战。20xx年初公司开会决定将我从办公室职位调到....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6篇)

    阅:0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篇1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前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