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整理7篇)

来源: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三、教学难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四、教学准备

卷尺,标杆,测绳,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测量工具、

1、(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2、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二)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1、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2、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3、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三)步测和目测、

1、步测、

(1)(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2)(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3)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1)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2)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3)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4)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四)实践活动、

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1)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2)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单位换算。

难点:理解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出质量的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逐一介绍克、千克、吨的定义和特点。

实际体验: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感受不同质量单位的.实际重量。

单位换算练习:通过练习巩固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经验。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及换算。

难点:建立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厘米: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认识厘米的长度和使用方法。

认识米: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用刻度尺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三、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三、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6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掌握单位换算。

难点: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测量的重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认识质量单位:介绍吨的概念和常见物体的质量。

单位换算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单位换算的方法。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反思。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物业财务的个人工作总结(收集5篇)

    阅:0

    物业财务的个人工作总结篇1自xx年入职公司至今已经六年多了,从管理处的财务助理到公司总部出纳、总部会计,无....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整理7篇)

    阅:0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

    非遗传承的困难(6篇)

    阅:0

    非遗传承的困难篇1〔关键词〕湖南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空间湖南人民在长久的社会历史实践活....

    我的蜕变作文(收集4篇)

    阅:0

    我的蜕变作文篇1时光如白驹过隙,见证着我的蜕变。——题记幼时的野小子“站住!站住!……我叫你快站住!”后面的....

    物业客服部年终工作总结(收集8篇)

    阅:0

    物业客服部年终工作总结篇1您好!转眼又要辞旧迎新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客服部员工努力工作,发扬贡献精神,为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