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6篇)
来源: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1
关键词:化学概念质量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搞好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剖析词语含义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化学概念,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要认真剖析。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再如对于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虽然此概念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微观粒子。若不讲清这三层含义就显得抽象、不透彻。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把握内涵和外延,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具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再如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个概念局限于原子,钠原子和钠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要素,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然后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第二,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这就掌握了“元素”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高效
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
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动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的知识靠形象思维很难做到,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加强。
2、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
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3、对比法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对,使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手法更鲜明更直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全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用对比手法,不但学生深入理解了各个概念,而且对二个概念的异同都有深入理解,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教师教起也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课堂的知识密度又大,教学效果又好。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运用此法。
4、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对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多次实验实践,才能对概念有真切的理解,明白概念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要求。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含义。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亲自体会观察和感受后,才会对概念理解起来容易,或者发现与概念不同的新东西。
5、在实践中巩固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3
在中考试题中,关于化学概念的考查占着重要比例,直接决定学生分数的高低,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而在初中阶段,化学概念多、杂,且具有抽象性,使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分为简单概念、直观概念、易混概念、复杂概念和抽象概念等,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传授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都是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用学生身边的物质来解释化学概念,使化学概念更直观形象。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课本中讲到: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这是很抽象的概念,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生活的开水沸腾是学生常见的现象,这一变化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其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同的生活现象有玻璃破碎、车胎爆炸、冰雪融化等;而当稀饭变酸时不能再食用,这是因为在稀饭变酸的过程中生成了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此类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与此相同的变化有铁锅生锈、纸张燃烧、水果变质等。而有些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如蜡烛的燃烧。经过老师的举例,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到两个概念的本质,在做此类题时就会轻而易举。
二、运用类比方法辨析易混概念
在化学概念中,由于某些概念的名称相似或组成类似,使学生不好把握其本质,在辨别时容易混淆,从而不能正确解答问题。遇到此类概念时,老师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如列表法,让易混概念的的区别与联系一目了然。如点燃、加热、高温和燃烧,这四个概念看起来很像,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条件时容易混淆,但他们是有本质区别的。点燃是指可燃物燃烧,用来引发化学反应,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加热一般是用酒精灯来使物质的温度升高,温度在500℃以内;高温是使物质的温度达到1000℃左右,一般使用酒精喷灯;燃烧是点燃或加热的结果,属于反应现象。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时,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条件一般是点燃,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在使物质温度升高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一般是加热,如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反应;而对于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如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易混概念的讲解对于老师来讲是比较难的,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老师要把握概念的本质,教学用语要简洁明了。
三、从实验中获得化学概念
实验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而化学概念的教学就可以着落在实验上。从化学实验中获取的概念更直观,能使学生具有很长的记忆时间,在应用时也会显得得心应手,因此能用化学实验获得的概念,老师要尽可能的进行实验。如雾和烟,这是在中考化学中学生的易错点,也是中考的常考点。老师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烟的形态,知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烟,烟是分散的固体小颗粒;把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学生会看到试剂瓶口有“白雾”出现,白雾的形成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扩散到空气中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小液滴组合在一起形成白雾。做完这两个实验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雾和烟的概念。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两者的不同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使化学概念更形象。
四、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中的用词具有极强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每一个概念都有其不同与其他概念的特点,老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的含义。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不仅是概念本身的特点,也是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的关键,能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为解决化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复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的概念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四种基本反应的特点: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单换单”,复分解反应是“双交换,价不变”。学生在掌握这四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在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时就会很容易,几乎是一看到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判断其基本反应类型,在中考时学生可以正确而快速的解答此类试题,为解答其他试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每一个化学概念都有关键的字词,哪怕最简单的基本概念,老师要提高自己的化学修养,轻松提炼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顺利展开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强化训练巩固化学概念
学生在掌握一个化学概念后,老师要及时的提供一些相应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化学概念知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学生练习时,一定要避免出现“题海战术”的现象,老师选择的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难度也要适中,能反应每个概念的本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在学生学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液之后,老师可以自编3~5道练习题,或精选中考原题,题中要多涉及生活中与此有关的现象或物质,如往生石灰中加水、下雨后形成的泥水、牛奶、常喝的汽水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很清楚的区分出溶液、悬浊液和乳液,为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学生需要做的练习题不多,但老师需要投入的劳动却很大,在选择练习题时,老师要参考多种学习资料,做大量的练习,把其中符合教学要求的练习题精选出来,为学生更好的把握化学概念提供服务。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4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初中化学教学能否取得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借助化学实验探究来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可以很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的部分信息,逐步形成化学概念。例如“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颜色的改变,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反应后溶液酸碱性以及生成物的检验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
1.实验探究过程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2~3滴,观察并测量温度;(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3)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的改变;(4)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最后变为中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溶液中的OH-离子没有了,滴进的稀盐酸中H+离子也消失了,否则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会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的固体析出,既然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稀盐酸灼烧会挥发,那么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只能是生成的新物质;同时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了,又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放热。
3.概念的形成
中和反应:酸和碱混合,酸和碱的特性消失,生成了新的物质盐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本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二、抓住关键的字词,深入剖析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的剖析,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再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为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三、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在对新的化学概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为了使其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化,然后教师结合练习的处理对概念进行剖析,这种演绎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深刻的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例如,“酸、碱、盐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三者进行概念的基本讲授,然后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概念定义判断哪些物质是酸,哪些物质是碱,哪些物质是盐,然后进行讲解,提炼深入理解概念的知识点。
概念剖析:(1)酸、碱、盐的前提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不在此研究范围。本题中NaCl溶液和Cu不能认为是酸、碱或盐。(2)酸组成上含有氢元素,水组成上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认为是酸,因为酸电离时还会产生酸根离子。(3)大多数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氨水,它是碱,组成上不含金属元素,也不会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4)同样大多数盐电离都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而铵盐电离不会产生金属阳离子,但它们划归盐。通过剖析让学生不仅掌握酸、碱、盐的本质内涵,同时记住一些特例,从而对酸、碱、盐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运用对比法,剖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事物是联系的,反映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初中化学概念有很多是有相似性,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剖析不同化学概念,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间的纵横关系,以达到灵活运用之目的。例如,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表格,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下列表格中的相应内容,更深入理解这三类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这三类物质。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措施
概念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化学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较多,如果对化学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将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南辕北辙。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以书面理解化学概念为出发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时,教师和学生首先接触到是书面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要从书面概念入手,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对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通过两个化学概念可以看出,都含有纯净物这一词语,那么区别两者就是看元素的组成数量,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
再如,氧化物的概念,“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通过字面可以理解,氧化物首先要有氧元素,并且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离开了氧元素就不能称之为氧化物,因此,在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氧化物时,首先判断是否具有氧元素,然后再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一步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要从概念的基本定义入手,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数量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难以想象概念描述的形态,如果不注重概念的对比区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混淆。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概念,利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通过概念的对比区分,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时,由于这些物质较为微小,很难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较好展示。可以动画展示分子、原子的运动性,利用图片展示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如,在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每种元素的性质和排列,卡通形象也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微观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性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学课程同样如此,例如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概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概念学习不只是记住一句话就算完成了,还要去理解和运用概念知识。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奇
心比较重,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探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来进行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通过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这个概念,让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让学生称出磷在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磷在实验前后质量并没有变化,从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从而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分析和归纳化学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四、及时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
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旧概念与新概念之间有相似和相近的部分,学生往往会受到旧概念的影响,影响到新概念的学习和消化,所以教师在新概念的教学时,要找到旧概念与新概念的联系,对新概念的分解和剖析。
例如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变成了水蒸气,变成了冰,都是水的物理变化。再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铁生了锈等,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就容易混淆,教师要进行两种变化概念的分析和解读,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两者都是一种物质变化反应,但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抓住了这一本质区别就能够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要不断进行类似概念的的分析和总结,例如原子、分子和相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以及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J].理论创新,2014(02)
[2]李清爱.浅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中国文房四宝,2013(02)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范文(4篇)
- 阅0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

高中中秋节作文范文(4篇)
- 阅0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中秋节作.....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结(6篇)
阅:0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结篇1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6篇)
阅:0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篇1关键词:化学概念质量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

新入职销售工作总结(收集4篇)
阅:0新入职销售工作总结篇1为了让酒店更好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好为客户服务,酒店销售部做了如下的工作总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