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6篇)
来源: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1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术治疗13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8例。结果:21例患者中2例死亡,19例随访0.5~5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12例,恢复率约63.2%(12/19)。结论:早期手术可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得到满意的恢复。
关键词脊髓损伤颈椎椎间盘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24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的脊髓损伤,是颈椎部外伤导致的颈脊髓损伤,但X线片检查并无颈椎骨折脱位,临床上称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1998年8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69岁,平均51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汽车内颠簸伤3例,摔跌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小时~14天。就诊时脊髓损伤程度:完全瘫痪5例,不全瘫痪16例。
影像学检查:21例均行X线检查,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14例(66.7%),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后凸16例(76.2%),椎间隙狭窄7例(33.3%),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4例(19.0%),棘突间距增宽2例(9.5%)。所有病例均未见骨折、脱位现象。21例中11例同时行CT扫描,发现6例伴有颈椎管狭窄,2例为发育性,4例为继发性。本组有17例行MRI检查,发现12例颈椎间盘突出,其中单节段突出6例,双节段突出4例,三节段突出2例,共20个椎节,发生在C4~5最常见。
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主要是颈椎牵引。在颈椎手术前,可进行牵引治疗,可以达到制动颈椎,对脱位进行复位,减轻脊髓压迫[2]。常用的方法有: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近年来Halo-vest用作颈脊髓损伤的固定和牵引治疗逐渐增多。
②手术治疗:手术基本目的是解除颈脊髓的压迫,恢复颈椎的稳定。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而决定,原则上是哪里有压迫,就在哪里减压,对有颈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倾向者,要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同时可配合使用内固定。随着脊柱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内植物的不断发展,对内固定的选择使用要严格适应证,内固定可有效提供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减少可致假关节形成的病理活动,提供植骨块和受骨区的加压作用,从而有助于骨折愈合。前路减压术适用于脊髓损伤伴有椎间盘突出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前方导致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者。前路减压越早越好,应尽可能在发现压迫的3天内手术,5~8天手术者因脊髓水肿,手术效果不佳。前路减压后均应行颈椎内固定,可采取钢板固定、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等方式[3]。本组治疗13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主要适用于椎管内有来自后方的骨折片和软组织压迫,发现椎板、棘突损伤严重,碎骨片进入椎管或有进入椎管的危险性时。减压范围应以损伤节段为中心,上下不超过一个节段,减少不必要的结构丧失,以免加重脊柱不稳甚至导致畸形。本组治疗8例。
③伤后即带颈围保护,首先稳定生命体征,3天~2周内行手术治疗。21例病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药6~8天。术后鼓励病人早期活动,24小时可在颈托保护下离床适当活动,颈托保护6~8周,无需其他外固定。术后8天、12周分别拍摄X线正、侧位片,了解内植物位置。
结果
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年7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手术治疗21例,死于截瘫并发症2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褥疮感染1例,其余19例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12例(63.2%)。
讨论
急性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原发性损害发生在损伤的即刻,直接后果一般是不可逆的;继发性损害是脊髓在损伤发生后持续数小时的发展过程。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防止或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脊髓损伤的特点是在继发性损害中血供的改变。由于脊髓的灰质较为脆弱,对外力的抵抗能力远不如白质,脊髓灰质早期的血供改变可在创伤后几小时内发生,5天后将会出现灰质的不可逆性坏死。脊髓的白质对压迫的耐受性相对较高,会在受伤7天后出现病理改变。随着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包括钙的溢出、自由基的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产生等。针对病情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机和环节,采用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生长抑制因子、细胞外基质复合物、褪黑色素,以及抗凋亡治疗、T-细胞疫苗的接种、转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在实验中逐渐被证实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此外,中药人参、丹参、三七等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提高脊髓组织耐受缺氧的能力。但是,保守疗法只适用于轻症患者,重症病例由于存在颈椎间盘突出和(或)颈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后出现出血、水肿等病理变化,如果没有早期手术干预就会加重脊髓的受压,导致症状加重。提示早期手术减压将会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本组有病例存在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占位,使椎管产生继发性狭窄,尤其是多节段突出,如不及早手术会减少脊髓损伤恢复的可能性。所以此类损伤宜早期手术。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与及时手术减压有关。
参考文献
1沈宁江,林庆彪,陈建,等.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实用骨科杂志,2004,10(4):312-314.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手术;联合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unitedfronttoreartheoperationofafracturedvertebraclosedresetsthedifficultiesofhisterm.Methods50casesinrecentyearstorecoverthecloseddoublesideofafracturedvertebrastickingoutofjointimplementationofthepatientsbeforesurgery.ResultsTherear95.30%werebetterreset.ConclusionTheunitedfronttoreartheoperationoffracturedvertebraresetdifficultcanachievebetterofhisrecovery.
【Keywords】Vertebrafracturedvertebra;Fronttorearoperation;United
对于闭合复位困难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如何选择其手术方案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能存在单侧或双侧关节突绞锁的情况,后路切开复位可在直视下解除关节绞锁,复位效果良好。近几年来部分学者主张一期前路手术,切除骨折椎体及突出椎间盘,植骨内固定,防止复位过程中椎间盘脱入椎管引起脊髓损伤,后期再行后路手术[1]。本文回顾研究50例难以闭合复位的下颈椎双侧关节突骨折脱位患者,根据其颈椎损伤类型选择手术方案,使用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学查体评价其疗效,以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几年本院收治的急性期(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术后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根据结果来评价颈椎损伤类型、椎间盘损伤情况及手术复位效果。所有结果都有同一位医生参与阅读诊断,全部病例均为下颈椎小关节双侧脱位。根据Allen分类法[2]分为DF型(Distractiveflexion,屈曲牵张型)CE(Compressiveextension,伸展压缩型)两组。对所有患者在人院24h内及术后3个月或出院时采用ASIA标准评估其感觉、运动功能,并以表格的形式在病案中记录。
1.3手术方法DF型双侧关节突可能完整无骨折,绞锁后前路复位困难。本组患者均首选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俯卧位,取颈部后正中切口,先置入侧块螺钉或颈椎弓根钉,再使用磨钻或咬骨钳解除关节绞锁,清除凸入椎管内的椎板、关节突碎片及断裂的黄韧带。减压后由助手牵引患者头部,在C型臂监视下,保证将损伤节段椎间隙牵开,将患者头部缓慢后伸复位,复位后安装侧块钛板或颈椎弓根钉棒系统,于固定节段的关节突问植骨融合。但仍存在前方椎体骨折压迫,应用联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解除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以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与早期康复训练。CE型损伤多伴有脊柱后方结构受压破坏,多有横突、椎板、椎弓及关节突骨折,对于合并有椎体骨折的双侧关节突绞锁的病例首选前路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仰卧位,颈部适当后伸,头部固定,根据损伤节段取颈前横切口。术中可切除骨折椎体植骨内固定,对于来自脊髓前方凸人椎管的锥间盘、椎体后缘造成的压力,可进行直接、彻底地减压。但CE型患者多合并有椎体、关节突、侧块或弓根骨折,无绞锁时可由前路直接复位。如存在关节突绞锁,术中可使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加大后凸成角,以解除关节突绞锁。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撑开,避免脊髓损伤实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各组手术前后ASIA感觉、运动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
3讨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选择文献报道的前路复位方法多是通过加大后凸角度以解除关节突绞索,前路复位技术属于间接复位,需要加大后凸成角,以解除关节突绞锁,复位困难且在复位过程中存在过度牵张导致脊髓损伤的可能。后路手术可于直视下解除关节绞锁,清除凸人椎管内的椎板、关节突碎片及断裂的黄韧带,尤其适合于因关节突绞索所致的难复性脱位[5]。部分专家学者主张一期前路间盘切除一后路复位一前路内固定术,但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变换困难,术中出血多等问题。本组研究结果显示,DF型损伤难以闭合复位者应首选后路手术复位,存在前方椎体骨折压迫,应用联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CE型损伤多合并有椎体、关节突、侧块或椎弓根骨折,无绞锁时可由前路复位。CE型损伤多伴有脊柱后方结构受压破坏,多有横突、椎板、椎弓及关节突骨折。关节突骨折或存在后方压迫时可选择先前路复位,二期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因此,根据Allen分类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做到更好的联合前后路治疗手术。
参考文献
[1]赵浩宁,陈军,戈朝晖,等.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6):771-773.
[2]岑仕江.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2009,18(22):116-117.
[3]何仿,田纪伟,林昊.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初步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0):1524-1526.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脊柱损伤颈椎多节段
我院2000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0例,其中45例为多节段损伤患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38例,女7例,年龄14~64岁,平均36.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4.7小时。其中连续多节段损伤者36例,不连续多节段损伤者7例。
影像学资料:①连续多节段损伤:2个节段者23例,其中两节段均稳定者2例,有1个不稳定节段者14例,2节段均不稳定者7例;3个节段者10例,其中3节段均稳定者1例,1节段不稳定者4例,2节段不稳定者4例,3节段不稳定者4例;4个节段不稳定者1例,为1个不稳定节段加3个稳定节段;5个节段者为2例,均为1个不稳定节段加4个稳定节段。②不连续多节段损伤:2节段3例,其中1例2节段均为稳定骨折,1例1节段不稳定,1例两节段均不稳定;3节段3例,均为1个稳定节段和2个不稳定节段,4节段1例,为1个稳定节段和3个不稳节段;7例中有4例为C1后弓骨折伴下颈椎骨折;7例患者不稳定节段均在下颈椎。
损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4例。
损伤类型:屈曲压缩型26型,后伸压缩型11例,垂直压缩性6例。
损伤部位:椎体31例,椎板25例,棘突9例,椎弓4例,横突5例,关节突5例;受累节段:C1受累4例,C2受累5例,C3受累6例,C4受累19例,C5受累33例,C6受累30例,C7受累12例。
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4例,C级9例,D级8例,E级12例。
治疗:①保守治疗:10例保守治疗,戴颈围领卧床。其中Halo-vest头环背心2例;2例伤后死于呼吸衰竭。②手术治疗:21例患者行颈前路手术,其中1例行C4、C5椎体次全切除,左髂骨取骨,C3~C6大块植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余为单个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0例行颈后路手术,其中7例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关节突钢板内固定术;3例为椎板切除减压加关节突钢板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减压椎间植骨融合2例。随访: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个月~3年,平均20.6个月。随访病例均拍颈椎正位和伸曲侧位X线片,显示前路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神经损伤有恢复者8例:感觉障碍均明显减轻,其中4例四肢肌力较术前恢复Ⅱ级,2例肌力较术前恢复Ⅰ级。
讨论
在颈椎外伤中,颈椎多节段损伤在临床中并非少见,本组45例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15.4%。
本组患者右以下特点:①颈椎多节段损伤多为屈曲压缩型;②颈椎多节段损伤中连续型损伤多余不连续型损伤;③连续型多节段损伤多为下颈椎损伤,不连续型多节段颈椎损伤多数为寰、枢椎损伤合并下颈椎损伤,主要损伤部位均分布在C4、C5、和C6,可见外伤时受力点主要在下颈椎,暴力多为突然作用力,且比较集中。对于何种情况下出现连续型损伤或不连续型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损伤,是因为在受外力作用的瞬间,颈椎支持韧带和肌肉的张力、状态以及小关节水平的不同而引起。
对于颈椎多节段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我们认为,大部分患者的颈椎X线片可以显示骨折脱位,但对于上颈椎如寰椎椎弓损伤时由于颈部后伸受限,难以用开口位和颈椎侧位X线片判断,因此当患者出现上颈椎损伤的局部症状或体征(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受限)时应该考虑到有上颈椎损伤的可能性,此时应再行上颈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本组有3例患者C1、C2骨折均由CT最终确诊,多节段颈椎损伤中有神经功能受损者占72.1%受损平面均位于主要损伤部位。对于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还应加摄MRI以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4
【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改善,2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3例完全恢复,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MRI是确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最佳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治疗使颈椎获得稳定,减少继发性损伤,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颈椎损伤;骨折脱位;植骨;脊髓损伤;内固定
颈椎外伤导致颈脊髓损伤,但X线、CT、MRI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称之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spinalcordinjurywithoutfractureanddislocation,CSCIWFD)。此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多以急诊方式就诊,早期由于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我们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6例,现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就获得的一些认识进行探讨。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2岁,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伤2例,摔伤1例,重物砸伤1例。其中伤后24小时内入院23例,24小时后入院3例。
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伤前均无脊髓损伤症状,伤后出现脊髓损伤临床表现。入院后详细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依据Frankel标准对神经损害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为:A级1例,B级10例,C级9例,D级6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如下: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3.影像学检查
26例患者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X线及CT均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但合并颈椎管狭窄18例(图2a),颈椎节段不稳定8例;MRI显示脊髓水肿8例,脊髓内出血或血肿形成12例,6例无信号改变;脊髓受压迫17例:包括单节段颈椎间盘压迫10例(图1a),多节段颈椎间盘压迫7例。
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术前颈围或牵引制动,伤后8h内就诊者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予脱水,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于伤后8h至3周不等,平均12d,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插管麻醉或颈丛阻滞麻醉成功后颈肩部垫高。手术选取以损伤椎体为中心颈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斜形切口,分开颈阔肌,纵行切开颈深筋膜的浅层,切开颈A鞘内侧包绕肩胛舌骨肌的颈深筋膜深层,将胸锁乳突肌和颈A鞘拉向外侧,将气管食管和甲状腺拉向内侧,于颈动脉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钝性分离直达椎前筋膜,骨膜下从椎体前侧向外剥离颈长肌至钩突关节平面,用定位针头穿刺后于C臂机下定位确定损伤节段。置入Caspar牵开器,适当调节其张力,使得损伤椎节之椎间隙略张开,将损伤的椎间盘切除,用骨膜剥离器给予撬拨挣开。如挣开困难则以两侧颈长肌内缘为界,将损伤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终板软骨全切除,再次调节牵开器张力,并行C臂X线透视确认,获得理想的位置。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骨片、椎间盘和血肿),再刮除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软骨,在牵开器维持状态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安放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满意后冲洗切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激素和脱水剂3~5d,早期用颈椎护领保护。
结果
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术后恢复至B级;B级10例术后4例恢复至C级,6例恢复至D级;C级9例术后2例恢复至D级,7例恢复至E级;D级6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见表1。表126例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情况(略)
讨论
1.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发生机制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又称无放射像异常的颈脊髓损伤,系指外伤后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但放射影像检查(包括X线、断层造影、脊髓造影、CT及MRI等)均未发现任何骨折或脱位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传统观点认为是一过性颈椎脱位或“挥鞭样损伤”。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脊髓、椎间盘韧带和椎管的病理改变,对该型损伤病理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耕盯等[1]认为当各种原因所至椎管储备间隙狭小,脊髓在椎管内退让余地消失或甚少,意外的外力使椎间关节发生轻度移位即会造成颈髓损伤。Epsten(1980)发现没有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有关[2]。秦晓东等[3]将损伤分为两类: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型和无颈椎间盘突出挫伤型。根据本组资料分析,69.2%的患者存在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65.4%的患者有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脊髓;76.9%MRI检查在受伤椎间隙平面脊髓有挫伤、出血或水肿,除2例外,伤前均没有颈髓压迫症状。椎间盘突出可能在外伤前己存在,也可因外伤引起或加重。当颈部外伤时,颈部反射性采取屈曲保护姿势,前额冲撞,应力首先作用于颈椎间盘前部,后部纤维环突然受到较大的张应力。随着颈椎由屈曲转变为过伸状态,应力由前向后传递集中压缩椎间盘,使椎间盘内压升高,髓核后移而挤压纤维环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脊髓,造成脊髓水肿,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可影响脊髓的血液循环。如伤前已存在颈椎慢性退行性改变,外伤时颈椎突然过伸,在外伤应力集中的椎间可因剪切力产生较小的滑移,使椎管矢状径更加狭小,颈髓受到挤压。而原先存在的椎体后缘骨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也同时参与了对颈脊髓的压迫,肥厚的黄韧带也可向前皱折,自后方压迫脊髓。
2.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组织原发损伤和一系列组织代谢障碍所致的继发性损伤,到目前为止,对原发性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继发性损伤进行积极的药物控制和手术预防,可作为减轻脊髓损伤的有效途径。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过去多以保守治疗为主,目前还有作者主张保守治疗[5],从颈部制动开始,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伤后8h内入院者应用大剂量的MP治疗,辅以脱水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大量临床实验证明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早期手术干预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去除侵入椎管的韧带和椎间盘组织,恢复和重建椎管的有效容积,防止脊髓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损害,早期恢复和重建脊椎的稳定性,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提倡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尽早行手术治疗[6],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Mirza[7]报告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后72h内行减压和稳定手术,不仅可以获得较快的脊髓功能恢复,还可以减少相应并发症。本组伤后3d内手术者14例,术后恢复较快。因此本院提倡对此类颈脊髓损伤应早期手术减压,最好在伤后72h内手术。
3.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影像学性质所示脊髓压迫的来源和脊髓损伤的程度、范围决定前路或后路手术。过去多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本病[8,9],但这只适用于以颈椎储备间隙变小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脊髓受压的方向主要来自于脊髓的腹背侧,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或半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从颈椎后方直接减压,颈髓可向后退让出一定空间,从而使来源于颈髓前方的压迫也得以缓解。因适应证不适合本组未采用此种手术方式。而对于以来自颈椎间盘压迫为主要表现或过伸性损伤使前方韧带复合体结构破坏,以及椎体不稳刺激脊髓者,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解除压迫因素,重建病变节段的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本组14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涉及两节段椎间盘损伤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此外,对于在颈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基础上,伴有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患者,应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先前路手术恢复颈椎稳定,再后路行椎管扩大成形术,这样既解决了椎管狭窄问题,又解除了颈髓前方压迫,恢复了脊柱稳定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组6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单开门扩大椎管成形术。故前路手术自视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广泛的椎体切除扩大了狭窄的椎管。改善原本不太富余的颈椎管容积,同时解决原发的颈椎病变,带锁钢板的应用,实现了颈椎即刻和永久的稳定。采用经颈前路的手术方法加或不加后路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减压、固定,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水肿逐渐消退,脊髓生理功能得以较好的恢复,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党耕盯,孙字,刘忠军,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81-582.
[2]DareA0,DiasMS,LiV.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orrelationinpediatricspinalcordinjurywithoutradiographicabnormality[J].JNeurosurg,2002,97(1Suppl):33-39.
[3]秦晓东,王道新,李翔,等.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机制与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0,3(2):92-93.
[4]杨胜武,叶澄宇,腾红林.无骨折脱位的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1):731-733.
[5]藏磊,刘忠军,党耕盯,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5):268-270.
[6]李振宏.下颈椎损伤前路手术治疗81例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5):60-61.
[7]MirzaSK,KrengelWF,Chapman,JR,etal.Earlyversusdelayedsurgeryforacutecervicalspinalcordinjury[J].ClinOrthop,1999,359:104-114.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螺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相关报道对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众说纷纭。我们通过比较经皮前路固定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两种固定方式的手术损伤、术后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头颈部活动的改善情况,期望能正确评价这两种方法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效果,以方便我们对治疗方法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47例,其中42例获得了随访。42例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43.6岁。对所有患者术前作了详细记录,均进行了颈椎开口位、侧位及CT三维重建,部分行MRI检查。42例中,AndersonII型34例,AndersonIII型8例。34例AndersonII型骨折中,按Eysel分型,A型10,B型15例,C型9例。42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有明确外伤史,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合并神经系统症状12例,均为脊髓压迫症状。对患者分别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22例)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0例)。
1.2方法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并复查牵引后X线片。
前路患者仰卧,鼻腔插管或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颅骨牵引下,肩部垫薄枕,头稍后伸,保持张口位。C臂X线机监视下复位,固定头部。平C4、5水平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开皮肤5mm,将内径为1.2mm,外径为5.8mm的扩大管沿间隙插入,到达C4、5椎前筋膜,并沿血管鞘内侧缘之疏松筋膜间隙上下滑动,透视下将扩大管尖端置于C2椎体下缘。然后将1.2mm克氏针通过扩大管插入,正位居中,侧位位于齿状突轴线上。钻入克氏针,更换保护套筒。精确测深后,用3.0mm中空钻头扩孔,拧入3.5mm齿状突螺钉,并通过骨折线。X线透视正侧位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
后路俯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枕骨至C4棘突后正中切口,沿骶棘肌间红白交界进入。显露枕骨及C2、C3棘突和椎板侧块及寰椎结节和后弓。进针点位于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上缘下4mm的交点处。去除寰椎皮质,经寰椎椎弓向侧块方向打孔,水平面上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尾端向头侧倾斜与冠状面约成5°夹角,深度14~16mm。显露枢椎椎弓根狭部的上面和内缘。在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去除皮质。矢状面呈向内约30°夹角,与冠状面呈向头侧约35°夹角开口,显露约8~10mm通道.避开椎管,植入螺钉,C臂X线机位置良好。去除C1C2后弓椎板和棘突皮质,自体髂骨颗粒样植骨。
1.3疗效评价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病情并查体,行颈椎过伸、过曲位X线片及CT检查了解有无颈椎不稳及骨折愈合情况。自订疗效评估标准:优,颈部无症状,活动良好,骨折愈合;良,颈部偶有不适症状,活动良好,骨折愈合;可,颈部轻度疼痛,无需药物治疗,活动稍受限,骨折畸形愈合或稳定的纤维连接,无颈椎不稳表现,可伴有轻微的神经症状;差,头颈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颈椎不稳,骨折未愈合,可伴有神经症状,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2结果
2.1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前路齿状突螺钉手术时间1.2~2.2h,平均1.5h。出血量15~60ml。未出现穿刺导致的脊髓、颈血管损伤。1例患者出现喉上神经麻痹,表现为饮水呛咳,给予对症治疗,术后4w恢复正常;2例螺钉钉尾过长,但是对颈椎活动无明显影响。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2.5~4.0h,术中出血量350~800ml。术中未损伤脊髓和椎动脉,1例一侧寰椎椎弓根钉偏内侧皮质穿出,术后无神经症状及不适。
2.2骨折愈合情况随访6~47个月,平均17.6个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组骨折复位螺钉位置良好、骨折愈合19例,骨折愈合率86.4%,2例术后发现螺纹未完全通过骨折端,导致骨折端分离,最终随访显示假性愈合。1例骨折未愈合,骨折线吸收、硬化,二期行后路枕颈融合手术。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骨折复位螺钉位置良好、骨折愈合17例,骨折愈合率85.0%,3例经随访X线片及CT未发现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断端硬化,融合区有间隙,骨小梁观察不清,过伸过曲位片有颈椎不稳表现,认为骨折未愈合,植骨未融合,见图1,图2。
2.3头颈部活动改善情况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组19例骨折愈合患者均恢复颈椎伸屈及旋转活动,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无颈椎活动受限主诉,活动接近正常的2例既往有颈椎病史。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骨折愈合患者颈椎伸屈及旋转活动均有一定程度受限,其中10例患者有颈部不适及活动受限的主诉,偶尔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
2.4疗效评估随访后22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者中16例疗效评价为优,良2例(1例螺钉钉尾过长,但是对颈椎活动无明显影响,1例既往有颈椎病史),可3例(2例骨折假性愈合,1例偶尔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差1例(骨折未愈合,二期行后路枕颈融合手术),优良率为81.8%。20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者中优8例,良6例(颈部偶有不适症状,无需药物治疗,2例既往有颈椎病史),可3例(颈部时有疼痛,需药物治疗,主诉活动受限),差3例(骨折未愈合,失去随访),优良率为70.0%。两组病例因样本太小未做统计学处理。
3讨论
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椎弓根、侧块螺钉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上颈椎不稳的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众说不一[1,2],尤其对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存在较多的争议。一般认为Anderson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不稳定[3],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但寰枢椎后路融合术会导致颈部旋转活动受限[4],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技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5]。
本组42例中AndersonII型34例,AndersonIII型8例。34例AndersonII型骨折中,按Eysel分型,A型10,B型15例,C型9例。根据牵引后复查的X线片、CT片表现的骨折复位情况,将术前复位良好无移位的15例、轻度移位9例选择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其中IIA5例,IIB13例,IIC4例,III2例。麻醉成功术中牵引复位后,轻度移位的9例有7例得到良好的复位,2例因不能完全复位或不稳定改行后路椎弓根、侧块螺钉固定融合。经随访。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组骨折复位螺钉位置良好、骨折愈合19例,骨折愈合率86.4%,与闫明[5]、倪文飞[6]等报道的结果相近(81.2%、89.3%)。其中2例IIC型术后发现螺纹未完全通过骨折端,导致骨折端分离,最终随访显示假性愈合。1例IIB型术后骨折移位,骨折未愈合,骨折线吸收、硬化,二期行后路枕颈融合手术。本组除1例一过性喉上神经麻痹、2例钉尾过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组骨折愈合率85.0%,3例随访X线片及CT未发现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断端硬化,融合区有间隙,骨小梁观察不清,过伸过曲位片有颈椎不稳表现,认为骨折未愈合,植骨未融合。6~8个月后失去随访。本组术后发现1例一侧寰椎椎弓根钉穿破内侧皮质,无症状。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24~47个月,无断钉、断棒现象。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组明显少于对照组,随着微创操作技术日益熟练,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样本有限,未作统计学处理。术后颈椎的活动范围,特别是患者的满意度,两组存在明显差别。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组19例骨折愈合患者均恢复颈椎伸屈及旋转活动,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无颈椎活动受限主诉,活动接近正常的2例既往有颈椎病史。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骨折愈合患者颈椎伸屈及旋转活动均有一定程度受限,其中10例患者有颈部不适及活动受限的主诉,偶尔需要药物或物理治疗。
对照两组骨折愈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我们认为微创手术组有一定优势,这可能与术前病例的选择有一定关系。对于IIA、IIB及稳定的III型齿状突骨折,我们建议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及术前不能完全复位的IIB、IIC及不稳定的III型齿状突骨折,也可以考虑麻醉下术中牵引复位,麻醉下颈肩部肌肉松弛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稳定,这样做除了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经济负担外,更重要的是患者会多一种选择;对于极不稳定或无法复位的病例我们还是建议首选后路寰枢椎融合。我们认为,外科手术微创化是一种趋势,我们至少可以将微创经皮手术当作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桥梁。
参考文献:
[1]GrauerJN,Shafi.B,HilibrandAS,etal.Proposalofamodified,treatment-orientedclassificationofodontoidfractures[J].SpineJ,2005,5(2):123-129.
[2]HadleyMN,BrownerCM,LiuSS,etal.Newsubtypeofacuteodontoidfractures(typeⅡA)[J].Neurosurgery,1988,22(1):67-71.
[3]FountasKN,KapsalakiEZ,KarampelasI.Resultsoflong-termfollow-upinpatientsundergoinganteriorscrewfixationfortypeⅡandrostraltypeⅢodontoidfractures[J].Spine,2005,30:661-669.
[4]WhiteAAⅢ,PanjabiMM.ClinicalBiomechanicsofthespine[M].ed2.Philadephia:JBLippincott,1990:601-611.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联合入路手术;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36-01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通常由于暴力作用引起损伤所致,受伤后容易合并不完全或完全性颈髓损伤,导致患者高位截瘫甚至直接死亡[1]。按照Allen分型标准,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属于3型和4型损伤[2],患者软组织及骨性结构严重受损,治疗难度较大。为探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29~72岁,平均年龄(41.6±2.3)岁,高处坠落致伤9例,车祸致伤12例,钝物击伤9例;C4~C5部位受伤8例,C5~C6部位受伤9例,C6~C7部位受伤13例;按照ASIA分级标准:A级10例,B级13例,C级7例;术前IOA评分为(11.61±1.36)分,均经X先片、CT及MRI检查确诊。
1.2治疗方法
术中持续颅骨牵引,先进行后路手术,具体如下:患者取侧卧位,麻醉生效后,于颈后路正中行一切口,剥离双侧椎旁肌,暴露关节突、椎板、棘突,清晰显示绞锁的关节突,将棘突轻轻向上。向下牵拉,将绞锁的关节突复位以解除绞锁。使用巾钳分别在上、下颈椎棘突打孔,将丝线从孔中穿过,以固定两个脱位的棘突,保持棘突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需要后路减压,则实施椎板切除减压术或者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进行前路手术:协助患者从侧卧位变为仰卧位,垫高肩部部位,局麻生效后,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行一个切口,将损伤椎体充分暴露,同时显露出上下前方椎体,将牵开器置于伤椎的上下椎体,并将其张力调整合适,以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或是椎间丢失高度,将相邻的椎间盘切除,咬除绝大部分的伤椎,使用钛网填充。拿出牵开器,将颈椎间路钛板安装好,然后反复冲洗,关闭切口。后路选用硅胶引流管,而前路选用橡皮引流条。
1.3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颈椎X线、CT或者MRI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了解颈椎生理曲度或是椎间丢失高度是否出现再丢失现象,以及内植物有否松脱、折断及滑脱现象。按照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中无1例出现气管、脊髓、食管、大出血等意外损伤,切口均愈合。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前A级10例,B级13例,C级7例;术后A级8例,B级3例,C级5例,D级8例,E级6例,ASIA评分提高1~3级;术前,感觉功能评分为(76.55±15.23)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5.77±16.51)分,术后,感觉功能评分为(107.26±17.53)分,运动功能评分为(89.73±13.53)分,手术前后比较,P
3讨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时神经根和脊髓被压在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的上缘的下关节突和椎板之间,并且还极其容易合并椎动脉损伤。对这类损伤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常存在不确定性[3]。单纯的前路手术不易椎体间复位,因此通常进行后路手术切除关节突部分,以将关节突解除利于复位,而后再进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手术能够减压,同时还能够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此外,还能够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有利于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4]。徐荣明[5]等认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者,如果牵引还不能够复位,则需进行后路手术以撬拔复位,但是单纯后路手术并不能够复位前房骨折,也不能够切除椎间盘减压,而联合入路术则可恢复颈椎前后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中,通过对本组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了1~3级,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董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围术期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1:293-294.
[2]安平江,邓进,郑小罕,杨磊落,李青.联合入路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36例[J].贵州医药,2015,03:219-221.
[3]刘加元,李业成,刘守正,张成亮,吴新铖,邵毅.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J].山东医药,2013,43:44-45.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最新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这一年对活动策划部来说既平凡又特殊的一年。特殊,是因为策划部在今年刚组建,工作经验不足。平凡,是因为在这一年中踏踏实实的做好了本职工作,继承.....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整理10篇)
- 阅0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篇1课外美术社团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

财务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6篇)
阅:0财务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关键词:电信企业;财务风险;对策分析电信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服务型....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6篇)
阅:0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1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无骨折脱位型....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案(6篇)
阅:0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案篇1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启发学员研究实际问题,注重能力培养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