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展示设计(6篇)
来源: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1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使国内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建筑的设计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提高通廊空间的使用率,在功能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本文主要研究高等院校教育建筑通廊空间的设计,首先从通廊空间的概念和特性出发,接着阐述我国教育建筑的特点和弊端,然后从师生的行为特点和使用需求为基本点,总结出我国教育建筑通廓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教育建筑通廊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124-02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深化,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通廊空间的设计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教育建筑室内通廊空间设计有助于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国际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接轨。对通廊空间进行利用提高了教育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完善了教育建筑的功能,为学生舒适、高效率的学习提供了保证。此外,通廊空间这一概念是从古代的廊演化而来,研究通廊空间的设计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延续,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精神和态度。
一室内通廊空间的概述和特性分析
1室内通廊概念
1.1汉语中关于廊的释义
中国古代汉语中关于“廊”的解释有很多,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汉字“廊”以“广”为部首。“广”字部首通常指单斜的屋面,并且代表一边开敞。辅、从属性建筑物多以此字为部首。古汉语中“廊”是建筑物的名称,中国古代辞书和建筑著作均有解释。《汉书》中注:“廊,堂下周屋也”;北宋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则为:“屋垂谓之宇,宇下谓之庑,步檐谓之廊。”现代汉语中的“廊”部分地继承了古汉语中“廊”的概念,并揉合进了“庑”的词义。《辞海》中解释廊为“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1.2西方词语中关于廊的解释
西方词语中关于廊的概念是从汉语中音译过去西方建筑与中国的廊有很多共通之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有关廊的中英释义如下:
“porch:coveredentrancetoabuilding,esp.achurchorhouse.”中文解释为:建筑中(尤其是教堂和房子)带顶的入口。翻译为“门廊(尤指教堂或房子)。“veranda:roofedopen-frontedterraceorplatformwhichextendsfromthefront,backorside(s)ofahouse,sportspavilion,etc.“中文解释为:从房屋、体育看台等建筑前面、后面或侧面延伸出的带顶的前部开敞的平台。翻译为“(半敞的)走廊。“corridor:longnarrowpassage,fromwhichdoorsopenintoroomsorcompartments”中文解释为:连接通向房间或单元的入口的长而窄的过道。翻译为“走廊,回廊:通路”。
1.3室内通廊空间的概念
从字面上来看,室内通廊空间就是可通过的走廊。从建筑方向来说,建筑的本质就是空间本身。因此,廊作为建筑形式的一种,其本质就是廊的空间。通廊空间是廊空间的一种。通廊空间包括建筑内部的通廊空间和建筑外部环境中的通廊空间,室内通廊空间包括室内走廊、敞廊、边廊、廊厅;内外之间的过渡性通廊空间;建筑群体中各个单位建筑的联系通廊空间。室内边廊通常是建筑外立面与室内空间界面共同围合而成的,这一类型的廊空间的一侧界面是虚界面,通常存在于较大型的室内空间中。室内敞廊的两个侧界面都是开敞状态,属于开放型空间,处于尽端的空间由于侧界面的虚空而更加具有目的和方向性。廊厅是指室内空间中长形并相对狭窄的房间或空间,该空间可处于大空间的节点之上,作为组合空间的方式,这类空间可以是界面不缺失的空间,也可以是界面缺失的空间,形式较为多样,功能性更强。
2室内廊空间的特性分析
2.1室内通廊空间的空间特性
室内通廊空间的核心功能是交通功能,人经过走廊从一个空间到达另外一个空间,使通廊有了过渡的功能。室内通廊具有引导性,它大多以线的空间形式存在,联系着周围的各个空间,完成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交换。人从通廊空间经过必然会消耗一些时间,获得相应的空间体验、实现了时空的转换,具有时空性特征。通廊把两个或多个空间分隔开来,能给人以多样的空间感受,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和物质内容促进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边界效应”。它为各种活动的发生提供了空间场地支持。
2.2通廊空间的功能特性
交通功能是通廊空间最基本的功能,它联系着不同的空间。通廊空间作为公共空间可容纳公共活动,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造了机会。建筑设计师可以根据空间的需要或自己的意图去调整通廊空间的形态,从而使通廊周围的空间服从通廊的设计形态。丹下健三提出了“道建筑”的理念,就是以内部走廊为基本构成元素,将各功能单元组织在一起,使建筑整体结构化、形象化,体现出与廊相关的具体形态。通廊空间是一个过渡空间,通廊空间的存在为室内空间之间气流的交换提供了过渡空间,起调节内部气候环境的作用。此外它还发挥着引导和疏散的功能。
二我国教育建筑室内通廊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建筑的特点
我国教育建筑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探索发展时期、建国初的特殊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建设高潮期以及当代高校建设壮大时期四个阶段。至新中国解放前夕,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建筑开始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风格是中西结合。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建筑形式效仿苏联,缺乏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改革开放后,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许多优秀的建筑拔地而起,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楼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楼等。
2通廊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许多教育建筑的设计功能单一,人在走廊无法停留。如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所在的综合楼八楼和九楼的室内设计中,狭长的走廊仅仅限于通行和展览,学生的活动都被限于各班级的专业教室,不利于活跃艺术氛围。有些教育建筑的室内通廊空间的设计中,通廊空间设计尺度不合理,如东北大学综合楼八楼和九楼的2100毫米宽的走廊设计:尺度过大时,往往造成空间场所感不足和空间的浪费。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学楼空间的组合和处理缺乏对比和变化,建筑内部四周布置的空间面积相似,这种处理方法使得走廊呈直线型狭长分布,各个空间的渗透和层次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各个空间的处理非常孤立。
三教育建筑室内通廊空间设计中师生的行为特点和使用需求
1师生的行为特点
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所说“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环境为人的行为的发生提供条件和场所支持,所以行为和环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通廊空间中设置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展览,都会让人把脚步停下来驻足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课余时间到通廊的休息空间休息放松是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心理诉求,设置一些小书吧还可方便学生在课间翻阅书籍。交往是大学的灵魂,学生之间需要交往,获得知识、审美、思想的提升。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其活动有时必须是集体去做一件事情,在社团活动或班级活动中更能体现这一点。但有时也会独自去干自己的事情,比如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因此会有集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2师生的使用需求
李道增编著的《环境行为学概论》将人的需要分为六个等级,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包括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感等等,这是人类的普遍需求。师生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交往上,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此外还需要方向上的引导。交往是人的需要,独处也是人的需要。阿尔托曼对私密性的定义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在通廊空间的设计上还要保证师生对私密性、舒适性的需求。
四教育建筑室内通廊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1设计原则
教育建筑内部的通廊空间内,每个功能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所以应从整体考虑出发保证设计的统一。室内通廊空间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即交通功能之外,还需满足适用性的要求。设计尺寸既要满足规范,又要满足其功能需要(满足舒适度)。根据量化分析宽度在2700毫米左右是较合适的选择。设计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服务,设计都应该以为人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为宗旨。
2设计方法
2.1营造通廊空间的序列感
人在对建筑通廊空间体验的时候,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都会发生作用。加强通廊空间的序列感就是把空间的序列和时间的先后有机组织结合起来,使人在体验时获得协调一致、充满变化、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获得完整、深刻的印象。营造通廊空间的序列感,首先应从人流路线的序列安排人手,而且空间的序列必须有起伏、抑扬的变化,关键是有重点和高潮,比如在通廊空间的划分上,要在居主导地位的体量较大的空间设置较小的空间去作陪衬,以突出大空间。
2.2营造通廊空间的层次性
教育建筑室内通廊空间作为利用率很高的场所,必须满足学生对公共性、私密性等的需求,营造出层次感。教育建筑在设计时一般尺度较大,这样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缩小”原来的尺度以营造私密感和领域感。在“竖”向上,可以改变吊顶的高度、设置小尺度的空间给人带来亲切感;在“横”向上可以通过座椅、绿化、隔断等实行空间划分,“缩减”空间给人的尺度感。
2.3对通廊空间进行分隔和渗透
空间的分隔和渗透是来源于我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如其中的“借景”手法就是一种空间的渗透。在建筑的空间处理中也把这种手法借用过来,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其中的分隔不是把两个空间完全隔离,它和渗透相辅相成。
2.4创造复合
在通廊空间的墙面上或顶棚上都可进行教师和学生作品展览,加强交流学习。墙面的展示可以做成开放、自由摘取式的作短期展览,也可做成封闭精致的橱窗式的供长期展览。合理设置桌椅方便学生在课间出来休息使用,也可设置小型的咖啡厅。在教育建筑通廊空间的设计中设置一些小型的健身活动设施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还可以增加储藏功能、小型书吧和小型会议室等功能。
2.5优化通廊空间环境
室内设计的颜色和材料的选择会影响人的感受,教育建筑室内装修的色彩选择尽量以暖色为主,营造出温馨、活力的感觉。通廊空间内应该尽量保证光线的充足,必要时借助人工照明改变光线状况。将景观元素引进到通廊空间中,既可以给室内增添些自然的气息,也可以丰富空间,使空间充满生命力。
五结语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2
关键词:廊坊市民;休闲体育;生活质量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廊坊市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社会发展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廊坊市市民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和工作出现了新的危机。“亚健康”和“灰色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现代生活的调节方式,在广泛的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何积极地引导市民去参与休闲体育,成了廊坊市政府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廊坊市所属3个区、1200名16岁以上居民做为研究样本(其中安次区市民500人,广阳区市民500人,开发区市民200人),对廊坊市民健康状况和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市市民休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廊坊市民健康基本状况分析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上世纪相比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市民的生活在衣、食、生理、安全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现代化的生产和工作条件,给市民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给市民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另外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和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或其他各种具有辐射性的现代化的设备,使人体的机能发生了缓慢的改变,各种心理疾病和现代文明病不断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1.32%被调查者的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廊坊市休闲体育的现状分析
(1)廊坊市休闲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现状。廊坊市近年来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在2005-2010年的5年时间,就投资兴建包括健身中心、健身点、健身校园、场馆健身点和健身公园,共2189个,投资金额达74049万元,体育场所建设较快。但是对廊坊市三区的随机抽样结果显示,廊坊市市民对廊坊市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并不满意,认为廊坊市的休闲体育场地过于拥挤,超过1/3的人感到休闲体育场地的不足。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询,以及对廊坊体育局有关信息的查阅,发现廊坊市休闲体育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闲、偏、远、高。
(2)廊坊市民收入现状和对休闲体育的认识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33.6%,月收入在2001-2500元占25.5%,2501-3000元占15.7%,3001-4000元占6.7%,4000元以上的占18.6%。抽样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但是单对抽样的廊坊市民来说,中低收入的市民占的比重较大,但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廊坊市民在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外还是能够承受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所以说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阻碍廊坊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困难所在。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廊坊市市民的总体学历水平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而大、中专及本科学历的人数偏多,累计百分比达到了61.9%。高中及以下的人群相对较少,在调查的人群中累计百分比只有27%。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和身体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逐渐趋向成熟,关键的是人们参与的各种条件还受到限制,同时对休闲体育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获取休闲体育的信息途径还是比较单一。
(3)廊坊市民休闲体育参与现状。廊坊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廊坊市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休闲时间。但是还存在7.4%的人处于休闲体育的盲区。在选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当中,主要还是集中在每天活动1-20分钟。选择每天活动时间在40分钟以上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4.1%。每天活动一个小时以上的占到调查对象的11.0%,通过访谈我们还发现参与休闲体育最主动的还是中老年人。总体分析,在我国休闲时间接近总时间的1/3的情况下,廊坊市市民的休闲体育参与时间相对偏少。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廊坊市市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与市民的经济收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收入在2501元以上的市民投资在151元以上的有203人,而收入低于2501元的市民每月在休闲体育上投资151元以上的只有32人。结果还显示,市民在休闲体育的投资上又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投资上表现出部分个人意愿性,如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市民也有29人在休闲体育上的投资超过了50元,这在总收入中占了较大比重。而且市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还是比较偏重于实物性的消费。廊坊市市民当中,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月收入在2501-4000元的市民占到了47.9%,积极地引导市民在休闲体育的多方面投资,是一个发展休闲体育积极有效的措施。市民的主要投资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第一,自身的运动建设595人;第二,体育服装的购买543人;第三,体育器材的购买232人。而愿意花钱观看体育比赛(50人)、学习运动技术知识(42人)、购买体育报刊杂志(79人)和参与体育旅游(32人)的却少得可怜,这说明市民休闲体育消费观念尚不够成熟。
3.影响廊坊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分析。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市民对休闲体育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本次调查显示出,廊坊市市民在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的表现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明确的趋势,并不是真正了解休闲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去选择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在抽查的廊坊市民当中,没有目标地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42.7%。
(2)竞技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对廊坊市市民的总体上的影响一般,在问卷调查中,有41%的市民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对自己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很大。认为对自己的休闲体育参与有影响和影响较大的市民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6%。还有23%的市民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并没有对自己参与休闲体育有什么影响。
(3)学校体育的影响。通过调查看到,学校体育对市民的影响,在年龄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41岁以上的市民当中有10位认为学校体育对自己休闲体育的参与没有任何影响,而40岁以下的市民认为学校体育影响很大和有影响的人数相对较多。
(4)传播媒体的影响。调查中有71.4%居民通过电视关注体育运动,体育节目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消遣,体育比赛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事情,体育赛事成为连接现代人的一条枢纽。在现代生活有限的休闲时间里,人们在休闲体育节目上的分配越来越多,电视节目的宣传作用勿庸置疑,但其他的各种宣传途径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各种报刊杂志的广泛发行,也给休闲体育的大力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法律法规的影响。在调查的对象当中只有13位市民认为法律法规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大,160人认为有影响。这充分说明,有关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广大的市民当中还没有被普遍地了解,虽然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已经针对人民的生活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法规政策,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市民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它们,致使广大的市民参与或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4.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生活质量的认知分析
(1)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身体健康的认知现状分析。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86%人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另有9%的人通过体育锻炼身体状况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地说明,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已经得到了证实,市民通过休闲体育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了休闲体育健身价值,这为休闲体育更加广泛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认知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市民的心理状况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在调查的对象当中,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心理状况有所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的占到了94.8%。
(3)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认知分析。休闲体育运动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也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剂。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市民对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是认同的,通过参与休闲体育,市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职业、社会地位、家庭关系方面,爱情、婚姻方面,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均呈上升的趋势,情况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相似。
(4)休闲体育对廊坊市民医药费用方面的影响。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状况的提高势必从总体上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说,大大地降低了我国人们的医疗开支。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除34.8%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以后医疗费用没什么变化外,58.9%的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以后医疗开支呈下降的趋势。
(5)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工作质量的认知分析。调查分析发现,有73%的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后工作效率有所提高,3%的人认为通过参与休闲体育以后,工作效率有大幅度地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从本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廊坊市在休闲体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对廊坊市休闲体育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2)廊坊市体育场地的积极建设和大量闲置与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缺乏场地形成明显的矛盾;市民休闲时间不断增多与市民参与休闲体育时间不足形成矛盾;市民经济收入与休闲体育消费上的不合理,必将严重影响廊坊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3)廊坊市市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深、不够主动,认识途径过于单一。
(4)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传播媒体和法律法规不能完全实现其本身价值,市民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作用。
(5)参与休闲体育可以使市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状况,工作效率和工作信心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或大幅度地提高。
2.建议
(1)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加快休闲体育研究、指导、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
(2)尽快解决廊坊市休闲体育的矛盾,统筹规划,引导消费,加快廊坊市休闲体育发展。
(3)加大休闲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地开展休闲体育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
(4)进一步加强休闲体育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全面推进休闲体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师,张永军.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5):26-28.
[2]夏荷莲,郭华恬.论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6):48-49.
[3]罗文俊,钟为民.休闲体育与亚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4,(6):545-546.
[4]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
[5]孙峰华,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1):67-73.
[6]周丽君.论休闲体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J].浙江体育科学,2005,(2):26.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3
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
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它的美和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室内空间的设计。我认为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讲它的美在于功能上。为什么说是在功能上呢?简而言之它的灵魂是像参观学习者,展示南昌的规划、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楼整个空间,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间里,达到了展示南昌整体规划的模型。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实。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楼详细的展示南昌各个地方、景点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整个楼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设施规划图、近期规划建设图、绿地规划图、交通规划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图、各湖周边的规划图、以及各个景点的鸟瞰图。琳琅满目的图让我感到很震撼。图原来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美,如此的细心。
我们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画图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细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呢。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针。园林需要把握细节,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之作品。
这里的效果图处理的相当的完美和真实。从好的设计作品中吸收精华,也是学设计的一个快捷的方法。比如对入口的设计手法,对转角的处理等等。
城市规划是对历史的传承、现实的体味、对未来的憧憬。眺望2022年的南昌,应该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都市和谐的名城
秋水广场
有人说观秋水一定要晚上才能看得到这里的美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这里晚上的喷泉、音乐、观光成为南昌的一道风景线。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说,不仅仅要晚上来欣赏秋水,更要白天来这里观察学习其设计精髓。为什么这么讲呢,晚上来观看喷泉的人比较多,整个广场气氛比较热闹,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嗅其精髓。白天相对来说整个广场人比较少,更利于我们调查学习,也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白天体会那种人群云集的热闹场面。今后在设计也会把握一种空间感和功能感。
广场总体平面为月牙形,依江而立,是典型的带状绿地。广场有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两个次入口分别采用台阶水镇和缓坡树池的方法。主入口则重点在于体现大气。同时入口前都留有足够的人流集散地。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是整个广场在形式上比较多样,赋予变化。也达到了功能上的目的。
植物配景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相同中寻找变化,高大的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构成树池。也有群植的小山丘。充分的美化了整个广场。
在铺装上,赋予变化,色彩搭配合理。通过观察、测量对铺装的材质、色彩、尺寸有了很感性的认识。设计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
临近水面一侧设有设有十二个亲临水面的入口,周边设有一排园灯。在园灯上在入口处的两个园灯比起其他的园灯要矮,同时每个入口前的铺装有十二生肖的浮雕,达到一种变化的美感,同时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从这里可以到水边。至于为何要用十二生肖的浮雕,我猜设计者是想展示一种文化理念,十二生肖可以代表人生,代表时间,代表秋水广场的历史。
同时与江南名楼腾王阁隔江相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这样地理环境,更加的升华了秋水广场历史文化意义。
在广场附近还设着了很多服务性设施,包括摄影、饭店、游乐、厕所等等,大大方便了游客。
广场还设计了大量的点景,可游人观赏。
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长廊长廊共分:开篇、先哲崇光、青铜时代、文学巨人、艺术巅峰、傩广场、大道清风等十个景点。其中,有大型的石雕、铜雕、小品、石碑、园林、楼台亭阁、景观花坛、景观眺台以及喷泉瀑布等。所有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都来自于历史文化,步移景异正是赣文化长廊的写照。历史文化是这里的设计灵魂,每一个景点的设计,经过了精心的布局,巧妙的过度。所有的景点都向世人展示了赣文化风采、挖掘赣文化风貌、提升赣文化内涵??????区区千米长廊却记载着文章节义之邦绚烂文明的和历史。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4
来自香港的知名设计师叶智荣为弘文特别设计了一款可拼装式货架,这款货架五彩纷呈,创意十足,把30多名深港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囊括,使艺术与生活、创意与设计在这里融为一体。据悉,深港创意设计廊300平方米,共展示有手表、时尚饰物、电子用品等3000多种现代生活用品,尤其满足都市白领、文化人士所需。这些商品不仅外形“吸睛”,设计原理也十分贴近生活需求,把传统和现代、深圳和香港的特色切切实实地融入其中。
创意与商业模式的新融合
项目方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尹昌龙总经理介绍说,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已经成为一个以书业为主的文化聚合平台。此次设计廊的打造就是为了加强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合作,既展示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力量,又汇聚一河之隔的香港的国际化元素,满足深圳市民对高品质文化创意用品的需求。关于为何开设弘文深港创意设计廊,设计廊的构想者、策划者、深圳市弘文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扬女士表示:“现在我们倡导弘扬创意文化,让大众尽享美好生活的全新理念。深港创意设计廊试图集合本质体验、生活创意、情感分享等独特元素,通过与国际级的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以创意、设计持续创造、引进独特气质的商品,进入到深圳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现代装饰》携手共创商机
目前,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内蒙古以及青岛、佛山等新华书店纷纷表达了愿意与弘文合作的意向,广东湛江和珠海两市弘文店已开业,尤其是珠海店开业伊始就取得了满意效果,提升了当地文化创意品质,营业额屡创新高。启动仪式上,弘文公司还与深圳市中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夏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现代装饰杂志社以及山西省和广东佛山市新华书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战略合作意向书,在多个方向探讨合作方式新的模式与内容。
对现代装饰杂志社而言,与“弘文”的合作同样令人期待。为了展示全球最新创意设计精品,加强与全球设计师的沟通与合作,现代装饰杂志社拟建立“现代装饰・全球创意设计展示平台”。该平台拥有线下的创意设计产品实体展示店、线上的创意设计产品分销、电子商务、设计推广等业务版块。其中,首家实体门店,就位处中国深圳CBD地王商圈罗湖书城,以书城旗下的“深港创意设计廊”为依托,并将随着“深港创意设计廊”全国扩张的战略部署落地全国各大一线城市,为展示品牌带来无限商机。在现代装饰・全球创意设计展示平台即将全力启动之际,我们采访了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
对话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
9月30号,您代表现代装饰杂志社与弘文签订了战略协议,请问,为什么会选择“弘文”作为合作伙伴呢?
林松:作为深圳最大的文化艺术用品提供商,深圳出版集团旗下的“弘文”正在顺应潮流,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他们延长了产品线,扩大了业务板块,从专营文具用品、办公设备产品等转向现在的创意生活产品,可以说,与我们现在想要打造的全球创意设计展示平台的内容非常接近。作为国企,弘文还有我们所不具备的稀缺资源,比如在每一个新华书店,弘文都有他们的“驻地”,等于是拥有一个已经落地的广阔的平台。对于我们媒体而言,这是很难得的。反过来,他们需要媒体的推广,我们又刚好有这个优势,可以说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介于这样一个基础,双方一拍即合。面对电子网络对传统书业的冲击,“弘文”先是变身“弘文罗湖旗舰店”,后是开设了“深港创意设计廊”,为走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做了一系列的战略准备和调整,那么,与之对应,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现代装饰杂志社拟建立“全球创意设计展示平台”的根本原因和为此所作的一系列部署吗?
林松:一方面,我们通过《现代装饰・家居》的资源积累,与大量优秀的国内外设计师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如今的装饰市场体量非常之大,但本土的创意设计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了一种“供需失衡”。我们看到其中的对应,也愿意建立一个全球创意设计展示平台,向中国展示国内外的优秀创意设计产品。至于筹备,第一,我们对近五六年积累的资源进行了梳理、筛选,然后陆续发出邀请函,范围包括港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第二,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拟在线上展示、介绍国内外优秀设计师资料及作品,并设创意设计产品分销,电子商务等业务板块。第三,与“弘文”合作。弘文的每个实体店会为我们提供一块产品实体展区,在线下推广。另外,我们也在与台湾的一家装饰媒体接洽,届时如若达成共识,台湾设计师的作品也许会先行上线。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5
1现状分析
本项目为景观改造工程,它位于北京地坛公园内的牡丹园,占地约3•5hm2.现状:地上物有一组亭廊和一个公卫;南侧水池形式老旧,布局不美观;北部门球场利用率高;道路系统不完善,但面层铺装较好;植被茂盛,大树多,种类较丰富,主要有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元宝枫(Acertruncatum)、银杏(Ginkgobiloba)、蝴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雪松(Cedrusdeodar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碧桃(Prunuspersica)、连翘(Forsythiasus-pensa)、木槿(Hibiscussyriacus)、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lactiflora)等(图1).
2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2•1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6].本项目设计理念定位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2•2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对于广大普通的游客,能够在游园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简单易行的养生知识是最主要的,所以针对服务对象,项目指导思想为:针对大众,神形兼备,通俗易懂,知行统一.
3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理念,并遵照五行方位,园区整体上以水溪和陆路为经络联系五脏(五行)“5个特色区域”———火区(心区)、木区(肝区)、水区(肾区)、土区(脾区)、金区(肺区),其间穿插时间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等理念和内容(图2,图3).
3•1火区(心区)
从正南门进入园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和”主题的石雕壁画,用抽象的图案表达了“精、气、神”的“和合”(图4).如果把园区看成一个人体,道路和水溪就是人体的经络,5个景区就是人体的5个主要脏腑.按中医理论,心区位于园区的南边,整体色调以暖红为主[6].火区(心区)的主要景点有:致和廊、致和广场、涌泉、火焰雕塑.火区(心区)有一组长廊,名为致和廊,取《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它是整体园区“和”理念的体现之一.廊上挂对联“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这是岳美中老先生的名联,既得景观之趣,又体现了岳老对中医的热爱.心主神明,故设置致和休闲广场,以养心神;心为君主之官,要有规有矩,故其地面铺设圆中有方;铺以红砖,并养有金鱼,体现神明活跃之性[6].心主血脉,火区(心区)的中心设一块形似心脏的景石,汩汩流水,喻指心之泵血,同时,线刻铺地“涌泉穴”寓意滋水涵木,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心在五行属火,故在此区塑以火焰雕塑,明艳的红色象征君主之火、阳明之火,3朵火焰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生生不息.火区(心区)周围植以红色花系为主的植物,如红花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Decaisnean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Pissardii)、碧桃、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点缀黄花的连翘,在嫩绿的垂柳(Salixbaby-lonica)下营造早春欣欣向荣的植物景观.
3•2木区(肝区)
按中医理论,肝区位于园区的东边,以青绿色调为主[6].木区(肝区)的主体是一组曲屈的养生长廊,围合成一个草药圃(图5),名为悦和苑,是养生知识宣传及室外草药展示之所.“悦和苑”匾挂于肝区月亮门之上,“养肝之要,在乎戒忿”,所以名中取“悦”字,精神愉悦以使肝气得以疏泄;“和”字紧扣“精、气、神”三宝和合的主题,并与园中“望和亭”、“致和廊”、“明和仙域”等景观遥相呼应.曲屈的养生长廊,源于“木曰曲直”与肝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长廊展示以彩绘创作、浮雕及展板为主体,宣扬中医养生文化.入悦和苑,映入眼帘的是长廊序,四字行文,押韵成趣.长廊序的左边是大型彩绘———时珍采药图.右侧是长廊入口,左右对联:“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体现了中医学顺养的养生原则.长廊墙壁上有中医养生适宜技术展示,包括拔罐、艾灸、刮痧、药枕、药浴等,以贴近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中医药的保健技术.长廊拐角之处,立一尊针灸铜人,铜人采用明代官办铜人的型制,标示了361个穴位,游客触手可得穴位,与自身对照,增加了参与性和趣味性.沿长廊向北,依次还有彩绘壁画“生生之道”、木雕八段锦、木雕五禽戏、彩绘壁画“融合共进”、中医运动养生展板.养生坊门庭两边挂“健行天地兼修内外七分养,康度春秋融贯古今百岁生”的对联.养生坊是集养生保健、互动演绎及售卖为一体的综合区域,给大众传达养生之道、养生之法和养生之源.在养生坊,可邀约中医药专家介绍养生文化,设置若干中医传统养生体验项目,进行养生适宜技术体验及养生文化的实践.悦和苑的另一个室内建筑是药房茶社,药房茶社命名为杏林问茶,它具有3个功能:一是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整体空间装饰为古中医药房,装饰物件有:牌匾、药柜、宝阁、柜台及制采药工具、医疗器具、著作等.二是中医药人文演绎及养生常识展示,即进行人文表演,如:开方、抓药、制药过程等.三是通过茶文化让人们了解“以养御治”的养生理念.草药圃草木丰茂,以应肝之升发,其色青绿,以应肝之主色.这里种植了40余种华北地区适宜生长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tus)、落新妇(Astilbechinensis)、沙参(Adenophoraelata)、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薄荷(Herbamenthae)、北仓术(Atractylodeschinensis)、铁线莲(Clematisflorida)、地黄(Re-hmanniaglutinosa)、旋复花(Inulabritannica)、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远志(Polygalatenuifolia)、芍药、华北耧斗菜(Aquilegiayabean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东北土当归(Araliacontinentalis)等[7].草药圃内立有木制如意葫芦,象征“福禄吉祥”、“健康长寿”,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3•3水区(肾区)
肾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6],按中医理论,肾区在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水区(肾区)设置了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小溪,营造出宁静惬意的养生环境.瀑布之下,深潭之处,有“水中丹炉”矗立其中,取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火非水不藏,水非火不生”,二者是分不开的,与肾寓元阴元阳相符合.药王制药的雕塑位于瀑布一侧(图6),描绘了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读书制药的场景.孙思邈一生著作数十部,场景取最有代表性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放于前,同时手拿《大医精诚》长卷,体现其仁爱之心.旁边宣传牌展示了孙氏“养生十三法”,即: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为对应黑色(深色),水区(肾区)周围以常绿植物为主,如油松、雪松、青扦(Piceawilsonii)、华山松(Pinusarmandii)、沙地柏(Sabinavulgaris)等,山石周围也围绕着似自然生长的植物,有紫丁香(Syringaoblata)、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金银木(Loniceramaackii)、迎春(Jasminumnudiflorum)、棣棠(Kerriajaponica)等,形成“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效果.
3•4土区(脾区)
按照中医理论,脾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6].脾和运动相关,所以这里设置了一个运动养生广场,作为群众运动健身的场所.“时间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土区广场周围摆放了“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地雕,并设立4个主要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石墩,展示不同节气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养生知识[8].养生广场的中心渐渐升高,在3个抬高的斜面上雕刻了黄色的“水、云、火”纹,分别代表着“精、气、神”,欲表现“和合”的精髓(图7).土区周围以春天黄花的连翘、棣棠、黄刺玫(Rosaxanthina)和秋天黄叶的元宝枫为主,搭配海棠花、雪松,主要是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景观改造.
3•5金区(肺区)
由土区向西南进入金区,即肺区.按中医理论,肺区位于园区的西面,以白色调为主[6].肺是人的呼吸器官,金区(肺区)以林木为主,通过高大的侧柏林、银杏林及点缀的七叶树,营造安静的“呼吸吐纳”的养生环境[9].林下开辟了动、静两个小广场.一是调息广场,适于练习静功,位于金区的茂林之中,是一个相对闭合的养生活动空间.按照五行理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肺阴与肾阴相互滋生,称为金水相生,广场上以“金水相生”景石为中心,设置有6个调息打坐台,滴滴答答流水不断的景石给练习呼吸吐纳的人们提供了视觉焦点(图8).二是导引广场,适宜导引运动.导引是指由意念引导动作,并配合呼吸对形体进行锻炼的运动.草地中的金石雕塑是肺区的标志,肺在五行属金,金石以河北曲阳黄石料制成,石上镌刻金区的简要说明.健身步道位于导引广场的边上,是按照中医足底按摩原理设置而成的.步道上铺有突起的卵圆形小石头,游客可赤脚行走其上,以按摩足底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调节脏腑,强身健体.由金区向东就回到了南入口广场,结束了一个短暂的人体养生之旅.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各个区域内的宣传栏、养生箴言及穴位的铺装,听到悠扬的五行音乐,处处精致,处处用心,让游客在游玩、娱乐、休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
15—0018—01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几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让文化建设从校门开始,在楼道里延伸
校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桥头堡。我校通过校门口的橱窗,以人文化和艺术化的手法展示办学理念。针对校外人士,我校在校门外左右两面墙上开设专栏,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等,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校门文化。楼道是师生每天活动的场所之一,我们按照“让墙面说话”的总体设计思路,按年级、分楼层确立“童趣、北风、南韵、民族、家乡、世界”六大主题,结合校本课程《艺术鉴赏》精心设计内容,按照每一个主题都有各自相应的内容支撑、每一个楼层都有独特风格的要求,以图案、文字等轻松愉悦的表现形式,构建独具特色的楼道文化,凸显学校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师生们在驻足欣赏的过程中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
让文化建设在铃声中传递
铃声每天伴随着师生们的校园生活。我们以铃声为切入点,精心编制了上学曲、放学曲、上课曲和下课曲,凸显铃声的“文韵”之美。例如,上学曲:(伴着优美的音乐,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的校园生活即将开始,让我们愉快地工作、学习,共同度过美好的一天。上课曲:同学们,上课了,请马上回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希望在这节课上你们有所收获。这些不同内容、不同旋律的铃声,形成了独特的“铃声文化”,使校园时时处处充满笑声、歌声、音乐声、读书声。
让文化建设在长廊里不断升华
教学楼内的长廊是师生们课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以学校的长廊为切入点,开辟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古诗文长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班级行为习惯展示长廊和风采成果展示长廊等,集中展示学校各方面的成绩,介绍师生取得的各项荣誉,以激发师生的学校意识、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师生传承学校精神,再创新的佳绩。
让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课堂教学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坚持珍视、保护和开发童心的原则,推行学科“文化工程”,内容涵盖小学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在语文教学上从听、说、读、写、看、赏、知、背等8项确定了内容并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达标细则;在数学教学上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活动等方面对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了归类梳理。各学科文化工程细则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按照不同年级设计内容,凸显了年级评价的递进性及具体内容的操作性。
我校还成立了“芳草地文学社”、“红黄蓝画室”、“布谷鸟音乐坊”“快乐英语”等6个学生社团,坚持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和“体育节”等活动,形成了学生课外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9篇)
- 阅1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回首xx年xx月份我加入山东理工大学英语协会的工作以来,忙忙碌碌已度过将近一年了,不知不觉中已由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二中人,在社团工作的得与失也.....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参考(整理15篇)
- 阅1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参考篇1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本学期学生会的工作已近尾声。在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管理系文艺部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

专题教育教学计划(6篇)
阅:0专题教育教学计划篇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本国策。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文化长廊展示设计(6篇)
阅:0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篇1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使国内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建....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6篇)
阅:0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篇1摘要:指出了我国在海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