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循证医学(6篇)

来源: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1

1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

1.1国外模式

医学图书馆发挥连接研究到实践的中介作用,临床医学馆员以临床信息专家的角色提供循证咨询服务,包括证据的检索与评价、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议、教授证据检索技巧等,服务方式有基于Web的邮箱传递文献信息和高级的文献服务系统或循证医学实践网。

1.2国内模式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可采用完善设施、优化资源、设立临床医学馆员、培训临床医师担当临床情报专家、建循证信息网页导航及数据库、基于知识服务的模式,也可采用以循证医学证据咨询小组为基础,以专职小组成员进入病房主动参与临床实践为手段的模式,加强用户培训,主动参与循证医学实践,跟踪临床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科研课题,及时主动提供最新的临床医疗和科研信息。图书馆应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包括协助用户提炼问题,选择有效途径及时搜集相关信息/证据,并以用户的问题环境为依据严格评价信息/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然后进行信息/证据的提炼和重组,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2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的不足

2.1视角不够科学

从国内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看,均突出服务的主动性、参与性、参考咨询性,强调基于知识服务,可以说当前的模式就是主动参与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其过程为:提出问题检索文献系统评价提供最佳证据,其中主动代表的是一种积极、乐意的服务态度,参与内容包括临床循证实践、用户培训、临床查房和会议,参考咨询的目的是要为临床医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服务模式主要是站在临床医学馆员的视角,容易让人混淆信息、证据、知识的关系,可能会把三者等同而忽略它们之间的客观区别。参考咨询缺乏强烈的决策功能,为了发挥决策建议功能,采用决策咨询一词更妥。如果站在临床医师的角度审视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容易判别该服务的核心目的是辅助临床医师循证决策,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形成决策建议,进而找到过程中各环节对应的原材料及结果,为解决信息、证据、知识间的混淆关系提供可能。

2.2内容不够系统化

内容的系统化是指将循证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虽然有学者提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需要完善设施、优化资源、循证理念宣传、检索证据、评价证据、整合与重组证据,但是从临床医师的角度而言,可能还需要与临床医学馆员保持相同的理论视角以便于沟通交流,需要对Meta分析相关软件进行操作讲演,需要有关临床决策后续跟踪评价的服务等。将服务内容有机组合起来,才能有效辅助临床医师科学决策,科学解决临床医疗问题。现有模式内容不够系统化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现有视角不科学,不能以临床医师的临床决策需求为逻辑起点去思考服务的系统过程,因而发现不了与系统过程对应的系统内容。3新型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3.1目的思路

3.1.1目的

理论上通过构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把证据、信息、知识间原本混淆的关系理清,揭示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系统内容;实践上,通过构建模式,探寻作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临床医学馆员、临床医师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为二者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

3.1.2思路

以临床医师临床决策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我国著名信息学家钟义信教授所提出的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视角,将临床医师循证过程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系统检索严格评价临床决策后效评价和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关键步骤提出问题信息获取信息认知策略生成策略执行进行比较分析,面向临床决策,探寻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即临床医学馆员)、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接受者(即临床医师)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各自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经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而构建出较为科学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

3.2构建内容

循证医学过程的核心步骤是临床循证决策,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核心步骤是策略生成。策略生成是以信息认知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环境及目标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策略,其实质核心是科学决策,包含了临床循证决策。因此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临床循证决策者均可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科学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需从理论指导、理念宣传、资源建设、检索培训、Meta分析软件讲演、证据评价、决策建议、跟踪评价等八方面综合施力,构建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模式,有效服务于临床医师循证决策。

3.2.1理论指导与理念宣传并重

与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相比较,循证过程是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具体应用。但以前的主动参与参考咨询服务式的循证信息服务聚焦于证据,未能聚焦于临床循证决策,并以临床循证决策为逻辑起点反推循证信息服务过程及内容,导致人们混淆了信息、证据、知识三者的关系。为此,有必要把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作为临床医学馆员和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理论,使双方在统一的视角下思考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在医院范围内,主要面向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循证医学理念宣传,使他们更加知全面知晓循证医学是什么、怎么做、有何利弊等。通过宣传让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影响人们的临床决策行为。

3.2.2资源建设与检索培训并举

循证医学需要依托证据资源。证据资源按研究方法不同区分为原始研究(如随机对照实验)、二次研究(如系统评价)、转化研究类证据(如临床指南),按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证据等。证据资源可以分为6个等级,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原始研究类(如PubMed、Embase、CorchraneLibrary-CENTRAL、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研究摘要类(如CBMdisc等)、系统评价类(如CorchraneLibrary-CDSR等)、系统评价摘要类、证据综合类(如UptoDate、BestPractice等)。对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临床医师循证决策的实际情况以及图书馆的经费情况,优先考虑购置原始研究类数据库,争取购置Uptodate数据库,其余视需求与经费情况而定,同时要在图书馆主页建立免费循证资源的分类导航以便临床医师查找。

临床医师的信息检索技能及熟练程度达不到临床医学馆员的水平。因此图书馆要采取馆内专题讲座、深入临床一对一、在线咨询等方式对临床医师进行循证资源数据库或平台检索技巧的培训,使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证据、到哪里才能找到证据、如何才能找到证据。

3.2.3软件讲演与证据评价并施

临床医师检索到与临床问题相关的文献少则1~2篇,多则成百上千篇。要从中寻找到临床决策所需的证据,就需要对文献证据进行严格评价,评价内容宏观上须具备真实性、重要性、适用性,但微观内容的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又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证据评价参考指标进行实例培训。面对成百上千篇需要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临床医学馆员需对有需求的临床医师进行Meta分析软件(如Revman、Meta-DiSc、Stata、WinBUGS等)的操作讲演培训,同时还需要把证据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评价融入其中,帮助临床医师形成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为后续临床决策奠定基础。

3.2.4决策建议与跟踪评价并行

主动参与参考咨询的模式主要提供决策所需证据,但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临床医学馆员必须要成为临床信息专家。主要体现在基于严格评价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问题,提出稳妥的决策建议,同时给出建议的推荐强度。基于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等证据的临床决策在执行之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价,但是其各自的评价指标不同,作为临床信息专家的临床医学馆员应辅助临床医师对各类临床循证决策进行后效评价。

3.3人才保障

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影响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人,包括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

临床医师的循证医学理念是否坚定,将决定他们是否施行循证医学实践、是否需要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以及如何有效接受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自觉学习循证医学理论,在学习中坚定循证医学理念,在理念推动下切实施行临床循证实践;在临床循证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学习信息检索技能,进而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证据检索、评估能力;自觉坚持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对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全面思考如何科学施行临床循证决策。

临床医学馆员需要深入学习信息检索理论、医学英语,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医师提供信息检索技巧培训;需要自觉研读循证医学理论、Meta分析软件操作,自觉地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指导,才能更好地讲演软件操作、开展证据评价、提供决策建议和后效跟踪评价;需要自觉地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才能在临床循证决策中扮演好临床信息专家角色,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相关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医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图书馆长等。其中医院领导需要营造一种激励各临床医师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氛围,通过表彰典型、宣传榜样,促进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临床科室主任对于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医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争取形成正面引导的效应;图书馆长需要引进相关的高学历人才,鼓励参与临床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馆员自觉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合理安排临床医学馆员的其他任务,让馆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地投入到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中。

3.4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实践

近年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图书馆在积极推进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方面获得以下实践经验。

3.4.1资源建设

购买了CHKD等原始研究类证据资源,Upto-Date临床顾问、循证医学教科书等证据综合类资源,还在馆内订购的期刊中寻找指南、标准、专家共识类文章,经扫描制成PDF文档后,按中图法分类并上传至OA系统,以便相应临床科室下载。

3.4.2检索培训

主要方式包括馆内现场讲演,深入临床或在馆内开展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PubMed检索技巧UptoDate临床顾问资源检索及利用CNKI资源检索及利用等。

3.4.3证据检索

主要是在图书馆内经临床医师口述病人疾病或症状、检索内容点,临床医学馆员询问或查找相应的中英文检索词,然后选择UptoDate临床顾问、PubMed、CNKI等数据库或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并帮助临床医师初筛文献。对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的模式而言,目前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内容还有待拓展。鉴于图书馆现有能力,短期内将推进证据评价、软件操作讲演方面的服务,远期要推行循证决策建议及后效跟踪评价服务。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2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1]。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不同。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要求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我国的人口增长、年龄老化、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人类健康需求层次的提高,高新技术、高档设备、高价药品层出不穷,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现有医学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适应无限

增长的卫生需求需要循证医学[2]。

1循证医学对内科临床医师的要求

(1)循证医学强调疗效评价更注重以病人为中心,不但采用实验室测定的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同时应使用与病人密切的相关临床指标。(2)循证医学重视从动物实验逐渐转向临床的研究证据。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临床实践日新月异,临床医师要掌握从新证据的浩瀚海洋中,有效搜索,归纳自己需要的最好证据,同时使个人的知识不断更新。(3)循证医学要求高质量的科学证据[3]。因此内科医师要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知识,首先对研究的项目进行严格设计,防止各种偏差、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4)循证医学要求内科临床医师要有科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循证医学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础,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观,不断产生问题从而不断激励创新,而创新思维的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成为新的证据,由此推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循证医学,培养一代科学型的内科医师从医学生抓起,基于循证医学对内科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重新调整教学重点。(1)注重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都注重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因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是循证医学的第一部。只有实践的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正确地收集病史、查体和检验,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才能提出临床问题,否则,不可能进行以后的“循证”;同时,准确、真实、可靠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就是最好的循证。(2)重视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对循证医学模式下的医生来说,掌握了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及内科学等依然是不够的。现代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医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要求对疾病作出概率化的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对研究内容进行严格设计、衡量和评价,并把研究结果推及人群病例,由此最终发展为循证医学[4]。(3)掌握好外语、计算机知识,然而统计方法是学习不断获取当前最佳研究证据的方法。现代医学信息网络使循证医学资源各国共享。外语和计算机是开掘这些资源宝库的金钥匙。医学文献绝大多数以原文刊出(英文)为主,如果外文阅读能力低,就得不到最新科学理论,临床实践将落后于世界。掌握好外语及计算机知识,能使我们在网上权威数据库博取医学精华。统计方法的学习能使我们建立宏观概念,完善科学分析能力。(4)重视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要认识疾病,就要认识疾病的发展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唯物主义的要求。对疾病的认识并不是一步到位。需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医学实践中,坚持实际出发,针对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行治疗,又通过医学实践达到认清事物矛盾的两方面[5]。(5)优秀科研能力的内科医学工作者:临床工作不仅要会干,而且要会想;要有科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既有独特的临床思维,又有严谨的科研头脑,把临床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科研成果推动临床。

因此,内科医学教学中,应多开设实验操作课,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期,将教授临床决策分析方法作为实习教学重点,培养年轻医师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善于创新的能力[6]。促进内科临床教学水平提高,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的内科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刘鸣.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7):517.

[2]易著文,李志辉.循证医学及其临床应用[J].湖南医学,2001,18(1):32.

[3]郗永安,邹萍.依托互联网实施循证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60.

[4]陆俊羽,钱桂兰,陈维中,等.以研究型教学法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探讨[J].西部医学,2006,4:103.

[5]温海霞,闫彬彬,张辉,等.循证医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1:42.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3

【关键词】循证医学;心内科;医学教育

6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04-0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卫生决策都必须依据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结合决策者或者临床医生自身的经验、专业技能和患者的需求、意愿,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循证医学理念纳入教学中能够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终身高效学习的良好临床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进循证医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水平,达到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目的。

1循证医学的现状

循证医学通过文献检索平台收集信息、资料,以符合条件的研究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作为评价对象对其进行严格评价,采用Meta分析等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该结论可以看作目前的最佳临床决策,将其用于临床实践可使医疗决策更科学。循证医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形成“一项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的兴起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等医学发达国家规定临床医生必须接受循证医学教育,邱蔚六院士在2003年也提出要重视循证医学、学习循证医学和应用循证医学。然而,尽管我国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循证医学部,但是循证医学教育并未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大部分学生对EBM知之甚少。因此,积极转变医学教育模式,是对既往传统医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2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在心内科教学的缺陷

临床医学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将最合适的决策应用于临床,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而当前,心内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先,心内科发展迅速,新的知识、理念层出不穷,而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观念和内容陈旧,并且教材等出版周期较长,引用的医学理念大多过时,不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从而造成了现有掌握的医学知识及技能相对陈旧、匮乏;第二,心内科疾病常常起病急,进展快,因此,治疗决策是否恰当,治疗是否及时,都有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所谓“时间就是生命”在心内科有着最为现实的意义。在心内科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会导致学生盲目依赖经验和课本,难以提供有最多证据支持的临床策略;再次,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为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这导致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过于依赖课堂所学知识和上级医师的经验和指导,不能自主获取本专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从而影响到临床水平和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3心内科教学中EBM的实施要求

要在心内科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施循证医学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临床老师的培训。临床老师除了要注重自身临床业务、教学技能的提高之外,还要具备必备的应用循证医学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自学、进修、作访问学者以及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途径完善自己循证医学知识的体系,临床工作中加强循证医学的应用,体会循证医学的作用,从而能够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心内科教学过程;其次,在心内科讲授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循证医学的意义,处处凸显循证医学的作用,强化学生循证医学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第三,由于教材知识更新较为滞后,并且传统教育下的医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快速的知识更新,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因此,在心内科教学中,临床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必备的医学知识搜索基本技能,包括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如Cochrane协作网、PubMed网站或者中国知网等医学平台。

总之,循证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心内科讲授过程中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有助于学生重视循证医学,把传统的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心内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理想的临床医学生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金陵.循证医学:医学实践的新模式[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76-278.

[2]林新宏,上官辉,黎莉.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02,23(4):91-93.

[3]WolfFM,SheaJA,A1baneseMA.Towardsettingaresearchagendaforsystematicreviewsofevidenceoftheeffectsofmedicaleducation[J].TeachLearnMed2001,13(1):54-57.

[4]邱蔚六.重视循证医学、学习循证医学、应用循证医学[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2):65-66.

[5]李丹,米粲,赵勇.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4-205.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39-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其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就循证护理理念对中医护理实践的发展作用与同行进行探讨。

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

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另外,中医护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实施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如清・郑树圭在《七松岩集・淋浊》中,对“气淋”的护理强调“只宜静养”,这是根据气淋的病因而制定的,而“砂石淋”的成因“属郁怒伤肝者多”,所以在护理方面应“戒气省劳,绝欲为第一”由此可见,辨证施护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并与循证护理指导思想相统一。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这单一护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们研究改进的问题。

而循证护理强调实证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循证护理一是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循证护理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循证护理的开展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根据1992年AHCPR对临床实证的分类,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2]。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3],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EBN的引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4]。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5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医学教育;口腔医学

循证医学字面译意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教中属新兴学科,精确、谨慎、智慧地利用当前获取的具客观价值的研究证据,再整合医生自己临床经验、专业医学技能,理性化评价患者期望值,最终整合研究资料订制合理诊治计划,这是循证医学核心内容[1]。循证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价值极大影响了医学的传统教育、传统实践,若在口腔医学中运用循证医学进行教学,可显著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1循证医学及其内容

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来源于最基础的临床研究(以患者为主),专业医学技能即为医生临床诊疗经验;患者选择,即患者特别指定诊疗方案的要求,选择存在差异化[2]。循证医学着重指明临床医生需在科学证据充分条件下为患者诊治,而当前客观价值最高的证据可用作科学证据。依据临床研究证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可分为5级:①第1级,特定病种特殊治疗,采集随机对照试验所有高质量结果,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结果;②第2级,样本量高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③第3级,有对照且无分组随机研究,例如,病例、队列设计良好的对照研究;④第4级,研究缺乏足够病例数观察对照;⑤第5级,专业医学观点。在上述提及的5个级别中,可信度较高的当属前两级,其次第3、4级,而第5级易被个人经验主管意识干扰,可信程度低。传统、循证两种医学模式具差异化,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具体如下:①证据出处。以往传统化医学的证据以教科书、零散临床研究、实验室及动物试验研究为主;循证医学重在患者实验研究结果。②证据采纳。由于临床研究缺少充裕的时间及充分的条件,传统医学证据无全面性可言;循证医学证据则强调全面化这一特性。③证据评定。以往传统医学缺少证据评价这一环节,循证医学须对证据做一系统评估。④医学对象。疾病是传统医学研究对象,患者是循证医学研究对象。⑤疗效测定。实验室、影像学结果是传统医学评定疗效指标;终点指标、生活质量是循证医学疗效评定指标。⑥疗法选用。基础研究、动物试验推论、个人治疗经验是传统医学治疗参考依据;临床研究最佳证据是循证医学治疗参考依据。

2口腔医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越发重视口腔卫生、口腔医疗保健,因此,人们也严格要求口腔科的专业服务、医疗质量,这为我国发展口腔医学医生提供机遇,亦要求现行口腔医疗体制做出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口腔科学发展,许多新型的设备、技术、材料等入续投入口腔医疗中,为口腔医生提供多种选择。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教学是沿用前苏联教学手段,在学习基础、临床、口腔等专业医学课基础上,再进行临床见习、口腔实习,故专业课学习时间短。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采取传统教学法,重在关注知识灌输,所教出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基本训练,但缺乏创新、创造。因此,转变传统医学授课模式是必须的,目的在于锻炼医学生灵活运用医学知识能力,加强其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态度。循证医学享有“新世纪医学”之称,教学是基于“问题”模式开展的。循证医学的教学首要工作是鼓舞、激励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总结问题,其次在于锻炼学习者查阅文献,并分析、评价文献所提结论,总结出问题具体针对性答案,最后可以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教育的方法、技巧.

3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

该院结合口腔科实际情况,对教学稍微做出改革,以便于循证医学适用于口腔医学教育。该院有针对性地订制教学方案,例如,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注重医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为辅,旨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满意教学成效,将医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为主动提问状态,于短时间内,基于临床问题,熟悉并了解口腔医学中有利用价值且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以优化学习质量,不仅可增强医学生学习能力,还可提升口腔专业综合素养。现将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做如下介绍。

3.1口腔医学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

基于医学教育视角来看,循证医学的出发点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介绍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探索问题、如何探索最佳证据及如何综合评价证据、疾病参考结果诊治及指定预后的系列全面性的理论方法,这不但可帮助医学生塑造科学、正确的医学观念,也为今后规范口腔医疗工作者临床实践行为奠定基础条件[4]。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医学生主动参与循证的全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系统评价证据。在口腔医学结合循证医学的施教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鼓励医学生积极提问,独立思考问题,对查阅的医学文献做出选择性、批判性的评价,再综合临床研究,以获取最佳客观证据。口腔循证医学的教学强点能力培养,教导医学生怎样灵活学习,锻炼自身成为学习设计者、领导者,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为探索知识的主动者,培养医学生终身钻研医学的学习习惯。

3.2灌输循证医学理念,订制治疗最佳策略

将循证医学理念灌输至口腔医学的教学中,可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维逻辑、实践能力及医学素养。在循证过程中,实践主体是医学生,除了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口腔循证医学在指导临床实践时,应严格要求结合以下提及的4个要素决策临床诊疗,分别为:①有关临床科学证据;②口腔科医师的专业判断与临床经验;③患者提出的需求及价值观;④当前社会环境。临床口腔疾病制定诊疗决策,并非只考虑口腔医师提出的决策,还应尊重患者意愿。在循证医学中,需培养医学生具备人本主义的“以患者为中心”思想。口腔医生有义务实情告知患者其得到的临床证据,告知患者临床有效诊治方法,告知患者诊治方法的价格及有关不良反应等,从而帮助患者按照其自身价值观,做出人性化的知情选择。通过临床循证,提供给患者有效、风险小、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少、经济型的最佳治疗策略,以体现出医院的人本主义精神。

3.3循证医学分层次开设课程教授医学生、临床医生

针对前期临床专科医学生及未参与临床见习、实习的医学生,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扩充与循证有关的医学知识,知识内容包括:①基本循证医学概要,包括其含义、起源、发展进程、用途等;②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放法,涵盖了课题探析、搜索工具、时间等;③循证证据的出处、搜素;④评价循证证据。通过了解最基本医学循证知识,为今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提供帮助。对于已经参与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医生,教师教导其应综合实际临床情况应用循证医学,参考患者具体病况评估文献提及的结果来处理临床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其遵从循证医学提出的要求分析临床问题,以便于提升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以提供价值性高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口腔循证医学[5]。

4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应用缺陷和前景

尽管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人们对该学科仍需要一个了解过程。循证医学引用于口腔医学的教学中还有一些缺陷,例如,新兴的疗法及材料于口腔诊疗中的使用,仍有部分有关预后、疗效指标需较长时间观察,故需要求实验设计。目前,查询某些病例有关高质量资料文献少,妨碍循证医学具体工作开展。此外,对已知的部分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研究暂无效度或可信度高的RCT数据支持。考虑到口腔医生无法待获取RCT证据后再为患者实施治疗,因此,非随机对照实验可考虑参照专家经验与共识,不然会阻碍新型材料或新兴疗法的使用。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发展空间还有待提升,但其科学的研究证据及科学态度的严谨,足以被信任。在许多国家卫生决策中,可以发现多数依据标准均来源于循证医学研究的成果。循证医学作为未来临床医学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引入新的教育观念于循证医学中是必然的,其作为临床实践与医学教育的良好结合模式,可保障医学生提升循证思维的逻辑性,强化主动学生意识,有助于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口腔医学现代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陈薇.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6):533-536.

[2]吴江,张国梁,牟佳媛,等.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7.

[3]文才,丁农乐,唐娟,等.口腔循证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22-123.

[4]钱姝娇,赖红昌.口腔种植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82-384.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6

循证医学(EBM)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为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循证检验医学,是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改变检验医学的现状,面对循证医学检验带来的挑战,检验人员应积极开展循证实验室医学的应用研究,探索循证检验医学实践的途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佳实验医学技术及实验医学服务。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于1992年由美国医学会杂志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应用最佳证据,通过谨慎、准确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作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认真明确与合理地应用现存的证据,决定对具体患者的诊断方法。也就是,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数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

医学检验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诊断试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结果判读是否准确都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而每一项检测结果都是临床诊断决策的直接证据来源,其可信度和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决策和患者的健康。长期以来,检验人员只满足于简单的技术操作,对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可信度及诊断试验方法的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许多临床上难以理解或解释的检测结果很少做出正面的回答,常常过多的依赖或相信权威和惯例,与临床缺少有效的沟通。循证检验医学的出现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任务是向临床医师提供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证据。

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循证检验医学要求实验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评估、诊断试验精确度及诊断结果对临床健康结局的影响,要加强与临床的联系,这也是循证实验室医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检验方法评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及检验结果对健康结局的影响。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要始终学习检验基础理论,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要用最先进、最可靠的检验结果(证据)为患者服务。对于医学检验日常工作中的实验项目,如果检验结果不能对临床诊断起到决策性的影响作用或者两者根本没有相关性的话,即使试验方法科学、检验操作过程简单规范、结果准确也不能用于临床诊断。比如: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测定11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发现升高104例(89.6%);对照组是没有肝癌的其他患者,他们多数AFP水平较低。因此血清AFP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项筛选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评价诊断试验方法的科学性: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项目不断增多。这么多的检验项目对临床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其临床价值如何,就需要检验医学工作者依据循证医学的方式,对各个检验项目作出客观的评价。循证实验室医学通常从以下4个方面考察一个诊断试验的科学性与否: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试验进行了“盲法”比较;是否每个被检者都经过金标准试验检查(金标准是指目前医学界公认诊断某疾病的最佳方法,有金标准对照研究的试验可以获得诸如敏感性、特异性等方法学评价指标);所研究患者的样本是否包括临床实践中将使用诊断试验的各种患者,即试验中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要充分考虑病例的代表性,否则样本资料得出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所研究的群体;诊断试验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即在试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时候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序。例如: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统计资料显示BT试验和玻片法的CT试验虽然操作简单,但缺乏预测外科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应使用,我国卫生部已经明文淘汰这2个检测项目。

剔除不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有报道,现在的诊断技术有很大的浪费和滥用,通过对实验室项目的系统评价发现,34%~95%的时候使用不当,甚至是不必要的,对于不适当的实验检查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明显的。因此,优秀的实验室服务除了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外,还需保证提供的信息对临床决策有用。该怎样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需要循证检验医学的方法筛选诊断疾病的最佳决策。

评价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的实用性,指导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不断涌现,检验人员必须了解和研究这些新项目、新仪器的优越性,以便向临床医生推荐和帮助医生选择,如血糖计的出现是否可取代传统的实验室血浆葡萄糖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诸多病原学检测方法中,孰优孰劣;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检测与常规肝功能检测(ALT、AST、ALP)比较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等临床常见问题都是循证实验医学的应用研究范畴,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循证实验医学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系统回顾,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荟萃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很多新技术通过循证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临床非常有价值。同时,如果没有证据地拒绝某项新技术、新项目,也将阻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及检验医学的发展。

检验人员如何应对循证检验带来的挑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9篇)

    - 阅1

    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回首xx年xx月份我加入山东理工大学英语协会的工作以来,忙忙碌碌已度过将近一年了,不知不觉中已由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二中人,在社团工作的得与失也.....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参考(整理15篇)

    - 阅1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参考篇1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本学期学生会的工作已近尾声。在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管理系文艺部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6篇)

    阅:0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篇1摘要:指出了我国在海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6篇)

    阅:0

    如何理解循证医学篇11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1.1国外模式医学图书馆发挥连接研究到实践的中介作用,临床医学馆....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6篇)

    阅:0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篇1>>2013年10月河南自考真题>>2013年10月河南自考答案2013年10月河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