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6篇)
来源:网络
产后护理篇1
关键词:妇产科科学护理产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32-02
产褥期,俗称坐月子。是从胎盘娩出到产妇恢复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施科学的产后护理工作,令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这对促进母子健康十分的重要。
1新生婴儿的科学护理
新生婴儿的科学护理包括给新生婴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日常护理工作。新生婴儿的房间要通风良好、温度适中且要阳光充足。新生婴儿的衣物要以冬暖夏凉不影响生理功能为准则。贴身衣物最好以棉线为主。新生儿的皮肤细嫩,而且新陈代谢旺盛,应该每日进行洗澡,水温应稍稍高于体温。同时新生婴儿的脐带在为脱落之间,要注意保持脐带的清洁干燥。护理人员要知道婴儿家长准确的检测听而身高体重的变化,为婴儿家长提供婴儿成长知识,正确应对新生婴儿的消化不良吐奶等状况。最后,指导新生婴儿家长根据婴儿生长的不同阶段,推荐适合婴儿成长期的完全玩具。
2科学的母乳喂养
2.1我国数千年来一直传承者用母乳喂养婴儿的办法。现代医学界也普遍的证明,母乳喂养能有效的提高婴儿的身体免疫力,为婴儿补充充足的营养成分,促进亲子关系。此外,通过母乳喂养方法,能增加产妇的子宫收缩,促进生殖器官复原以及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机率。因此,产后护理人员应该鼓励产妇用母乳喂养新生婴儿,并且知道正确的喂奶姿势。
2.2协助泳儿早吸允,正常情况下是产后一个小时以内开始哺乳。虽然此时内的母乳量比较少,但通过新生婴儿的吸允可以刺激泌乳。在产后一周后,应两个小时左右哺乳一次。母乳是新生婴儿的最佳食品,所以,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大力支持母乳喂养,宣传其优点,并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与技巧。观察新生婴儿的吸允力度以及奶水是否充足。如果母乳充足的话,新生婴儿在哺乳后即可入睡,同时体重正常增长大小便正常。
2.3产妇的心情与入职的产量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还要指导产妇注意哺乳期间正常休息和饮食规律,以便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机率。
3新生婴儿抚摸接触
新生婴儿的接触和抚摸需要科学性指导教育,通过双手对新生婴儿的皮肤,以及各个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技巧性的触摸。新生婴儿在产后忧郁环境噪音会引起婴儿哭闹,此时的新生婴儿已经具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在科学性的接触抚摸之后,有利于安抚新生婴儿的情绪,促进新生婴儿的成长发育,以及增加新生婴儿的睡眠质量。产后护理人员在这期间应该指导产妇科学性的对婴儿进行接触,通过这种方式来增进母子关系。
4产妇生产以后的科学护理
由于在分娩时出血,子宫腔内会有较大的创伤面,再加上生殖器官的恢复以及产后喂奶,产妇的身体会比较虚弱,免疫力低下,如果不科学的进行产后护理,就容易患上月子病。
4.1产妇的我是要时刻保持清洁卫生,温暖舒适,空气流通要大,并且保持新鲜。如果产妇产后身体疲劳消失,便可以坐起来进行正常的饮食,可以再室内走动,也可以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劳动或出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遭此期间,要避免长时间蹲坐,参加重的体力劳动,避免造成子宫阴道脱垂现象。
4.2在产妇恢复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的后期锻炼,促进腹壁和盆底棘手恢复,从而防止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在产妇分娩以后,会出现后宫缩痛、耻骨痛、阴道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该高职产妇原因并制定可行性的治疗建议。产妇应勤换内衣,产后三天可以洗澡,洗澡是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及水温,避免着凉。如果会阴处伤口过大或者裂伤严重者不宜进行淋浴,应做一些适当的擦浴,在伤口完好后在进行淋浴。
5科学的产后营养搭配
由于产妇在分娩时体力大量消耗,产后还要承担新生婴儿的喂乳工作,因此,合理的科学的搭配产妇的营养十分重要。产妇饮食应该是均衡提取各种营养,防止影响缺乏同时也要防止营养过与旺盛。饮食一般比平时多,尽量吃一些含较高的蛋白质和铁的食物。甜食尽可能用红糖搭配。另外,产妇在分娩以后,不能忽视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促进产妇食欲,增加肠道蠕动,能有效的防止便秘情况发生,更能有效的促进乳汁分泌,是产妇必备的食物之一。同时在坐月子期间应该多喝汤,汤水能有利于乳汁分泌速度,只有有了充足的奶水,才能让新生儿更健康的成长。
6科学的避孕指导和产后性生活
正常情况下,产妇在产后两个月以后可以进行第一次同房。如果有会阴或者阴道裂伤的产妇必须要经过医生检查确定康复后才可以进行性生活。产后进行性生活之后,一定要注重避孕问题。很多人认为在产后只要进行了哺乳,在哺乳期间就都是安全期了,有的甚至是延长了哺乳时间,想用此方法去代替避孕措施,这些都是严重错误的。产后避孕应该以工具避孕为主。如,、节育器等。在哺乳期的产部严禁食用避孕药。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产后护理还有很多更为广泛的内容,而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不光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搜索和总结经验,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产后护理模式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齐卫东,王幻,杨秀清,孙珍,孙向芹.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J].天津护理,2001,(05)
[2]周仲华.科学的产后护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01)
[3]蒋菊萍,郭丽萍.产后康复仪预防产妇乳胀的作用与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6)
[4]林晓英,郭玲,刘素珍,杨梅兰,高喜莲.某社区产褥期接受三次家庭访视的产妇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04)
[5]张菊香.加强产妇的产褥期护理与疾病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9)
产后护理篇2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危及孕产妇生命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2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有效预防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20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7~41周。产前无并发症,麻醉方法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1.2临床护理
1.2.1消除孕产妇顾虑
耐心向产妇做解释工作,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及自我监护的方法,如腹部伤口痛与子宫收缩痛等。术后30min内做好早吸吮工作,增加血液中催产素浓度,促进子宫收缩,增加母婴情感交流[2]。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生活护理,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
1.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产妇回房后,每30min测量呼吸、血压、脉搏各一次,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同时要检查子宫及阴道流血情况,并记录流血量,如有大出血征兆要及时报告并处理。
1.2.3促进子宫收缩
术后常规使用缩宫素20U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对于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片400ug肛塞,通过局部黏膜吸收,促进子宫收缩。同时按摩子宫[3],一手放于刀口上保护刀口,另一手置于宫底部,用掌面按摩子宫前壁及底部,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分别按摩子宫左右侧壁及前壁,用力均匀,持续30min,然后每隔15~30min按压一次。
1.2.4观察膀胱充盈情况
观察尿量、尿色,保持留置尿管通畅,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影响宫缩。
1.2.5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在输液过程中,如产妇宫缩欠佳,阴道流血较多,则先输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不多,则可先输止血药物。
1.2.6观察出血情况及宫底高度
了解宫底高度、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每30min测宫底一次。保留会阴垫,准确估计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是否凝固。如果是不凝血,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2结果
共发生产后出血21例,发生率为2.28%。剖宫产术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为从接产起至胎儿娩出后24h内总失血量大于500ml。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5例,占产后出血的71.43%;子宫切口出血4例,占产后出血的19.05%;胎盘植入和粘连、宫腔内表面局部出血各有1例,占产后出血的9.52%。
3讨论
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的2/3,大多发生在产后2h,占80%以上。因此,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子宫收缩力。羊水过多、胎儿过大可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疤痕子宫可使子宫肌收缩不均衡,妊高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病理因素,都可以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另外,应注意观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先兆,如子宫大而软、阴道出现少量不凝新鲜血等。
产后进行子宫按摩,可有效刺激子宫高度收缩与缩复,使子宫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收缩,减少子宫容积,宫腔积血降低。临床实践证明,产后30min的持续性按摩能有效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3]。缩宫素是由下丘脑视核及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合成的9肽激素,释放于毛细血管,作用于靶器官,兴奋子宫平滑肌,可引起子宫有效收缩,但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取决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半衰期1~6min,作用不持久。因此,子宫按摩加静滴缩宫素,两者结合对于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根本性措施[4],剖宫产由于刀伤的存在其大出血的发生概率相比阴道正常分娩要大的多。因此,剖宫产的适应症要严格把关,做好那些无需剖宫产但想做剖宫产的孕妇的思想工作,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害怕疼痛,很多主动要求施行剖宫产,对她们要讲清剖宫产的潜在风险性,尽量动员进行正常分娩。
本文通过对920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进行多方位的护理措施,包括消除孕产妇顾虑、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按摩子宫结合缩宫素静滴、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等,有效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5-388.
[2]陈加薇.剖宫产术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J].2004,25(1):87.
产后护理篇3
【关键词】产科;产后;养身;护理
怀孕和分娩,使产妇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产后悉心养身护理,才能使产妇的身体尽快休整,迅速复原。如果产后养身护理不好,可能引发产后后遗症,产后养身护理的好坏,关系到产妇的终生健康。因此,必须注意重视产后的养身护理,掌握正确的产后养身护理方法,努力做好产后养身护理的卫生知识宣教,尽量满足产妇的产后健康护理需求服务,积极促进产后康复。
1产后养身护理
1.1注意个人卫生产妇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产后早晚刷牙,搞好口腔卫生,预防牙病的发生。产妇在产后可以洗澡,可以按产妇的身体康复状况、季节气候、条件等而定。产妇在洗澡时不能盆浴,可用温开水擦身或适当淋浴,防止污水流入阴道引起感染。另外,由于产后汗多,下身又有恶露不断流出,所以必须注意清洁卫生。产妇必须每天用温开水洗涤外阴1~2次,要勤换卫生巾,以防细菌感染。
1.2注意卧室卫生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清洁,冬暖夏凉,阳光要充足,窗户要常开,使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在室内通风换气时最好让母婴暂时离开房间。同时在夏天天气炎热时必须要注意空气流通,否则容易中暑。另外,产妇的房间室温适中,舒适怡人,室温最好保持在20℃~25℃,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在天气过于炎热时,产妇的房间可以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来降室温,但不能把温度调得过低,以免母婴受凉,患伤风感冒。因此,必须要注意室内舒爽怡人,重视产妇卧室卫生护理。
1.3注意卧床休息由于产妇在分娩时消耗了很大的体力,同时由于出血、出汗等原因,产后一定要注意足够地卧床休息。产妇晚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白天也要安排适当的休息睡眠时间。充足的休息,有利于产妇的体力恢复及提高食欲,同时也促进乳汁的分泌。为了防止子宫向一侧或向后倾倒,产妇要经常变换躺卧姿势。正确的做法是,仰卧与侧卧交替,从产后第2天开始俯卧,每天1~2次,每次15~20min。产后两周,可采取膝胸卧位,促进子宫尽快复位。
1.4注意饮食营养产妇饮食调养对产妇的身体康复及婴儿健康成长同样重要,产妇需要额外营养以补充分娩和哺乳的消耗,饮食要以富于营养、能提供足够热量为原则。产妇要多吃富含钙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要喝些有营养的荤汤和素汤,如鱼汤、蔬菜汤、面汤等,以满足母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在产后头几天内,产妇应当吃些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软饭、蛋汤等,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不应偏食或挑食,如在夏季,最好多饮西瓜汁,多喝冬瓜汤等以清热解暑。另外,产妇饮食还要注意不要吃辛辣以及温燥的食物如大蒜、辣椒、酒等,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1.5注意康复运动产妇应该在产后6~8h及时排尿,另外还要密切留意恶露变化。同时产妇还要注意适当做些康复运动,如产妇会阴部无裂伤、疲劳已消除、身体没有其他严重疾病等,在身体恢复较好的状态下产后12h便可坐起进餐、进水,可以下床适当走动。要尽可能合理的做些肛提肌收缩运动等康复活动,可平卧大腿靠拢、两脚交叉,尽力抬起臀部,然后放松,连续10~20次,以后逐渐增加,如果坚持锻炼,有助于骨盆肌肉托力的恢复。
产后护理篇4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原因;预防;护理
作者单位:136200辽源市妇婴医院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14%,既增加产妇的痛苦,又因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而导致产后出血。所以必须向产妇解释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和取得配合。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效果不甚满意,而迫不得已实施导尿术,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护理工作者为寻找有效的处理方法,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可使患者免除导尿之苦,现做一综述,以供同仁参考。
1原因
由于产后疲乏,产妇急于入睡,而不愿意排尿,引起尿潴留。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膀胱三角区受胎头先露部的压迫时间过久,引起膀胱张力低,导致尿潴留,会的肿胀疼痛,阴道的损伤,可在排尿时引起疼痛。由于疼痛反射可导致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可造成排尿困难,还有不习惯平卧床上排尿等因素。
2预防
产后部分产妇会发生排尿困难。有的是膀胱胀满,积尿已达500~1000ml,而产妇并无胀满需要排尿的感受。另一种情况是产妇感觉膀胱胀满,急欲排尿,但苦于努力无效,不能自行排出尿液。这两种情况均属排尿困难,都会影响子宫收缩复旧,增加产后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方法是最好在产后6~8h主动排尿,不要感到有尿意再解。
排尿后仍应定时检查耻骨上方膀胱是否胀满。应鼓励产妇定时排尿,不可凭尿意,靠感觉来决定是否排尿。因产后腹壁与膀胱松弛,产妇对膀胱容积的变化不敏感,如仅凭感觉可能会造成膀胱过度膨胀,进一步加剧排尿困难。
3护理
3.1产后2~4h内鼓励产妇多喝温热饮料,下床排尿,促使尽早排尿,每3~4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过度膨胀引起排尿困难。对产妇6~8h不能自解小便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协助排尿,以免发生尿潴留。
3.2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排尿环境,挡窗帘、屏风,如病房内有其他男家属可让其回避,减轻心理紧张,树立信心,采取产妇自己习惯的排尿。把产妇排尿问题做为产后24h交班重要内容,鼓励产妇多饮白开水或红糖水,同时也可补充产时体力消耗,在产后4h内必须排尿。对产后不能自行排尿,产生尿潴留者,可轻轻按摩下腹部再用温水缓慢冲洗尿道口和外阴,听流水声,产生条件反射,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协助患者坐起或由他人扶助下床排尿,针灸三阴交、关无、气海等穴位,刺激膀胱收缩排尿。
3.3如在病室内仍无法排尿者,嘱患者穿好衣裤,扶行去公共卫生间排尿。一般在环境的诱导下,很多产妇能反射地自行排尿,治疗尿潴留有效率达80%以上。
3.4热疗法与热滚动按摩疗法
3.4.1热敷尾骶部法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产后尿潴留患者采用物理方法诱导,再配合热敷尾骶部可大大提高排尿效果。其方法是将毛巾浸于45℃~50℃的温水中,拧至半干,迅速敷于尾骶部,持续5~7min,直径范围10cm左右,1次效果不佳,可重复3~4次,热敷该处可兴奋骶髓排尿中枢,促使膀胱产生有力收缩。
3.4.2红外线灯或周林频谱仪照射排尿法有学者报道,对产后7h未排尿而膀胱区较胀者,用红外线灯或周林频谱仪在膀胱区照射15~20min,也能自行排尿。温热的照射可消除三角区水肿,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使膀胱黏膜充血得到改善而顺利排尿。
3.4.3热滚动按摩疗法取500ml盐水瓶一个,内盛60~65℃热水,装入布套,然后嘱产妇平卧,双下肢伸直,将热水瓶横放在膀胱(耻骨联合上四横指)部位,上下轻轻推转15~30min,若仍不能排尿,则可再热按摩1~2次,有效率(自行排尿)分别达到97%与98%,而且此法对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满意。
3.5新斯的明、缩宫素、庆大疗法
3.5.1用新斯的明1mg进行肌内注射,兴奋膀胱肌,加强膀胱收缩,促使尿液排出,此药禁用于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及尿路梗阻患者。
3.5.2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38℃~39℃)加入缩宫素20U,庆大霉素8万U,导尿完毕后,灌入膀胱,让患者自行排尿。
3.6满肠通便排尿法根据排便和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且排便和排尿的过程都有盆神经参与的原理,灌肠后,随着排便动作,即盆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通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神经冲动减少,使膀胱外括约肌开放,而促使排尿。常选用:①开塞露灌肠通便排尿法:有学者报告,应用开塞露40ml(2支)内注入保留,有大便急迫感后再行排尿,有效率分别为94.4%、94%以上及100%,而且此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易接受。②生理盐水灌肠通便排尿法:对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患者采用此方法有效率达95%,其方法是用40℃~42℃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行缓慢不保留灌肠,如出现便意,嘱患者张口呼吸,以放松腹肌,降低腹压,灌肠毕,让产妇下床排便,在排便的同时顺利排出小便。
3.7酒精、红汞膀胱冲洗法将患者导尿,导完尿液,排空膀胱后,将配制好的药液通过输液管、尿管灌入膀胱内(200ml温盐水、15ml红汞、45ml75%酒精),使其直接发挥作用,灌入后拔出尿管。如有尿意,嘱患者尽量保留。红汞、酒精对膀胱的刺激反射性增强其收缩,减轻水肿,保留10~20min后,自行排尿。如20min后仍未排尿,导出药液,继续采用其他方法。此方法对产后尿潴留的一次性治愈率95%,临床上已应用十余年,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3.8中频脉冲治疗仪产科一种按摩仪,电脑模式中治疗尿潴留,两个电极片分别放在骶尾部和膀胱区,电极片下面放温湿纱布,紧贴皮肤,包上腹带,脉冲治疗25min,效果较好,适合于顺产和侧切产后的患者,术后患者因有切口,不适合此方法。
如采取以上措施30min后仍无效,可在无菌操作下导尿,首次不超过800ml,顽固者,应留置导尿管2~3d,定时开放。
在妇产科工作中,时常遇到产妇发生产后尿潴留,特别易发生于产程较长者,患者十分痛苦。2000~2008年,我院妇产科产后尿潴留共发生了30例,采取了以上几种措施后,27例治愈,其余3例顽固性尿潴留患者通过中医针灸治愈,均治愈出院。
产后护理篇5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10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预防产后出血意义远远优于最好的治疗。现代医学理念认为预防重于治疗,以“积极主动”处理代替“期待”处理,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病人的预防及护理工作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妇死亡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治疗的3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以探讨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分娩后发生的产后出血患者30例。30例患者中,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损伤3例,子宫收缩乏力2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分娩后2h内发生者25例,占83.3%;分娩后2h后发生者5例,占16.7%。分娩后2h内发生者所占比例较高,此时产妇还没有转入病房。因此,助产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及早找出发生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一环。
1.2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是指胎儿分娩后2h内的出血量>400ml,或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
1.3观察方法
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置聚血器于产妇臀下,测定出血量。
2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2.1建立健全抢救团队:医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抢救应当高度重视,相关科室和部门应为抢救备有“绿色通道”【2】,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该以产科为主导,联合血液科,检验科等科室抢救产妇,另外所有高危妊娠不应该在一级医疗机构分娩。
2.2产前预防护理措施
2.2.1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定期产前检查,对一些高危妊娠的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前入院观察。
2.2.2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况。通过熟练的“四步触诊”法及确切的数据测量准确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骨盆大小及产道有无异常等,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2.3产时预防护理措施正确处理好三个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2.3.1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用是做好心理护理,孕妇入院后,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及分娩疼痛的恐惧,易导致过度紧张,引发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而导致产后出血。部分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易出现情绪低落等心理,也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3】,焦虑和郁也是增加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孕妇的基本需要,鼓励产妇进食水,保证产妇的能量需要及休息,避免产妇疲劳,必要时给予安定静推促休息。临产后出现宫缩乏力可使用催产素,但应常规从小剂量开始,由于个体对催产素的耐受性差异较大,故需设专人看护,严密观察。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4】。
2.3.2.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遵循1-1-1原则,即胎头娩出1分钟,胎肩娩出1分钟,胎体娩出1分钟,可防止胎儿分娩过快,使子宫有收缩、缩复过程,可有效的防止软产道损伤。在胎后肩娩出后按医嘱立即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
2.3.3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胎儿娩出后,立即将集血盆置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出血。如果2小时阴道出血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
2.4产后预防护理措施
2.41严密观察宫缩情况。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h内。因此,助产人员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帮助产妇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2.4.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小时内应每30分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身流血情况,助产人员要注意观察产妇的表情是否淡漠,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等。
2.4.3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h,如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少量,方可将产妇送回病房。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以做到环环相扣,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3讨论
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深刻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产前认真及时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作到产前监测,加强分娩期监护,能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作好产前、产时的检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产后出血的抢救其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于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因此,产房工作人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炼技术操作,认真细致的作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出血病例,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作到争分夺秒,沉着应战。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使产妇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做好产前产时的预防和护理,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积极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产后护理篇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同时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产后出血往往发生的比较突然,而且出血量大,经常由于缺乏及时的抢救而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将本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的抢救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住院患者中,产妇产后出血量达800mL以上者有6例,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1例。年龄最大34岁,最小18岁,平均25岁,孕周39~42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例,正常分娩5例。6例产后出血患者均为子宫收缩乏力,行子宫切除1例。
2抢救及护理方法
2.1抢救措施
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处理原则是,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如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时,加强子宫收缩能迅速止血。胎盘娩出后,迅速按摩子宫,立即以一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子宫下段,将子宫上推,另一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均匀而有节奏地按摩子宫底,挤出子宫腔内积血,同时遵医嘱,给予缩宫素30U加入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化,必要时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子宫腔压迫止血,24h后取出纱条,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经积极抢救无效且危及产妇生命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准备,以挽救产妇的生命;对于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如胎盘粘连时,可徒手剥离胎盘并取出,胎盘胎膜残留可行钳刮术;若胎盘植入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如果软产道裂伤,应及时缝合裂伤和侧切术;如果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对症处理[2]。
2.2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由于激素分泌的影响,产后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上产后出血的不良刺激,更加重了患者的情绪波动。耐心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避免因紧张和焦虑而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继发性宫缩乏力,进而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在产妇分娩时给予关心、关爱和情感上的支持,耐心解释因子宫收缩而产生的腹痛,给产妇带来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2.2病因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护中,针对病因施护是最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护理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做到了有的放矢,使得救治效率大大提高。①宫缩乏力:给予经腹壁子宫体注射缩宫素,经直肠米索前列醇纳入等宫缩剂促进宫缩,并双手按摩子宫,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另一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将子宫置于二手之间按压并按摩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有效阻止因宫缩乏力;②胎盘因素:对于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积极协助胎盘娩出,必要时进行刮宫治疗;③对软产道引起的:协助医师,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缝扎,以彻底止血[3]。
3.1重视产前保健
(1)加强孕前及孕期的保健,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孕早期终止妊娠。(2)宣传计划生育,做好避孕宣传教育工作,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3)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督促提前到抢救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住院分娩。
3.2正确处理产程
第一产程:鼓励产妇多休息,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合理使用镇静剂。第二产程:正确掌握会阴侧切的时机,认真保护好会阴,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胎儿娩出后,不过早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阴道流血量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或血肿。
3.3加强产后观察及护理
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后再离开产房,注意观察产妇侧切处有无血肿,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生异常及时处理,产后2h鼓励产妇排空膀胱,协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4结果
本科6例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避免了由于产后出血而造成产妇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5讨论
5.1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这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与产妇本身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产妇的体质比较弱,或者有慢性疾病,产程延长,产妇休息不好,进食少,体力消耗比较多,可影响子宫收缩。同时加上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正常分娩有恐惧感等也可影响子宫收缩。另外,在分娩前过多的使用镇静剂,或者麻醉剂,也会影响子宫收缩。(2)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可导致出血。如果产妇在妊娠前有过流产或引产史,子宫内膜没有完全修复好,就容易发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剥离不全等情况而导致产后出血。(3)由于急产或巨大胎儿行臀牵引术时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妇产力过强,会阴保护不当,而致软产道裂伤,从而导致产后出血。(4)任何原因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也可发生产后出血,如产妇自身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产科原因引起的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等,都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导致子宫大量出血[4-5]。
5.2产后出血往往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而且不容易控制,出血多时会迅速导致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做到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举止沉着稳重,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每一项抢救工作,做好孕产妇的产前预防和产前检查,筛查出高危因素,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因产后出血而造成产妇死亡。
参考文献
[1]陈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焦虑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9):1028-1029.
[2]陈建红.1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81.
[3]龚静亚.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98.

家政培训心得体会(6篇)
- 阅59家政培训心得体会篇1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策;学分银行;创新;路径政策创新的核心要义是用新的政策理念拟定完....