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空气污染(6篇)
来源:网络
防治空气污染篇1
关键词:城市颗粒物扬尘污染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地方政府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松懈,颗粒物污染已成为是导致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强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颗粒物污染的现状
1998年,统计的全国322个城市中,67.8%的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37.69%的城市超过三级标准。有308个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指南值(0.09毫克/立方米),占统计城市的95.7%。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北方城市较南方城市严重,北方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污染负荷系数接近50%,比南方城市高出10个百分点。49个北方城市中,34个城市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300毫克/立方米),占70.8%。
2、颗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响因素2.1扬尘污染
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复杂,可以利用源解析技术解析出不同类型的排放源的分担率。研究发现TSP(总悬浮颗粒物)高的原因同时受煤烟尘、建筑扬尘和风沙尘等的影响。多年来由于煤烟尘治理有效,使得扬尘污染对造成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扬尘是指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的作用下进入环境空气中形成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主要分为土壤扬尘、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堆场扬尘。目前,扬尘污染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环境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空气中颗粒物含量高会对能见度和气候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1)、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的自然尘扬尘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地表,各种沉降在地面上的气溶胶粒子等都是扬尘的天然来源。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这些颗粒物就会从地表进入空气中。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气候干燥少雨,冬春季多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黄土高原沙尘暴,不但严重影响北方大部分城市,甚至会波及华南的部分城市。(2)、建筑扬尘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建筑、拆迁、道路施工及堆料、运输遗洒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尘不断增多,已成为TSP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工地粗放式施工。料堆遮挡不够完整、严密,造成容易起尘的物料、渣土外逸;不能及时清理和覆盖建筑垃圾、渣土等;施工现场的路面不能及时清扫、出入工地的机动车不能及时冲洗等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据类比测算,城市中心区平均每增加3~4万平方米的施工量,建筑施工尘对全市TSP的平均贡献为1微克/立方米。(3)、堆放物尘各类工业钢渣、粉煤灰、碱渣的堆放场、垃圾堆放场、原煤堆放场等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在我国城市中,各类物料堆放场随处可见,并且大多数都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其对大气中扬尘污染的贡献是很大的。(4)、道路扬尘交通运输过程中洒落于道路上的渣土、煤灰、灰土、煤矸石、沙土、垃圾等各种固体,以及沉积在道路上的其他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经往来车辆的碾压后形成粒径较小的颗粒物进入空气,形成道路交通尘。由于道路两旁绿化不好、清扫方式不合理、路面洒水频次不够、紧靠重点建设工程现场的路段清扫不及时等诸多因素,造成路面尘土飞扬。
2.2露天烧烤污染
露天烧烤大排档“门槛”很低,只要很少的投入就能“入行”经营,所有我国很多城市露天烧烤点多,屡禁不止,而且较为分散,执法难问题比较突出。露天烧经营场所因为没有配备相应的排烟除尘设备,致使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烟尘和异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3、加强对颗粒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3.1、健全颗粒物污染防治机制
颗粒物污染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环保、城建、园林、交通、环卫、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当地人民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明确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同时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分区负责制,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区政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遏止颗粒物污染。还要及时出台有关控制城市扬尘污染配套的管理规定,以提高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2、开展源解析。
为了提高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及早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研究工作,弄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扬尘中各类源的分担率。开展控制扬尘措施及其环境效益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研究。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以及各类源的污染途径和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制定出城市大气颗粒物按照功能区达标的计划。3.3、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增加城市水域面积,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最大限度减少地面。严格执行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住宅区和旧区改造绿地面积要分别达到30%和25%,杜绝违法占用绿地。加强城市人行步道和街巷道路硬化覆盖,减少扬尘量。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道路总用地占比率不低于15%。
3.4、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扬尘管理
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包括拆迁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或喷洒覆盖剂;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要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有搅拌站的,必须采取控制扬尘措施;施工道路要硬化,在公路出口处设置清除车轮泥土的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施工工地要随时洒水。城市道路建设工地实行封闭式施工。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要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政府职能部门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建筑、道路施工工地的防尘工作,和施工单位签定扬尘防治责任书,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工地要限期整改;对逾期未达到环保要求的,要依法责令其停工整顿。
3.5、加强对煤台、矿场、料堆、灰堆的扬尘管理
所有煤台、矿场、料堆、灰堆必须密闭、半密闭堆放或喷洒覆盖剂。锅炉除尘器下灰必须以袋装方式收集和运输。政府职能部门要定期对煤台、矿场、料堆、灰堆防尘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预以处罚。
3.6、加强对露天烧烤的管理
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建立封闭的集中烧烤场所,配备相应排烟除尘设备,积极引导烧烤业主到园内营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取缔露天烧烤业户,同时改变过去的单一部门、单一手段的执法为多部门联合、人性化执法。
总之.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降低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切实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红,曾凡刚,邵龙义,等。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2002,19(1):85-87。
防治空气污染篇2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危害;检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现代人平均有90%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0%以上的时间在家里,其中老弱病残者和孕妇、婴幼儿在室内活动更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透露:室内空气的质量及其污染程度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更为重要,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介绍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污染提出了5项重要指标:氡(Rn222)、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1)甲醛
目前室内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其中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如胶合板、密度板、刨花板、复合木地板等)、合成织物(如窗帘、壁布、沙发、地毯等)、涂料和黏合剂、生活用品(如液化石油气、消毒剂、清洗剂等)都是室内甲醛释放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美国环保局室内空气品质部认为长期暴露在甲醛释放达到0.1ppm的室内时就会产生不适感),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继续升高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当大于65mg/m3甚至可以引起肺炎、肺水肿等损伤,甚至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0.017mg/m3~0.068mg/m3)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甲醛会出现急性精神抑郁症。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建议将其作为可疑致癌物对待。甲醛已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的首号杀手。
(2)氨
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深而且严重。
(3)苯和TVOC
室内空气中苯和TVOC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的化工原材料,如涂料,填料及各种有机溶剂等,都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经装修后挥发到室内。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的同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而TVOC主要危害在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影响消化系统。苯和TVOC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4)放射性污染物———氡
建筑室内氡主要来源于建筑物地基与周围土壤,建筑装修材料,家用燃料,生活用水,室外环境空气中的氡。氡能溶于水、脂肪和有机溶剂,在脂肪中的溶解度为水的125倍。氡及子体和空气中的浮游粒子、微小尘埃颗粒构成放射性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人不断地吸入氡气及其子体气溶胶,氡及其子体进入人体后,首先沉积在气管、支气管等,进而渗入脂肪组织、神经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和骨髓中。对人们造成危害的并不是氡及氡子体本身,而是它们在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能量较高的α粒子。α粒子辐射会杀伤或杀死组织上皮细胞,死亡的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得以补充,而被杀伤的细胞则可能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发生变异,最终引起癌变。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氡致肺癌的病历在五万份以上,已成为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2室内环境质量的检测
要控制好室内环境,就要把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控制在有关规范以内,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1室内污染物质的种类及其规定限量范围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其限量应符合GB50325-2010表1的规定。
2.2取样方法
2.2.1取样前注意事项.(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2)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3)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米、距楼地面高度0.8~1.5米。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4)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5)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2.2.2取样数量。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
2.3结果判定和处理
(1)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时,应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2)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再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可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3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
3.1严格选择装饰装修材料。对房屋进行装修时,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性材料,选用不含甲醛的胶粘剂;不含苯的稀释剂及板材等。购买时到正规商店,买知名品牌及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
3.2科学安排施工。装修的时间要选择在气候温暖的季节进行,
易于通风,一般装修后通风60天左右。
3.3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风换气。一般在春、夏、秋季都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冬季每天至少早、中、晚开窗10分钟。这样可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3.4采用植物吸收分解法,利用植物花卉的呼吸生理功能,分解、氧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吊兰、芦荟等吸收分解甲醛;常青藤、铁树、等吸收分解苯系物;万年青、雏菊吸收分解三氧
乙烯等。
防治空气污染篇3
(一)我国大气质量现状
最新的2014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61个按新标准进行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标,占90.1%。从各污染物指标看,SO2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14.6%;NO2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总体持平;PM10年均浓度1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PM2.5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①从达标城市比例看,SO2年均浓度达标城市比例为88.2%,同比上升3.1%;NO2年均浓度达标率为62.7%,同比上升5.6%;PM10年均浓度达标率为21.7%,同比上升2.4%;PM2.5年均浓度达标率为11.2%由此可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环境污染严峻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②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还具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高、煤烟型污染占主要地位、北方比南方严重、冬季严重于夏季、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部分城市污染转型等特点。③
(二)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工作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很大发展。1973年开始,我国开展了以工业点源治理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国家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将大气污染防治从点源治理进入了综合防治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区域污染控制转变;进入21世纪,大气污染控制全面进入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新时期。
二、行政法视角下大气污染防治之立法层面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及其背景
1987年我国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之后1995以及2000年两次修改,在整个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施行过程中,其对整个期间的大气污染的防治尤其是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治理起到了卓著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的种类也日益增加,我国的大气污染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杂型,为了对雾霾的有效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空气质量,2015年8月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运而生。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的几大方面
1.明确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民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法通篇围绕大气质量改善目标这个主线展开的,明确提及“大气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体现了环境质量要与老百姓切身感受相符的立法思路,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2.提出联防联控,避免各自为战,各行业各区域共同控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的最新规定,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内的相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共同协商配合,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共同进行规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责任,由国务院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监督督促。设立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专章,规定了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明确协同控制目标。3.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对政府的职责要求,取消了公安、交通、铁道、雨夜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求。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职责要求,从中央来说,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环保部门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从地方来说,地方政府实行区域负责制,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4.新增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加强标准控制。新法专门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标准以及限期达标计划进行了规定,详细的规定了标准的制定、公布、修订的条件及要求,另外明确了限期达标规划的执行、公示、备案、修订的要求,使得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落到实处和细节,使得大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5.坚持源头控制治理雾霾。明确了污染的类型及源头,确立了具体的控污方向及措施。另外,新增了大量的篇幅和章节重点强调对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扬尘以及农业和其他污染的防治,确立了具体的标准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6.加大处罚力度及责任强度。新发规定了大量的具体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并有相应的处罚责任,细化了相关处罚措施,明确了各种行为的处罚单位,确立了责任主体,实行处罚上不封顶的政策,使得大气污染的防治真正的具有操作性和可实施性。7.充分体现了行政公开与公众参与。秉承了新《环保法》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立法思路,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更加强调了群众对于企业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的监督检举,新法中涉及到信息公开就达11处之多,使得大气污染防治为民、利民,真正使得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民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有力实现。总体来说,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了政府责任,理顺了防治思路,实行精细管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了违法成本,督促了企业责任承担,使得完善法律衔接,上下达成统一。
三、行政法视角下大气污染防治之实践层面
(一)欧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的构建
欧洲国家曾是工业革命之重镇,也因此引发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欧洲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欧洲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主要可分为立法保障、制定战略和计划、分阶段治理这三个具体步骤。④1.立法保障大气污染治理1956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在立法上严格限定了以烟煤为主的污染物排放。美国于1963年和1967年先后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空气质量法》,并于1971年颁布《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6种污染物进行管制。法国于2010年颁布空气质量法令,对PM2.5和PM10值浓度上限进行限定2.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和计划英国于1997年开始实施《国家空气质量战略》,逐步形成了英国空气质量政策的基本战略框架。法国于2011年出台“颗粒减排计划”,旨在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2013年又出台“空气质量紧急计划”,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3.分阶段、跨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和跨区域的特点,英国政府的国家空气质量战略经历了烟煤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以及PM2.5检测这三个阶段。美国南加州于1977年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统一负责南加州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欧洲多个国家在1979年签署了长距离跨国界空气污染条约(LRTAP)。2001年,欧盟通过了国家排放限额指令,限定了各成员国在2010年几种重要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限额。至今,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管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监测、煤炭总量控制、预警及应急管理等制度的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体制。⑤国外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莫过于“政府下定决心,寻找科学方法”。只有保障充足的政府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寻找科学办法才能解决具体问题。
(二)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模式
兰州曾是全球十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几年,兰州市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摘掉了大气污染的“黑帽子”,创造了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国家环保部将“兰州模式”作为治污经验在全国推广供其他城市借鉴。在2013年的全国环保局长会议上,兰州市长袁占亭介绍了“兰州模式”治理经验。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1)省市联动,建立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2)规划先行,科学治污;(3)减煤为主,全面治理;(4)工业减排,疏堵结合;(5)五位一体,除尘抑尘;(6)限车控车,发展多样化公共交通;(7)鼓励全民参与;(8)铁腕治霾,督查问效;(9)立法先行,依法治污;(10)生态增容,治本之策。⑥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责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治污工作有法可依,以强硬的态度厉行政策措施;贯彻铁腕治霾,切实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完成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须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
四、行政法视角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的建议与完善
(一)坚持立法先行
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要坚持立法先行,逐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建构与法律体系,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在依法治国战略的指导下,贯彻实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地方立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以解决区域和地方的大气污染的具体问题。
(二)完善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同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第五十八条也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了具体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以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是必然趋势,在立法中应当完善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大气污染监督,拓宽受害者的救济渠道。
(三)铁腕治理,厉行执法
防治空气污染篇4
Abstract:Basedonthedeterminationofthecityafteramonthdecorate56residentsofindoorairqualitymonitoring,itisconcludedthattheairofbenzene,toluene,xyleneandisomer(commonlyknownasthethreebenzene)pollution.Includingbenzeneexceedbid36,tolueneexceeding33,xylenehas25levelsofbenzenecontentexceedsbidratioashighas28.6times,largestinbenzenecontentofindoorairquality"contribution"shouldnotbeignored,andthen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benzenecontent.
关键词:三苯;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Keywords:Threebenzene;Indoorai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63.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室内的装修越来越不满足,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装修,因此,装修和家具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人的一生在室内度过的时间大约占80%左右,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苯在室内空气污染中排名第二,苯为无色或近于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味、易挥发、易燃的特点,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而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均为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本文通过对全市121家居民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得出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及同分异构体(俗称三苯)的污染状况,进而提出苯系物防治对策。
1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主要来源
苯系物是一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邻间对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等化合物,室内空气中苯及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油漆、胶和内墙涂料,装修中使用的各种粘合剂等。同时家具污染已成为继建筑污染、装修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室内环境污染,它也会释放甲醛、苯、甲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2苯系物对人体的危害
苯系物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可引起白血病,苯还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甲苯和二甲苯的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引起粘膜刺激。
长期吸入一定高浓度的苯蒸气,可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发生慢性苯中毒。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继而症状逐渐加重,以产生严重后果。慢性苯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倦、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白血球(白细胞)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可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3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3.1测定方法
采用GB/T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3.2评价标准
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3.3监测结果
2013年,我们对全市56家住户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1室内空气中三苯超标情况统计表单位:mg/m3
序号统计内容苯监测结果甲苯监测结果二甲苯监测结果
1标准值0.110.200.20
2监测最小值1.5*10-3L1.5*10-3L1.5*10-3L
3监测最大值3.262.232.18
4达标率(达标户数)35.7%(20户)41.1%(23户)55.4%(31户)
5超标率(超标户数)64.3%(36户)58.9%(33户)44.6%(25户)
6最大超标倍数28.610.29.9
7超标3倍以上17.9%(10户)10.7%(6户)3.6%(2户)
注:标准值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以上监测结果说明了室内空气中的三苯的污染情况很严重,也带有普遍性。由表1可以看出,在56户居民中,苯的超标率达到64.3%、甲苯的超标率为58.9%、二甲苯的超标率为44.6%,并且三苯最大超标倍数高达28.6倍、10.2倍和9.9倍,所以三苯的污染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建议及防治对策
4.1以合理科学的心态进行室内装修
在倡导树立环保意识,建设绿色家园的今天,我们应该合理的科学的看待家庭居室装修,不要为了追求豪华装修而放弃环保,放弃清新、洁净的家居环境。应该建立环保观念,避免盲目豪华装修,让环保意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习惯中,从控制污染源的进入着手,要做到合理有效的处理污染源,
4.2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家具
住户在装修房子时要选用环保材料,请正规的装修公司装修。
4.3通风及其他措施
建议新装修住房不要马上入住,坚持每天通风,最好在3个月以后入住,因为苯系物是挥发性有机物,所以改善通风条件,增加通风时间,是最简单有效地降低苯系物污染的方法;同时,一些绿色植物可以清除装修污染,例如常春藤、吊兰、虎尾兰等就是苯系物的“天然杀手”,另外还可以在家具、抽屉和墙角放一些活性炭来吸附苯系物(注意几天后活性炭需要更新或放在阳光下暴晒以后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陈丽金。装饰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04)。
防治空气污染篇5
【关键词】室内装修;有害物质;空气污染;症状表现;防治措施
有关的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因家居装修所用的新材料中含有甲醛、苯系列物、氨气、氡气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挥发,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导致居民死亡和伤害的人群数以万计。加之工作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提醒广大民众对装修污染的危害应及早认识和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防范。
一、室内装修易产生哪些有害物质
装修装饰材料和定做的家具容易产生甲醛、苯系列物、氨气、氡气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诱发人体病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胶粘剂和涂料等。它能直接引发呼吸道不适,可造成肝肺功能损害,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物。国家标准规定,室内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08毫克。
苯系列物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它大量存在于油漆、防水涂料、乳胶漆中,具有芳香气味,吸入人体后会引起嗜睡、头痛、呕吐等。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有毒致癌物质。
室内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中,也可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和木质板材。氨对呼吸道刺激大,对眼黏膜及皮肤造成损害,会让人流泪、咽痛、咳痰,重者导致呼吸困难、昏迷。
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来自石材、瓷砖。因室内装饰引起的氡污染主要是采用花岗岩石材等做内装修的房屋等。氡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质之一,氡通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尤其是支气管及上皮组织内,并大量放出射线,人体的细胞有可能产生畸变,诱发癌症。氡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除吸烟之外造成肺癌的第二位的诱因。
装修污染物的释放长达3-15年。这些有害物质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女性和婴儿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高时,适龄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规则等异常现象;妊娠期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和流产,装修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也容易造成女性不孕和胎儿畸形。
二、判断室内环境污染的症状表现
如何判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否造成装修污染的呢?归纳起来主要可以根据以下表现进行自我判断。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5)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8)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9)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的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11)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的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三、可以采取的装修污染的防范措施
1.装修整体设计时要有室内环境意识
在确定家庭装修设计方案时,要注意空间承载量、材料的使用量、室内新风量和留好提前量四个方面:
合理的计算房屋空间承载量。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装饰材料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因此合理地计算居室间的承载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不要在墙上装钉壁柜和吊柜及布置过多的家具。
保证室内有一定的新风量。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新风量应该保证在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立方。不要人为的阻挡室内的通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室内新风机和有通风功能的空调器。
为室内购买家具和其他装饰用品的污染留好提前量。装修结束时室内有害物质已经在国家标准边缘,那么如果再购买家具和其他装饰用品,因为这些物品中也会释放有害气体,就会造成室内污染物质超标。
2.选好三类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石材瓷砖类特别是一些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放射性物质含量比较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选择,必时可以送样品到室内环境检测单位进行放射性检测。
油漆、涂料、胶水类是造成室内空气中苯和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最好到厂家设立的专卖店去购买。
木质板材类比如各种复合地板、大芯板、贴面板以及密度板等。这是造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选择时要注意品牌的选择和外在质量的选择外,也可以在价格上进行比较。
3.注意施工工艺及事先做好防甲醛处理
在室内装修中,要注意选择符合室内环境要求不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施工工艺并在每一个环节中注意做好可能造成污染的预防处理,这也是防止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4.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减小室内污染
新装修的家庭购买的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
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夏天放在衣柜里的被子也要注意,里面会吸附大量甲醛,一定要充分凉晒。
通风换气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应尽可能地多通风,一般早晨10点以后,分早、中、晚通风各20分钟。
其他几种辅助措施。可使用空气净化装置或利用封闭漆类对挥发板材进行封闭。也可在室内种植能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和花卉。如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桂花有吸尘作用,薄荷有杀菌作用,长青藤和铁树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清除三氯乙稀,银苞芋吊兰、芦荟、虎尾兰吸收甲醛。
参考文献:
防治空气污染篇6
煤灰纱是指被空气中煤烟尘污染的细纱。由于烟尘型污染,空气进入纺纱车间后,生产出来的洁白管纱会变成灰黑色,在管纱下部犹为严重。用煤灰纱织出的白坯布面上形成有不规则的黑条,不能用于漂白和浅色加工。煤灰纱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长,春秋季节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霉雨天气,雾天最为厉害。2、影响面积大,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煤灰纱。3、产生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至今还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
1产生原因
1.1室内空气中烟尘颗粒的存在
室内空气中存在的烟尘颗粒由室内外两个污染源产生,即侵入室内的室外空气中烟尘颗粒和纺织机械滋生的油烟颗粒。
室外空气中的烟尘颗粒未经有效过滤即进入车间是煤灰纱的形成的条件之一。侵入途径有:当室外新风进入空调间时,大气中的烟尘在没有经过有效过滤的情况下就与回风混合进入车间;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使车间呈负压,室外含烟尘空气经过门窗缝隙直接渗透进入车间。
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的纺织机械零件所产生的高温,会使机油析出细小颗粒甚至炭黑,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1.2静电吸附作用
被排放出来的煤烟灰,在其产生和运动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碰撞、接触带电体等原因,几乎总带有一定的电荷。另一方面,由于纺织纤维均为不良导体,在牵伸、卷绕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皮辊之间、纤维与钢丝圈之间的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再则,纱穗在细纱机上,由于加捻和缠绕的需要,线速度很高,与空气形成一对等值的反向摩擦力,它的荷电性和粘附性更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煤灰纱。纱的支数越高,纱穗在机上与空气接触的时间愈长,线速度愈大,因而媒灰纱现象也愈严重。一般纺40支以上产品时,容易产生煤灰纱。
总之,煤灰纱的产生是烟尘颗粒存在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大气对烟尘颗粒的输运作用
煤灰纱形成时大气背景的恶化究其原因,与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层,风力输运,气压分布,日照时间等条件有关。因此,分析烟尘颗粒在大气层中的流动情况,即可清楚地了解煤灰纱形成的气象条件。
2.1逆温层中的热泳作用
由于烟气内含有水汽,属湿绝热膨胀,有汽化热放出,并继续上升,以湍流形式流向高空。这样烟尘颗粒扩散良好,附近纺织工厂纺纱过程中形成煤灰纱的几率不大。若至夜晚,由于地面不再受到阳光照射,地表温度逐渐下降,而地面上空的空气由于接近完全透明体,没有多少辐射能散失,这样会形成地表温降快,而高空温降慢,地表温度低于其上面空气的温度。所以在晴朗的夜晚,会形成离地高度愈高,温度亦愈高的现象,即形成逆温层。一旦逆温层高于烟囱排气口一定距离,因为烟囱排出烟气绝热膨胀发生温降,而其上空气温度比烟囱烟气温度高,则烟囱排出的烟气不能很好的扩散,由于热泳作用温度较低的烟气发生下沉。加上未燃尽的炭粒和煤灰较空气重,亦向下沉,故烟囱附近空气污染严重,易发生煤灰纱。
在气候恶劣时,如冷空气与热湿空气交锋时,热湿空气爬到上方亦会形成逆温层。在这种情况下,也易形成煤灰纱。清晨时,阳光照射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温度上升,但近地面一部分空气温度低于地表面温度,烟囱口上部仍为逆温层,烟气不能扩散,往下沉,产生漫烟流,对周围空气的污染最为严重,纺织工厂此时煤灰纱亦最严重。
2.2风力输运作用
风对烟尘颗粒有极强的裹挟输运作用,总是将与空气密度大体相近的烟尘输送到远方。风向决定了被煤烟灰污染的区域(总是在污染源的下风方向)。风向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风速也是时强时弱的,这种大气湍流运动的结果,造成流场各部分之间强烈的混合。风速愈大,湍流愈强,煤烟灰扩散的速度就越快,稀释的就愈好,空气中的浓度也就愈低。但本地区空气中煤烟灰的浓度低,即有可能造成其它地区煤烟灰的浓度升高。反之,即使本地区空气质量良好,也有可能由于风力输入了其它地区的烟尘,从而形成煤灰纱。
2.3气压分布的作用效应
空气污染还与大气压有着密切的关系,低气压域内,空气有上升运动,而且通常风速较大,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煤烟灰的扩散稀释;相反,在较高的大气压域内,天气晴朗,风速较小,空气有较大范围的下沉运动,形成逆温,阻止向上湍流空气的扩散。如果有连续几天的微风和逆温,便呈现“空气停滞”现象,使大气对煤烟灰的扩散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污染危害。
大气条件属自然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法抗拒与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探索并掌握其规律加以防备,改善现有的生产条件,减轻甚至避免煤灰纱的产生。
3煤灰纱出现的特征性规律
3.1区域特征
在城市中心区、重工业区、紧靠交通枢纽的地区极易产生煤灰纱。1.因为城市中心居民多,厂区周围的居民设施多,有不少以燃煤为主;工厂、机关单位生活取暖、茶炉、锅炉燃煤;都要产生大量煤烟排入空中,这一点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加之马路上的细小尘埃,经车辆行驶后飞起,也漂浮在低空中,进入冬天。天冷气压低,这些黑灰大都在空气的低层,形成了煤灰纱的污染源。2.在重工业区,由于动力和工艺的要求,绝大部分地方都是烟囱林立。尤其是火力发电厂、炼钢厂的周围空气污染及其严重。3.交通枢纽是物资周转的中心,车船来往频繁,由车船行驶散发和卷扬起的粉尘包括烟煤灰浓度极高,空气污染情况严重,极易产生煤灰纱。
3.2季节特征
产生煤灰纱机布较多的季节为l季度和4季度,即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3月初,中国南方的梅雨季节。因为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3月初,室外气温一般在0——l0℃或更低,相对湿度在85—100%的条件下,而且这种气候气压更低,风速0——0.2m/s,空气处于基本无流动状态,大气中的细小尘埃都分散在下层空间。形成煤灰纱污染源。同时,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由于农民焚烧秸杆造成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
3.3日周期变化特征
煤灰纱并非全天侯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阳光充足,地面温度较高;而到夜晚静风无云,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时,易产生煤灰纱。总的来说,一般产生于夜晚至清晨10时之前,究其原因,与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层有关。
清晨,阳光照射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温度上升。但近地面一部分空气温度低于地表温度,烟囱口上部仍为逆温层,烟气不能扩散,往下沉,产生漫烟型烟流,污染周围空气最为严重。及至上午9—10时以后,烟囱口的上空逆温层逐渐消失,排出的烟又可充分向上扩散,煤灰纱因此亦可消失。
3.4纺纱的品种特征
所纺产品不同,煤灰纱疵布也不同,一般在涤棉、纯涤品种上最为多见。而在纯棉、纯粘胶产品上则基本无煤灰纱。因为涤纶产品易产生静电,其可纺比电阻值应是105ωcm,但因为涤纶生产厂家不同,此比电阻值有变化。细纱锭子在高速回转时,管纱与车间空气摩擦而产生静电,其周围形成静电场,在静电的作用下,管纱对其周围空气中的煤灰有吸引力;同时管纱在高速回转中对灰粒产生离心力。灰粒在静电和离心力的同时作用下,就依附在管纱表面的毛羽尖端上,并逐步形成积聚,时间越长,空气中灰粒越多,煤灰微粒积聚也愈严重,最终形成煤灰纱。
4防治措施
防治煤灰纱需要从两方面考虑:1、防止烟尘颗粒的侵入;2、消除静电效应。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比较有效的消除煤灰纱现象。
4.1防止烟尘颗粒的侵入
从烟囱或汽车尾气中大量排出未经完全燃烧的碳黑及油烟颗粒很难用单一的除尘机理加以清除。由于油烟粒径在0.03μm—1.0μm之间。而碳黑粒径在0.01μm—0.2μm之间,在此粒径范围内尘埃和水滴表面存在一层气膜。很难被水润湿洗涤沉降,也就是说空调用淋水室失效。又因为粒径范围很小,用常规的过滤方法也无能为力,所以必须层层设防,采用复合机理的方法加以有效清除。
4.1.1厂址、厂房型式的选择
纺织厂的厂址应选在城市郊区,远离重工业带和交通枢纽,并应尽量处于上风区(风向资料可由当地气象站、台提供)。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偏离主风带,以避免风力输运作用。在厂区周围和内部的绿化工作不容忽视,自然或人工植被是一道良好的污染物阻挡屏障。
考虑到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厂房以新式封闭厂房为宜。旧厂房的改造因地制宜,各有特点,但一般采取增设过滤装置(同时应调整风机负荷),加强门窗的密封性等做法,但效果不尽人意。现在出现的某些新方法也用于旧厂房的改造,效果有待检验。
4.1.2新风的处理
新风口直接从室外吸入空气,是防止烟尘颗粒入侵的关键部位,必须加强防治工作。目前加设8mm厚过滤海绵窗或长毛绒过滤材料,以及在铁丝网或尼龙网框架涂副一层粘性较大机油的作法效果并不理想。
有关资料提出静电——纤维过滤方法。也就是,让新风在高压电晕线和接地极板之间通过,使粉尘粒子荷电(或通过x射线,放射线辐射使粒子荷电)。荷电粒子随气流进入过滤段,在纤维过滤层发生粉尘沉积。目前公认的粉尘粒子荷电基本机理是:(1)离子碰撞,即离子与粉尘粒子发生碰撞,离子被粉尘粒子俘获,使粉尘荷电;(2)离子扩散,即离子浓度差引起离子扩散,在此过程中,把电荷传给粉尘粒子。虽然负电晕放电比正电晕放电效果好,但负电晕放电会产生比正电晕多的多的臭氧(03)和氮氧化物(n0x),故采用正电晕。在这种过滤器中,纤维滤料应当具有高比电阻和低吸湿性,以保持其中的电场。可以用木纤维、玻璃纤维、各种合成纤维以及石棉做过滤层,且气流通过滤料必须保持低速度,因为静电作用对速度是敏感的。但低气流速度,势必造成设备投资增加,空调室占地面过大(这一点尤其不利于旧厂房的技术改造),同时加大了维修保养的难度。
采用新型自荷电过滤材料,可以弥补静电--纤维过滤方法的不足。自荷电过滤材料的纤维本身带有静电,当烟尘颗粒随气流通过滤料层时,随即荷电被捕捉。此方法不仅省却了荷电段减少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维修保养极其方便,只须定期更换滤料即可。对于旧厂房改造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1.3回风的处理
实践中往往只注意新风口,而忽略回风口的空气过滤作用。其实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形成煤灰纱的因素之一,这只有靠回风过滤段来解决。纺织机械很多零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机油吸收摩擦热后,会释出细小的机油颗粒,如果温度过高还会产生炭黑。若回风未设过滤段,当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产生煤灰纱。建议在回风处加设过滤装置。
4.1.4喷水室的改进
如果在新风口只是设置了简单的过滤网而不是高效滤料,则可与皂化喷水室联合使用,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是一种空塔洗涤装置,它借助于水滴及溶解其中的洗涤剂的共同作用,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当气流与水接触时,除了尘粒的惯性碰撞、扩散、凝聚等净化机理外,还由于洗涤剂溶液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并发生润湿、乳化、分散、起泡等作用,有较强的去污能力,使细小尘粒得以去除。
水滴的雾化情况关系到除尘效果,为了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要求喷出的水滴细小;但过细的雾化增加了脱水和除沫的困难,且在生产现场应用时易造成喷嘴堵塞,故宜选用中喷型喷嘴。但喷水室皂化对空气的热湿处理是否有影响,未除净的泡沫对工艺和设备是否有影响,还有待商榷。
笔者倾向于采用高效滤料,喷水室专职热湿处理的结合。
4.2消除静电效应
煤灰纱最终产生的原因是纱线产生静电而捻加上烟尘。如果用抗静电剂对纱线进行处理,消除纱线上的静电,必然会减少甚至消除煤灰纱。抗静电剂是化学药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较强的吸湿性。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纺织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后,能降低材料肋体积电阻或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抗静电剂是消除纺织静电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
抗静电剂是通过减少静电的发生,加快静电的逸散,或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而起到消电作用的。
抗静电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柔软滑爽的亲水性高聚物覆盖膜,增大了纤维与摩擦物之间的接触间隙,减小了接触面积,减少了摩擦,起到了抑制静电积累的作用。
加快材料上静电的散失速度是大多数抗静电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抗静电剂的分子由两个基团组成,一个是电子分布比较均匀对称而无极性的基团r,另一个是有极性的基x.对极性物质水来说,基团r很难与水分子结合,称疏水基;基团x则易与水分子结合,称亲水基。当抗静电剂涂敷于纤维表面时,由于抗静电剂的极性亲水基团与纤维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使抗静电剂分子在纤维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其疏水基向着纤维,而亲水基朝向空气,从而在纤维面上形成连续的亲水表层,有利于吸收水分而使纤维的电阻值下降,加快材料上静电的散失速度。
抗静电剂起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离子化。离子性的抗静电剂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种抗静电剂分子在表层水分作用下发生电离,显著提高了纤维表面的导电性。此外,离子性抗静电剂还可通过中和表层电荷的方式消除带电。
5结论
煤灰纱现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整体生产背环境空气恶化的产物。从过滤净化技术上讲,单一的除尘机理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多种除尘机理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角度来说,只有动员社会的力量,改善能源结构,对排放煤烟灰的工厂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大绅等。棉纺织广空气调节。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
[2]孙—坚。工业通风。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译。空气净化技术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4]嵇敬文。除尘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荣伟东,张国权。静电过滤除尘方法〔j〕。静电1997,(3)。
[6]孙可平。粒子荷电机理与粒子荷电方程[j].静电1994;(1)。
[7]马峰,杨定君。纺织静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